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的政策和措施 (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五)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 (一)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人民 众的自觉投入和积极参加。干部则是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龙 命和建设事业的骨干,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 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满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对少数民族干部需求 才能提高自治机关的工作效率和领导水平,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培养干 部的工作。许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 地少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各类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方针:大力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 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政策: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革命化、知识化、专 业化、年轻化 (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的政策和措施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沉 ()极度贫苦的历史起点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自制 的弓箭和扎枪。以农业生产的独龙、布郎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以木制、竹 制为主。和汉族邻近的少数民族,铁制工具少,多从汉族地区输入。 关系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展现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在原始社会阶段有60—70万: 在奴隶社会阶段有100万彝族:
在农奴制阶段有400万藏、傣族: 在封建社会阶段有3000万回、满族 2、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发展成就 第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是一定阶段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表现。 第二、现代工业从无到有 第三: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数教育: 人的春 收入 李居民消货结构不断优化: 第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冬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意义 第 加快实现全血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条件 。第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和根本 。第三,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 冬第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国防的需要。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或接近边疆地区,战略地位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幸国家利益与少数民族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来迹施西部大开发战格促讲名民族共同这 实施“兴边 民”行 扶持人口较 的民族发展 (2)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全血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 二:发展科技事业,提高民族竞争力 第 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牧人的天籁之音一 长调,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 马头琴 蒙古民族的“远古心声” 呼麦,草原吟游诗人的伴侣 一四胡,独具特色的蒙 古族说唱艺术 乌力格尔,热烈奔放的草原魂一安代舞,迷人独特的鄂尔 多斯婚礼,蒙古族传统祭祀 终斯句 第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斗 (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概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标、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民族的侍征之一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实际上达到80多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 除回、满两个民族已通用汉语文,畲、土家、仡佬三个民族的绝大多数已转用汉 语文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即汉藏语系(29个民族)、阿尔泰语系(17 个民族)、南亚语系(3个民族)、南岛语系在我国只有高山族)、印欧语系(2 个民族),还有 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属向尚未确定 解放前,我国只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他34个少数民族,到新 中国成立时止,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2、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文字可进一步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 (2)民族语言文字还是 传播、发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提高一个民族 的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3)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同本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各族人民在生活 的一切领域,一刻都离不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 (4)通过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可以看出该民族的兴衰及其对人类进步作 出的重大贡献 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 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尊重、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冬1、民族风俗习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广为流传的喜好、风尚、习俗。 它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生有、礼仪、节日、 丧莽、禁忌、 文娱活动等方血 蒙古族聚居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主要靠放牧为生。蒙古族服装强 调色彩对比和服饰效果,蒙古族男女一般都穿长袍,袖长而宽,高领有衽,男袍 肥大,女袍紧身。袍子沿边、领口和袖口多为绸缎刺绣花边或皮毛装饰,男袍多 为蓝色和深色,女袍多为艳色或浅色,下端一般不开衩,男子扎腰时多把袍向上 提一点,这样既便于骑乘又显得精悍,女子则向下拉展以使身体线条清晰,显得 苗条健美 般为红绿绸 ■蒙古族头饰也很美丽、华贵, 一般用玛瑙银链珊瑚玉石穿缀而成, ■靴子也很讲究,有皮、毯和布之分,靴帮一般都贴有精美的图案。 摔跤场上的汉子穿的衣裤多绣有龙风吉样图案,蒙古族服饰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 传统文化,至今仍然保持若旺盛的生命力。 2 民族风俗习借 产生和形成 1)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同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有密切关系。 (3)与各民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4)与宗教、米信有密:切的关系 (5)与各民族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令民族风俗习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是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表 现之一,是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特点: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延续性、民族性、群众性、社会性和敏感性
的特点。 ·4、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影响 。民族风俗习惯虽然是民族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但反过来 它又对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当民族风 俗习惯适合于社会生产条件时,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即对民族的经济、政 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当民族风俗习惯不适应社会生 产、生活条件时,这种影响则是消极的,即对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发 展起阻碍作用。 6、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的政策。 (五)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改闺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 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 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的认识根源:对自然的认识“万物有灵”;对人本身的认识:灵魂不死 宗教的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阶级压迫成为宗教存在最深刻的根源 宗教的发展:原始宗教—现代宗教 多数 一数 氏族、部落、民族宗教 世界宗教 宗教的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消除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 根源和认识根源后,宗教才能最终消亡。 宗教的本质: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假的 至曲的反映 冬宗教的作用 1、消极的作用 宗教对社会发展有着阻碍作用:第 、宗教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阻碍作用:第三、宗教对科学发展有着阻 碍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 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②, 意识也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作品 ”我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况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我国现在可以统计的信教群众有3千多万人。佛教、道教没有严格的入教 仪式 言教人数比较难准确统计,估计也有好几「万人,加起来,我国有 上亿人信仰各种宗教。 。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2)依法加脂对宗数事务的管理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是指: 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又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 数的自由, 又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 宗教内, 有信仰这个教派的目 由,又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又有过去信 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 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第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宪法规定的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为贯 彻这一基本政策,我国于1994年初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宗教活动 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 第二,依法如强村宗数事务的管理和贯彻执行宗教信们自由政常并不无 盾。 要求宗教教徒在坚持宗教信仰和有神论思想下,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 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做 到宗教活动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 统一,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