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备课教师:杨彦芳 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 的句法形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 2、作家作品介绍 3、积累生字词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 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岳阳楼记》教案 备课教师:杨彦芳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 的句法形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 2、作家作品介绍 3、积累生字词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 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 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 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 问。 第二层(3—4 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 (一)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 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 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 深意? (二)齐读第2段,思考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2、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 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三)细读第3、4段,思考 (1)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 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3)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 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四)自由读第5段,回答: (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2)“进”、“退”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3)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有关 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六、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
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 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 (一)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 1 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 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 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 深意? (二)齐读第 2 段,思考: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2、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 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三)细读第 3、4 段,思考 (1)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 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3)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 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四)自由读第 5 段,回答: (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2)“进”、“退”指什么?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3)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有关 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六、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
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内容 使用教师点评
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内容 使用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