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品味语言类:最为传神,是哪个字?诗眼是?着一字,境界全出,请对此进行赏析。 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联,为什么? 语言风格? 品味语言类 确定字句 鉴赏字句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作用 判断字句所使用的艺术技巧 观照全诗,看结构呼应 联系作者情感与诗歌主旨 思路:①指明关键词 ②解释字义并描述所在句子的内容(字意明确简单不用解释 ③表达作用+(景物特征)+(感情) 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与后文表现来访者少的“稀”字形成对比,两者对 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塑造了一种宁谧幽静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的闲适 之情。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塑造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纵情山水,享受田园的闲适的心情。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晩,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o),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学 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品味语言类:最为传神,是哪个字?诗眼是?着一字,境界全出,请对此进行赏析。 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联,为什么? 语言风格? 品味语言类 ⚫ 确定字句 ⚫ 鉴赏字句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作用 ⚫ 判断字句所使用的艺术技巧 ⚫ 观照全诗,看结构呼应 ⚫ 联系作者情感与诗歌主旨 思路:①指明关键词 ②解释字义并描述所在句子的内容(字意明确简单不用解释) ③表达作用+(景物特征)+(感情) 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 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与后文表现来访者少的“稀”字形成对比,两者对 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塑造了一种宁谧幽静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 的闲适 之情。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塑造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纵情山水,享受田园的闲适的心情。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 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j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 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 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 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 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 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 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 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命题立意】(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
13.(6 分)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 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 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 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 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 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 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 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命题立意】(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
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 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四川卷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2.(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 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 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 的失望与埋怨。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22.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 23.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 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 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12.(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 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 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 的失望与埋怨。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2-23 题。(6 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 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 分) 22.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 分) (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4分) 【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 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 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 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解析】第(1)题考査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 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考査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査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出发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l4白居易,字乐天,号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四)(8分) 14.(1分)香山居士 15(3分)B 16.(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 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
用。(4 分) 【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 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 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 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解析】第(1)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 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出发。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 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 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 分) (四)(8 分) ⒕(1 分)香山居士 ⒖(3 分)B ⒗ (4 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 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 1 分,语言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