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诗词三首 06>活页规范训练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暴与還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65分) A.玉砌(q)凝噎(ye)暮蔼(ai) B.纶巾面n)强虏()鹊桥仙que) C.玉簟(tin)舞榭(xit)荠麦(j D.戍角(shu)黍离(zh)豆蔻(kou) 解析B项“纶”读“guan”。C项“簟”读“dian”。D项“黍”读“sh道”。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衰鬢萧条瓜州雕栏玉砌 B.淳熙荠麦暮色夜雪初异 C.解鞍窥江戍角豆蔻词工 D.怆然黍离俊赏不堪回首 解析“州”为“洲”。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何时了(完结)雕栏玉砌(台阶 只是朱颜改红颜) B.书愤(悲愤) 铁马配有铁甲的马)伯仲间(相提并论) C.荠麦弥望满眼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度曲(创制) 淮左名都(都市)清角吹寒(号角) 豆蔻词(描写豆蔻的词 解析“豆蔻词”指杜牧的《赠别》一诗里面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里面有“豆蔻”一词,但不是描写豆蔻的词。 答案D
18 诗词三首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 A.玉砌.(qì) 凝噎.(yē) 暮霭.(ǎi) B.纶.巾(lún) 强虏.(lǔ) 鹊.桥仙(què) C.玉簟.(tán) 舞榭.(xiè) 荠.麦(jì) D.戍.角(shù) 黍.离(zhǔ) 豆蔻.(kòu) 解析 B 项“纶”读“ɡuān”。C 项“簟”读“diàn”。D 项“黍”读“shǔ”。 答案 A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5 分) A.衰鬓 萧条 瓜州 雕栏玉砌 B.淳熙 荠麦 暮色 夜雪初霁 C.解鞍 窥江 戍角 豆蔻词工 D.怆然 黍离 俊赏 不堪回首 解析 “州”为“洲”。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 A.何时了.(完结) 雕栏玉砌.(台阶) 只是朱颜..改(红颜) B.书愤.(悲愤) 铁马..(配有铁甲的马) 伯仲间 ...(相提并论) C.荠麦弥望..(满眼) 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 度.曲(创制) D.淮左名都.(都市) 清角.吹寒(号角) 豆蔻词 ...(描写豆蔻的词) 解析 “豆蔻词”指杜牧的《赠别》一诗里面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里面有“豆蔻”一词,但不是描写豆蔻的词。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5分)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神游 B.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豆蔻词工 C.便胜却人间无数 却上心头 D.自胡马窥江去后 独钓寒江雪 解析B项都解释为“纵使”。A项国都赤壁战场;C项胜过可是;D项长江江水。 答案B 阄族与基囊 、课内精读 5.阅读《虞美人》,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6分) 答: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3)有人认为,“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你是怎样认为 的?(8分) 答 答案(1)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 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 中 (2)“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 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 分)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神游 B.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豆蔻词工 C.便胜却.人间无数 却.上心头 D.自胡马窥江.去后 独钓寒江.雪 解析 B 项都解释为“纵使”。A 项国都/赤壁战场;C 项胜过/可是;D 项长江/江水。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5.阅读《虞美人》,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6 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你是怎样认为 的?(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 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 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 中。 (2)“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 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3)同意。“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是全词抒情言志的触发点 二、课外拓展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麝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淘: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答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 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 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 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 势后的世态炎凉。 7.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10分)
(3)同意。“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是全词抒情言志的触发点。 二、课外拓展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 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 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 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 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 势后的世态炎凉。 7.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10 分)
三月略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孑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帑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 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4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分析《点绛唇》的起句与结句。(6分) 答 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 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 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 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 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 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 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 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 特点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 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4 分)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点绛唇》的起句与结句。(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 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 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 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 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 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 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 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