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学案 初三年级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准确翻译课文,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 词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点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景的次序,写景的特点。 学习重点:重点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景的次序,写景的特点。 方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成诵 相关链接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 的一种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 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 抒情成分 背景简介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 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 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 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1046年,范 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泂庭晩秋图》。范仲淹依据 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 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走进文本 、预习导学 (一)、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 作者: (二)、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淫雨霏霏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忧谗畏讥岸芷汀兰 皓月千里宠辱忘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四)、査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学习研讨 读一读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学生分组展示)
岳阳楼记学案 初三年级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准确翻译课文,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 词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点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景的次序,写景的特点。 学习重点:重点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景的次序,写景的特点。 方法指导:自主 合作 探究 朗读成诵 相关链接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 的一种文体。“记”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 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 抒情成分。 背景简介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 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 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 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1046 年,范 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 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 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走进文本 一、预习 导学 (一)、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 作者: (二)、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属.予作文 浩浩汤汤.. 淫.雨霏霏..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忧谗.畏讥 岸芷汀..兰 皓.月千里 宠辱忘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四)、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学习 研讨 读一读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学生分组展示)
(三)、检查预习 请一学生朗读第1段,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属予(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找出第一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指名学生翻译第1段 5、结对子检查小组内学生翻译情况。 6、自由诵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2段, 1、给加点字注音: 浩浩汤汤()潇湘( )骚人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予观夫巴陵郡胜状: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男生翻译第2段,女生认真细听,指出翻译中出现的分歧 4、学生自主翻译第二段 5、女生诵读第二段 学习第3段, 男生朗读第3段 1、指名一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霪雨()怒号()樯倾楫摧( 忧谗畏讥( )萧然(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三)、检查预习 请一学生朗读第 1 段,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属.予( )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找出第一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指名学生翻译第 1 段 5、结对子检查小组内学生翻译情况。 6、自由诵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 2 段, 1、给加点字注音: 浩浩汤汤..( )潇湘..( )骚.人( )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予观夫巴陵郡胜状..: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男生翻译第 2 段,女生认真细听,指出翻译中出现的分歧。 4、学生自主翻译第二段 5、女生诵读第二段 学习第 3 段, 男生朗读第 3 段 1、指名一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霪.雨( )怒号.( )樯倾楫摧 ....( ) 忧谗畏讥..( )萧.然( )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师生共同翻译此段 4、男生诵读第3段 学习第4段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词语 春和()明 波()不惊碧万() ()月千里 静影沉()心旷神()宠辱()忘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学生自行翻译第4段,有疑难小组内解决。 4、齐读第4段 学习第5段 1、小组内选一名学生组织字词的默写 2、指名一学生完成字词句的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可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学生自由读第5段。 疏通文意,教师小结 理一理 本文记述了重修岳阳楼的盛事,通过描述岳阳楼的景物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第二学时 、复习巩固(你已经背诵课文了吗?,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师生共同翻译此段 4、男生诵读第 3 段 学习第 4 段 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词语 春和( )明 波( )不惊 一碧万( ) ( )月千里 静影沉( ) 心旷神( ) 宠辱( )忘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3、学生自行翻译第 4 段,有疑难小组内解决。 4、齐读第 4 段 学习第 5 段 1、小组内选一名学生组织字词的默写。 2、指名一学生完成字词句的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可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学生自由读第 5 段。 疏通文意,教师小结 理一理 本文记述了重修岳阳楼的盛事,通过描述岳阳楼的景物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第二学时 一、复习巩固(你已经背诵课文了吗?,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予观夫(fu)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气象万千 若夫 登斯楼也,则有 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 其喜洋洋者矣 二、用原文填空: 1、赞美滕子京政缋的文字是 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2、“前人之述”指的是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 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 的字句是 5、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古仁人之心)是 6、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7、文中的“进”是指 文中的“退”是指 品一品 、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 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用原句作答) 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 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万千。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二、 用原文填空: 1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 ______________, 表 明 作 者 写 作 缘 由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 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 的字句是: 5、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古仁人之心)是 6、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7、文中的“进”是指______ ____;文中的“退”是指__________。 品一品 一、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 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3、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 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7、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 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8、写出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诗句 拓一拓 1、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 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 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 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比较阅读 甲《岳阳楼记》第五节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 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 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 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7、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 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8、写出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诗句. 拓一拓 1、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 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 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 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比较阅读 甲《岳阳楼记》第五节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 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 为盗, 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 海内升平④,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 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 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学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晖( )涯( )薄暮冥冥( )旷( 嗟( )樯( )谪守( )属予作文 )浩浩汤汤 )若夫霪雨霏霏(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潇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登斯楼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薄暮冥冥 (16)、春和景明 (17)、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9)、是进亦忧,退亦忧 (20)、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 通 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 4、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恒亡( )③则有去国怀乡(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居:①居庙堂之高( )②面山而居( )③居十日( ①才通人( )②政通人和( )③不能通其意(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所以动心忍性( 5、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古义: 今义 6、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7、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晖.( ) 涯.( ) 楫.( ) 薄.暮冥冥( ) 旷.( ) 嗟.( ) 樯.( ) 谪.守( ) 属.予作文( ) 浩.浩汤.汤( ) ( )若夫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 ) 郁郁.青青( ) 潇湘..(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1)、政通人和 ....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 ...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登斯.楼也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薄暮冥冥.. 、 (16)、春和景.明 (17)、则有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9)、是进.亦忧,退.亦忧 (20)、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 通 ,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解释: 4、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国恒亡( )③则有去国怀乡( ) 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或异二者之为( ) 居:①居庙堂之高( ) ②面山而居( )③居十日( ) 通: ①才通人( ) ②政通人和( )③不能通其意( )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不以物喜( )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所以动心忍性( ) 5、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 古义: 今义: 6、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7、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微斯人,吾谁与归?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