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秋颂》《落叶》 课 型:比较探究 上课日期:2012年10月11日-12日 作者姓名:吴瑞云 单位:滕州市墨子中学 课前预习: 1、“文为心声”,了解两位作者及其作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2、掌握两篇文章中的生字词,完成《助学》“学习测评”1-3题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将两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3-—4遍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 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l、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 2、体会两个维度架构文章的方法:视觉、心灵; 3、学习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提高思考能力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赏析 诗歌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行文思路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丰收、对 落叶的观察和感受角度等
课 题:《秋颂》《落叶》 课 型: 比较探究 上课日期: 2012 年 10 月 11 日—12 日 作者姓名:吴瑞云 单 位: 滕州市墨子中学 课前预习: 1、“文为心声”,了解两位作者及其作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2、掌握两篇文章中的生字词,完成《助学》“学习测评”1—3 题;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将两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3—4 遍。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 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 2、体会两个维度架构文章的方法:视觉、心灵; 3、学习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提高思考能力。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赏析 诗歌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行文思路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丰收、对 落叶的观察和感受角度等
教学过程: 、情景构建拨动心弦 秋天的景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断重复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是大同 小异的,但是人的心灵却是无限多样的,所以面对秋景有刘禹锡、毛泽东的气 轩昂,有杜牧的哲理启迪,有马致远的肝肠寸断,那么在济慈和贾平凹笔下秋天 又被赋予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文章。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诗人丰富多彩的个性,成就了这些诗文的永恒,引导学生同中求异, 激发兴趣。 、美美的听 听诗是一种髙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 第一遍,整体感受。在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 生静听) 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即意象,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的组合在一起的。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生静听) 第三遍,进一步感受诗中那种收获的快乐,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 生跟读) 美美的品 品什么呢?咱们给它一个术语叫“妙点揣摩”,即这首诗歌好在哪里?有什么样 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的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 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总之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 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体现学习的梯度,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在自主与 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美美的悟 第一步:两个诗节分别从哪些方面展示秋天的收获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构建 拨动心弦 秋天的景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断重复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是大同 小异的,但是人的心灵却是无限多样的,所以面对秋景有刘禹锡、毛泽东的气宇 轩昂,有杜牧的哲理启迪,有马致远的肝肠寸断,那么在济慈和贾平凹笔下秋天 又被赋予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文章。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诗人丰富多彩的个性,成就了这些诗文的永恒,引导学生同中求异, 激发兴趣。 二、美美的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 第一遍,整体感受。在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 生静听 ) 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即意象,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的组合在一起的。 (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 生静听 ) 第三遍,进一步感受诗中那种收获的快乐,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 生跟读) 三、 美美的品 品什么呢?咱们给它一个术语叫“妙点揣摩”,即这首诗歌好在哪里?有什么样 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的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 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总之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 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体现学习的梯度,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在自主与 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 美美的悟 第一步:两个诗节分别从哪些方面展示秋天的收获的?
明确:第一诗节一一秋天的丰收与成熟丰硕和温暖 第二诗节一一秋天的繁忙与喜悦 收获和温暖 对比引导思维:体会渲染最忌手法的重复与视角的单调 第二步:两个诗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快乐充实的秋天,作者如何渲染这种感受的? 第一诗节一一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可感的意象中—一直接可感 第二诗节一一把秋天的欢乐集中在一个人的形象上一一间接体会 【设计意图】“景中见情,情中见景”,本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意象,使读者如身历其境,直接感受到声、色、形象各方面的 美,获得深刻的美感。第二节换了一个角度,写的是丰收季节里的劳动者,通过 人的形象来描绘收获和温暖。引导生理解诗歌的主题:秋季的温暖和丰硕,利 用一系列的意象,使读者身临其境! 屏显落叶图片,请你简单描绘一下你看到的叶子,看到这些落叶你有怎 样的感触? 面对这些色彩各异、形态各异的落叶,大家发出了不同的感慨。那么著名作家贾 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 叶》。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 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导入环节中学生 的情感能得以启动并保持,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走进课 文,也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1.整体感知情感脉络 教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诵,学生听读并思考: 1、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叶子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法桐的语句。) 2、写了什么时间的法桐?这些季节的法桐树或叶各有着怎样的特点?伴随着法 桐叶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大家从 文中找出或总结出在这三个阶段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 春夏(温柔、美好、欢乐) 喜爱 深秋(削瘦、寒伧、败落) 哀叹
明确:第一诗节——秋天的丰收与成熟 丰硕和温暖 第二诗节——秋天的繁忙与喜悦 收获和温暖 对比引导思维:体会渲染最忌手法的重复与视角的单调 第二步:两个诗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快乐充实的秋天,作者如何渲染这种感受的? 第一诗节——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可感的意象中——直接可感 第二诗节——把秋天的欢乐集中在一个人的形象上——间接体会 【设计意图】“景中见情,情中见景”, 本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意象,使读者如身历其境,直接感受到声、色、形象各方面的 美,获得深刻的美感。第二节换了一个角度,写的是丰收季节里的劳动者,通过 人的形象来描绘收获和温暖。 引导生理解诗歌的主题:秋季的温暖和丰硕,利 用一系列的意象,使读者身临其境! 屏显落叶图片,请你简单描绘一下你看到的叶子,看到这些落叶你有怎 样的感触? 面对这些色彩各异、形态各异的落叶,大家发出了不同的感慨。那么著名作家贾 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 叶》。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 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导入环节中学生 的情感能得以启动并保持,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走进课 文,也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1. 整体感知 情感脉络 教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诵,学生听读并思考: 1、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叶子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法桐的语句。) 2、写了什么时间的法桐?这些季节的法桐树或叶各有着怎样的特点?伴随着法 桐叶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大家从 文中找出或总结出在这三个阶段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 春夏(温柔、美好、欢乐)——————喜爱 深秋(削瘦、寒伧、败落)——————哀叹
来年春天(繁盛、美好)一 一敬仰 小结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 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的哲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细读文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 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谋篇的巧妙和构思 的精妙 精读比较引导思维 第一步比较一下,作者对哪个季节的法桐写的最详细?—一春天的法桐 第几自然段写了春天的法桐?—一第1、2段 第二步请一个同学为大家读第1、2段,其他同学总结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写春天的法桐叶的?(分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第1段先从整体上概写,再从局部具体写。具体从法桐的颜色、姿 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第1段是对法桐叶的正面描写 第2段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 自己的喜爱之情。贾平凹换了一个角度来渲染春天的叶子之美好,好到他十分嫉 妒在叶子间歌唱的“鸟夫妻”。没有直接写叶子,而是写用自己的心理反应,从 效果上表现叶子的美好,突出叶子的“欢乐” 第三步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分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春叶中梧桐的美丽风姿,那绿色的欢乐,与后面深秋时法桐凋落时 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衬托出落叶的悲凉意味,为后文作者领悟到新生命在 老化和蜕变中萌生的作铺垫。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文章表现手法 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扩展延伸合作积累 作者从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悟出了怎样的生命哲 理? (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 师小结:凋落自己换来新生,所以法桐老而不老,因为它有生命的延续,它让我 们看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作者通过作品的两个维度:视觉层面,心灵层面让我 们真切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来年春天(繁盛、美好)———————敬仰 小结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 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的哲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细读文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 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谋篇的巧妙和构思 的精妙。 二、精读比较 引导思维 第一步比较一下,作者对哪个季节的法桐写的最详细?——春天的法桐。 第几自然段写了春天的法桐?——第 1、2 段 第二步请一个同学为大家读第 1、2 段,其他同学总结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写春天的法桐叶的?(分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第 1 段先从整体上概写,再从局部具体写。具体从法桐的颜色、姿 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第 1 段是对法桐叶的正面描写。 第 2 段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 自己的喜爱之情。贾平凹换了一个角度来渲染春天的叶子之美好,好到他十分嫉 妒在叶子间歌唱的“鸟夫妻”。没有直接写叶子,而是写用自己的心理反应,从 效果上表现叶子的美好,突出叶子的“欢乐”。 第三步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分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春叶中梧桐的美丽风姿,那绿色的欢乐,与后面深秋时法桐凋落时 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衬托出落叶的悲凉意味,为后文作者领悟到新生命在 老化和蜕变中萌生的作铺垫。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文章表现手法, 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扩展延伸 合作积累 作者从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悟出了怎样的生命哲 理? (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 师小结:凋落自己换来新生,所以法桐老而不老,因为它有生命的延续,它让我 们看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作者通过作品的两个维度:视觉层面,心灵层面让我 们真切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拓展迁移,让生学以致用,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和方法,边写边悟,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比较探究渲染手法 填表,和《秋颂》对比引导思维,体会渲染手法 角度 落叶 秋颂 静止 动态 心理 渲染角度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应该是用多种方法,从多侧面来表现对象,最忌手法重复、视觉单调。具体方法: 静止角度、动态角度、心理反应同时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理清要点、知识系统化 的好习惯。再次明确和巩固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秋颂 济慈 秋天的丰收与成熟 秋天的繁忙与喜悦 直接可感 间接体会 静 落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拓展迁移,让生学以致用,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和方法,边写边悟,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比较探究 渲染手法 填表,和《秋颂》对比引导思维,体会渲染手法 角度 落叶 秋颂 静止 动态 心理 渲染角度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应该是用多种方法,从多侧面来表现对象,最忌手法重复、视觉单调。具体方法: 静止角度、动态角度、心理反应同时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理清要点、知识系统化 的好习惯。再次明确和巩固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秋颂 济慈 秋天的丰收与成熟 秋天的繁忙与喜悦 直接可感 间接体会 静 ————————————动 落叶
贾平凹 深秋叶落(哀情) (对比反衬) 春夏繁盛 抑 两个维 度 扬 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生命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2、完成课后词语品味.积累3。 3、完成《助学》并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 只是及时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 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对文章 的深入解读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努力的 方向 希望以后我能在课堂上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 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参考资料: 1.张舒军课程标准新教案2011(2)中国和平出版社 2.孙绍振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008(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贾平凹 深秋叶落(哀情) ——(对比反衬)———— 春夏繁盛 抑 两个维 度 扬 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生命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2、完成课后词语品味.积累 3。 3、完成《助学》并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 只是及时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 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对文章 的深入解读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努力的 方向。 希望以后我能在课堂上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 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参考资料: 1. 张舒军 课程标准新教案 2011(2)中国和平出版社 2. 孙绍振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2008(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