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前一章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由长期演变 而来;而在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它们还不过是争鸣的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 学派的数目很多。中国人称它们为“百家”。 司马谈和六家 后来的历史家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 前1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 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 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如下 第一是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前一章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由长期演变 而来;而在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它们还不过是争鸣的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 学派的数目很多。中国人称它们为“百家”。 司马谈和六家 后来的历史家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 前 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 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 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如下: 第一是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的结合与互相 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第二是儒家。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儒”字的字义是 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 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的人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 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 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第三是墨家。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 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 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辨 第五是法家。汉字“法”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 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 第六是道德家。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 ,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的结合与互相 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第二是儒家。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儒”字的字义是 “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 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的人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 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 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第三是墨家。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 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 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辨。 第五是法家。汉字“法”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 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 。 第六是道德家。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 ,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
“德”,翻译成英文的 virtue(德),最好解释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的 power(力)。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第一章已经指 出,应当注意它与道教的区别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百家”试行分类的第二个历史家是刘歆(公元前46?一公元23年)。他是当 时最大的学者之一,和他父亲刘向一起,校对整理皇家图书。他把整理的结果写成 附有说明的分类书目,名为《七略》,后来班固(公元32-92年)用它作为《汉书 艺文志》的基础。从《艺文志》中可以看出,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 别,即十家。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其余四家是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刘歆在结论中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句话是说,小 说家没有其他九家重要。 这个分类的本身,并没有比司马谈的分类前进多少。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 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后来的学者,特别是章学诚(1738-1801年)、章炳麟(1869-1936年),大
“德”,翻译成英文的 virtue(德),最好解释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的 power(力)。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第一章已经指 出,应当注意它与道教的区别。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百家”试行分类的第二个历史家是刘歆(公元前46?一公元23年)。他是当 时最大的学者之一,和他父亲刘向一起,校对整理皇家图书。他把整理的结果写成 附有说明的分类书目,名为《七略》,后来班固(公元32—92年)用它作为《汉书 ·艺文志》的基础。从《艺文志》中可以看出,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 别,即十家。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其余四家是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刘歆在结论中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句话是说,小 说家没有其他九家重要。 这个分类的本身,并没有比司马谈的分类前进多少。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 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后来的学者,特别是章学诚(1738一1801年)、章炳麟(1869一1936年),大
大发挥了刘歆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义,是主张,在周朝(公元前11222一前225 年)前期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换言之,某个政府部门的官吏,也同 时就是与这个部门有关的一门学术的传授者。这些官吏,和当时封建诸侯一样,也 是世袭的。所以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术都没 有人以私人身份讲授。只有官吏以某一政府部门成员的身份才能够讲授这门学术 这个理论说,周朝后期的几百年,王室丧失了极力,政府各部门的官吏也丧失 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这时候就转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们的专门知识。于是他们 就不再是“官”,而是私学的“师”。各个学派正是由这种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 的 刘歆所作的全部分析如下:“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 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 也。“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 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其所长也。“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 所长也。“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 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 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 《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
大发挥了刘歆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义,是主张,在周朝(公元前1122?一前225 年)前期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换言之,某个政府部门的官吏,也同 时就是与这个部门有关的一门学术的传授者。这些官吏,和当时封建诸侯一样,也 是世袭的。所以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术都没 有人以私人身份讲授。只有官吏以某一政府部门成员的身份才能够讲授这门学术。 这个理论说,周朝后期的几百年,王室丧失了极力,政府各部门的官吏也丧失 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这时候就转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们的专门知识。于是他们 就不再是“官”,而是私学的“师”。各个学派正是由这种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 的。 刘歆所作的全部分析如下:“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 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 也。“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 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长也。“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 所长也。“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 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 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 《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
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 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 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长也。“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尧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 对于十家的历史的起源,刘歆所说的就是这些。他对各家意义的解释是不充分 的,他把各家各归一“官”有时也是任意的。例如,他描述道家思想,只涉及老子 ,完全忽略了庄子。又如,名家与礼官的职能也并无相同之处,只有一点,就是两 者都强调区别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刘歆的理论,在详细情节上也许是错误的,但是他试图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寻求各家起源,这无疑代表着一种正确观点。我大段地引用他的话,是因为他对各 家的描述本身就是中国史料学中的经典文献。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当代,特别是正在1937年日本侵入的前几年、已经有 很大的进步。根据最新的研究,我才得以形成自己的关于各家哲学起源的理论。这
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 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 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长也。“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尧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 对于十家的历史的起源,刘歆所说的就是这些。他对各家意义的解释是不充分 的,他把各家各归一“官”有时也是任意的。例如,他描述道家思想,只涉及老子 ,完全忽略了庄子。又如,名家与礼官的职能也并无相同之处,只有一点,就是两 者都强调区别。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刘歆的理论,在详细情节上也许是错误的,但是他试图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寻求各家起源,这无疑代表着一种正确观点。我大段地引用他的话,是因为他对各 家的描述本身就是中国史料学中的经典文献。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当代,特别是正在1937年日本侵入的前几年、已经有 很大的进步。根据最新的研究,我才得以形成自己的关于各家哲学起源的理论。这
个理论的精神与刘歆的相合,但是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这就是说必须从新的 角度看问题 比我们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国,比方说公元前十世纪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 是什么样子。当时政治、社会结构的顶点是周王的王室,他是天下各国的“共主 周王之下有成百的国家,为其国君所有、所统治。有些国家是周朝建国的功臣们 建立的,他们又把这些新占的领土分给他们的亲属作采邑。另一些国家则由周室以 前的敌人统治着,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承认周王是他们的“共主 在国君统治下,每个国家内的土地再分为许多采邑,每个采邑各有其封建主, 他们都是国君的亲属。当此之时,政治极力和经济控制完全是一回事。土地的所有 者,既是领地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也是居民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他们是“君子 ”,其字面意思是“国君之子”,但是已经用作封建主阶级的共名。 另一个社会阶级是“小人”阶级,或曰“庶民”即普通人民群众。这些人是封 建主的农奴,平时为君子种地,战时为君子打仗 不光是政治统治者和地主,就连那些有机会受教育的少数人,也都是贵族的成 员。于是封建主的“家”不仅是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也是学术的中心。附属于 它们的有具有各门专业知识的官吏。但是普通人民没有受教育的份儿,所以他们中 间没有学人。这就是刘歆理论所反映的事实:周朝前期官、师不分
个理论的精神与刘歆的相合,但是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这就是说必须从新的 角度看问题。 比我们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国,比方说公元前十世纪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 是什么样子。当时政治、社会结构的顶点是周王的王室,他是天下各国的“共主” 。周王之下有成百的国家,为其国君所有、所统治。有些国家是周朝建国的功臣们 建立的,他们又把这些新占的领土分给他们的亲属作采邑。另一些国家则由周室以 前的敌人统治着,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承认周王是他们的“共主”。 在国君统治下,每个国家内的土地再分为许多采邑,每个采邑各有其封建主, 他们都是国君的亲属。当此之时,政治极力和经济控制完全是一回事。土地的所有 者,既是领地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也是居民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他们是“君子 ”,其字面意思是“国君之子”,但是已经用作封建主阶级的共名。 另一个社会阶级是“小人”阶级,或曰“庶民”即普通人民群众。这些人是封 建主的农奴,平时为君子种地,战时为君子打仗。 不光是政治统治者和地主,就连那些有机会受教育的少数人,也都是贵族的成 员。于是封建主的“家”不仅是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也是学术的中心。附属于 它们的有具有各门专业知识的官吏。但是普通人民没有受教育的份儿,所以他们中 间没有学人。这就是刘歆理论所反映的事实:周朝前期官、师不分
这种封士建国制度被秦朝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正式废除。但是在正式废除以 前的几百年,它已经开始解体了,而在几千年后,封建的经济残余仍以地主阶级权 力的形式保存着 这种封建制度解体的原因何在,现代历史学家们仍无一致意见。要讨论这些原 因,就超出了本章的范围。在这里只要说明这一点也就够了,就是,在中国历史上 公元前七至三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大转变的时期 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这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的确切时间。不过早在公元前七 世纪已经有些贵族成员,由于当时的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了他们的土地和爵位, 因而下降为普通庶人。也有些普通庶人,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受到特别宠信,变成 了国家的高级官吏。这些事例表明了周朝解体的真实意义。这不只是某个具体的王 室的解体,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制度的解体。 随着这种解体,各门学术原来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在普通庶人之中。他们或者 本人就是贵族,或者是服事贵族统治者室家而有世袭职位的专家。前面引用的《艺 文志》中,另有刘歆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礼失而求诸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原来的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遍及全国,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 材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另外的私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职业教师,于是出现了
这种封士建国制度被秦朝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正式废除。但是在正式废除以 前的几百年,它已经开始解体了,而在几千年后,封建的经济残余仍以地主阶级权 力的形式保存着。 这种封建制度解体的原因何在,现代历史学家们仍无一致意见。要讨论这些原 因,就超出了本章的范围。在这里只要说明这一点也就够了,就是,在中国历史上 ,公元前七至三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大转变的时期。 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这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的确切时间。不过早在公元前七 世纪已经有些贵族成员,由于当时的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了他们的土地和爵位, 因而下降为普通庶人。也有些普通庶人,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受到特别宠信,变成 了国家的高级官吏。这些事例表明了周朝解体的真实意义。这不只是某个具体的王 室的解体,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制度的解体。 随着这种解体,各门学术原来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在普通庶人之中。他们或者 本人就是贵族,或者是服事贵族统治者室家而有世袭职位的专家。前面引用的《艺 文志》中,另有刘歆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礼失而求诸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原来的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遍及全国,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 材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另外的私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职业教师,于是出现了
师与官的分离。 上面所说各家的“家”字,就暗示着与个人或私人有关的意思,在没有人以私 人身份传授自己的思想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思想“家”,不可能有哪一“家”的思 有各种不同的“家”,也由于这些教师各是一门学术、一门技艺的专家。于是 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他们名为“儒”。也有战争武艺专家,他们是“侠 即武士。有说话艺术专家,他们被称为“辩者”。有巫医、卜筮、占星、术数 的专家,他们被称为“方士”。还有可以充当封建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 他们被称为“法术之士”。最后,还有些人,很有学问和天才,但是深受当时政治 动乱之苦,就退出人类社会,躲进自然天地,他们被称为“隐者” 按照我的理论,司马谈所说的六家思想,是从这六种不同的人之中产生的。套 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师与官的分离。 上面所说各家的“家”字,就暗示着与个人或私人有关的意思,在没有人以私 人身份传授自己的思想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思想“家”,不可能有哪一“家”的思 想。 有各种不同的“家”,也由于这些教师各是一门学术、一门技艺的专家。于是 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他们名为“儒”。也有战争武艺专家,他们是“侠 ”,即武士。有说话艺术专家,他们被称为“辩者”。有巫医、卜筮、占星、术数 的专家,他们被称为“方士”。还有可以充当封建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 他们被称为“法术之士”。最后,还有些人,很有学问和天才,但是深受当时政治 动乱之苦,就退出人类社会,躲进自然天地,他们被称为“隐者”。 按照我的理论,司马谈所说的六家思想,是从这六种不同的人之中产生的。套 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以下各章将对这些说法作出解释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以下各章将对这些说法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