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 与朱元思书 ()、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丛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置缥碧()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皆生塞树() 蝉则千转不穷() (二)、解释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八年级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 )皆生寒树( ) 蝉则千转不穷(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2、特殊用法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 3、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百叫不绝(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满腹经纶( 五柳先生传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②衔觞赋诗 (3)每有会意 (4)或置酒而招之 (5)曾丕吝情去留 (6)环堵萧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 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 解 答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相照应的句子是: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 2、特殊用法 风烟俱净( ) 任意东西( ) 皆生寒树( ) 互相轩邈( )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 百叫不绝( )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经纶世务( ) 满腹经纶( ) 五柳先生传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有会意 (4)或置酒而招之 (5)曾不吝情去留 (6)环堵萧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 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 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 。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8.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 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马说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不以千里称也()( )4、一食或尽粟一石()5、食马者() 6、才美不外见()7、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篮之不以其道()()9、食之不能尽其杜()(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1、执策而临之( 、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7.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8.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 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马说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不以千里称也(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 ) 6、才美不外见( ) 7、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8、策之不以其道 ( )( )9、食之不能尽其材( )( )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执策而临之( )( ) 二、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 、重点词语解释 1、每假'于藏书之家()2、录毕,国送之,不敢利圈约(_)() 國质理()()4圈共欣悦()5、余幼时即国学:( 无从圆书以观 )7、又圆无硕师名人与游:( 8、圆趋百里外()9、执经回间:( 稍降辞色 )11國遇共( 12、礼愈囵( 14、持囫沃灌:( 囡拥覆: 16、圆白玉之环:( )17、右备容圆( 18、温袍圖衣:( )19、略无隳韬意:( 二、翻译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3、援疑质理 ( )( )4、俟其欣悦 ( ) 5、余幼时即嗜学:( ) 6、无从致书以观:( )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8、尝趋百里外( ) 9、执经叩问:( ) 10、稍降辞色:( )11、或遇其叱咄:( )( ) 12、礼愈至:( ) 13、负箧曳屣:( )( ) 14、持汤沃灌: ( ) 15、以衾拥覆:( ) 16、腰白玉之环:( ) 17、右备容臭:( ) 18、緼袍敝衣:( ) 19、略无慕艳意:( ) 二、翻译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三、问答题 1、文中详写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其中“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写自己当年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要说明什么道理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4、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八年级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顺流向东向西都飞奔的马向上 比高比远到,至平息 筹划通“返”,返回枝条 有寒意的树通“啭”,鸟叫声 (二)、解释下列句子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8.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三、问答题 1、文中详写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其中“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写自己当年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要说明什么道理?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4、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八年级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顺流 向东向西 都 飞奔的马 向上 比高比远 到,至 平息 筹划 通“返”,返回 枝条 有寒意的树 通“啭”,鸟叫声 (二)、解释下列句子 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深可见底,水流很急,动静相生。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 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的情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2、特殊用法风烟俱净(净,消散)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皆生寒树(寒意 互相轩邈(比高比远) 3、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经纶世务(筹划)满腹经纶(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五柳先生传 解释①往、到②酒杯(3)一(6)略 二、翻译1、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2、略 三、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四、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 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六、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十形 象 七、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八、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马说 略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深可见底 ,水流很急,动静相生。静态:清澈 ;动态: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 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的情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 2、特殊用法 风烟俱净(净,消散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 皆生寒树( 寒意 )互相轩邈(比高比远 )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 ) 百叫不绝( 停止 ) 负势竞上(向上 ) 横柯上蔽( 上面 ) 经纶世务( 筹划 ) 满腹经纶( 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①往、到 ② 酒杯 (3)--(6)略 二、翻译 1、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2、略 三、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四、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 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六、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 象 七、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八、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马说 一、略 二、略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 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 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Σ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 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 送东阳马生序 三、1、四个方面: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 2、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 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作者用自身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珍借机会勤奋学习 4、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用心专一,心无旁鹜,谦虚谨慎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作者求 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 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彳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 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 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 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 送东阳马生序 一、略 二略 三、1、四个方面:幼时抄书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 求师奔走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2、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 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作者用自身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4、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用心专一,心无旁骛,谦虚谨慎。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作者求 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 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