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背诵全文。 二、掌握重点实词“得”、虚词“与”“以”的用法和意义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翻译句 【学习过程】 、课前优美语段背诵积累。(5分钟) 、教材梳理: (一)检查背诵 1、有如此之势, 以趋于亡。 2、呜呼!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5、思厥先祖父, 以有尺寸之地 (二)朗读(1—3段),解释加点词 1、非兵( )不利 2、六国互 )丧,率( )赂秦也 3、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 )胜负已判()矣 4、秦以( )攻取之外其实( )百倍洎()牧以谗诛 5、思厥( )先祖父 暴秦之欲无厌 6、至于( )颠覆,理固( )宜( 7、此言得 之 义( )不赂秦 8、斯用兵之效( )也至丹以( )荆卿为 19、始速 )祸焉向()使( )三国名爱( )其地 10、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 )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1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李牧连却()之且燕赵处革灭殆尽() (三)重点突破: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诚不得已 ③此言得之 得}我得兄事之 ⑤得双石于潭上 ⑥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一、背诵全文。 二、掌握重点实词“得”、虚词“与”“以”的用法和意义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翻译句 子。 【学习过程】 一、课前优美语段背诵积累。(5 分钟) 二、教材梳理: (一) 检查背诵。 1、 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2、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二)朗读(1—3 段),解释加点词。 1、非兵.( )不利 2、六国互.( )丧,率.( )赂秦也 3、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 ) 胜负已判(.. ).矣 4、秦以.( )攻取之外 其实..( )百倍 洎(.. ).牧以谗诛 5、思厥.( )先祖父..( ) 暴秦之欲无厌.( ) 6、至于..( )颠覆,理固.( )宜.( )然 7、此言得.( )之.( ) 义.( )不赂秦 8、斯用兵之效.( )也 至丹以.( )荆卿为.( ) 计 19、始速.( )祸焉 向.( )使.( )三国名爱.( )其地 10、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 11、当.( )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 12、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李牧连却. ( )之 且燕赵处革灭殆.尽( ) (三)重点突破: 实词: 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诚不得已。 ③此言得之。 ④我得兄事之 ⑤得双石于潭上 ⑥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⑨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则与一生彘肩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 与去时里正与裹头 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骞叔之子与师 任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翻译句子 1、盖使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四)朗读(4-6段),解释词语。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 )不得下咽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 3、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在六国下矣 重点突破 请其矢,盛以锦囊 4.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 多绝,难行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5.天下何变,王割汉中 楚和 16.公子)欲以客往赴 3.系燕父子以组 厍军,与赵俱死 A.以勇气闻与诸侯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F.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忽魂悸以魄动 何以战? 19.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 太子申以归 船以次俱进 20.请立太子为王,以绝 2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8.今以实较之 卜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秦亦不以城予赵, p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赵亦终不予秦璧 也
2 ⑨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虚词: 与 则与一生彘肩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 去时里正与裹头 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骞叔之子与师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翻译句子: 1、 盖使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四)朗读(4—6 段),解释词语。 1、以.(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 )不得下咽也。 2、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 )哉。 3、而犹.( )有可.( )以.( )不赂而胜之.( )之.( )势。 4、苟..( )以天下之大,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 )又 在六国下矣。 重点突破: 以 1. 请其矢,盛以锦囊 14.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 多绝,难行 2.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5. 天下何变,王割汉中以 楚和 3. 系燕父子以组 16.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 军,与赵俱死 4. 以勇气闻与诸侯 17.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8. 忽魂悸以魄动 6. 何以战? 19.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 太子申以归 7. 船以次俱进 20.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 望 8. 今以实较之 2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9. 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终不予秦璧 2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3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虽大风浪不能鸣 笑以死 11.不以物喜,不以己 2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 悲 涓而始流 12.且以一壁之故逆强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秦之欢,不可 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6.黔无驴,有好事者舡 13.汝殁以六月二日 載载以入 翻译句子 ②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结:反思本课复习,存在哪些问题? 五:【课堂小练】: 六国论(节选)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 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解释词语: 罪秦 曾 视 向使: 攻伐: 克 2.翻译句子 A.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B.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六.课外拓展案 六国论(节选)苏辙
3 10.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23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 笑以死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24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 涓而始流 12.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 秦之欢,不可 2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3. 汝殁以六月二日 26.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载以入 翻译句子: ②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结:反思本课复习,存在哪些问题? 五:【课堂小练】: 六 国 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 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解释词语: 罪秦: 曾: 视: 向使: 攻伐: 擅: 卒: 克 : 2.翻译句子: A.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B.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六.课外拓展案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 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两国委秦,而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 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 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C.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排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其孰能讥之乎? 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 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翻译: 1.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 3.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4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 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两国委秦,而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 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 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C.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排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其.孰能讥之乎? C.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 A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翻译: 1.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2.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 3.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