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中考试 (6)《出师表》中要后主刘禅严明赏罚的语句 、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分) 1、请用楷书写一句你一直都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要求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的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2分) 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7、在活动中,王芳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3分) 兴趣 感兴趣 不感兴趣 2.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A.恣睢(sui)豁然贯通(hub)狡黠(xid)嗤笑(chi) 对象 B.拮据(j)味同嚼蜡(jue)褴褛(ldn)抽噎(ye) 对文学 29672558821.5724|5.88 C.请难(jie)吹毛求疵(ch)腆着(tian)星宿(xi) 64156915638241884708 D.灵柩(jit)廓然无累(gu0)亵渎(xie)发窘( jiong) A、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分)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歇斯低里诓骗格物致知佝偻 B、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1分) B.根深蒂固潮汛循章摘句牡蛎 C.孜孜不卷栈桥涕泗横流教诲 二,综合性学习 D.恼羞成怒沙哑重蹈覆辙要诀 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九(2)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 4.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分成四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在学校的文化窗布置了下面三个专栏。(8分)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 8.专栏一:【你说我说说读书】(2分) 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 在讨论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 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2)第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5.按要求默写古诗文。(8分) 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 (2)过尽千帆皆不是 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 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请 东读 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5)李清照《武陵舂》一词中有两句想像奇特,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 形象,十分准确而传神,这两句是
九年级期中考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1 分) 1、请用楷书写一句你一直都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 要求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 8 个字。(2 分) 2.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恣睢(suī) 豁然贯通(huò) 狡黠(xiá) 嗤笑(chī) B.拮据(jū) 味同嚼蜡(jué) 褴褛(lán) 抽噎(yē) C.诘难(jié) 吹毛求疵(chī) 腆着(tiǎn) 星宿(xiù) D.灵柩(jiù) 廓然无累(guō) 亵渎(xiè) 发窘(jiǒng)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歇斯低里 诓骗 格物致知 佝偻 B.根深蒂固 潮汛 循章摘句 牡蛎 C.孜孜不卷 栈桥 涕泗横流 教诲 D.恼羞成怒 沙哑 重蹈覆辙 要诀 4.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 分 ) ①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 72 厘米,重 985 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 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 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2)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 5.按要求默写古诗文。(8 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2)过尽千帆皆不是, , 。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有两句想像奇特,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 形象,十分准确而传神,这两句是“ , ”。 (6)《出师表》中要后主刘禅严明赏罚的语句 , 。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 分)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的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 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 7、在活动中,王芳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3 分) 兴趣 程 度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对文学 296 72.55 88 21.57 24 5.88 对语文课 64 15.69 156 38.24 188 47.08 A、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 分) B、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1 分) 二.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好读书 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九(2)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 分成四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在学校的文化窗布置了下面三个专栏。(8 分) 8.专栏一:【你说我说说读书】(2 分) 在讨论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 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 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 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答:
9.专栏二:【读图时代学读图】(3分) 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 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 分,下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 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观察,并回答问题。 11.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用简要的语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分)舞睡 12选文第①段中的“笼翠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否矛 盾?如何理解?(3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13.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10.专栏三:【文化长廊一一名著大家读】(3分)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 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14.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筋骨和脊梁”和“状元宰相”分别指 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 的是什么?(3分) 个胖大和尚,喝道… 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瞹阔十围。手持一柄 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 ,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四.阅读毕叔敏的《常读常新》,回答问题(11分)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三,课内文章阅读(11分)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很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象太阔大太神圣了些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己。觉得那么可爱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实倒霉极了。从此在 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点发呆,心中疑惑的 这一类的 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 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 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分外伤感
9.专栏二:【读图时代学读图】(3 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 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 分,下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 观察,并回答问题。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 分) 答: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答: 10.专栏三:【文化长廊——名著大家读】(3 分)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 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 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 个胖大和尚,喝道…… “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 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 ,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三,课内文章阅读(11 分) ①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 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 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 诬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 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 分) 12.选文第①段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否矛 盾?如何理解?(3 分) 13.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 分) 14.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筋骨和脊梁”和“状元宰相”分别指 的是什么?(3 分) 四.阅读毕叔敏的《常读常新》,回答问题(11 分)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 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很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象太阔大太神圣了些。 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 8 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 自己。觉得那么可爱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实倒霉极了。从此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点发呆,心中疑惑的 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 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 个具有什么特点的灵魂?(2分) 次很容易的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 答 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 17.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板上跳舞,他是宁背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高 答 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18.重读学过的文章,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初中课本中某篇文章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3分) 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 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五,文言文阅读(15分) 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刂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时,不由自主地探讨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干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剌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像有点画蛇添足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 士之怒也 ②仓鹰击于殿上 在一个接一个的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 ③天下缟素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的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当我58岁 (但愿如此)的时候,不知又读出怎 译: 样的深长? 21、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不悦→ 19,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她8岁时读出了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18岁读出了 28岁读 的性格特点。(2分) 38岁读出了写作技巧:48岁读出了人鱼公主 22、“与臣而将四矣”中“臣”指谁?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3分) (3分) 6.作者4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那么作者从中读出了
大约 18 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 次很容易的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 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 板上跳舞,他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高 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 28 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 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 6 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 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 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 38 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时,不由自主地探讨 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 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 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 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 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 48 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 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 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 在一个接一个的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 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的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 当我 58 岁。。。。。。68 岁。。。。。。108 岁。。。。。。(但愿如此)的时候,不知又读出怎 样的深长? 19 . 作 者 一 生 常 读 人 鱼 公 主 , 感 受 常 新 。 她 8 岁 时 读 出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岁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岁读 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 岁读出了写作技巧;48 岁读出了人鱼公主 “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3 分) 16.作者 48 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那么作者从中读出了 一个具有什么特点的灵魂?(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重读学过的文章,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初中课本中某篇文章 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15 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非士.之怒也 ②仓.鹰击于殿上 ③天下缟素..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 21 、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不悦→ → 。 这 一 变 化 表 现 了 秦 王 、 的性格特点。(2 分) 22、“与臣而将四矣”中“臣”指谁?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3 分)
28岁月匆匆,十五六 门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 己多了一份成熟 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二)直躬救父(4分) 青以“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 不限要求④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要写出真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 日:“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 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注】①谒:告发。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G选自《吕 氏春秋》)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亦信乎 信 (2)信且孝而诛之且: 24.全面理解故事内容,依据直躬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特点。(2分) 答: (三)宋词赏析(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遺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望,射天狼。 25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写作实(共50分) 27.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①“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题目自拟
答: 。 (二)直躬救父(4 分)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 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 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注】①谒:告发。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选自《吕 氏春秋》)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不亦信.乎 信: 。 (2)信且.孝而诛之 且: 。 24.全面理解故事内容,依据直躬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特点。(2 分) 答: (三)宋词赏析(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 。 26.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六。写作实践(共 50 分) 27.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提示:①“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 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③题目自拟。 28.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 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 少了一份盲从:多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 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 不限。要求:①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要写出真 情实感,600 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