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岳阳楼记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 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 好东西值得学习。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下面我 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 (副宰相)。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 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 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 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 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岳阳楼记》就是 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 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冋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 (太守)。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于是,在 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 (1)滕(teng)谪(zh白)属(zh) (2)夫(fu)衔(xian)汤汤( s han g)涯(ya) 晖(hui)骚(sao)(3)霪(yin) (3)霏(fei)号(hao)樯( q I an g)ji) (4)谗(chan)鸥(u)芷(zhi) (5)汀(ting)郁(yu)怡(y1) (6)噫(yi)嗟夫( jue fu) 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 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把字音、节奏读准
22 岳阳楼记 [教学目的] 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 法。 2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 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 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 好东西值得学习。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下面我 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 (副宰相)。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 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 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 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 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岳阳楼记》就是 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 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 (太守)。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于是,在 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 (1)滕(téng) 谪(zhé) 属(zhǔ) (2) 夫(fú) 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 晖(huī) 骚(sāo) (3)霪(yín) (3) 霏(fēi) 号(háo) 樯(qiáng) jí) (4) 谗(chán) 鸥(ōu) 芷(zhǐ) (5) 汀(tīng) 郁(yù) 怡(yí) (6) 噫(yī) 嗟夫(juē fǘ) 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 五、学生朗读 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把字音、节奏读准
确。朗读毕,讲评之。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文中 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疏通第一段 1.叫一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朗读前先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 了岳阳楼的什么?” 2.词语、句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谪”:贬谪,降官。“守”: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越”:于,到。“明年”: 第二年。“通”:畅通,顺当。“和”:和顺,谐和。“百废具兴”:各种应办之事全 部兴办起来;“具”,通假“俱”,皆,全;“兴”,兴起。“乃”:于是。“旧制”: 原有的规模;“制”,式样。“于”:在。“属”:通假“嘱”,托付。“以”:而。“之” 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3.内容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讲解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 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卓有政绩? 讲解: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 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 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 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疏通第2段 1.叫一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朗读前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 意思?” 2.词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夫”指示代 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 “衔”:含,包含。“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横”:充溢, 意为广阔。“涯”:边际。“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阴”:暗,指天色昏 暗。“气象”:自然景色。“则”:乃是。“大观”:壮观,雄伟的景象;“观”,景色 象。“备”:完全,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通”:到达。“极”:穷尽, 这里意为直到。“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于”:在。“物”:自然景物。“得无”:能不 3.内容
确。朗读毕,讲评之。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 弄懂第 1—3 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文中 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疏通第一段 1. 叫一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朗读前先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 了岳阳楼的什么?” 2. 词语、句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谪”:贬谪,降官。“守”: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越”:于,到。“明年”: 第二年。“通”:畅通,顺当。“和”:和顺,谐和。“百废具兴”:各种应办之事全 部兴办起来;“具”,通假“俱”,皆,全;“兴”,兴起。“乃”:于是。“旧制”: 原有的规模;“制”,式样。“于”:在。“属”:通假“嘱”,托付。“以”:而。“之”: 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3. 内容提问一 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讲解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 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 这段为什么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卓有政绩? 讲解: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 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 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 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二、疏通第 2 段 1. 叫一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朗读前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 意思?” 2 .词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夫”:指示代 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 “衔”:含,包含。“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横”:充溢, 意为广阔。“涯”:边际。“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阴”:暗,指天色昏 暗。“气象”:自然景色。“则”:乃是。“大观”:壮观,雄伟的景象;“观”,景色 象。“备”:完全,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通”:到达。“极”:穷尽, 这里意为直到。“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于”:在。“物”:自然景物。“得无”:能不。 3 .内容
提问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 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 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汗 无涯,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 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 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 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 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疏通第3段 1.全班同学齐读第三段 齐读前提出要求:同学们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2.词语、句子:“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若夫”:连词,用在一段的开 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霪”:久雨。“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开”: 舒展,这里指天放晴。“阴风”:阴惨惨的风。“号”:放声长鸣。“浊浪”:浑浊的 浪涛。“排空”: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耀”:光辉。“潜”:隐藏, “樯”:船桅。“楫”:船桨。“摧”:摧折。“薄暮”:傍晩:;“薄”,迫近,靠近。 “冥冥”:晦暗。“斯”:这。“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则”:就。“去”:离 开。“国”:国都。“忧”:担心。“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讥” 非议,诋毁。“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感极”:伤感到极点。“者”:……的情 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3.内容 提问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讲解: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 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 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 “迁人骚客”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 情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 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上节课所留的背诵作业 1.叫两名学生背诵。背诵毕作讲评。 2.叫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板书以下词语:“百废具兴”、“衔(远山)“朝 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薄幕冥冥”、“忧谗畏讥
提问 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 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 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汗 无涯,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 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 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 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 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三、疏通第 3 段 1. 全班同学齐读第三段 齐读前提出要求:同学们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2. 词语、句子:“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若夫”:连词,用在一段的开 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霪”:久雨。“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开”: 舒展,这里指天放晴。“阴风”:阴惨惨的风。“号”:放声长鸣。“浊浪”:浑浊的 浪涛。“排空”: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耀”:光辉。“潜”:隐藏。 “樯”:船桅。“楫”:船桨。“摧”:摧折。“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 “冥冥”:晦暗。“斯”:这。“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则”:就。“去”:离 开。“国”:国都。“忧”:担心。“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讥”: 非议,诋毁。“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感极”:伤感到极点。“者”:……的情 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3 .内容 提问 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讲解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 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 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 “迁人骚客”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 情况。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第 1—3 段。 2 弄懂第 4—6 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 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所留的背诵作业 1. 叫两名学生背诵。背诵毕作讲评。 2. 叫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板书以下词语:“百废具兴”、“衔(远山)“朝 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薄幕冥冥”、“忧谗畏讥
3.叫一名学生解释以上听写的词语 二、进解课文第4-6段 〈一>疏通第4段 1.叫一名学生朗读第四段 朗读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内 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2.词语、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和”:温和,和煦 “景”:日光。“惊”: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 的湖光:“光”,景色。 全。“锦鳞”: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芷”: 种香草。“汀”:小洲。“郁郁”:浓郁,形容芳香。“青青”:形容茂盛。“而”: 连词,顺接。“或”:有时。“长烟”:指空中的云雾。“一空”:完全消散。“浮光” 浮动的水面的月光。“跃金”:闪着金光。“静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沉璧”: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平圆形的玉。“何极”: 哪有穷尽。“心旷神怡”:心情畅快;“旷”,开朗,“怡”:和悦,愉快。“偕”: 起。“把”:持,端。“临”;面对“洋洋”:得意喜乐的样子。 3.内容提问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 讲解: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 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 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迁人骚客”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二>疏通第5段 1.全班同学齐读第五段 齐读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五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 内容为什么极为重要? 2.词语、句子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嗟夫”:表示感叹。“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 为”:作,这里指心理活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 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 法;“以”,因为。“居”:处于,位于。“庙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 庙明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指被贬谪到边远地方作地方官。“是”:这。“进” 指在朝中作官。“亦”:也。“退”:指失位退处江湖。“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其”:大概。“必”:一定。“先”:先于,前于。“天下”:指天下的人。“后” 后于。“噫”:表示感叹。“微”:非,不是。“斯人”:这样的人:“斯”,此。“吾 谁与归”:我和谁同道呢?“谁与”,与谁,介宾结构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归 归聚,同道
3 .叫一名学生解释以上听写的词语 二、进解课文第 4—6 段 〈一>疏通第 4 段 1. 叫一名学生朗读第四段 朗读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内 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2. 词语、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和”:温和,和煦。 “景”:日光。“惊”: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 的湖光;“光”,景色。“一”:全。“锦鳞”: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芷”: 一种香草。“汀”:小洲。“郁郁”:浓郁,形容芳香。“青青”:形容茂盛。“而”: 连词,顺接。“或”:有时。“长烟”:指空中的云雾。“一空”:完全消散。“浮光”: 浮动的水面的月光。“跃金”:闪着金光。“静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沉璧”: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平圆形的玉。“何极”: 哪有穷尽。“心旷神怡”:心情畅快;“旷”,开朗,“怡”:和悦,愉快。“偕”:一 起。“把”:持,端。“临”;面对“洋洋”:得意喜乐的样子。 3. 内容 提问 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 系? 讲解: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 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 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迁人骚客”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疏通第 5 段 1 .全班同学齐读第五段 齐读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五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 内容为什么极为重要?” 2. 词语、句子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嗟夫”:表示感叹。“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 为”:作,这里指心理活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 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 法;“以”,因为。“居”:处于,位于。“庙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 庙明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指被贬谪到边远地方作地方官。“是”:这。“进”: 指在朝中作官。“亦”:也。“退”:指失位退处江湖。“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其”:大概。“必”:一定。“先”:先于,前于。“天下”:指天下的人。“后”: 后于。“噫”:表示感叹。“微”:非,不是。“斯人”:这样的人;“斯”,此。“吾 谁与归”:我和谁同道呢?“谁与”,与谁,介宾结构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归”, 归聚,同道
3.内容 提问第五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为什么极为重要? 讲解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 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嗟 夫……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展示“古仁人”的高尚坚毅的思想品格。②“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明示志向,砥砺友人 这段的内容极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前文言“迁人骚客”之悲,之喜,是 为了与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以更加鲜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 人”为楷范的诚笃主张与坚定志向。 疏通第6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讲解最后注明撰文的时间。“时”:时候,时间。 布置作业
3. 内容 提问 第五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为什么极为重要? 讲解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 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嗟 夫……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展示“古仁人”的高尚坚毅的思想品格。②“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明示志向,砥砺友人。 这段的内容极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前文言“迁人骚客”之悲,之喜,是 为了与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以更加鲜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 人”为楷范的诚笃主张与坚定志向。 疏通第 6 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讲解 最后注明撰文的时间。“时”:时候,时间。 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