高一语文校本学习资料改编人:苏立光使用这份试题的同志请感谢三槐居上为我提供借鉴题的同仁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一检测 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 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宜言》作为自己的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D 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 A.肤(f)浅 抹(ma)杀 诅(m)咒深切悼(dbo)念 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B.诬度(m论)馨(p 赎(shu 坚毅不挠(rdo C.社稷(j1) 饿莩(f) 孝悌(t) 贼氛方炽(ch (一)(8分,每小题2分) D.虎兕(si) 励(x0)勉 鸡豚(tin)荒烟蔓(man)草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自、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A.璀璨弃甲曳兵温馨祸起箫墙B.庠序分崩离析湮没至理名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C.编纂语焉不样萎缩买椟还珠D.枷锁怒涛排壑拯救安知若素 3、选出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繁芜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 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 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 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得相反。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甚至毕竟还有然而 不仅如匙。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 且 运动規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助。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7、请简单分析加框词语的表达作用 “不可估量”“空白”突出了马克思的近世带来的损失之大 5、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D A.今夫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文中划横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效果? 划横线句于用了类比的修辞方法,说明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律”的要性。 现在那颥臾,(城郭廑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 此”是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安 陈述马克剧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的伟大贡就。 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二)、(18分,前3题题2分/14题为3分/15题3分/16题6分)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将伐颟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 乃尔是过与?夫颟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从来还没有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 D.既来之,则安之 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中,是谁之过与? 6、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颥臾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 笑 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 项是A 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 责备。B.虎兕出于柙于:介词,可译为“从” 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下且尔言个正 坚固。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助
高一语文校本学习资料 改编人:苏立光 使用这份试题的同志请感谢三槐居上为我提供借鉴题的同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一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每小题 2 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D A.肤.(fū)浅 抹.(mā)杀 诅.(zú)咒 深切悼.(dào)念 B.诬蔑.(miè) 磐.(pán)石 赎(shú) 坚毅不挠.(ráo) C.社稷.(jì) 饿莩.(fú) 孝悌.(tì) 贼氛方炽.(chè) D.虎兕.(sì) 勖.(xù)勉 鸡豚.(tún) 荒烟蔓.(màn)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璀璨 弃甲曳兵 温馨 祸起箫墙 B.庠序 分崩离析 湮没 至理名言 C.编纂 语焉不祥 萎缩 买椟还珠 D.枷锁 怒涛排壑 拯救 安知若素 3、选出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 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 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甚至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5、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D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 会 成为子孙的忧患。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安 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 从来还没有。 D.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6、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 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 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 笑 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 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 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 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 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 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 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二、理解与提高 (一)(8 分,每小题 2 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 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 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 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7、请简单分析加框词语的表达作用. “不可估量”“空白”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带来的损失之大。 8、文中划横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效果? 划横线句子用了类比的修辞方法,说明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9、 “不仅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 “此”是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0、请概述第 2、3 段的大意。 陈述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的伟大贡献。 (二)、(18 分,前 3 题题 2 分/14 题为 3 分/15 题 3 分/16 题 6 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 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且尔言过矣。 过:责备。B.虎兕出于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
1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不患寡而患不均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回首羊城三月事,血肉紛飞,气直吞狂 C.而在萧墙之内也。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黄兴认为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因为“鼠子”的是不前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回亿忽义时的豪情;思念英雄;谴责胆小鬼。 4、简述题 19.根据课文默写填空。(4分)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颟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季氏将伐额臾》 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 来说明季氏攻打顺 ②吾恐季孙之忧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鼠爽冉有等人有不可推知的责任;比喻,孔子用 是看守着失取”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喻说明季氏攻打颥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四)、(12分) 氐来之,则安之、分劇高析、祸起萧(解释略 16、请翻译下面句子 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昔日我曾爱幕过她,钦佩过她 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 君子痛恨那种遥而不说自已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出神地凝视着她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 那氯曳,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豪山的把,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城之中,是 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 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鲁国的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最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促会投靠您了。 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 (三)、(15分) 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 17、阋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6分) 崇高的变容 子日:“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日:“善人,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 见之英;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子驾于 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 日不遗,则民不偷。”《论语》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 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分) 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颐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 没有却端作有,空虚却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于有恒心 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 ②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2分 天使般的赢性,而目还具有我们男孑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 只是参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盒劳无功 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③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2分) 当法兰西造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特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 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他 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溴无情了。 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颖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 18、阅读下面黄兴为纪念黄花岗起义烈士写的《蝶恋花》,回答问题。(5分) 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②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 专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慕。 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 ()摘出表现黄花岗起义的词句(2分) 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 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
1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14、简述题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说明季氏攻打颛 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类比,孔子用“盲人与相”来类比季氏与冉有来说明季氏攻 打颛臾冉有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喻,孔子用“虎逃玉毁,是看守者失职”来 比喻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15、请找出文中三个成语并解释。 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解释略) 16、请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 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三)、(15 分) 17、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6 分)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 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 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 ①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 分) 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 ②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2 分) 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 ③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 分)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 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18、阅读下面黄兴为纪念黄花岗起义烈士写的《蝶恋花》,回答问题。(5 分)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⑴摘出表现黄花岗起义的词句(2 分)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 ⑵黄兴认为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分) 因为“鼠子”的畏缩不前。 ⑶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 分) 回忆起义时的豪情;思念英雄;谴责胆小鬼。 19.根据课文默写填空。(4 分)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②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四)、(12 分) 悼念乔治•桑 (法)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 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 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 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 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 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 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 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 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 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 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 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他 像巴贝斯①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 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②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 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 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 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
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 两大特色。 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岀欢呼的高尚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 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 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 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 献和力量 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 D.“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是包含辩证思想的一句话。意思是 现,曾经被认为是媳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 乔治·桑的形体己逝去,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 E.这篇演说辞不同于一般悼念文章,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 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 者的生死观。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留下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 吹拂熄灭了虛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忐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F.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 埃德加·基内③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慕,居高临下劝告着人 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们。米谢菜◇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 六、(4分) 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 24、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来。要求:正标题不超过10字,副标题不超过15 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义正在51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 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我们 成立于1997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 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2000年4月送交文部 (姚远译)(选自漓江出 版社 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137处明显篡改 【注】①巴贝斯(1809~1870),法国著名政治家 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 ②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 ③埃德加·基内(1803~1875),法国哲学家 正标题:日政府宣布教科书合格 ④米谢莱(1798-187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20、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副标题:“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1)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 作为肉体的乔治·桑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的乔治·桑却进入了永恒 25、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2)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 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②不少于800字 (2)乔治·桑以一种思想的形态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21、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作用?(2分) 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和崇高思想 (或:突出她是完善无缺的女性—一集众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才华于一身) 22、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 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也是敢于向邪恶与 的战士,所以在赢得尊敬的同时 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恨 23、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够正确的两项是(4分)BD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 演说辞,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晢理性是这篇演说稿的
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 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 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 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 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 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 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 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 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③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 们。米谢莱④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 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 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荚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 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 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姚远 译)(选自漓江出版社《洋文观止》) 【注】①巴贝斯(1809~1870),法国著名政治家。 ②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③埃德加•基内(1803~1875),法国哲学家。 ④米谢莱(1798~187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20、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 ⑴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 作为肉体的乔治·桑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的乔治·桑却进入了永恒。 ⑵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 ⑵乔治·桑以一种思想的形态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_ 21、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2 分) 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和崇高思想。 (或:突出她是完善无缺的女性——集众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才华于一身) 22、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2 分) .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也是敢于向邪恶与不义斗争的战士,所以在赢得尊敬的同时, 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恨。 23、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够正确的两项是(4 分)BD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 演说辞,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说稿的 两大特色。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 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 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 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 献和力量。 D.“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是包含辩证思想的一句话。意思是 乔治•桑的形体己逝去,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E.这篇演说辞不同于一般悼念文章,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 作者的生死观。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留下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 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 F.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 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六、(4 分) 24、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来。要求;正标题不超过 10 字,副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4 月 3 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 2002 年投入使用。 成立于 1997 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 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 2000 年 4 月送交文部 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 137 处明显篡改 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 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 正标题:日政府宣布教科书合格 副标题:“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七、(30 分) 25、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②不少于 800 字
必修四专题一检测答案 三题(42分) DBDB B 四、(18分) 17.①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 ②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 ③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 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18.(1)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 (2)因为“鼠子”的畏缩不前 (3回忆起义时的豪情:思念英雄:谴责胆小鬼。 五、(18分) 20.(1)作为肉体的乔治·桑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的乔治·桑却进入了永恒 2)乔治·桑以一种思想的形态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21.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和崇高思想 (或:突出她是完善无缺的女 众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才华于一身) 22.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也是敢于向邪恶与不义斗争的战士,所以在赢得尊敬的同时 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 23.BD 六、(12分) 24.日政府宣布教科书合格 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七、(60分)
必修四专题一检测答案 一~三题(42 分) 1 2 3 4 5 6 11 12 13 D B D B D C A D B 四、(18 分) 17.①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 ②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 ③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 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18.⑴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 ⑵因为“鼠子”的畏缩不前。 ⑶回忆起义时的豪情;思念英雄;谴责胆小鬼。 五、(18 分) 20. ⑴作为肉体的乔治·桑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的乔治·桑却进入了永恒。 ⑵乔治·桑以一种思想的形态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21.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和崇高思想。 (或:突出她是完善无缺的女性——集众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才华于一身) 22.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也是敢于向邪恶与不义斗争的战士,所以在赢得尊敬的同时, 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恨。 23.BD 六、(12 分) 24.日政府宣布教科书合格 “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七、(60 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