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啜泣/辍学 纤维/歼灭 风雨如晦/诲人不倦 B.瘦削/削减 攻讦/诘问 提纲挈领/锲而不舍 C.果脯/胸脯 媲美/睥睨 言简意赅/垓下之围 D.陨落/殒命 吓唬/恐吓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 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1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当然,余秋雨不是 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硬樘,并且编 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B.无稽之谈C.无可非议D.乌龟垫床脚—一硬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 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B.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和发祥地,其厚厚的黄土层是经数 百万年沙土堆积而成的。 C.大纵湖风景区是盐城市著名风景区,十里荷塘、香洲渔歌、佛光塔影、云廊步月等景点以 其特有的风姿为众多游客倾倒 D.我国传统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一时看不出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 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 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②⑥①③④ D.③⑥①②⑤④
1 潮州市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辍.学 纤.维/歼.灭 风雨如晦./诲.人不倦 B.瘦削./削.减 攻讦./诘.问 提纲挈.领/锲.而不舍 C.果脯./胸脯. 媲.美/睥.睨 言简意赅./垓.下之围 D.陨.落/殒.命 吓.唬/恐吓.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 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 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 ....。当然,余秋雨不是 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硬撑,并且编 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 B.无稽之谈 C.无可非议 D.乌龟垫床脚——硬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 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B.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和发祥地,其厚厚的黄土层是经数 百万年沙土堆积而成的。 C.大纵湖风景区是盐城市著名风景区,十里荷塘、香洲渔歌、佛光塔影、云廊步月等景点以 其特有的风姿为众多游客倾倒。 D.我国传统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一时看不出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 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 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②⑥①③④ D.③⑥①②⑤④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段)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 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 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日:“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 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日:“愿奉教。”太尉日:“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 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岀如尉请。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 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皆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 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 当务始终。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日,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 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 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日:“且熟,归 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 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 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 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土也,入见谌,大骂曰:“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 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
2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段)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②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 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③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 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 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 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出如尉请。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 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皆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 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 当务始终。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 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 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 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 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 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 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 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
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 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②汾阳王:郭子仪。③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 其中。④戢:j,管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 领:领导 B.既署一月 署:暂时代理 C.为自尚书,出听我言 白:禀告 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大乱,若何 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何敢言我 何故而至此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幸教晞以道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率军借驻在邠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 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头示众,后仅带 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晞,邠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 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 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3分) ②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3分)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 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思华要之以适用为态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忌不适用悲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 基亦若是妥查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王安石《上人书》)
3 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 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 ②汾阳王:郭子仪。 ③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 其中。 ④戢:jí,管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 领:领导 B.既署一月 署:暂时代理 C.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白:禀告 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大乱,若何 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何敢言我 何故而至此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幸教晞以道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率军借驻在邠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 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头示众,后仅带 一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晞,邠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 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 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3 分) ②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3 分)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 分)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 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 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王安石《上人书》)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留”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 愈《师说》) (4)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杜牧《阿 房宫赋》)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化事件中的“话语冲突” 王晓渔 一个逐渐多元的时代,不仅会出现观点的分歧,还会出现话语的冲突。具有标志性的话语冲 突,可以追溯到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重返母校西安后宰门小学,按照惯例, 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这种在大陆耳熟 能详、甚至已经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手机铃声, 以至于随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仪式。出于对标准话语的 不满,公众一直就在尝试发现或者发明属于自己的话语方式,这次事件促使公众全面反思话语的 冲突。 话语的冲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另一种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在后宰
4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留”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 分) (2)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 愈《师说》) (4)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 房宫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文化事件中的“话语冲突” 王晓渔 一个逐渐多元的时代,不仅会出现观点的分歧,还会出现话语的冲突。具有标志性的话语冲 突,可以追溯到 2005 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重返母校西安后宰门小学,按照惯例, 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这种在大陆耳熟 能详、甚至已经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手机铃声, 以至于随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仪式。出于对标准话语的 不满,公众一直就在尝试发现或者发明属于自己的话语方式,这次事件促使公众全面反思话语的 冲突。 话语的冲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另一种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在后宰
门事件中,一向正确的标准语法经过海峡对岸的折射显现出荒唐的一面。等到2008年,公众对 于标准语法已经具有本能的不满。余秋雨虽然早已在知识界公信力受创,在公众中却具有巨大的 影响力,可是他积累十余年的文化资本,通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篇文章就丧失殆尽。此前 默默无闻的文学老年王兆山,凭借一首《江城子》名满天下,可是他的这套标准语法,连中国作 家协会主席铁凝先生都无法认同。但是,公众的不满往往出于人道主义,对于话语本身的反思依 然是不够的,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事实上也是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可是 他们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判。 标准语法往往对个体语法形成-种压抑机制,随着公众对标准语法的不满,个体语法也开始 苏醒。2007年的“散步″、“购物”,2008年的“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以及“雷"、“囧”、 槑”等词汇,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均迅 速被人民群众活学活用,还有的是早已有之,只是末被激活。个体语法反抗标ⅷ准语法,有时又解 放了标准语法。瓮安事件之后,“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这种标准语法已经失效。山寨文 化是个体语法的全面爆发,每个不愿受标准语法压迫的个体都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承认, 现有的山寨文化并不让人满意,恶搞文化(其实是善搞文化)的灵魂人物胡戈制作的山寨新闻联 播,也显得有些粗糙,但是山寨文化唤起的个体语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的出现。但是 这种冲突应该以种温和的方式表现,不应是暴力的。掌掴阎崇年的那名青年之所以要挑战阎崇 年,更多地源自“话语权的冲突”而非“话语的冲突″——如果一种个体语法不允许其他个体语 法存在,它的根本精神依然是标准语法的,即独尊的-元文化。 2008年充满话语的冲突,语言处于拉锯战状态,常有反复:开放公立博物馆、纪念馆,这
5 门事件中,一向正确的标准语法经过海峡对岸的折射显现出荒唐的一面。等到 2008 年,公众对 于标准语法已经具有本能的不满。余秋雨虽然早已在知识界公信力受创,在公众中却具有巨大的 影响力,可是他积累十余年的文化资本,通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篇文章就丧失殆尽。此前 默默无闻的文学老年王兆山,凭借一首《江城子》名满天下,可是他的这套标准语法,连中国作 家协会主席铁凝先生都无法认同。但是,公众的不满往往出于人道主义,对于话语本身的反思依 然是不够的,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事实上也是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可是 他们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判。 标准语法往往对个体语法形成一种压抑机制,随着公众对标准语法的不满,个体语法也开始 苏醒。2007 年的“散步”、“购物”,2008 年的“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以及“雷”、“囧”、 “槑”等词汇,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均迅 速被人民群众活学活用,还有的是早已有之,只是未被激活。个体语法反抗标准语法,有时又解 放了标准语法。瓮安事件之后,“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这种标准语法已经失效。山寨文 化是个体语法的全面爆发,每个不愿受标准语法压迫的个体都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承认, 现有的山寨文化并不让人满意,恶搞文化(其实是善搞文化)的灵魂人物胡戈制作的山寨新闻联 播,也显得有些粗糙,但是山寨文化唤起的个体语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的出现。但是 这种冲突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表现,不应是暴力的。掌掴阎崇年的那名青年之所以要挑战阎崇 年,更多地源自“话语权的冲突”而非“话语的冲突”——如果一种个体语法不允许其他个体语 法存在,它的根本精神依然是标准语法的,即独尊的一元文化。 2008 年充满话语的冲突,语言处于拉锯战状态,常有反复:开放公立博物馆、纪念馆,这
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话语;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又是无视纳税人权利的话语 很多先锋诗人主动放弃个体语法,投身于地震诗歌的标准语法里;习惯了标准语法的作协主席, 到网上接受个体语法的挑战;张艺谋成了谢晋的接班人,完成了标准语法的传宗接代;茅盾文学 奖变得暧昧起来,既有标准语法也有个体语法,可是越来越被忽略—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话语的冲突不意味着无需建立话语共识,由于公民话语依然没有建立,对于公共问题的讨论, 依然缺乏基本规则,语言的拉锯战常常成为语言的无限战,思想争论以人身攻击而告终,很多文 化事件热热闹闹又索然无味。但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已经为公民话语的形成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我乐观其成。(作者系同济大学文化学者) (2008年12月《东方早报》,有删节) 12一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的选项给分,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 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 手机铃声,说明海峡两岸有话语冲突。 B.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其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 判,说明公众还是维护标准话语秩序的 C.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欢迎仪 式,主要是避免海峡两岸话语冲突的尴尬 D.流行的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但均迅速被人民群众活学 活用,说明个体语法已为社会普遍认可 E.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以一种温和 的方式代替标准语法。 13.下面表述的内容不是作者所说“标准语法”的选项是(3分) A.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B.“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雷”、“囧”、“槑” C.“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D.中华文化标志城 14.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标准语法”和“个体语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作者最终要倡导的观点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6 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话语;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又是无视纳税人权利的话语; 很多先锋诗人主动放弃个体语法,投身于地震诗歌的标准语法里;习惯了标准语法的作协主席, 到网上接受个体语法的挑战;张艺谋成了谢晋的接班人,完成了标准语法的传宗接代;茅盾文学 奖变得暧昧起来,既有标准语法也有个体语法,可是越来越被忽略——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话语的冲突不意味着无需建立话语共识,由于公民话语依然没有建立,对于公共问题的讨论, 依然缺乏基本规则,语言的拉锯战常常成为语言的无限战,思想争论以人身攻击而告终,很多文 化事件热热闹闹又索然无味。但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已经为公民话语的形成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我乐观其成。(作者系同济大学文化学者) (2008 年 12 月《东方早报》,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按正确的选项给分,对一项给 2分,多选不 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 手机铃声,说明海峡两岸有话语冲突。 B.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其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 判,说明公众还是维护标准话语秩序的。 C.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欢迎仪 式,主要是避免海峡两岸话语冲突的尴尬。 D.流行的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但均迅速被人民群众活学 活用,说明个体语法已为社会普遍认可。 E.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以一种温和 的方式代替标准语法。 13.下面表述的内容不是作者所说“标准语法”的选项是(3 分) A.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B.“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雷”、“囧”、“槑” C.“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D.中华文化标志城 14.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5.“标准语法”和“个体语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作者最终要倡导的观点是什么?(4 分)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卷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 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 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一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澜的腿骨就像 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 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 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 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 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 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 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 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 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
7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卷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 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 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 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 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 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 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 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 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 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 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 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
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 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 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 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 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 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 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 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 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 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虛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 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干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 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 向哪里 16.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17.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4分) 18.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8 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 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 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 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 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 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 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 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 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 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 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 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 向哪里? 16.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17.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4 分) 18.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 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 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 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 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 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部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 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 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 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 来源于—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
9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 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 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 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 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 12000 名居民,距华沙 120 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 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 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 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 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 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 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
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 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 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 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 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 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 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 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 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 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干计 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 等待着他们
10 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 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 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 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 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 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 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 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 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 英尺宽,3 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 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 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 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 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