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六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论语〉选读》第1—5课) 拟题:曾良策 第I卷(28分) 、(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an)后羿(yi) 社稷(j) 鳏寡孤独(guan) 阙如(que)期功(qi) 弑君(shi)鲜为人知(xian) C.忝居(tian)怃然(w) 击磬(qing)荷枪实弹(he) D.孝弟(ti) 忠恕(shu) 左衽(ren) 被发行吟(be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 修葺 钻燧改火 及及可危 B.渎职沮丧 礼崩乐坏 克己复礼 C.迂阔肇始 譬如北辰 治丝益棼 D.陪臣 轻裘 始作俑者 待价而沽A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 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P5)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 迂腐。(P5) 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 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P22)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 汤、武大得多。(P26)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 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 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 有害处
萧山六中高二年级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论语〉选读》第 1——5 课) 拟题:曾良策 第Ⅰ卷(28 分) 一、(1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 后羿.(yì) 社稷.(jì) 鳏.寡孤独(guān ) B.阙.如(quē) 期.功(qī) 弑君(shì) 鲜.为人知(xiān) C.忝.居(tiǎn) 怃.然(wǔ) 击磬.(qìng) 荷.枪实弹(hè) D.孝弟.(tì) 忠恕.(shù) 左衽.(rèn) 被.发行吟(bè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 修葺 钻燧改火 及及可危 B.渎职 沮丧 礼崩乐坏 克己复礼 C.迂阔 肇始 譬如北辰 治丝益棼 D.陪臣 轻裘 始作俑者 待价而沽 A、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 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P5)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 迂腐。(P5)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 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P22)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 汤、武大得多。(P26)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 ...., 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 ....,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 ... 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 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 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 指稻、黍、稷、麦、菽。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 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9、下列各句和“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4分,每小题2分)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 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 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 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 20 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 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9、下列各句和“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4 分,每小题 2 分)
以德治国”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执政者应当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 操守应当以“德″为准则。二是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 本。三是说执政者应当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 以有效约束 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其实应该三者兼有。可是中国古代大多数 帝王的理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含义。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说的“道德 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通常所谓“以德化民”(《史记孝文本纪》)比 较准确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然而事实上如果说“以德治国″曾经产生过积极 的历史影响的话,主要却是因为基于“以德治国”的第一层含义,执政者执行着 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徳监督。《贞观政要》开头所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 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及魏征发 表的对于君主来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 以“德”自律的自觉。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者类似的文书中“簿德”“寡德′ 的自责尽管并不都是真挚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种面对某种道德标 准的自我检讨 也正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而执政者也热心“德″的政治宣传, 社会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权力者的道德监督。在有的时代,曾经形成了 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岀现了较为勇敢的政治批判力量。鲁迅说:“我们从 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和事常有多彩的“光辉”,其中尤以不惜 牺牲生命挑战政治强权者最为令人兴奋。事实上,他们有时是从“德”得到有力 的精神鼓舞,有时又是以“德”作为自身的信念支撑的。 在中国古代,天灾以及相关的异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 警告和惩罚。于是因此而发生的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等历史记录不绝于书。以现 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种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当时,却常常体现出 种以“德”为标尺的严肃的政治反省。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既重视自身“德”的修养,又重视善政的 推行。 B.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 “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
“以德治国”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执政者应当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 操守应当以“德”为准则。二是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 本。三是说执政者应当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 以有效约束。 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其实应该三者兼有。可是中国古代大多数 帝王的理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含义。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说的“道德 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通常所谓“以德化民”(《史记·孝文本纪》)比 较准确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然而事实上如果说“以德治国”曾经产生过积极 的历史影响的话,主要却是因为基于“以德治国”的第一层含义,执政者执行着 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贞观政要》开头所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 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及魏征发 表的对于君主来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 以“德”自律的自觉。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者类似的文书中“簿德”“寡德” 的自责尽管并不都是真挚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种面对某种道德标 准的自我检讨。 也正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而执政者也热心“德”的政治宣传, 社会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权力者的道德监督。在有的时代,曾经形成了 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出现了较为勇敢的政治批判力量。鲁迅说:“我们从 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和事常有多彩的“光辉”,其中尤以不惜 牺牲生命挑战政治强权者最为令人兴奋。事实上,他们有时是从“德”得到有力 的精神鼓舞,有时又是以“德”作为自身的信念支撑的。 在中国古代,天灾以及相关的异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 警告和惩罚。于是因此而发生的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等历史记录不绝于书。以现 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种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当时,却常常体现出 一种以“德”为标尺的严肃的政治反省。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既重视自身“德”的修养,又重视善政的 推行。 B.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 以 “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
C.所谓“以德化民”准确体现了执政者积极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 为 本的政治意识。 D.“以德治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影响,是因为执政者热心“德”的政治宣 传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者坚持道德自律,重视自身“德”的修养,接受社会的道德监督, 是真 正的“以德治国”。 B.敢于不惜牺牲生命而挑战政治强权,人的一生才会焕发出多彩的“光辉” 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C.中国古代因天灾等异象而引发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的言行和思想尽管是 可笑 的,却往往有益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有重视道德标准的含 义,因此魏征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每小题2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 是也。"日:“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弱日:“子为谁?”日:“为仲由。”日:“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日:“然。”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与其从辟人之士 也,岂若从辟世之土哉?”擾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3、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所谓“以德化民”准确体现了执政者积极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 为 本的政治意识。 D.“以德治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影响,是因为执政者热心“德”的政治宣 传。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政者坚持道德自律,重视自身“德”的修养,接受社会的道德监督, 是真 正的“以德治国”。 B.敢于不惜牺牲生命而挑战政治强权,人的一生才会焕发出多彩的“光辉”, 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C.中国古代因天灾等异象而引发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的言行和思想尽管是 可笑 的,却往往有益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D.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有重视道德标准的含 义,因此魏征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 分,每小题 2 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 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3、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长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极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l4、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 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第Ⅱ卷(72分) 四、(22分) 15、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不要超过15字)。(2分) 16、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 度)是 (不要超过15字)。 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却认为: (不要超过15个字)。(2分) 17、将下面文言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夫如是, 以来之 (3)其身正,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5)往者不可谏, (6)弟子,入则孝 ,泛爱众而亲仁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4分) 曲阜寻根
C. 耰而不辍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4、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 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第Ⅱ卷(72 分) 四、(22 分) 15、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 15 字)。(2 分) 16、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 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超过 15 字)。 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超过 15 个字)。(2 分) 17、将下面文言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来之。 (3)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 (6)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14 分) 曲阜寻根
曲阜也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 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 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和远哉悠悠的春秋未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杄之外,远远 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 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 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 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晩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 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孔之作,其实行 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 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 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询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 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 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 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 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 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辦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 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 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髙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 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 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 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 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 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 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 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也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 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 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和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 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 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 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 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 ...?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 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 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 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 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询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 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 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 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 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 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 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 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 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 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 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 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 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 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 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 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 着寄居其间的—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 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 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 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 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日:“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 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 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 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 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 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 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 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 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搞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19.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20.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3分) 21.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4段中的“人情味”?(3分) 22.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六、(6分) 23、下面一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通过调整短语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意 连贯。 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欢“文 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 化”。(2分) 24、请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写一句评点。(4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评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 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 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 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 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 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 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 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 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 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 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 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 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 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 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搞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19.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 分) 20.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3 分) 21.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 4 段中的“人情味”?(3 分) 22.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六、( 6 分) 23、下面一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通过调整短语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意 连贯。 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欢“文 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 化”。(2 分) 24、请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写一句评点。(4 分) 厩 焚 子 退 朝 曰 伤 人 乎 不问 马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七、作文(任选一题)(不少于700字)(30分) 25、(1)命题作文:走近孔子 (2)请仔细阅读下面关于“火”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火,是宇宙基本的物质元素,生命元素。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家对于火有不同的想像,创造 出了各自的“新颖形象 火,给人带来温暖,也带来了灾祸;给生命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毁灭。 火啊,让人欢喜让人忧 请以“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萧山六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l、C2、A岌岌可危3、A句式杂糅。4、B5、C6、B7、D8、B9 10、B(A“德治”应该三者兼有:C体现了“第三层含义”;D因为执政者执行着某 种道德自律。) 11、D(A有三方面内容:B不能形成必要的条件关系:C体现出一种以“德”为准的政 治反省。) 12、C13、B(其余为连词)14、B 15、积极入世 16、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 17、翻译语句见课本(略)18、默写语句见课本(略) 19、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1分) 20、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1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1 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1分) 21、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1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 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22、(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 (1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1分) 23、他喜欢“文化”的王朝,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少年的艰辛 到中老年的奔波(或从艰辛的少年到奔波的中老年),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 “文化”。(前两句答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文化”的人他也喜欢,且 后面答对的只得2分。) 24、答案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标点:2分。标对2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3-4个,得1分,标对5-6 个,得2分。 【评点】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人。(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的体现) (2分)
七、作文(任选一题)(不少于 700 字)(30 分) 25、(1)命题作文:走近孔子 (2)请仔细阅读下面关于“火”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火,是宇宙基本的物质元素,生命元素。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家对于火有不同的想像,创造 出了各自的“新颖形象”。 火,给人带来温暖,也带来了灾祸;给生命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毁灭。 火啊,让人欢喜让人忧。 请以“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萧山六中高二年级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岌岌可危 3、A 句式杂糅。 4、B 5、C 6、B 7、D 8、B 9、 D 10、B(A “德治”应该三者兼有;C 体现了“第三层含义”; D 因为执政者执行着某 种道德自律。) 11、D(A 有三方面内容;B 不能形成必要的条件关系;C 体现出一种以“德”为准的政 治反省。) 12、C 13、B (其余为连词) 14、B 15、积极入世 16、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 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 17、翻译语句见课本(略) 18、默写语句见课本(略) 19、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 1 分) 20、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1 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1 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1 分)。 21、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1 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 分) 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 分)。 22、(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 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 (1 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 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1 分)。 23、他喜欢“文化”的王朝,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少年的艰辛 到中老年的奔波(或从艰辛的少年到奔波的中老年),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 “文化”。(前两句答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文化”的人他也喜欢,且 后面答对的只得 2 分。) 24、答案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标点:2 分。标对 2 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 3—4 个,得 1 分,标对 5—6 个,得 2 分。 【评点】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人。(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的体现) (2 分)
答案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标点:2分。标对2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3-4个,得1分,标对5-8 个,得2分。 【评点】孔子十分关心人,也重视生命。(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及生命观 的体现)(2分) 25、作文 [作文一]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 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 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 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 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 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 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 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 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 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 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 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 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 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 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 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 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 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 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 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 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 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 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 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 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 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 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 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 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 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 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 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
答案 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标点:2 分。标对 2 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 3—4 个,得 1 分,标对 5—8 个,得 2 分。 【评点】孔子十分关心人,也重视生命。(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及生命观 的体现)(2 分) 25、作文 [作文一]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 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 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 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 327.5 亩,南北长 1120 米, 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 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 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 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 53 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 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 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 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 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 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 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 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 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 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 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 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 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 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 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 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 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 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 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 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 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 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 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 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 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
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 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 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 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 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简评]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不会不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 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宏的建 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 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 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作文二] 释义入题,反复阐明 【设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关于“火”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火,是宇宙基本的物质元素,生命元素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家对于火有不同的想像,创造 出了各自的“新颖形象”。 火,给人带来温暖,也带来了灾祸;给生命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毁灭。 火啊,让人欢喜让人忧 请以“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 抄袭 【解题】话题作文,在文章立意、选材角度、文体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不 作过多的限定,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全体考生都有“话”可说, 同时也使有创造性思维的考生能脱颖而出。所以,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了各种重 大考试的首选题型 考生可采用“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来应对此类型的话题作文。“释 义”就是解释词义。“释义”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应该是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 解剖、分析;对所要论述的事物,通过由表及里的解释,多方面、多角度加以阐 明,挖掘其内涵,找出其本质,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结论。因此,“释义”法是阐述性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释题入意, 反复阐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记叙文和其它文体的话题作文,那主要在于“反复 阐明”,即用带有关键字词的文句贯穿文章的始终,加强文章的整体美感,突出 文章的忠心。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两篇考场作文,来观察一下这种写法的特点 火·人类 我从小就对“火”会带来灾祸深有体会。孩提时代不懂事,曾和几个小伙伴 偷偷去挖地瓜,并在四周都是草木之处点火烧烤,幸好被大人发现,没酿成火灾, 从那以后,我就谈“火色变。上了小学之后,听老师讲赖宁的故事:他为扑灭
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 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 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 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 2500 年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 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简评]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不会不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 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宏的建 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 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 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作文二] 释义入题,反复阐明 【设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关于“火”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火,是宇宙基本的物质元素,生命元素。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家对于火有不同的想像,创造 出了各自的“新颖形象”。 火,给人带来温暖,也带来了灾祸;给生命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毁灭。 火啊,让人欢喜让人忧。 请以“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⑤不得 抄袭。 【解题】话题作文,在文章立意、选材角度、文体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不 作过多的限定,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全体考生都有“话”可说, 同时也使有创造性思维的考生能脱颖而出。所以,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了各种重 大考试的首选题型。 考生可采用“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来应对此类型的话题作文。“释 义”就是解释词义。“释义”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应该是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 解剖、分析;对所要论述的事物,通过由表及里的解释,多方面、多角度加以阐 明,挖掘其内涵,找出其本质,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结论。因此,“释义”法是阐述性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释题入意, 反复阐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记叙文和其它文体的话题作文,那主要在于“反复 阐明”,即用带有关键字词的文句贯穿文章的始终,加强文章的整体美感,突出 文章的忠心。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两篇考场作文,来观察一下这种写法的特点。 火·人类 我从小就对“火”会带来灾祸深有体会。孩提时代不懂事,曾和几个小伙伴 偷偷去挖地瓜,并在四周都是草木之处点火烧烤,幸好被大人发现,没酿成火灾。 从那以后,我就谈“火”色变。上了小学之后,听老师讲赖宁的故事:他为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