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喇头桂降父多六毒 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各类人员及其在信息系统 的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所有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其目 的是在组织的战略方向与信息系统计划之间建立一种重要的结合。规划信息系统主要任 务。 【主要内容】 6.1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6.12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6.1.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6.1.4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6.2系统规划 6.2.1系统规划的目标 6.2.2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6.2.3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小结 习题五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重点与难点】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个阶段 的主要任务: 2.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一一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第六章 【教学时数】2 第1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讲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各类人员及其在信息系统 的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3.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所有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其目 的是在组织的战略方向与信息系统计划之间建立一种重要的结合。规划信息系统主要任 务。 【主要内容】 6.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6.1.2 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6.1.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6.1.4 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6.2 系统规划 6.2.1 系统规划的目标 6.2.2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6.2.3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小结 习题五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重点与难点】 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个阶段 的主要任务; 2. 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 第六章 【教学时数】 2 第 1 页 共 21 页
莲喇外哈贫多大居 管理信息系统 第6讲 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系统目标的确定、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进度 和费用的控制,而且关系到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和过程的重组。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 建设是综合利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 方法。 6.1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信息系统也是如此。往往是业务需求导致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业务的变化引发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变化。而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一个从初步接触到成熟 成长的过程。诺兰(Nolan,Richard L,)在1973年提出信息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在1980年总结成企 业信息系统发展的6个阶段: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 段。 (1)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企业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开发了单一功能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财务或统计部 门,企业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作用。 (2)蔓延阶段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进入蔓延阶段,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展到多个 部门,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使企业事务处理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此时这些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缺 乏综合系统,出现了信息冗余、代码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的局面。 (3)控制阶段 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优越性,使得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急剧增长,而 投资的回报率却不理想。同时,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加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 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进入控制阶段。于是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 整个企业的信息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解决在蔓延阶段遇到的问题。 (4)集成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产生了从全局出发,建立一个支持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这标志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集成阶段。在集成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从全局考虑,对各子系统的硬件 进行重新连接,信息系统面向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全局数据模型,满足各子系统对信息的需求。 (5)数据管理阶段 在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管理下,可以充分支持企业 不同应用对数据的需求。 第2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 6 讲 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系统目标的确定、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进度 和费用的控制,而且关系到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和过程的重组。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 建设是综合利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 方法。 6.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信息系统也是如此。往往是业务需求导致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业务的变化引发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变化。而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一个从初步接触到成熟 成长的过程。诺兰(Nolan, Richard L.,)在 1973 年提出信息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在 1980 年总结成企 业信息系统发展的 6 个阶段: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 段。 (1)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企业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开发了单一功能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财务或统计部 门,企业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作用。 (2)蔓延阶段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进入蔓延阶段,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展到多个 部门,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使企业事务处理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此时这些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缺 乏综合系统,出现了信息冗余、代码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的局面。 (3)控制阶段 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优越性,使得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急剧增长,而 投资的回报率却不理想。同时,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加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 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进入控制阶段。于是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 整个企业的信息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解决在蔓延阶段遇到的问题。 (4)集成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产生了从全局出发,建立一个支持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这标志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集成阶段。在集成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从全局考虑,对各子系统的硬件 进行重新连接,信息系统面向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全局数据模型,满足各子系统对信息的需求。 (5)数据管理阶段 在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管理下,可以充分支持企业 不同应用对数据的需求。 第 2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餐多本是 管理信息系统 (6)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的要求,包括操作层的事务处理系统,中级管 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发展会经历上述各阶段,一般不能跳越发展。企业在各阶段的信息系统是不同 的,新系统可能是来自改造过旧系统,或者是重新开发的信息系统。 除此而外,管理系统或组织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战略或策略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员 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原有信息系统对各方面发展的不适应,甚至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对新 的信息系统的需求便提到日程上来。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认识大体上有两种,但其实质基本相同。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如图5-1所示的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维 图5-1传统的系统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使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对新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存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开发规模和开发方法,提 出开发计划。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找出问题。同时充分了解和理解对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形式提出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并以此与将要使用新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对需求的理解达成基本的共识。 这将成为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因此该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依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将系统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的具体物理 解决方案,因此,该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如果说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涉及的是管理问题的话, 那么系统设计阶段则主要是与实施技术相关的问题。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采购,硬件安装,软件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采用项目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制定项目实施的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控制项目实施 成本,评价项目实施效果。 (⑤)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管理和业务系统的需求,使信息系统成为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一部分。 使企业或组织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得以贯彻实行。 系统维护伴随整个系统运行过程。维护的主要工作有硬件维护,如设备的检查、更新等,也有 软件维护,如系统恢复,数据备份,人员培训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人员培训是系统维护的重中之重。 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肯定会发生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环境也肯定会发生变化,忽视人员 第3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6)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的要求,包括操作层的事务处理系统,中级管 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发展会经历上述各阶段,一般不能跳越发展。企业在各阶段的信息系统是不同 的,新系统可能是来自改造过旧系统,或者是重新开发的信息系统。 除此而外,管理系统或组织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战略或策略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员 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原有信息系统对各方面发展的不适应,甚至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对新 的信息系统的需求便提到日程上来。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认识大体上有两种,但其实质基本相同。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如图 5-1 所示的几个阶段: 图 5-1 传统的系统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使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对新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存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开发规模和开发方法,提 出开发计划。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找出问题。同时充分了解和理解对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形式提出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并以此与将要使用新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对需求的理解达成基本的共识。 这将成为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因此该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依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将系统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的具体物理 解决方案,因此,该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如果说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涉及的是管理问题的话, 那么系统设计阶段则主要是与实施技术相关的问题。 (4)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采购,硬件安装,软件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采用项目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制定项目实施的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控制项目实施 成本,评价项目实施效果。 (5)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管理和业务系统的需求,使信息系统成为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一部分。 使企业或组织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得以贯彻实行。 系统维护伴随整个系统运行过程。维护的主要工作有硬件维护,如设备的检查、更新等,也有 软件维护,如系统恢复,数据备份,人员培训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人员培训是系统维护的重中之重。 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肯定会发生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环境也肯定会发生变化,忽视人员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维护 第 3 页 共 21 页
渊好煙舍贺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培训就是无视变化,维护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系统在变化和发展中运行。 3.系统技术应用框架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echniques,.FAST)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主要分为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两个阶段(图5-2)。前者关注系统如何从立项到形成的过程, 采用系统开发方法,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后者关注如何依靠信息技术,让系统充分发 挥作用,主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企业首先建造系统,然后使用系统。当系统从 开发阶段循环到运行维护阶段,需要进行转换:当旧系统报废时,系统从运行阶段循环到开发阶段。 转换 系统 系统运行 开发阶段 维护阶段 系统的生命期 弊稷秀鑫 使用信 息技术 报废 图5-2系统生命周期 图5-3所示为FAST的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步骤和任务。 企业群体 系的所有者和用户 问题会和指导 企业解决方案 现有系统 初步调查 反馈 项目计划书 阶段 2 范围、约束条件 运行和维护 参与者、预算、 问题分析 进度表等 不 系统改进目标 运行系统 反馈、问题、教训 事实、原因、影响 2 文件处理培训一之 项目团队 需求、忧先 实现 考的事 需求分析 示范、反馈、测试 观念、 体系结构展示企剑业需求 观念、意见、标准 描述 实用系统 6 4 构建 决策分析 5 通的系统 设计规格 设计 建议 图5-3FAST的系统开发阶段 第4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培训就是无视变化,维护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系统在变化和发展中运行。 3.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echniques, FAST)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主要分为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两个阶段(图 5-2)。前者关注系统如何从立项到形成的过程, 采用系统开发方法,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后者关注如何依靠信息技术,让系统充分发 挥作用,主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企业首先建造系统,然后使用系统。当系统从 开发阶段循环到运行维护阶段,需要进行转换;当旧系统报废时,系统从运行阶段循环到开发阶段。 图 5-2 系统生命周期 图 5-3 所示为 FAST 的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步骤和任务。 图 5-3 FAST 的系统开发阶段 第 4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餐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开发阶段 ①初步调查 主要任务:首先,评价新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否值得去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对现行系 统做初步调查,寻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研究有无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风险:其次,如果新的信息系统项目值得开发,那么,在初步调查阶段要进 一步调查系统范围或称系统边界,围绕系统的范围,调查对新系统的系统需求即系统功能和系统约 束条件,调查与系统相关的人员,或称利益关系人,对建立新系统的费用及进度的期望等。 提交结果:将以上调查内容形成书面的“项目计划书”,作为本阶段的里程碑,提交給决策层决 策。如果不能得到批复,系统开发就需要暂时挂起。否则,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范围、预算、进度 三个要素一般决策层都会提出意见,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得到批复。 系统的初步调查一般由决策层建议相关部门组成临时调查小组实施。 ②问题分析 主要任务:研究分析现行系统。任何地方都存在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网络 环境辅助实施的管理系统。从这点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立,不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 发和建立,而是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建立。简言之,它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项目。因此,问题 分析阶段的主要参与者是决策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岗位的用户,项目小组起组织、协调和服 务作用。决策层提供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调整的思路,中高级管理层提供业务流程和业务 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调整的思路,终端用户提供业务功能实现方面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此阶段 也称为详细调查阶段。 提交结果:将上述分析和建议形成书面的“系统改进目标”,这将是以后评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 基本标准。 ③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将问题分析 阶段的“系统改进目标”转换为能够满足这些目标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就是系统必 须提供的服务,非功能需求是对系统的约束条件。了解决策层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方便辅助决 策的需求,了解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系统提供的信息汇总和实施监控能力的需求,了解基层用户对系 统操作性能和效率的需求。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必须明确要控制在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上。需求分 析的挑战在于“需求是模糊的,需求是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原型法”进行需求 分析。原型法有利于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主动适应并且引导变化的发展,原型法是需求分析各 方沟通的工具。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还有“实体关系图(ER图)”和“数据流程图DFD图)”,此阶 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提交结果:“需求分析报告”。 ④决策分析 主要任务:识别候选方案,对候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推荐一个“适合”的方案。对于 满足相同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实施方案。对候选的方案可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社会可行性主要涉及管理问题,是决策分析的重点。因此,常常听 到这样的评价“资金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管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推荐方案的原则是“不一定 是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决策分析还包括选择开发策略如“是选择‘购买’的策略?还是选择 “自建的策略?”等。 提交结果:经过批复的“系统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可能包括“核准候选方案之一”、“拒绝所 有候选方案,重新审理”、批复一个“缩减范围”的建议等。 ⑤系统设计 第5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开发阶段 ① 初步调查 主要任务:首先,评价新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否值得去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对现行系 统做初步调查,寻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研究有无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风险;其次,如果新的信息系统项目值得开发,那么,在初步调查阶段要进 一步调查系统范围或称系统边界,围绕系统的范围,调查对新系统的系统需求即系统功能和系统约 束条件,调查与系统相关的人员,或称利益关系人,对建立新系统的费用及进度的期望等。 提交结果:将以上调查内容形成书面的“项目计划书”,作为本阶段的里程碑,提交給决策层决 策。如果不能得到批复,系统开发就需要暂时挂起。否则,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范围、预算、进度 三个要素一般决策层都会提出意见,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得到批复。 系统的初步调查一般由决策层建议相关部门组成临时调查小组实施。 ② 问题分析 主要任务:研究分析现行系统。任何地方都存在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网络 环境辅助实施的管理系统。从这点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立,不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 发和建立,而是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建立。简言之,它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项目。因此,问题 分析阶段的主要参与者是决策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岗位的用户,项目小组起组织、协调和服 务作用。决策层提供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调整的思路,中高级管理层提供业务流程和业务 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调整的思路,终端用户提供业务功能实现方面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此阶段 也称为详细调查阶段。 提交结果:将上述分析和建议形成书面的“系统改进目标”,这将是以后评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 基本标准。 ③ 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将问题分析 阶段的“系统改进目标”转换为能够满足这些目标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就是系统必 须提供的服务,非功能需求是对系统的约束条件。了解决策层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方便辅助决 策的需求,了解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系统提供的信息汇总和实施监控能力的需求,了解基层用户对系 统操作性能和效率的需求。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必须明确要控制在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上。需求分 析的挑战在于“需求是模糊的,需求是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原型法”进行需求 分析。原型法有利于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主动适应并且引导变化的发展,原型法是需求分析各 方沟通的工具。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还有“实体关系图(E-R 图)”和“数据流程图(DFD 图)”,此阶 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提交结果:“需求分析报告”。 ④ 决策分析 主要任务:识别候选方案,对候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推荐一个“适合”的方案。对于 满足相同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实施方案。对候选的方案可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社会可行性主要涉及管理问题,是决策分析的重点。因此,常常听 到这样的评价“资金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管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推荐方案的原则是“不一定 是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决策分析还包括选择开发策略如“是选择‘购买’的策略?还是选择 ‘自建’的策略?”等。 提交结果:经过批复的“系统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可能包括“核准候选方案之一”、“拒绝所 有候选方案,重新审理”、批复一个“缩减范围”的建议等。 ⑤ 系统设计 第 5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贸易本是 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任务:将前一阶段“系统建议”中包含的,有关经过确认的系统“需求分析”结果转化为 新的系统“设计说明”。具体地说就是,将此前若干阶段的主要成果“系统需求”,利用实体关系图 (ER图)、业务流程图(DFD图),转化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设计方案。系统设计阶段 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设计(也称应用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与终端用户及其他系统) 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或“原型系统”的设计。 “系统分析”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模块”,进而发现其局部和它们之间存在的问题的过 程,相应的“系统设计”是将经过优化的“模块”再重新“组装”到一起,进而实现新系统的功能, 并解决原有系统的问题的过程。“系统分析”阶段要解决的主要是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而“系统设 计”阶段要解决的主要是技术问题和实现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分析”侧重的是与管理相关 的“逻辑过程”,而“系统设计”则侧重的是与技术相关的“物理过程”。因此,系统设计也称为“物 理设计”。 提交结果:“设计说明书”或称技术解决方案。 一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或信息系统项目很少在系统设计阶段之后被终止,除非是在预算上大大 地超过,在时间进度上大大地延期。但可能会出现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效应而不同程度地调整系统 涉及范围、进度、计划或成本预算的情况。 ⑥系统构建 主要任务:按设计说明建造并测试一个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功能系统”。具体的内容包括编写 应用程序、建立和测试网络环境、建立和测试数据库环境、安装和测试商品化软件产品等。系统构 建的另一项工作是建立新系统和现存其他系统的接口,分别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或模块,以及测试 整个系统。 提交结果:一个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功能系统”。 ⑦系统实施 主要任务:系统验收、系统切换和用户培训。通过系统验收,证明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实 现系统规划的目标。系统实施就是将已经实现的“功能系统”投入到实际业务环境中去运行。具体 内容包括制定“直接切换”、“并行切换”或“分阶段切换”等不同方式的切换计划,以保证实际运 行的业务系统顺利地过渡到新的信息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编辑大量的文档资料,作为对用户进 行培训的使用手册。 提交结果:系统验收报告,以及一个可交付使用的“运行系统”。 第一阶段的完成标志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束,整个系统将进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维护阶 段。 (2)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第二阶段,系统开发和提供方应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技术支持,以及改正错误和遗漏,了解用 户提出的新的需求。 (1)系统运行 主要任务:及时、准确、完整地输入业务数据,分析运行效果,反馈控制信息。 提交结果: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 (2)系统维护 主要任务:系统恢复,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升级。 提交结果: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如果用户对系统的反馈和系统环境的变化都表明需要重新设计系统时,说明该系统到了退役期, 应该启动新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第6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任务:将前一阶段“系统建议”中包含的,有关经过确认的系统“需求分析”结果转化为 新的系统“设计说明”。具体地说就是,将此前若干阶段的主要成果“系统需求”,利用实体关系图 (ER 图)、业务流程图(DFD 图),转化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设计方案。系统设计阶段 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设计(也称应用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与终端用户及其他系统) 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或“原型系统”的设计。 “系统分析”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模块”,进而发现其局部和它们之间存在的问题的过 程,相应的“系统设计”是将经过优化的“模块”再重新“组装”到一起,进而实现新系统的功能, 并解决原有系统的问题的过程。“系统分析”阶段要解决的主要是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而“系统设 计”阶段要解决的主要是技术问题和实现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分析”侧重的是与管理相关 的“逻辑过程”,而“系统设计”则侧重的是与技术相关的“物理过程”。因此,系统设计也称为“物 理设计”。 提交结果:“设计说明书”或称技术解决方案。 一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或信息系统项目很少在系统设计阶段之后被终止,除非是在预算上大大 地超过,在时间进度上大大地延期。但可能会出现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效应而不同程度地调整系统 涉及范围、进度、计划或成本预算的情况。 ⑥ 系统构建 主要任务:按设计说明建造并测试一个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功能系统”。具体的内容包括编写 应用程序、建立和测试网络环境、建立和测试数据库环境、安装和测试商品化软件产品等。系统构 建的另一项工作是建立新系统和现存其他系统的接口,分别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或模块,以及测试 整个系统。 提交结果:一个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功能系统”。 ⑦ 系统实施 主要任务:系统验收、系统切换和用户培训。通过系统验收,证明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实 现系统规划的目标。系统实施就是将已经实现的“功能系统”投入到实际业务环境中去运行。具体 内容包括制定“直接切换”、“并行切换”或“分阶段切换”等不同方式的切换计划,以保证实际运 行的业务系统顺利地过渡到新的信息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编辑大量的文档资料,作为对用户进 行培训的使用手册。 提交结果:系统验收报告,以及一个可交付使用的“运行系统”。 第一阶段的完成标志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束,整个系统将进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维护阶 段。 (2)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第二阶段,系统开发和提供方应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技术支持,以及改正错误和遗漏,了解用 户提出的新的需求。 (1)系统运行 主要任务:及时、准确、完整地输入业务数据,分析运行效果,反馈控制信息。 提交结果: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 (2) 系统维护 主要任务:系统恢复,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升级。 提交结果: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如果用户对系统的反馈和系统环境的变化都表明需要重新设计系统时,说明该系统到了退役期, 应该启动新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第 6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餐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4.跨生命周期的任务和活动 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完成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各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但系统开 发过程中还包括一些跨越不同阶段的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贯串到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 (1)调查研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于项目立项、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 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在分析、设计和实施阶段,项目团队通 过调查,与用户讨论技术方案,征求有关设计、标准和界面等方面的意见。 (2)文档的整理和汇报 在所有的阶段中都有各自需要形成的文档,代表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并通过演示文档汇报工作。 这些记录文档和演示文档都应有效地存储在资料库中,是系统建设的重要资源。 (3)可行性分析 通常应在项目立项阶段完成可行性分析的初步报告,实现对项目在技术、运行、经济、进度和 风险的可行性研究。在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决策分析阶段仍将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做进一步的研 究和修订。 (4)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定义、计划、指导、监控一个项目,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和 预算范围内开发出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 过程管理是记录、管理和改进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关注各项活动的成果和质量标准。 系统开发失败或仅取得部分目标的信息系统项目的数量远远多于十分成功的项目,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导致需求无法实现、费用超支和工程延期。 5.1.2 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员,他们在不同阶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将直 接影响信息系统的创建、分析、设计和实施,以及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搜集、处理和使用。 1.信息系统的拥有者 信息系统的拥有者是组织的负责人,是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者,也是项目批准人和资金的提供 人。他们的关注点是信息系统将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系统的用途是什么、系统的前景如何、系统 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是多少等问题。在制定组织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项目的目标过程中起决定性 的作用,主要参与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 2.信息系统的使用者 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未来信息系统项目的主要用户和受益者,他们熟悉业务,了解问题,在确 定系统的需求、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具体目标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不像信息系统的拥 有者那样关心系统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如果他们对系统的开发和技术背景有所了解,可以与系统分 析员和设计员沟通,在系统分析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组织内部的与业务有关的职工、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是信 息系统用户的主力。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一类用户一一远程和移动用户,他们常 常不在企业办公室办公,如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人员,他们会在世界各地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和信息系 统:同时由于现代的信息系统已经打破了组织内部界限,涉及到组织的客户和供应商,甚至是企业 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同样成为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例如,他们会通过企业网站,从了解企业的产 品到网上交易,实现整个商务过程。 第7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4. 跨生命周期的任务和活动 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完成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各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但系统开 发过程中还包括一些跨越不同阶段的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贯串到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 (1)调查研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于项目立项、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 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在分析、设计和实施阶段,项目团队通 过调查,与用户讨论技术方案,征求有关设计、标准和界面等方面的意见。 (2)文档的整理和汇报 在所有的阶段中都有各自需要形成的文档,代表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并通过演示文档汇报工作。 这些记录文档和演示文档都应有效地存储在资料库中,是系统建设的重要资源。 (3)可行性分析 通常应在项目立项阶段完成可行性分析的初步报告,实现对项目在技术、运行、经济、进度和 风险的可行性研究。在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决策分析阶段仍将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做进一步的研 究和修订。 (4)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定义、计划、指导、监控一个项目,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和 预算范围内开发出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 过程管理是记录、管理和改进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关注各项活动的成果和质量标准。 系统开发失败或仅取得部分目标的信息系统项目的数量远远多于十分成功的项目,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导致需求无法实现、费用超支和工程延期。 5.1.2 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员,他们在不同阶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将直 接影响信息系统的创建、分析、设计和实施,以及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搜集、处理和使用。 1.信息系统的拥有者 信息系统的拥有者是组织的负责人,是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者,也是项目批准人和资金的提供 人。他们的关注点是信息系统将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系统的用途是什么、系统的前景如何、系统 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是多少等问题。在制定组织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项目的目标过程中起决定性 的作用,主要参与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 2.信息系统的使用者 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未来信息系统项目的主要用户和受益者,他们熟悉业务,了解问题,在确 定系统的需求、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具体目标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不像信息系统的拥 有者那样关心系统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如果他们对系统的开发和技术背景有所了解,可以与系统分 析员和设计员沟通,在系统分析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组织内部的与业务有关的职工、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是信 息系统用户的主力。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一类用户——远程和移动用户,他们常 常不在企业办公室办公,如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人员,他们会在世界各地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和信息系 统;同时由于现代的信息系统已经打破了组织内部界限,涉及到组织的客户和供应商,甚至是企业 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同样成为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例如,他们会通过企业网站,从了解企业的产 品到网上交易,实现整个商务过程。 第 7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贸易大是 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 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是信息系统项目逻辑结构的主要设计者,他们根据确定系统分析阶段所完 成的系统功能要求,提供可供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完成网络设计、数据库 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交互界面的设计等工作,因此他们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力。 4.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是系统的最终实现者,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蓝领工人”。他们依据系统设 计阶段建立的物理模型和技术要求,完成编码、测试和培训等工作,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主力。他们 中的部分人员往往也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 5.信息系统的供应商 信息系统的供应商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提供满足要求的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和服务, 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购买商品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或专业软件。因此,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同 样关心组织的信息系统项目,他们不仅是系统建设参与者,而且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信 息建设的伙伴。 6.信息系统的分析员 最后讨论信息系统的分析员,因为他们是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成员,起着桥梁的作用, 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他们不仅对信息技术具有深刻的了解,而且理解组 织业务的特点和方式。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 确定问题: ② 分析和理解问题: ③ 确定需求: ④ 提出解决方案: ⑤ 参与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⑥测试和评价系统。 因此系统分析员出现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他们可以来自组织中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和 提供信息系统的软件公司。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将以上六种人员看作六种角色,作为参加信息系统建设的个人来 说,他可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既是系统分析员,又承担了系统设计的任务,尤其对于比较 小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更是如此。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人员的分工更加清晰,人员之 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由各方人员组成的信息系统建设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 参与,才可能实现系统建设的目标。图5-4描述了他们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 第8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 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是信息系统项目逻辑结构的主要设计者,他们根据确定系统分析阶段所完 成的系统功能要求,提供可供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完成网络设计、数据库 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交互界面的设计等工作,因此他们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力。 4.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是系统的最终实现者,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蓝领工人”。他们依据系统设 计阶段建立的物理模型和技术要求,完成编码、测试和培训等工作,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主力。他们 中的部分人员往往也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 5.信息系统的供应商 信息系统的供应商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提供满足要求的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和服务, 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购买商品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或专业软件。因此,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同 样关心组织的信息系统项目,他们不仅是系统建设参与者,而且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信 息建设的伙伴。 6.信息系统的分析员 最后讨论信息系统的分析员,因为他们是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成员,起着桥梁的作用, 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他们不仅对信息技术具有深刻的了解,而且理解组 织业务的特点和方式。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 确定问题; ② 分析和理解问题; ③ 确定需求; ④ 提出解决方案; ⑤ 参与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⑥ 测试和评价系统。 因此系统分析员出现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他们可以来自组织中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和 提供信息系统的软件公司。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将以上六种人员看作六种角色,作为参加信息系统建设的个人来 说,他可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既是系统分析员,又承担了系统设计的任务,尤其对于比较 小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更是如此。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人员的分工更加清晰,人员之 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由各方人员组成的信息系统建设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 参与,才可能实现系统建设的目标。图 5-4 描述了他们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 第 8 页 共 21 页
莲喇头倚餐多本孝 管理信息系统 人员构成 信息系生命组成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范围 系 系统所有者 (系统目标,费用,收益)】 统 系统用户 信息系需求分析 〔系统江功要求)】 统分 分 系统设计人员 信息系统设计 折 〔系统如何实现) 与 析 系统实施人员 信息系纸构成 (用技术实现家统) 计 员 法 开发商 计算机、网铭、软件 图5-4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有关人员 6.1.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如何进行系统开发与开发新系统所选择的工具和方法密切相关。常见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① 结构化方法: ② 原型法: ③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④ 面向对象的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就是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这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在这种方法中, 用户要明确告诉信息专业人员自己的需求。 结构化方法的建立源于对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认识。在程序设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注意到 可以将复杂的程序设计成层次化的模块结构,各个模块功能单一,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可以 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并容易实现。 由于企业情况各异,所需的信息系统结构复杂,因此要分阶段加以研究。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 务,计划的时间进度,期待的提交结果。严格区分阶段,设立“里程碑”,重视文档是结构化方法的 主要特征。一个阶段的工作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一般是启动下 一个阶段工作的条件。 但是结构化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一项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组织中,只有15%~20%的组织 自始至终坚持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首先,结构化方法是一种线性化的方法,而且开发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组织中快速变化的业务。 第9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图 5-4 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有关人员 6.1.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如何进行系统开发与开发新系统所选择的工具和方法密切相关。常见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① 结构化方法; ② 原型法; ③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④ 面向对象的方法。 1.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就是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这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在这种方法中, 用户要明确告诉信息专业人员自己的需求。 结构化方法的建立源于对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认识。在程序设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注意到 可以将复杂的程序设计成层次化的模块结构,各个模块功能单一,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可以 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并容易实现。 由于企业情况各异,所需的信息系统结构复杂,因此要分阶段加以研究。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 务,计划的时间进度,期待的提交结果。严格区分阶段,设立“里程碑”,重视文档是结构化方法的 主要特征。一个阶段的工作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一般是启动下 一个阶段工作的条件。 但是结构化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一项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组织中,只有 15%~20%的组织 自始至终坚持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首先,结构化方法是一种线性化的方法,而且开发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组织中快速变化的业务。 第 9 页 共 21 页
肖的橙份贺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组织中业务变化越来越频繁,引起修改量越来越大,开发成本迅速上升。这常常导致严格的结 构化方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能贯彻始终。 其次,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方法。它侧重于数据转换过程,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的处理 过程是不稳定的、变化的,而数据本身却相对地比较稳定,也更有价值。当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 改变的往往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而不是这些数据本身。一个部门产生的数据可以供给许多部 门共享,只是它们各自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显然,目前更需要一种面向数据的开发方法与工具,使系统更加精简,更加灵活,更加易于修 改,能够对企业的经常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2.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为确定需求和表达功能而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原型法是将传统方法和用户开发 相结合的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相比,原型法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从认识论角度看,原型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②从分析初期就引入了模拟手段,为尽早发现错误和纠错创造了条件: ③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开发工具,节省了系统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原型法的步骤包括: (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紧密合作,集中力量弄清用户最基本、最主 要的需求,如报表格式、屏幕“菜单”设计、主要问题处理程序等,估计建立原型系统的规模和成 本。原型系统应尽可能简单,一般无需说明书,但系统规模较大时,应准备一个初步需求文件。 (2)建立初始的原型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根据与用户讨论的结果,应用第四代编程工具,尽快 建立一个可以运行的、简单的功能模型,做为初始原型,这个原型系统只响应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并交用户使用。 (3)使用原型系统,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用户在系统开发人员协助下,使用原型系统,取得 经验和加深对系统的理解,评价系统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确定对系统的需求,并提出对原型系统 的变更与提高的具体意见。 (4)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按照第二步的原则,根据用户的意见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这一步 要强调的是尽快完成并交付用户,然后又回到第三步,在建立原型系统时,第三步和第四步是反复 进行的,直到用户和系统其他建设人员都满意为止。图5-5展示了利用原型法的开发步骤。 第10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组织中业务变化越来越频繁,引起修改量越来越大,开发成本迅速上升。这常常导致严格的结 构化方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能贯彻始终。 其次,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方法。它侧重于数据转换过程,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的处理 过程是不稳定的、变化的,而数据本身却相对地比较稳定,也更有价值。当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 改变的往往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而不是这些数据本身。一个部门产生的数据可以供给许多部 门共享,只是它们各自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显然,目前更需要一种面向数据的开发方法与工具,使系统更加精简,更加灵活,更加易于修 改,能够对企业的经常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2. 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为确定需求和表达功能而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原型法是将传统方法和用户开发 相结合的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相比,原型法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 从认识论角度看,原型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② 从分析初期就引入了模拟手段,为尽早发现错误和纠错创造了条件; ③ 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开发工具,节省了系统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原型法的步骤包括: (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紧密合作,集中力量弄清用户最基本、最主 要的需求,如报表格式、屏幕“菜单”设计、主要问题处理程序等,估计建立原型系统的规模和成 本。原型系统应尽可能简单,一般无需说明书,但系统规模较大时,应准备一个初步需求文件。 (2)建立初始的原型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根据与用户讨论的结果,应用第四代编程工具,尽快 建立一个可以运行的、简单的功能模型,做为初始原型,这个原型系统只响应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并交用户使用。 (3)使用原型系统,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用户在系统开发人员协助下,使用原型系统,取得 经验和加深对系统的理解,评价系统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确定对系统的需求,并提出对原型系统 的变更与提高的具体意见。 (4)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按照第二步的原则,根据用户的意见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这一步 要强调的是尽快完成并交付用户,然后又回到第三步,在建立原型系统时,第三步和第四步是反复 进行的,直到用户和系统其他建设人员都满意为止。图 5-5 展示了利用原型法的开发步骤。 第 10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