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 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 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曾先 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3年 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 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 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 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 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年3月14日,马 克思因病与世长辞。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 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 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 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 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 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 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 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 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 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 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 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 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 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 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 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 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 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 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曾先 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3 年 10 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 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1847 年 12 月—1848 年 1 月,受该同盟第一 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 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 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 年 3 月 14 日,马 克思因病与世长辞。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 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 年 11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 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 执笔写成。1848 年 2 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 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 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 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 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 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 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 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 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 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 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 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 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 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
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知半解:形容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不透。 趁热打铁:比喻及时利用有利时机、条件,迅速做好工作。 会晤 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羁绊: 束缚牵制。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道,途径。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 分饥饿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匮乏 缺乏;贫穷。 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山雨欲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 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通;云霄, 高空。 锁链: 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 2.近义词辨析 (1)辛酸·心酸 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是指人们经过了某种辛酸的历程。 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 (2)流传·留传 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 多指范围广,偏于精神层面,往往是自然传播。 留传:只能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多指历史长,多为具体事物,多有主观刻 意的色彩。 (3)申明·声明 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重在公开 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一知半解:形容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不透。 趁热打铁:比喻及时利用有利时机、条件,迅速做好工作。 会晤: 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羁绊: 束缚牵制。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道,途径。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 分饥饿。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匮乏: 缺乏;贫穷。 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山雨欲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 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通;云霄, 高空。 锁链: 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 2.近义词辨析 (1)辛酸·心酸 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是指人们经过了某种辛酸的历程。 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 (2)流传·留传 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 多指范围广,偏于精神层面,往往是自然传播。 留传:只能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多指历史长,多为具体事物,多有主观刻 意的色彩。 (3)申明·声明 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重在公开 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4)申诉·申述 申诉:向上级或上属机关申述情由;诉说。法律名词,偏重于法律类。 申述:详细说明:诉说。偏重于日常生活、商务类 5)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 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6)铲除·根除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侧重于寻找所指对象的根源然后除去。对象除 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根除:彻底铲除。单纯强调彻底除去对象。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 象的有害的事物。 、问题探究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 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读了《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检测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渐染(jian)透彻(che)卑劣(bei)畏葸不前(si) B.雇佣(yong)桎梏(gu) 囿于(you) 骁勇善战 (xiao) C.赝品(yoan) 谥号(yi) 藐视(miao)暴殄天物 (tian) D.翘首(qiao)劲敌(jin) 沉湎(mian) 人才济济(j)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汇合 云宵 赋予 穷困潦倒 B.谴责 热忱 周详 有条不紊 C.愤懑 荒诞 花费 绿草如荫 D.取谛 臆造 匮乏 布衣草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这个已经成立并需要马上开展工作、但还不得不非法进行活动 的党,利用一切机会去扩大并加强同工人群众的联系。 2)特别使他感到不满足的是,自己还没有充分新近的英国文献和这 些文献所依据的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 (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 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这个幽灵而结 成了神圣同盟。 A.督促 熟习 驱除
(4)申诉·申述 申诉:向上级或上属机关申述情由;诉说。法律名词,偏重于法律类。 申述:详细说明;诉说。偏重于日常生活、商务类。 (5)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 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6)铲除·根除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侧重于寻找所指对象的根源然后除去。对象除 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根除:彻底铲除。单纯强调彻底除去对象。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 象的有害的事物。 二、问题探究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 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读了《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染(jiān) 透彻(chè) 卑劣(bēi) 畏葸不前(sī) B.雇佣(yōng) 桎梏(gù) 囿于(yòu) 骁勇善战 (xiāo) C.赝品(yàn) 谥号(yì) 藐视(miǎo) 暴殄天物 (tiǎn) D.翘首(qiào) 劲敌(jìn) 沉湎(miǎn) 人才济济(jǐ)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汇合 云宵 赋予 穷困潦倒 B.谴责 热忱 周详 有条不紊 C.愤懑 荒诞 花费 绿草如荫 D.取谛 臆造 匮乏 布衣草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______这个已经成立并需要马上开展工作、但还不得不非法进行活动 的党,利用一切机会去扩大并加强同工人群众的联系。 (2)特别使他感到不满足的是,自己还没有充分______新近的英国文献和这 些文献所依据的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 (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 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______这个幽灵而结 成了神圣同盟。 A.督促 熟习 驱除
B.敦促 熟习 祛除 C.督促 熟悉 祛除 D.敦促 熟悉 驱除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1122页,从“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1847 年12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 治”,完成4-6题。 4.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毫不起眼”?为什 么这样写? 5.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作品? 6.如何理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 高精神。 学前准备 1、人物传记和评传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种文学形式。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 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评”“传”结合, 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B.敦促 熟习 祛除 C.督促 熟悉 祛除 D.敦促 熟悉 驱除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 121~122 页,从“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 1847 年 12 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 治”,完成 4—6 题。 4.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毫不起眼”?为什 么这样写? 5.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作品? 6.如何理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 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 高精神。 学前准备: 1、人物传记和评传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 种文学形式。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 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评”“传”结合, 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2、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1)、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真实 (2)、回忆录 鲁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3)、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4)、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 真实评议一一形象 (5)、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一一小说人物生动 形象不失真实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马克思也有句名言:为世界工作!看罢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我为谁工作?试结合课文加以探究。 学习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情况日益清楚地表明,在正义者同盟和其 他工人组织中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澄清工作是多么刻不容缓。 B.马克思认为自己在这几个月里为加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做的一切,是和 山雨欲来的欧洲革命,特别是迫在眉睫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非常 密切的关系 C.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初,由于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马克思以 当十,才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D.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学者,是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最早的发现者,而且还是一位热情的革命代言人、英明的无产阶级战略 家和策略家、无产阶级群众解放斗争的领导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办学秩序较乱,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 段要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质量监管、准入等问题进行规范。 C.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与达赖会晤,其举动轻率而又短 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法关系。 D.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这是两岸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 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 个问题亟待解决
2、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⑴、史料性传记 杜 甫 特点:客观、真实 ⑵、回忆录 鲁 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⑶、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⑷、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 ——真实 评议——形象 ⑸、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 形象不失真实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马克思也有句名言:为世界工作!看罢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我为谁工作?试结合课文加以探究。 学习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情况日益清楚地表明,在正义者同盟和其 他工人组织中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澄清工作是多么刻不容缓。 B.马克思认为自己在这几个月里为加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做的一切,是和 山雨欲来的欧洲革命,特别是迫在眉睫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非常 密切的关系。 C.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初,由于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马克思以一 当十,才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D.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学者,是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最早的发现者,而且还是一位热情的革命代言人、英明的无产阶级战略 家和策略家、无产阶级群众解放斗争的领导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办学秩序较乱,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 段要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质量监管、准入等问题进行规范。 C.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与达赖会晤,其举动轻率而又短 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法关系。 D.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这是两岸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 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 个问题亟待解决
C.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 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D.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一一共产主义工人教育 协会一一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4.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 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 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 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 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⑤③②④⑥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 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 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 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 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 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 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 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 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 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 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 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 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 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 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 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 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 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C.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 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D.正义者同盟于 1840 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 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4.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 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 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 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 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⑤③②④⑥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 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 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 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 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 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 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 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 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 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 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 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 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 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 生了“9·11 事件”!2005 年 7 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 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 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 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 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 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 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 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 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 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 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 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 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 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 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 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 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 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 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 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 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 是马克思主义者 5.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 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 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 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6.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 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 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 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 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 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7.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 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 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 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 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 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 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 50%的财富,而全球 50%的穷人仅拥有 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 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 21 世纪才能充 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 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 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 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 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 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 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 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 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 是马克思主义者。” 5.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 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 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 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6.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 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 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 事件”联 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 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F.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 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7.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8.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 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问题探究 提示:1.扎根实践,是其治学基础。2.勇于创新,不迷信理论权威。3.精 益求精,向人类奉献理论精品。 学习检测 1.B解析:A项,“葸”应读“xi”;C项,“谥”应读“shi”;D项, 翘”应读“qiao”,“劲”应读“jng”。 2.B解析:A项,“云宵”应为“云霄”;C项,“绿草如荫”应为“绿 草如茵”;D项,“取谛”应为“取缔”。 3.D解析: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督促:指监督推 动,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熟 悉:侧重知道得详细、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 深刻。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驱除:赶走,除掉,一般指具体的东 4.外表不华丽;只有23页;印数只有几百本 通过它的“毫不起眼”与“伟大历史意义”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它的“伟 大
8.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 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问题探究: 提示:1.扎根实践,是其治学基础。2.勇于创新,不迷信理论权威。3.精 益求精,向人类奉献理论精品。 学习检测 1.B 解析:A 项,“葸”应读“xǐ”;C 项,“谥”应读“shì”;D 项, “翘”应读“qiáo”,“劲”应读“jìng”。 2.B 解析:A 项,“云宵”应为“云霄”;C 项,“绿草如荫”应为“绿 草如茵”;D 项,“取谛”应为“取缔”。 3.D 解析: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督促:指监督推 动,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熟 悉:侧重知道得详细、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 深刻。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驱除:赶走,除掉,一般指具体的东 西。 4.外表不华丽;只有 23 页;印数只有几百本。 通过它的“毫不起眼”与“伟大历史意义”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它的“伟 大
5.它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总结了共产主义者的科学见 解和实际经验;它宣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方法和斗争目标。 6.“幽灵”,虽然幽暗、悄然,却也灵动、迅捷;虽不可见,却也可感。 这种说法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比说“共产主义思潮”更有文学性。“幽灵”“徘 徊”表现了共产主义在当时欧洲的处境,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还受到旧 势力的排挤、打压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提示:马克思的一生饥寒交迫,但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公而忘私,兢兢业业,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忘我工作,究竟是为什么?他为了科学共产主 义的实现。还有一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人敬重,获得生前身后名的人,思 考他们在怎样工作,他们在为谁工作,他们工作的意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分析。 学习检测 1.C解析:C项,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 2.D解析:A项,前后不对应,应在“变压力为动力”前加“能否”;B 项,语序不当,应将“准入”移至“收费”前;C项,“短见”是名词,不能作 谓语。 3.A解析:“德国年鉴”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4.D解析: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著作,②由文章转入谈鲁迅的精神,④⑥ 分析鲁迅的精神,①总结语段。 5.B解析:B项,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做革命家、马 克思主义者看待 6.CD解析:C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 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项,文章将马克思 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 7.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 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 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显示 8.(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 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 (2)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 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5.它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总结了共产主义者的科学见 解和实际经验;它宣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方法和斗争目标。 6.“幽灵”,虽然幽暗、悄然,却也灵动、迅捷;虽不可见,却也可感。 这种说法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比说“共产主义思潮”更有文学性。“幽灵”“徘 徊”表现了共产主义在当时欧洲的处境,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还受到旧 势力的排挤、打压。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提示:马克思的一生饥寒交迫,但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公而忘私,兢兢业业,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忘我工作,究竟是为什么?他为了科学共产主 义的实现。还有一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人敬重,获得生前身后名的人,思 考他们在怎样工作,他们在为谁工作,他们工作的意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分析。 学习检测 1.C 解析:C 项,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 2.D 解析:A 项,前后不对应,应在“变压力为动力”前加“能否”;B 项,语序不当,应将“准入”移至“收费”前;C 项,“短见”是名词,不能作 谓语。 3.A 解析:“德国年鉴”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4.D 解析: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著作,②由文章转入谈鲁迅的精神,④⑥ 分析鲁迅的精神,①总结语段。 5.B 解析:B 项,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做革命家、马 克思主义者看待。 6.CD 解析:C 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 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 项,文章将马克思 的名言与“9·11 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 7.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 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 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 21 世纪得到显示。 8.(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 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 (2)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 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