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经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卷面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要求默写(8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写出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的语句是: 落花时节又逢君。 (5)不知何处吹芦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天很蓝,地很广,凉爽的秋风扫过落叶,掠过满地的残花,传来了雏鸟的啼鳴。白驹过隙,稍瞬,一 天已经逝去,向我们挥手而别。在黑暗的角落里,我曾几次三番迫切地伸出双手想去挽留时光,可它,却 不让我多看看。时光确实很短暂,但是我们也许可以让这短暂的时光,换发出无限的光彩。每一个人都有 梦想,而通往梦之门的钥匙,便是时光。正如小鸟的夙愿,便是能在苍穹中qi白意地翱翔。通往梦之门的 地方充满阳光,当然,也不会缺少天使的一路相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掠过()夙愿()qie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该词的正确写法是“”。(1分) (3)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1)句子再写一个句子。(2分) (1).《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的回忆性 (体裁)集。(2分)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 命,将“肉麻当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2分) 4.某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课上,小华从一本借来的书上看到了一段精彩的内容,忍不住拿起笔在书上圈画起来。作为班级 图书管理员,你该如何制止小华的这种行为呢?(2分) 语文试卷第1页
(2)以下是此次活动中男、女生喜欢图书类别统计表,请写出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要出现数字。(2分 科幻类书籍传记类书籍 76% 、阅读理解(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人不知面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 成语。(2分) 8.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选文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3分) 语文试 第2页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一题。(除)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树、沓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帶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綗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宇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 有各种花的杳,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亮地响着 9.选文中描写了哪几幅春景图?(3分) 10.选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钻”用的好在哪里?(3分) 11.请写出第二段中虚写的句子。(2分) 12.选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除了运用了“引用”的修辞,还运用哪 种修辞手法?突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分) 母亲桥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 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 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宣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 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火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 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文给 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 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 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 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 逃远看去就像一座茼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岀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 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地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 碰的。”站在一边的姝姝抢着告诉我:“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鹢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 语文试卷第3页
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 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 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3.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2分) 14.第④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_ 再是 5.“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3分) 16.你怎样理解“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这句话的含义。(4分 17.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2分) 作文(35分 18.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 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 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青以“那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②必须写记叙文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卷第4页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正是江南好风景.(5)一夜征人尽望乡.(每空各1分) 2.(1)les惬(2y换发”改为“焕发”(3)比喻、拟人 (4)示例:正如鱼儿的愿望,便是能在天边的海洋里畅快地游弋 3.(1)、《旧事重提》、散文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任意填写两个即可) 4、(1)小华,喜欢读书是一件好事,有自己的阅读体会更是非常难得 但我们不能在借阅的图书上圈画·你觉得呢? (2)大部分男生喜欢科幻类书籍·少部分男生喜欢传记类书籍:女生正好 与之相反 二阅读理解 (-)5.(1)生气(2)反省(3)危险(4)喜好(各1分) 6.(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各2分) 7.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 勿施于人等。(每个成语各0.5分) 8.言之有理即可:内容1分,启示或体会1分,结合自身1分。 (二)9、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1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 了不经意间,春草己经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使无意识 无感情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和动作 11、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杳儿、梨儿 1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轻柔 温暖的特点 (三)13、(1)母亲为我烤被河水浸透的棉裤 (2)母亲为方便我上学为我搭石头桥 14、盼望、赌气、感激 15、①用石块搭起的过河的桥;②用青春揽起的“我”的生命之桥;③用 希望和奉献搭起的“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16、河上的“母亲桥”是用石头搭的所以容易为风雨浸蚀残旧;而心灵中的 母亲桥”是用爱搭就的所以牢不可摧 17.示例:心灵桥、民心桥、希望桥、师生桥、信息桥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酌情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