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潘之主编华友倪正茂 思 中国 史 上
日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中国近代史的时期划分… 二、近代中国是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激烈转变时期 三、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鸦片战争和中国封建法律思想 营垒的初步分化 第一节鸦片战争及其对封建中国的冲击 第二节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的初步分化… ………3 、地主阶级当权派顽固坚持封建法律思想………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惊醒和探索…… …35 第三章太平天国时期两种法律思想的对垒 第一节太平天国革命对法律思想演进的意义……………… 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 二、洪仁的法律思想…………………
目 录 第 一 章 导 论 一 、 中 国 近 代 史 的 时 期 划 分 … … … … … … … … … … … … … … … 2 二 、 近 代 中 国 是 从 封 建 社 会 到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激 烈 转 变 时 期 … … … … … … … … … … … … … … … … … … … 4 三 、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的 主 要 内 容 … … … … … … … … … … … 8 四 、 研 究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的 一 些 问 题 … … … … … … … … 1 8 第 二 章 鸦 片 战 争 和 中 国 封 建 法 律 思 想 营 垒 的 初 步 分 化 第 一 节 鸦 片 战 争 及 其 对 封 建 中 国 的 冲 击 … … … … … … … … … … 2 7 第 二 节 中 国 封 建 法 律 思 想 营 垒 的 初 步 分 化 … … … … … … … … … 3 2 一 、 地 主 阶 级 当 权 派 顽 固 坚 持 封 建 法 律 思 想 … … … … … … … 3 2 二 、 地 主 阶 级 改 革 派 的 惊 醒 和 探 索 … … … … … … … … … … … 3 5 第 三 章 太 平 天 国 时 期 两 种 法 律 思 想 的 对 垒 第 一 节 太 平 天 国 革 命 对 法 律 思 想 演 进 的 意 义 … … … … … … … … 6 0 第 二 节 太 平 天 国 领 导 人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6 7 一 、 洪 秀 全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6 7 二 、 洪 仁 �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7 8 目 录 1
日录 第三节农民战争中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87 曾国藩的法律思想 二、冯桂芬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洋务运动时期法律思想的分化 第一节洋务运动的产生及其性质 第二节 李鸿章的法律思想 二、左宗棠的法律思想 …110 第三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法律思想的一般特点…… 、王韬的法律思想……… 三、薛福成的法律思想 四、郑观应的法律思想 五、陈炽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洋务派和改良派法律思想的比较… 第五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 思想的集中表现 第一节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140 改良派与洋务派及顽固派之间发生的论战 …141 二、改良派的变法建议 144 改良派变法的颁行 147 四、改良派的变法建议对近代法律思想的影响
第 三 节 农 民 战 争 中 地 主 阶 级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8 7 一 、 曾 国 藩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8 7 二 、 冯 桂 芬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9 3 第 四 章 洋 务 运 动 时 期 法 律 思 想 的 分 化 第 一 节 洋 务 运 动 的 产 生 及 其 性 质 … … … … … … … … … … … … … 9 8 第 二 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4 一 、 李 鸿 章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0 6 二 、 左 宗 棠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1 0 第 三 节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1 1 2 一 、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政 治 法 律 思 想 的 一 般 特 点 … … … … … … 1 1 2 二 、 王 韬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1 1 5 三 、 薛 福 成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2 0 四 、 郑 观 应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2 7 五 、 陈 炽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1 3 2 第 四 节 洋 务 派 和 改 良 派 法 律 思 想 的 比 较 … … … … … … … … … 1 3 7 第 五 章 戊 戌 变 法 是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法 律 思 想 的 集 中 表 现 第 一 节 戊 戌 变 法 与 戊 戌 政 变 … … … … … … … … … … … … … … … 1 4 0 一 、 改 良 派 与 洋 务 派 及 顽 固 派 之 间 发 生 的 论 战 … … … … … … 1 4 1 二 、 改 良 派 的 变 法 建 议 … … … … … … … … … … … … … … … … 1 4 4 三 、 改 良 派 变 法 的 颁 行 … … … … … … … … … … … … … … … … 1 4 7 四 、 改 良 派 的 变 法 建 议 对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的 影 响 … … … … … … 1 4 9 2 目 录
日录 3 第二节戊戌政变前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康有为的法律思想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谭嗣同的法律思想 166 四、严复的法律思想 172 第三节戊戌变法运动在近代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 与意义 戊戌变法把中国近代法律思想推进了一步 、“百日维新”集中表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思想……182 三、戊戌变法预示着封建法律思想的结束……… 四、大量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184 五、戊戌变法运动促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法律思 想派别的重新调整和更大的分裂 …185 六、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经验… 186 第六章清末修改法律中法治派与礼教派 的斗争 第一节修律的要求和酝酿 修律的要求 、修律的酝酿 第二节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治派的修律思想………20 、“会通中外”的修律宗旨… 202 二、对中国旧律的研究和批判 204 对中国旧律的修改意见 四、修律中吸收资产阶级的法律精神
第 二 节 戊 戌 政 变 前 改 良 派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1 5 0 一 、 康 有 为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5 0 二 、 梁 启 超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6 0 三 、 谭 嗣 同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1 6 6 四 、 严 复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1 7 2 第 三 节 戊 戌 变 法 运 动 在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上 的 地 位 与 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0 一 、 戊 戌 变 法 把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推 进 了 一 步 … … … … … … 1 8 0 二 、 “ 百 日 维 新 ” 集 中 表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的 变 法 思 想 … … 1 8 2 三 、 戊 戌 变 法 预 示 着 封 建 法 律 思 想 的 结 束 … … … … … … … … 1 8 3 四 、 大 量 传 播 了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1 8 4 五 、 戊 戌 变 法 运 动 促 成 了 统 治 阶 级 内 部 法 律 思 想 派 别 的 重 新 调 整 和 更 大 的 分 裂 … … … … … … … … … … 1 8 5 六 、 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提 供 了 经 验 … … … … … … … … … … … 1 8 6 第 六 章 清 末 修 改 法 律 中 法 治 派 与 礼 教 派 的 斗 争 第 一 节 修 律 的 要 求 和 酝 酿 … … … … … … … … … … … … … … … 1 8 8 一 、 修 律 的 要 求 … … … … … … … … … … … … … … … … … … … 1 8 8 二 、 修 律 的 酝 酿 … … … … … … … … … … … … … … … … … … … 1 9 1 第 二 节 以 沈 家 本 为 代 表 的 法 治 派 的 修 律 思 想 … … … … … … … 2 0 1 一 、 “ 会 通 中 外 ” 的 修 律 宗 旨 … … … … … … … … … … … … … … 2 0 2 二 、 对 中 国 旧 律 的 研 究 和 批 判 … … … … … … … … … … … … … 2 0 4 三 、 对 中 国 旧 律 的 修 改 意 见 … … … … … … … … … … … … … … 2 0 8 四 、 修 律 中 吸 收 资 产 阶 级 的 法 律 精 神 … … … … … … … … … … 2 1 2 目 录 3
4 日录 第三节以张之洞与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的 法律思想 217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 217 二、劳乃宣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法治派与礼教派在修律问题上的斗争… 、法治派起草的《刑事民事诉讼法》和《大 清新刑律草案》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 二、礼教派对《刑事民事诉讼法》和《大清新 刑律草案》的攻击 三、法治派的反击和礼教派的最后胜利………………237 第五节法治派与礼教派的 斗争对近代法律思想的作用 247 、近代法律思想史上一次最大的法治派与礼 教派的斗争 247 、修订法律对后来的影响 三、引起了社会各界研讨法制的浓厚气氛……… 253 第七章清末立宪运动及其思想斗争 第一节立宪运动概况 立宪的起因…… 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和载泽的《奏请宣布 立宪密折》 …260 三、清廷的预备立宪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 第二节民主立宪派与君主立宪派的斗争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以及 对预备立宪的批判……………
第 三 节 以 张 之 洞 与 劳 乃 宣 为 代 表 的 礼 教 派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 … 2 1 7 一 、 张 之 洞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2 1 7 二 、 劳 乃 宣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2 2 1 第 四 节 法 治 派 与 礼 教 派 在 修 律 问 题 上 的 斗 争 … … … … … … … 2 2 5 一 、 法 治 派 起 草 的 《 刑 事 民 事 诉 讼 法 》 和 《 大 清 新 刑 律 草 案 》 的 基 本 思 想 和 主 要 特 点 … … … … … … … 2 2 5 二 、 礼 教 派 对 《 刑 事 民 事 诉 讼 法 》 和 《 大 清 新 刑 律 草 案 》 的 攻 击 … … … … … … … … … … … … … … … … 2 2 8 三 、 法 治 派 的 反 击 和 礼 教 派 的 最 后 胜 利 … … … … … … … … … 2 3 7 第 五 节 法 治 派 与 礼 教 派 的 斗 争 对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的 作 用 … … … … … … … … … … … 2 4 7 一 、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上 一 次 最 大 的 法 治 派 与 礼 教 派 的 斗 争 … … … … … … … … … … … … … … … … … … … 2 4 7 二 、 修 订 法 律 对 后 来 的 影 响 … … … … … … … … … … … … … … 2 5 0 三 、 引 起 了 社 会 各 界 研 讨 法 制 的 浓 厚 气 氛 … … … … … … … … 2 5 3 第 七 章 清 末 立 宪 运 动 及 其 思 想 斗 争 第 一 节 立 宪 运 动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2 5 7 一 、 立 宪 的 起 因 … … … … … … … … … … … … … … … … … … … 2 5 7 二 、 五 大 臣 出 国 考 察 政 治 和 载 泽 的 《 奏 请 宣 布 立 宪 密 折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0 三 、 清 廷 的 预 备 立 宪 以 及 统 治 阶 级 的 内 部 斗 争 … … … … … … 2 6 3 第 二 节 民 主 立 宪 派 与 君 主 立 宪 派 的 斗 争 … … … … … … … … … 2 6 9 一 、 孙 中 山 等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的 民 主 思 想 以 及 对 预 备 立 宪 的 批 判 … … … … … … … … … … … … … … … … 2 6 9 4 目 录
日录 5 二、张謇的法律思想和立宪请愿运动 三、梁启超等的保皇活动和君主立宪思想… 四、《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与章太炎等对它的批判 296 第三节辛变革命冲垮了君主立宪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装起义回答君主立宪 306 二、清廷颁布《十九信条》企图瓦解革命…… …310 清帝退位与君主立宪运动失败 314 第八章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和资产阶级 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斗争…… 第二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立法所表明 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 、《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 和国的思想… 二、临时政府有关立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保障民 权和社会改革等思想 ………-331 第三节以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孙中山的五权宪 法思想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与中央地方的均权 制度 三、国民的民生问题与教育问题 347 四、实现五权宪法的三个时期 五、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地位 352
二 、 张 謇 的 法 律 思 想 和 立 宪 请 愿 运 动 … … … … … … … … … … 2 8 1 三 、 梁 启 超 等 的 保 皇 活 动 和 君 主 立 宪 思 想 … … … … … … … … 2 8 8 四 、 《 钦 定 宪 法 大 纲 》 的 颁 布 与 章 太 炎 等 对 它 的 批 判 … … … … 2 9 6 第 三 节 辛 变 革 命 冲 垮 了 君 主 立 宪 思 想 … … … … … … … … … … 3 0 6 一 、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以 武 装 起 义 回 答 君 主 立 宪 … … … … … … 3 0 6 二 、 清 廷 颁 布 《 十 九 信 条 》 企 图 瓦 解 革 命 … … … … … … … … … 3 1 0 三 、 清 帝 退 位 与 君 主 立 宪 运 动 失 败 … … … … … … … … … … … 3 1 4 第 八 章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的 立 法 和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的 法 律 思 想 第 一 节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的 成 立 及 其 斗 争 … … … … … … … … … … 3 2 0 第 二 节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 及 其 他 立 法 所 表 明 的 资 产 阶 级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3 2 4 一 、 《 临 时 约 法 》 反 映 了 资 产 阶 级 建 立 民 主 共 和 国 的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 … 3 2 4 二 、 临 时 政 府 有 关 立 法 体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保 障 民 权 和 社 会 改 革 等 思 想 … … … … … … … … … … … … … … … 3 3 1 第 三 节 以 民 权 主 义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孙 中 山 的 五 权 宪 法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9 一 、 五 权 宪 法 的 核 心 是 权 、 能 分 治 … … … … … … … … … … … 3 3 9 二 、 以 县 为 单 位 的 地 方 自 治 与 中 央 地 方 的 均 权 制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5 三 、 国 民 的 民 生 问 题 与 教 育 问 题 … … … … … … … … … … … … 3 4 7 四 、 实 现 五 权 宪 法 的 三 个 时 期 … … … … … … … … … … … … … 3 5 0 五 、 孙 中 山 五 权 宪 法 思 想 的 历 史 地 位 … … … … … … … … … … 3 5 2 目 录 5
日录 第四节强调司法独立的伍廷芳的法律思想 一、关于修改旧律 处理中外交涉 360 以司法独立为中心的共和立宪 四、伍廷芳法律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第九章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封建法律 思想再抬头 第一节袁世凯开始的北洋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实 行卖国主义以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攻倒 算 37 第二节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法律斗争… 袁世凯破坏起草宪法… 380 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大 总统选举法》,为复辟帝制作法律准备 三、筹安会的帝制复辟活动 四、八十二天皇帝梦的破灭… 第三节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是中国近代法律思想 史上又一次法治派和礼教派的斗争 409 袁世凯、张勋等礼教派提倡尊孔读经是为 了复辟帝制和回复旧律 …410 二、以孙中山为首的法治派坚决反对礼教派的 尊孔复辟与把孔子列入宪法… 416 三、礼教派复辟帝制的失败,表明了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法制改革势不可挡 422
第 四 节 强 调 司 法 独 立 的 伍 廷 芳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3 5 6 一 、 关 于 修 改 旧 律 … … … … … … … … … … … … … … … … … … 3 5 7 二 、 处 理 中 外 交 涉 … … … … … … … … … … … … … … … … … … 3 6 0 三 、 以 司 法 独 立 为 中 心 的 共 和 立 宪 … … … … … … … … … … … 3 6 4 四 、 伍 廷 芳 法 律 思 想 的 意 义 和 影 响 … … … … … … … … … … … 3 6 9 第 九 章 袁 世 凯 复 辟 帝 制 和 封 建 法 律 思 想 再 抬 头 第 一 节 袁 世 凯 开 始 的 北 洋 军 阀 依 附 于 帝 国 主 义 实 行 卖 国 主 义 以 对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反 攻 倒 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5 第 二 节 袁 世 凯 复 辟 帝 制 的 法 律 斗 争 … … … … … … … … … … … 3 8 0 一 、 袁 世 凯 破 坏 起 草 宪 法 … … … … … … … … … … … … … … … 3 8 0 二 、 袁 世 凯 破 坏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 和 《 大 总 统 选 举 法 》 , 为 复 辟 帝 制 作 法 律 准 备 … … … … … … … … 3 8 4 三 、 筹 安 会 的 帝 制 复 辟 活 动 … … … … … … … … … … … … … … 3 9 2 四 、 八 十 二 天 皇 帝 梦 的 破 灭 … … … … … … … … … … … … … … 4 0 3 第 三 节 复 辟 与 反 复 辟 的 斗 争 是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上 又 一 次 法 治 派 和 礼 教 派 的 斗 争 … … … … … … … … 4 0 9 一 、 袁 世 凯 、 张 勋 等 礼 教 派 提 倡 尊 孔 读 经 是 为 了 复 辟 帝 制 和 回 复 旧 律 … … … … … … … … … … … … … … 4 1 0 二 、 以 孙 中 山 为 首 的 法 治 派 坚 决 反 对 礼 教 派 的 尊 孔 复 辟 与 把 孔 子 列 入 宪 法 … … … … … … … … … … … … 4 1 6 三 、 礼 教 派 复 辟 帝 制 的 失 败 , 表 明 了 民 主 共 和 深 入 人 心 , 法 制 改 革 势 不 可 挡 … … … … … … … … … … … 4 2 2 6 目 录
日录 7 第十章北洋军阀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帝制复辟失败以后的政治法律斗争形势 第二节几次刑法修正案的法律思想…… …481 袁世凯删修《大清新刑律》,公布《暂行 新刑律》及其施行细则等,以惩罚人民和 镇压革命 432 、《第一次刑法修正案》的修订原因及其基 本宗旨 438 三、《第二次刑法修正案》的特点及其局限性…………441 第三节段祺瑞的《善后会议条例》和《国民代表 会议条例》的纷争………………48 关于《善后会议条例》的纷争……… 、《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的严重缺陷及引起 的批评 453 第四节总结与评述清末、北洋军阀时期立法司法 的江庸法律思想 、《五十年来中国之法制》的主要思想 、评价与改良司法及如何收回领事裁判权 三、执法必须情法两尽和怎样对待大理院判例 47 第五节“五四”运动后法律思想上的新变化 、进一步揭露批判旧礼教旧道德与提倡社会 主义新道德 ……476 二、批评《临时约法》与以社会主义的“工人 政治”代替资产阶级的共和政治 480 、人民应该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及女子在法律 上与男子有完全相同的平等权利 483
第 十 章 北 洋 军 阀 时 期 的 法 律 思 想 第 一 节 帝 制 复 辟 失 败 以 后 的 政 治 法 律 斗 争 形 势 … … … … … … 4 2 7 第 二 节 几 次 刑 法 修 正 案 的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4 3 1 一 、 袁 世 凯 删 修 《 大 清 新 刑 律 》 , 公 布 《 暂 行 新 刑 律 》 及 其 施 行 细 则 等 , 以 惩 罚 人 民 和 镇 压 革 命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2 二 、 《 第 一 次 刑 法 修 正 案 》 的 修 订 原 因 及 其 基 本 宗 旨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8 三 、 《 第 二 次 刑 法 修 正 案 》 的 特 点 及 其 局 限 性 … … … … … … … 4 4 1 第 三 节 段 祺 瑞 的 《 善 后 会 议 条 例 》 和 《 国 民 代 表 会 议 条 例 》 的 纷 争 … … … … … … … … … … … … … … … … 4 4 8 一 、 关 于 《 善 后 会 议 条 例 》 的 纷 争 … … … … … … … … … … … … 4 4 9 二 、 《 国 民 代 表 会 议 条 例 》 的 严 重 缺 陷 及 引 起 的 批 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3 第 四 节 总 结 与 评 述 清 末 、 北 洋 军 阀 时 期 立 法 司 法 的 江 庸 法 律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4 6 0 一 、 《 五 十 年 来 中 国 之 法 制 》 的 主 要 思 想 … … … … … … … … … 4 6 1 二 、 评 价 与 改 良 司 法 及 如 何 收 回 领 事 裁 判 权 … … … … … … … 4 6 6 三 、 执 法 必 须 情 法 两 尽 和 怎 样 对 待 大 理 院 判 例 … … … … … … 4 7 0 第 五 节 “ 五 四 ” 运 动 后 法 律 思 想 上 的 新 变 化 … … … … … … … … 4 7 6 一 、 进 一 步 揭 露 批 判 旧 礼 教 旧 道 德 与 提 倡 社 会 主 义 新 道 德 … … … … … … … … … … … … … … … … … … … 4 7 6 二 、 批 评 《 临 时 约 法 》 与 以 社 会 主 义 的 “ 工 人 政 治 ” 代 替 资 产 阶 级 的 共 和 政 治 … … … … … … … … … … 4 8 0 三 、 人 民 应 该 有 充 分 的 民 主 自 由 及 女 子 在 法 律 上 与 男 子 有 完 全 相 同 的 平 等 权 利 … … … … … … … … … … 4 8 3 目 录 7
说明 本册撰写分工 第1、6、7、8、9、10华友根 第2、3、4、5章倪正茂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吴漱玉同志、上 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陈玉堂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王瑞之 同志提供了有关材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齐乃宽研究 员,为本书作了精心的审查,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于他们的热心帮 助和大力支持,于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本册有些章节,在时代背景方面,对一些近代史著作,如《近代 中国史稿》、《中华民国史纲》、《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等 作了参考,并沿用了某些材料,于此表示致意
说 明 一 、 本 册 撰 写 分 工 第 1 、 6 、 7 、 8 、 9 、 1 0 华 友 根 第 2 、 3 、 4 、 5 章 倪 正 茂 二 、 在 本 书 撰 写 过 程 中 , 上 海 政 法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的 吴 漱 玉 同 志 、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文 学 所 的 陈 玉 堂 同 志 、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图 书 馆 的 王 瑞 之 同 志 提 供 了 有 关 材 料 ;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法 学 研 究 所 所 长 齐 乃 宽 研 究 员 , 为 本 书 作 了 精 心 的 审 查 , 并 提 出 了 宝 贵 的 意 见 。 对 于 他 们 的 热 心 帮 助 和 大 力 支 持 , 于 此 表 示 衷 心 的 感 谢 。 三 、 本 册 有 些 章 节 , 在 时 代 背 景 方 面 , 对 一 些 近 代 史 著 作 , 如 《 近 代 中 国 史 稿 》 、 《 中 华 民 国 史 纲 》 、 《 中 国 新 民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通 史 》 ( 初 稿 ) 等 作 了 参 考 , 并 沿 用 了 某 些 材 料 , 于 此 表 示 致 意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第一章导论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是中国法律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外国资产阶级法律思想斗争、融 合的历史,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思想 逐渐形成的历史;以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法律思 想,在与上述法律思想斗争中发生、发展并取而代之的历史 内容丰富、斗争激烈,对中国近代、现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 的影响。但至今尚未出版一本比较完整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有的是在政治思想史和思想史著作中,谈到一些法律思想;有 的是以几个代表性的法律家为中心,讲一个近代法律思想的 大概,这些都是不够的。因此,撰写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近代 法律思想史,是我们法律史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 东同志早在四十九年前,已提出这方面的任务。他说:“对近百 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 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 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①撰写法律思想史,是在 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对于近代尖锐、激烈的法律思想斗 争,加以分析比较、概括总结,既可以反省教训、吸取经验,更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2803页
第 一 章 导 论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是 中 国 法 律 思 想 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它 是 中 国 传 统 法 律 思 想 与 外 国 资 产 阶 级 法 律 思 想 斗 争 、 融 合 的 历 史 , 即 具 有 资 本 主 义 性 质 的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法 律 思 想 逐 渐 形 成 的 历 史 ; 以 及 具 有 社 会 主 义 性 质 的 人 民 民 主 法 律 思 想 , 在 与 上 述 法 律 思 想 斗 争 中 发 生 、 发 展 并 取 而 代 之 的 历 史 。 内 容 丰 富 、 斗 争 激 烈 , 对 中 国 近 代 、 现 代 社 会 产 生 了 极 其 深 刻 的 影 响 。 但 至 今 尚 未 出 版 一 本 比 较 完 整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 有 的 是 在 政 治 思 想 史 和 思 想 史 著 作 中 , 谈 到 一 些 法 律 思 想 ; 有 的 是 以 几 个 代 表 性 的 法 律 家 为 中 心 , 讲 一 个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的 大 概 , 这 些 都 是 不 够 的 。 因 此 , 撰 写 一 本 比 较 完 整 的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 是 我 们 法 律 史 研 究 工 作 者 义 不 容 辞 的 责 任 。 毛 泽 东 同 志 早 在 四 十 九 年 前 , 已 提 出 这 方 面 的 任 务 。 他 说 : “ 对 近 百 年 的 中 国 史 , 应 聚 集 人 才 , 分 工 合 作 地 去 做 , 克 服 无 组 织 的 状 态 , 应 先 作 经 济 史 、 政 治 史 、 军 事 史 、 文 化 史 几 个 部 门 的 分 析 的 研 究 , 然 后 才 有 可 能 作 综 合 的 研 究 ” 。 ① 撰 写 法 律 思 想 史 , 是 在 充 分 掌 握 材 料 的 基 础 上 , 对 于 近 代 尖 锐 、 激 烈 的 法 律 思 想 斗 争 , 加 以 分 析 比 较 、 概 括 总 结 , 既 可 以 反 省 教 训 、 吸 取 经 验 , 更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1 ① 《 毛 泽 东 选 集 》 第 3 卷 , 第 8 0 2 — 8 0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