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中 宗华
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 景,微风扇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 唐。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 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 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兰亭诗》
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 景,微风扇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 唐。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 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 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兰亭诗》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 “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 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 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 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 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 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 “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 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 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 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 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 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 折石轿,绕过 君民碑 文革中, 早,便到 兰亭遭到了 破坏,此 内有有 砸经 子,为 熙帝的 此翻字经无数 君民碑
过鹅池边的三 折石桥,绕过 土阜,便到 了 小兰亭。亭 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 熙帝的手书。 此碑字经无数 游览者 .抚摸 而稍平,因此 这碑被称为 “君民碑”。 文 革中, 兰亭遭到了 破坏,此碑 被砸成三截。 虽 经修补, 仍可见破损 痕迹,其中 “兰”字 缺 尾, “ 亭”字缺头, 但古韵犹存。 君民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 会稽做官,一天正当 他兴致勃勃在书写 “鹞池”两字时,刚 写完“鹞”字,皇帝 圣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 儿子王献之顺手提 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字 鹅”瘦“池”肥 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 普名的“父子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 会稽做官,一天正当 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 “鹅池”两字时,刚 写完“鹅”字,皇帝 圣 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 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 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 字 “鹅”瘦“池”肥, 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 著 名的“父子碑”。 父子碑
的正 兰御碑亭 祖孙碑 皇帝量 动碑亭为八 的背面是皇 五年代 首律《当 塌1983 事》。祖 亭高 恒星帝的作司 42.5米。 同一石碑, 内御碑高 人祖孙碑 6.8米, 这在国内绝色 6米 无有影说它 20公分 并为过 国最大的古碑 之
右军祠后面是 “御碑亭” 。 御碑亭为八 角 双重,原为 木结构建筑, 五十年代倒 塌, 1983年重 建,亭高 12.5米。亭 内御碑高 6.8 米,宽 2.6米,碑厚 20公分,为我 国最大的 古碑 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 皇帝手书的《兰 亭 集序》,碑 的背面是乾隆皇 帝游兰亭时写的 一 首七律《兰 亭即事》。祖孙 两位皇帝的作品 刻 于同一石碑, 人称“祖孙碑” , 这在国内绝 无 仅有,说它 是国宝并不为过。 祖孙碑
有吴“寿破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 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 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 (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 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 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 家集》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 (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 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 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 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 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 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鹘等著名书 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 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 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 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 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 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 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 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 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 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 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 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