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 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 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 本,名叫《三宇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 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 观念之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 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 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 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 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 本,名叫《三宇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 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 观念之一。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 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 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 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 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 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 ,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 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 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哲学家所 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 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 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 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 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 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 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 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 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 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 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 ,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 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 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哲学家所 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 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 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 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 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 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 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 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当我们思知识或谈知识的时候,这个思、谈的本身就是知识。用亚力士多德的 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 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 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 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 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 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 的宗教。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 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 、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 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 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 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 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 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 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
当我们思知识或谈知识的时候,这个思、谈的本身就是知识。用亚力士多德的 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 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 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 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 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 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 的宗教。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 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 、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 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 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 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 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 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 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
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 德克布德教授( Derkbodde)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①,其 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 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 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 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 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 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 什么中国人竞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 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 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 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 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 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 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 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 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 ,德克·布德教授(DerkBodde)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①,其 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 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 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 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 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 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 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 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 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 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 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 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 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 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 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 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 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 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 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 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 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 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 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 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 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我不同 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 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 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 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 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 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 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 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 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 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 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 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 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我不同 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 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 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
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 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 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 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 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 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 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 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 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 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 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以上是对哲学的性质和功用的一般性讨论。以下就专讲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 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 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
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 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 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 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 。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 ,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 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 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 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 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 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以上是对哲学的性质和功用的一般性讨论。以下就专讲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 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 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
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 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 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 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 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就说,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柏拉图 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疴溃痈。 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 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 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 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 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 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 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 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 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 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孟子
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 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 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 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 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就说,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柏拉图 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疴溃痈。” 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 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 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 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 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 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 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 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 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 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孟子
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 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中国哲学 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 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 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 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 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 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小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 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 ,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 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 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 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 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 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 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
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 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中国哲学 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 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 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 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 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 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小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 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 ,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 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 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 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 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 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 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
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 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 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相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 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 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 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 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 出了重大栖牲。古代道家的人也是这样说的。据说有个圣人,被某国人请求为王 他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某国人找到这个洞、用烟把他薰出来,强迫他担任这个 苦差事(见《吕氏春秋贵生》)。这是柏拉图和古代道家的人相似的一点,也显 出道家哲学的出世品格。到了公元三世纪,新道家郭象,遵循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 ,修正了这一点 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 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 子所说的“天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是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 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 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
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 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 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相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 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 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 ,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 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 出了重大栖牲。古代道家的人也是这样说的。据说有个圣人,被某国人请求为王, 他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某国人找到这个洞、用烟把他薰出来,强迫他担任这个 苦差事(见《吕氏春秋·贵生》)。这是柏拉图和古代道家的人相似的一点,也显示 出道家哲学的出世品格。到了公元三世纪,新道家郭象,遵循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 ,修正了这一点。 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 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 子所说的“天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是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 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 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
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 哲学各家不同,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 有形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是说,所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 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 的政治思想。 举例来说,名家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 。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 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实际上 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 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 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 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 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哲 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 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 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 ,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
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 哲学各家不同,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 有形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是说,所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 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 的政治思想。 举例来说,名家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 。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 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实际上, 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 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 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 ,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 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哲 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 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 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 ,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