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文学知识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苏州吴县人。(从本文表现出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 质) 全文: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 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句子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ˆ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岳阳楼记 文学知识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苏州吴县人。(从本文表现出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 质) 全文: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 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句子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①D、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D、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040、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①5、《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⑩6、“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问题 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 襟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5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6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9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11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问题 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 襟。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5.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6.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9.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11.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3.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 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1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 1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 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 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 才会“心旷神怡” 1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9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 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赏析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 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3.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 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1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 15.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 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 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 才会“心旷神怡”。 1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9.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 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赏析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 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 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 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 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 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 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 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 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 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 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 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 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 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 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 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 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 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 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 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 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 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记作记缘由:谪守政绩…………………(叙事) 所观:洞庭全景…………(融情于景) 登楼观感 岳阳楼 所感感极而悲者矣(明) 其喜洋洋者矣(暗)对比(写景抒情)引发照应 慰勉抒「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 (议论抒情) 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 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 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 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 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 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 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 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 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 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 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 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 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 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 “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 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 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 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 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 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 一 往 情 深 , 令 人 感 喟 。 文 章 最 后 标 明 写 作 时 间 , 与 篇 首 照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