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占体重的7~8% ●组成:血浆一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40~50% 女性37~48%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 量: 占体重的7~8%。 ●组 成: 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 40~50%, 女性 37~48%
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8 OOO 沐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 细 胞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1、∝2、β、V四种球蛋白。 (V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9/L A/G比值:1.5~25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
二)无机盐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包括:尿素、肌酐、氨基酸、胆红素等 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 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含有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 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疑血因子
(二)无机盐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包括:尿素、肌酐、氨基酸、胆红素等 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 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含有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 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二)酸诚度(PH值) 1正常值;pH735~745 pH745=碱中毒 H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 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 7.35~7.45• pH7.35=酸中毒, 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变,而 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moL或770KPa)小13mmoL或 3. 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答量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变,而 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造血过程 Hiempeytetlant (aten cell) odorant。cyt myeiocvie my at” Banon E白inp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1)负离子易通过,正离子难通过 2)O2CO2可自由通过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1)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2)与红细跑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3)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1)负离子易通过,正离子难通过 2)O2 CO2可自由通过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1)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2)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3)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ate, ESR) 血沉: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数值男子为0~15mm,女子为0~20mm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ESR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 (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ESR可明显加快。 特征:快慢与RBC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RBc叠连:RBC凹面相贴,ESR加快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血沉: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数值:男子为0~15mm,女子为0~20mm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ESR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 (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ESR可明显加快。 特征:快慢与RBC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RBC叠连:RBC凹面相贴,ESR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