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评传的特点。 (2)学习从比较繁复的材料中概括主要内容,提髙阅读能力。 (3)积累重点词句,感受马克思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理论力量。 2过程与方法 (1)设法消除学生心理隔膜,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的兴味 (3)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突出训练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名人的精神力量。 (2)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矢志不移地奋斗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学习马克思在 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髙精神。 3注意体会文中叙述和议论的关系,把握评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文章重学述评价,材料严谨,理论性较强,篇幅又比较长,阅读 难度大 四教学设想 本课拟作略读处理。 这部《马克思传》理论色彩较浓,涉及的历史也比较复杂,中学 生一般都不太熟悉,加上只选择传记的一小部分,读起来会有一定难 度。选收在教科书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 创建的经过,二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产生,都是马克思生平、事 迹中的“重头戏”。课后“思考与探究”给我们作了提示,据此,在 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并从传记阅读中引起学生 对这位伟人生平事迹及其理论的兴趣,多少感受到一点马克思的人格 力量和理论力量,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要点: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过程: 1,导入。欣赏红色经典《国际歌》,思考下列问题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评传的特点。 (2)学习从比较繁复的材料中概括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3)积累重点词句,感受马克思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理论力量。 2 过程与方法 (1)设法消除学生心理隔膜,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的兴味。 (3)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突出训练主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名人的精神力量。 (2)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矢志不移地奋斗。 二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学习马克思在 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 3 注意体会文中叙述和议论的关系,把握评传的特点。 三 教学难点 文章重学述评价,材料严谨,理论性较强,篇幅又比较长,阅读 难度大。 四 教学设想 本课拟作略读处理。 这部《马克思传》理论色彩较浓,涉及的历史也比较复杂,中学 生一般都不太熟悉,加上只选择传记的一小部分,读起来会有一定难 度。选收在教科书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 创建的经过,二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产生,都是马克思生平、事 迹中的“重头戏”。课后“思考与探究”给我们作了提示,据此,在 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并从传记阅读中引起学生 对这位伟人生平事迹及其理论的兴趣,多少感受到一点马克思的人格 力量和理论力量,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要点: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过程: 1,导入。欣赏红色经典《国际歌》,思考下列问题
(1)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 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 (2)你听完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 (3)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反复唱响的词,一个意义重大的词, 个没有任何国界的词,请大家听完后把他准确地找出来。 提示:《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 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 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 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 据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跨越草地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刻,红军 战士搀连臂膀唱响了《国际歌》,顿刻精神鼓舞,增添了无穷力量, 最终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胜利的道路。我不相信这个镜头是臆造, 应当说共产党革命取得成功,确实是《国际歌》给红军战士以无穷的 力量。《国际歌》是穷人的歌,是无产者的歌,是穷人的呐喊,是无 产者的倾诉,代表着受压迫心声。 那么,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样 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 international源于法语的 internationale, 国际的意思;“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的音译,也译作英特 雄耐纳尔。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 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 命精神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博土在伦敦振臂高呼:“巴 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就是马克思。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实 现的解放,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 脏”,是无产阶级。在他和战友恩格斯的召唤下,《共产党宣言》诞 生,并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让统治阶级在“英特纳雄耐尔”面前发 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思考:苦难的劳工,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 出路在哪里?“巴黎公社”的事业谁来继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 马克思 2简介马克思的经历(备用)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 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2岁),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17岁毕 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
(1).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 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 (2).你听完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 (3).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反复唱响的词,一个意义重大的词, 一个没有任何国界的词,请大家听完后把他准确地找出来。 提示:《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 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 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 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 据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跨越草地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刻,红军 战士搀连臂膀唱响了《国际歌》,顿刻精神鼓舞,增添了无穷力量, 最终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胜利的道路。我不相信这个镜头是臆造, 应当说共产党革命取得成功,确实是《国际歌》给红军战士以无穷的 力量。《国际歌》是穷人的歌,是无产者的歌,是穷人的呐喊,是无 产者的倾诉,代表着受压迫心声。 那么,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样 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 international 源于法语的 internationale, 国际的意思;“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的音译,也译作英特 雄耐纳尔。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 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 命精神。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博士在伦敦振臂高呼:“巴 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就是马克思。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实 现的解放,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 脏”,是无产阶级。在他和战友恩格斯的召唤下,《共产党宣言》诞 生,并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让统治阶级在“英特纳雄耐尔”面前发 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思考:苦难的劳工,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 出路在哪里?“巴黎公社”的事业谁来继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 ——马克思。 2 简介马克思的经历(备用) 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 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 年(12 岁),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 年 9 月(17 岁)毕 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 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 1837年(19岁)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硏黑格尔哲学。1841年(23岁),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 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 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査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 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 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鮮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 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 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 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 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 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岀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 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 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 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 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 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 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 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 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 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 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 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 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 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 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 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 年 10 月,他进波 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 1837 年(19 岁)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 年(23 岁),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 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 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 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 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 5 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 月担任了 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 年 4 月 1 日《莱茵报》 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 年 5 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 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 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 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 年 8 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 人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 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 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 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 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 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 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846 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 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 6 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 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 年 11 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 就是 1848 年 2 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 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 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 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 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 月他 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 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 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 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
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硏读政治 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 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栖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 经商活动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写作。 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 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 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 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 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 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 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 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硏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岀谋 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 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 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 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 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晩 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 总之,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将永垂史册,他的 学说将永放光芒。 3关于本文作者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 究者 4结合学生预习,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 让学生复述节选部分所写的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建设 和革命活动,然后共同梳理这一段的经历。 目的是让学生依据传记提供的材料梳理出马克思这一阶段的革 命经历,既熟悉了革命伟人的事迹,又学习如何抓住主要线索叙述传 主活动的方法,锻炼了概括能力
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 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 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 经商活动。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写作。 1867 年 9 月 14 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 1885 年和 1894 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 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 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 1864 年 9 月 28 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 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 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 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 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 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 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 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 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 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 年 3 月 14 日,马克思的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 总之,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将永垂史册,他的 学说将永放光芒。 3 关于本文作者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 究者。 4 结合学生预习,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 让学生复述节选部分所写的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建设 和革命活动,然后共同梳理这一段的经历。 目的是让学生依据传记提供的材料梳理出马克思这一阶段的革 命经历,既熟悉了革命伟人的事迹,又学习如何抓住主要线索叙述传 主活动的方法,锻炼了概括能力
(请几位同学试着口述概括: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清楚时间事 件就可以了。) 示例: 1845年2月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月中旬马克思和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在伦敦和正义者同盟的 几个领导成员会晤。其后到曼彻斯特作了数周的考察旅行,充分熟悉 了英国工人运动的思想财富和实际经验。 其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基本拟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 1846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 会 3月30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 上尖锐地批判了威廉·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几个星期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错 误思想 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 月—6月马克思集中精力从事《反蒲鲁东论》的著述,论证了 蒲鲁东的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 夏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 为这个革命的工人政党草拟了一个新的章程,但因经济困难未能参加 大会。 8月初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支部和区部。马克思 当选为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 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德意志工人协会。 11月15日马克思努力实现共产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 联盟,加入了布鲁塞尔的民主协会,并在这一天当选为布鲁塞尔民主 协会副主席 11月28日-12月8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来到伦敦,参加在伦 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纲 领。他们向大会提出了一个党纲草案,在其中综合论述了科学共产主 义的各种原则。 1、12月马克思逗留伦敦,非常活跃地参加了伦敦各种公开的 政治活动,比如参加了11月29日许多国家的民主派为纪念1830年 波兰起义十七周年而举行的一次聚会,在会上大声疾呼,反对封建主 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争政策。在此期间,他还同宪章派 的领导人讨论了英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种种问题。 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
(请几位同学试着口述概括: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清楚时间事 件就可以了。) 示例: 1845 年 2 月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7 月中旬马克思和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在伦敦和正义者同盟的 几个领导成员会晤。其后到曼彻斯特作了数周的考察旅行,充分熟悉 了英国工人运动的思想财富和实际经验。 其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基本拟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 1846 年 2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 会。 3 月 30 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 上尖锐地批判了威廉·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几个星期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错 误思想。 1847 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 1 月—6 月马克思集中精力从事《反蒲鲁东论》的著述,论证了 蒲鲁东的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 夏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 为这个革命的工人政党草拟了一个新的章程,但因经济困难未能参加 大会。 8 月初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支部和区部。马克思 当选为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 8 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德意志工人协会。 11 月15 日马克思努力实现共产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 联盟,加入了布鲁塞尔的民主协会,并在这一天当选为布鲁塞尔民主 协会副主席。 11 月 28 日—12 月 8 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来到伦敦,参加在伦 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纲 领。他们向大会提出了一个党纲草案,在其中综合论述了科学共产主 义的各种原则。 11、12 月马克思逗留伦敦,非常活跃地参加了伦敦各种公开的 政治活动,比如参加了 11 月 29 日许多国家的民主派为纪念 1830 年 波兰起义十七周年而举行的一次聚会,在会上大声疾呼,反对封建主 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争政策。在此期间,他还同宪章派 的领导人讨论了英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种种问题。 1848 年 2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
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5课堂小结 阅读传记作品的第一步就是要理清作品陈述的主要事实,把握 传主的人生经历,这同时也训练了我们从繁复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 力 7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马克思革命事迹,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力量 第二教时 要点:探究性阅读 过程 1导入 回忆课文,请思考: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控究 课文用大段篇幅评述了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提示: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主要内容”明显是转述,提醒学生 注意文中P109第三段中“不仅-而且 的作用,以及“申言” “阐明了”“又论证了”“解答了”“教导说”“着重强调说”“指 出”“提出”“重申”“还论证了”等词语的提示作用。“有什么影 响”自然是作者的评论,要注意文中相关的议论性的句子。内容上理 论色彩较浓,学生概括提炼难度较大,答案不求全面完整,但一定要 从文本出发。 参考答案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它既和当时盛行于德国 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各种流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分析批判了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一些弱点,并从中汲取营养,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夺取 政权。这部著作的问世,使得马克思在哲学上基本奠定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础,并且科学地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部文 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3-1848年间得出来的科学见解和 实际经验,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的学说作了扼要的系统论述,并且提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 方法和斗争目标。这部著作,使得革命理论得以提高到一个完全崭新 的阶段。 3探究二
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5 课堂小结 阅读传记作品的第一步就是要理清作品陈述的主要事实,把握 传主的人生经历,这同时也训练了我们从繁复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 力。 7 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马克思革命事迹,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力量。 第二教时 要点:探究性阅读 过程: 1 导入。 回忆课文,请思考: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 控究一 课文用大段篇幅评述了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提示: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主要内容”明显是转述,提醒学生 注意文中 P109 第三段中“不仅-----而且------”的作用,以及“申言” “阐明了”“又论证了”“解答了”“教导说”“着重强调说”“指 出”“提出”“重申”“还论证了”等词语的提示作用。“有什么影 响”自然是作者的评论,要注意文中相关的议论性的句子。内容上理 论色彩较浓,学生概括提炼难度较大,答案不求全面完整,但一定要 从文本出发。 参考答案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它既和当时盛行于德国 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各种流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分析批判了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一些弱点,并从中汲取营养,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夺取 政权。这部著作的问世,使得马克思在哲学上基本奠定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础,并且科学地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部文 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 1843—1848 年间得出来的科学见解和 实际经验,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的学说作了扼要的系统论述,并且提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 方法和斗争目标。这部著作,使得革命理论得以提高到一个完全崭新 的阶段。 3 探究二
革命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需要澄清, 马克思用了很大的精力与之进行论战。课文中叙述了几次这样的论 战?各有什么意义?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仍在引导学生筛选文中信息,一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 在和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观念的较量中得到传播与提升,逐步成为有 伟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一道既偏重思想内容的理解, 又训练概括与表达能力的题目。要求学生先找到有关阅读部位,并在 文中勾画,然后讨论交流。 示例 主要有三次论战:第一次是1846年3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 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威廉·魏特林的空 想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需要的是科学的理论,而不 是单纯诉诸他们的感情和朴素阶级本能的宣传,需要的是由一个政党 领导的政治运动,而不是自发的起义和宗派主义的密谋策略。第二次 是几个星期后,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针对他们的 观点,指出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并不像“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说的 那样,在于人们的利己主义,而应该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去寻找。 任何掩盖阶级对抗的做法,都必然会把无产阶级引上邪路。第三次是 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论证了蒲鲁东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 4探究三 阅读选文,你认为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从他身上可以得到怎样 的人生启示? 例 (1)学习马克思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 社会 (2)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并能为之苦苦求索 (3)注重调査研究,善于分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4)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5)勇于推销自己。 5马克思名言赏析: (1)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 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 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 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劳苦、沿着陡峭 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革命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需要澄清, 马克思用了很大的精力与之进行论战。课文中叙述了几次这样的论 战?各有什么意义?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仍在引导学生筛选文中信息,一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 在和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观念的较量中得到传播与提升,逐步成为有 伟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一道既偏重思想内容的理解, 又训练概括与表达能力的题目。要求学生先找到有关阅读部位,并在 文中勾画,然后讨论交流。 示例: 主要有三次论战:第一次是 1846 年 3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 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威廉·魏特林的空 想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需要的是科学的理论,而不 是单纯诉诸他们的感情和朴素阶级本能的宣传,需要的是由一个政党 领导的政治运动,而不是自发的起义和宗派主义的密谋策略。第二次 是几个星期后,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针对他们的 观点,指出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并不像“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说的 那样,在于人们的利己主义,而应该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去寻找。 任何掩盖阶级对抗的做法,都必然会把无产阶级引上邪路。第三次是 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论证了蒲鲁东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 4 探究三 阅读选文,你认为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从他身上可以得到怎样 的人生启示? 示例: (1)学习马克思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 社会。 (2)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并能为之苦苦求索。 (3)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4)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5)勇于推销自己。 5 马克思名言赏析: (1)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 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 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 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劳苦、沿着陡峭 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 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6课堂小结 (1)回顾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传记 1)、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 2)、回忆录 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3)、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4)、评传 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评议形象 5)、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传主—小说人物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思考:这篇传记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可以把它归入哪一类? (2)讨论小结评传的特点 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 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 “评“传”结合,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这类传记偏重对传主的生平 事迹的评价,一般按生平事迹梳理和记述,在叙述中常常插入评论, 强调材料严谨,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考证,注明出处,不容 许虚构或杜撰,如果有必要的推测或推论,也要加上严格的论证说明 7作业 试为自己写一份小传
(3)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 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6 课堂小结 (1)回顾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传记: 1)、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真实 2)、回忆录 鲁 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3)、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4)、 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象 5)、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思考:这篇传记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可以把它归入哪一类? (2)讨论小结评传的特点: 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 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 “评”“传”结合,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这类传记偏重对传主的生平 事迹的评价,一般按生平事迹梳理和记述,在叙述中常常插入评论, 强调材料严谨,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考证,注明出处,不容 许虚构或杜撰,如果有必要的推测或推论,也要加上严格的论证说明。 7 作业 试为自己写一份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