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 赏析指导 “秋天”,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喜欢描写的对象。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 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往往也是与“秋天”相伴随的主题,魏尔伦的这首《秋 歌》也不例外。讲解此诗,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之外,要着重分析诗 人对语言的使用,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 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是一种更精练、更独特、更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点 在《秋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诗分为三节,分别描写秋天三种不同的声音 形象:第一节写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第二节写回荡的“钟声”勾 起伤感的回忆,第三节写“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在铺展的过程中,诗 人的用笔可以说十分经济,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 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情绪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点上,截取 出了三个画面、三个段落,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诗人的重点不是“风 景”的描绘,而是捕捉风景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譬如,第一节中的“秋声” 究竟为何物,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 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当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 读者很自然也可在“秋风吹过树木”与“琴弓掠过琴弦”之间形成某种联想,秋 天的自然似乎也正用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心灵。最后“划破了我的 心”一句,更是强化了一种“动作”的效果,对于外界的自然如何作用于人心, 读者由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无论是提琴般呜咽的“秋声”,还是回荡如往事的“钟声”,对一种特殊声 音效果的追求,是这首诗值得关注的另外一点。魏尔伦非常看中诗歌的音乐性, 他的诗歌往往使用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在声音与意义的搭配中,取得一种丰富 暗示性。这种声音效果与法语的特性相关,经过翻译可能会丧失,但好的译本仍 能传达出这样的特征。在《秋歌》中,诗人格外重视元音的作用,大量使用了元 音o,传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诗歌译者对此也有充分的体会,在译本中 也多次使用元音ang,如“悠长”“敲响”“苍茫”“眼泪汪汪”,形成了类似 的声音效果,在ang这个韵脚的不断反复中,一种恍惚、苦闷的情绪也被巧妙传 达
秋歌 赏析指导 “秋天”,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喜欢描写的对象。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 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往往也是与“秋天”相伴随的主题,魏尔伦的这首《秋 歌》也不例外。讲解此诗,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之外,要着重分析诗 人对语言的使用,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 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是一种更精练、更独特、更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点 在《秋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诗分为三节,分别描写秋天三种不同的声音、 形象:第一节写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第二节写回荡的“钟声”勾 起伤感的回忆,第三节写“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在铺展的过程中,诗 人的用笔可以说十分经济,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 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情绪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点上,截取 出了三个画面、三个段落,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诗人的重点不是“风 景”的描绘,而是捕捉风景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譬如,第一节中的“秋声” 究竟为何物,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 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当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 读者很自然也可在“秋风吹过树木”与“琴弓掠过琴弦”之间形成某种联想,秋 天的自然似乎也正用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心灵。最后“划破了我的 心”一句,更是强化了一种“动作”的效果,对于外界的自然如何作用于人心, 读者由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无论是提琴般呜咽的“秋声”,还是回荡如往事的“钟声”,对一种特殊声 音效果的追求,是这首诗值得关注的另外一点。魏尔伦非常看中诗歌的音乐性, 他的诗歌往往使用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在声音与意义的搭配中,取得一种丰富 暗示性。这种声音效果与法语的特性相关,经过翻译可能会丧失,但好的译本仍 能传达出这样的特征。在《秋歌》中,诗人格外重视元音的作用,大量使用了元 音 o,传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诗歌译者对此也有充分的体会,在译本中 也多次使用元音 ang,如“悠长”“敲响”“苍茫”“眼泪汪汪”,形成了类似 的声音效果,在 ang 这个韵脚的不断反复中,一种恍惚、苦闷的情绪也被巧妙传 达
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那就是它的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句分 割而成,每行短则一个词,长也不过几个字,在视觉上就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 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这样的分行方式,不只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 的是,它形成另一种暗示:这似断实连、如“游丝一般延伸”的诗句,不就像 根被秋风演绎的小提琴的琴弦一样吗?外在的形式直接服务于诗歌整体情绪、意 义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分行”不只是简单排列、分割了文字,而是通过这 种“分割”创造出了诗意 这首诗用字虽然不多,但包含的修辞因素却十分丰富,诗人调动了各种语言 技巧,如比喻、用韵、分行,在诗人的笔下,语言脱离了一般的意义传达,而成 为暗示,使用的目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 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 遐想的音乐。 教学建议 预习指导 1.“秋天”是文学家偏爱的题材,让学生在课前回忆读过哪些与秋天有关的 作品,准备在课上发言,谈谈文学中“秋天”的形象。 2.让学生诵读此诗,感受它在声音与视觉两个方面的特点 作品讲解 1.这首诗没有渲染秋天的景象,而是捕捉了秋天里微妙的感受和印象。带领 学生仔细阅读三个小节,体味三种秋天的画面,分析诗人捕捉到了哪些感觉,如 “秋声”怎样划破了“内心”,“钟声”的回荡与“对往事的回忆”有什么关系, 风中的“我”与“枯叶”在形象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2.讲解此诗的音乐性。原诗是有韵的,诗人特别使用了大量的元音,表现出 忧郁的情绪,为了再现这种声音的效果,译者也使用了韵母为“ang”的词汇, 让学生找出这些词汇,讨论它们的情绪色彩。 3.这首诗的“分行”极有特点,每一节都是由一个长句子不断分割而成,形 成一种似断实连的感觉,讨论这种分行手法,在视觉上形成了怎样的效果,又与 诗歌的主题有怎样的呼应
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那就是它的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句分 割而成,每行短则一个词,长也不过几个字,在视觉上就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 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这样的分行方式,不只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 的是,它形成另一种暗示:这似断实连、如“游丝一般延伸”的诗句,不就像一 根被秋风演绎的小提琴的琴弦一样吗?外在的形式直接服务于诗歌整体情绪、意 义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分行”不只是简单排列、分割了文字,而是通过这 种“分割”创造出了诗意。 这首诗用字虽然不多,但包含的修辞因素却十分丰富,诗人调动了各种语言 技巧,如比喻、用韵、分行,在诗人的笔下,语言脱离了一般的意义传达,而成 为暗示,使用的目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一 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 遐想的音乐。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1.“秋天”是文学家偏爱的题材,让学生在课前回忆读过哪些与秋天有关的 作品,准备在课上发言,谈谈文学中“秋天”的形象。 2.让学生诵读此诗,感受它在声音与视觉两个方面的特点。 二、作品讲解 1.这首诗没有渲染秋天的景象,而是捕捉了秋天里微妙的感受和印象。带领 学生仔细阅读三个小节,体味三种秋天的画面,分析诗人捕捉到了哪些感觉,如 “秋声”怎样划破了“内心”,“钟声”的回荡与“对往事的回忆”有什么关系, 风中的“我”与“枯叶”在形象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2.讲解此诗的音乐性。原诗是有韵的,诗人特别使用了大量的元音,表现出 忧郁的情绪,为了再现这种声音的效果,译者也使用了韵母为“ang”的词汇, 让学生找出这些词汇,讨论它们的情绪色彩。 3.这首诗的“分行”极有特点,每一节都是由一个长句子不断分割而成,形 成一种似断实连的感觉,讨论这种分行手法,在视觉上形成了怎样的效果,又与 诗歌的主题有怎样的呼应
4在上面“赏析指导”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 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 穷遐想的音乐。”给学生介绍这种说法,让他们发表意见,谈谈怎样理解诗歌的 音乐性(音乐性,一方面是指借助语言声音的优美,另一方面是指诗歌的暗示性, 它像音乐一样,不用经过理智的思考,就可以直接呈现一种感觉,甚至打动人心)。 、扩展与比较 1.这首诗主要抒写了一种孤寂、忧郁的感受,但对秋天的呈现有很多方式, 课本第二单元选录了的济慈《秋颂》一诗,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在情绪 色彩、手法上的差异。 2.多用“元音”,形成一种恍惚、凄婉的效果,是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中 国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也使用了相似的手法,特别是“双声叠韵”的使 用。将两诗做比较,分析一下诗中的声音特点 参考资料 、魏尔伦及其灰色的歌(葛雷、梁栋) 魏尔伦(1844-1896)是前期象征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生于梅慈,父亲是 尉级军官,母亲是外省人。他们婚后不育,向魏尔伦姨家要了一个女儿,叫艾尔 莎。13年后才生了魏尔伦,爸爸妈妈爱他如掌上明珠,视为圣母所赐的宝贝, 因而取名保尔·玛丽亚·魏尔伦,以圣母的名字命名。7岁前魏尔伦和母亲随父 亲过着流动的生活,7岁时父亲为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动解职,全家迁居巴黎。 由于从小父母过于娇惯他,魏尔伦的脾气十分任性,在家里就像一个小王子,说 不二,有一次他父亲新买了一顶礼帽,魏尔伦拿在手里觉得很好玩,就用剪刀 剪成一块一块的布片,父亲见了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魏尔伦生性聪明,在 中学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十分有文才,14岁时,他竟斗胆写了一首诗寄给当时 的大诗人雨果。他在中学时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 的作品和各种诗集。他不只一次地读过《悲惨世界》,而且声称“这是一本伟大、 优美、绝妙的好书”。 1862年魏尔伦中学毕业后进入法学院学习法律,但他的兴趣在文学上,对法 律根本不感兴趣,不久弃学而去,在巴黎市政厅当小职员。他经常出入于巴那斯 派诗人聚会的咖啡馆,并与巴那斯派诗人来往
4.在上面“赏析指导”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 一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 穷遐想的音乐。”给学生介绍这种说法,让他们发表意见,谈谈怎样理解诗歌的 音乐性(音乐性,一方面是指借助语言声音的优美,另一方面是指诗歌的暗示性, 它像音乐一样,不用经过理智的思考,就可以直接呈现一种感觉,甚至打动人心)。 三、扩展与比较 1.这首诗主要抒写了一种孤寂、忧郁的感受,但对秋天的呈现有很多方式, 课本第二单元选录了的济慈《秋颂》一诗,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在情绪、 色彩、手法上的差异。 2.多用“元音”,形成一种恍惚、凄婉的效果,是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中 国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也使用了相似的手法,特别是“双声叠韵”的使 用。将两诗做比较,分析一下诗中的声音特点。 参考资料 一、魏尔伦及其灰色的歌(葛雷、梁栋) 魏尔伦(1844—1896)是前期象征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生于梅慈,父亲是 尉级军官,母亲是外省人。他们婚后不育,向魏尔伦姨家要了一个女儿,叫艾尔 莎。13 年后才生了魏尔伦,爸爸妈妈爱他如掌上明珠,视为圣母所赐的宝贝, 因而取名保尔·玛丽亚·魏尔伦,以圣母的名字命名。7 岁前魏尔伦和母亲随父 亲过着流动的生活,7 岁时父亲为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动解职,全家迁居巴黎。 由于从小父母过于娇惯他,魏尔伦的脾气十分任性,在家里就像一个小王子,说 一不二,有一次他父亲新买了一顶礼帽,魏尔伦拿在手里觉得很好玩,就用剪刀 剪成一块一块的布片,父亲见了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魏尔伦生性聪明,在 中学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十分有文才,14 岁时,他竟斗胆写了一首诗寄给当时 的大诗人雨果。他在中学时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 的作品和各种诗集。他不只一次地读过《悲惨世界》,而且声称“这是一本伟大、 优美、绝妙的好书”。 1862 年魏尔伦中学毕业后进入法学院学习法律,但他的兴趣在文学上,对法 律根本不感兴趣,不久弃学而去,在巴黎市政厅当小职员。他经常出入于巴那斯 派诗人聚会的咖啡馆,并与巴那斯派诗人来往
1865年他开始在《艺术》杂志上发表诗作,以后陆续有诗发表,受到当时作 家和诗人们的重视。他虽以巴那斯派诗人的面貌步入诗坛,主观上追随巴那斯派, 但他的气质、笔调和讲求形式、不动声色的巴那斯派诗歌的风格大异其趣。186 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土星人诗章》,收入他早期诗作40首,大多数调子忧 郁、低沉,但感情真挚,文笔流畅。 1867年由朋友引荐,魏尔伦结识诗人莫泰夫妇,往来间与莫泰的女儿,美丽 的马蒂尔小姐相爱,莫泰赏识魏尔伦写诗的才华,同意把女儿嫁给他。 魏尔伦自幼嗜酒,他有一首诗写道: 啊!假如我饮酒那是为了醉, 而不是为饮而饮, 醉,你不知道有多得意, 醉,是给生活的一种赠礼! 醉中有忘,醉中有新天地,一醉万事了,一醉有新知。 魏尔伦一遇有不如意的事动辄一饮数杯, 直到酩酊大醉方休。但自从1869年和莫泰小姐订婚后,他大有长进,他把未婚妻当做“通体辉煌”的 仙人,希望能在婚后改掉自己的酗酒恶习,抛弃颓唐的情绪,振作起来,勇往直前。他为莫泰小姐写 了许多优美的情诗,结集为《好歌集》,该诗集于1870年6月出版,雨果称‘这是一枚炮弹里的花朵”, 因为《好歌集》的出版正是普法战争期间 在此之前,他的另一本诗集《华宴集》于1869年出版,这本薄薄的诗集进 一步展示了魏尔伦的诗歌才能,每首诗都写得娇小玲珑,节律舒展,富有音乐性 诗人把客观景物和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清新的意境,显示出这位 未来的象征派诗人鲜明的艺术特点。 1870年魏尔伦和莫泰小姐结婚,不久,由于政治环境恶劣,他又沉湎于杯中 物,而且与妻子相龃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他受到鼓舞,倾心于公社的活 动,做了公社的新闻处主任,公社受到镇压后,他逃往舅舅家避难,气氛缓和以 后,他返回巴黎,虽幸免于迫害,但却丢了职务
1865 年他开始在《艺术》杂志上发表诗作,以后陆续有诗发表,受到当时作 家和诗人们的重视。他虽以巴那斯派诗人的面貌步入诗坛,主观上追随巴那斯派, 但他的气质、笔调和讲求形式、不动声色的巴那斯派诗歌的风格大异其趣。186 6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土星人诗章》,收入他早期诗作 40 首,大多数调子忧 郁、低沉,但感情真挚,文笔流畅。 1867 年由朋友引荐,魏尔伦结识诗人莫泰夫妇,往来间与莫泰的女儿,美丽 的马蒂尔小姐相爱,莫泰赏识魏尔伦写诗的才华,同意把女儿嫁给他。 魏尔伦自幼嗜酒,他有一首诗写道: 啊!假如我饮酒那是为了醉, 而不是为饮而饮, 醉,你不知道有多得意, 醉,是给生活的一种赠礼! 醉中有忘,醉中有新天地,一醉万事了,一醉有新知。 魏尔伦一遇有不如意的事动辄一饮数杯, 直到酩酊大醉方休。但自从 1869 年和莫泰小姐订婚后,他大有长进,他把未婚妻当做“通体辉煌”的 仙人,希望能在婚后改掉自己的酗酒恶习,抛弃颓唐的情绪,振作起来,勇往直前。他为莫泰小姐写 了许多优美的情诗,结集为《好歌集》,该诗集于 1870 年 6 月出版,雨果称“这是一枚炮弹里的花朵”, 因为《好歌集》的出版正是普法战争期间。 在此之前,他的另一本诗集《华宴集》于 1869 年出版,这本薄薄的诗集进 一步展示了魏尔伦的诗歌才能,每首诗都写得娇小玲珑,节律舒展,富有音乐性。 诗人把客观景物和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清新的意境,显示出这位 未来的象征派诗人鲜明的艺术特点。 1870 年魏尔伦和莫泰小姐结婚,不久,由于政治环境恶劣,他又沉湎于杯中 物,而且与妻子相龃龉。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他受到鼓舞,倾心于公社的活 动,做了公社的新闻处主任,公社受到镇压后,他逃往舅舅家避难,气氛缓和以 后,他返回巴黎,虽幸免于迫害,但却丢了职务
1871年9月兰波来拜访魏尔伦,兰波当时才17岁,长得年轻、潇洒,一头 漂亮的金发,一双湛蓝的大眼睛格外迷人,而且诗写得惊人的新奇,魏尔伦读后 感到自愧不如。魏尔伦不久便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兰波一起去伦敦、布鲁塞尔教 书,过着同性恋的生活。兰波的到来,使魏尔伦夫妇的感情彻底破裂,以后再没 有恢复。在艺术上,兰波使魏尔伦受到极大的启发,使他在诗歌创作中划清了象 征派与巴那斯派的界限。魏尔伦声称自己没有理论,而他1874年写成、1882年 发表的《诗艺》就是他的诗歌理论,是象征派早期的一篇小小的宣言。1872至 873年写成的《无言小浪漫曲》是这篇宣言的最好注脚。这部诗集富有音乐性, 音韵自由和谐,内容含蓄,用词富有暗示性,如“晴天”代表快乐,“灰色的雾” 代表忧郁等,作者的感觉、感情,在诗中都是不固定的,不清晰的,靠读者去揣 摩和捕捉,诗的意境扑朔迷离,犹如梦境,犹如幻觉,魏尔伦说:“我的诗越来 越现代化了 1873年7月兰波对魏尔伦已产生了厌倦情绪,极度颓丧的魏尔伦因怕兰波离 开自己,用手枪对他进行威胁,结果打伤兰波的左腕,魏尔伦被当局判处两年徒 刑,押禁蒙斯监狱。在监狱中,魏尔伦写诗作文,学外语,决心放弃浪子生涯 1875年1月魏尔伦获释出狱。他在监狱里完成《智慧集》和《监狱集》的写作, 出狱后先后在英国和法国任中学教员。他说:“我的一生信守两个词:智慧和信 仰。”《智慧集》于1880年出版,这部诗集和他以后的诗作均带有宗教情绪, 但艺术上更加成熟。 1884年写成《可诅咒的诗人》,开始在诗歌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为时人所重 视,以后连续发表《今与昔》《平行集》《爱情集》等十来部诗集。魏尔伦的声 誉不断提高,泰纳逝世后,魏尔伦想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未果。1894年勒贡 特·德·李勒死后,魏尔伦被推为“诗人之王” 1896年1月8日魏尔伦病逝于巴黎。 魏尔伦的诗虽前后有别,但却具有独特风格:一般都是短诗,写得小巧,音 节响亮,节奏自然,朗朗上口,读来如明月清风,行云流水。大多写梦幻、回忆、 希望,也写灰蒙蒙的雾、秋阳、晴雪等,这些都给人以感伤情调。作者用许多富 有暗示性、联想、意蕴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这种真挚的抒情经常用
1871 年 9 月兰波来拜访魏尔伦,兰波当时才 17 岁,长得年轻、潇洒,一头 漂亮的金发,一双湛蓝的大眼睛格外迷人,而且诗写得惊人的新奇,魏尔伦读后 感到自愧不如。魏尔伦不久便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兰波一起去伦敦、布鲁塞尔教 书,过着同性恋的生活。兰波的到来,使魏尔伦夫妇的感情彻底破裂,以后再没 有恢复。在艺术上,兰波使魏尔伦受到极大的启发,使他在诗歌创作中划清了象 征派与巴那斯派的界限。魏尔伦声称自己没有理论,而他 1874 年写成、1882 年 发表的《诗艺》就是他的诗歌理论,是象征派早期的一篇小小的宣言。1872 至 1 873 年写成的《无言小浪漫曲》是这篇宣言的最好注脚。这部诗集富有音乐性, 音韵自由和谐,内容含蓄,用词富有暗示性,如“晴天”代表快乐,“灰色的雾” 代表忧郁等,作者的感觉、感情,在诗中都是不固定的,不清晰的,靠读者去揣 摩和捕捉,诗的意境扑朔迷离,犹如梦境,犹如幻觉,魏尔伦说:“我的诗越来 越现代化了。” 1873 年 7 月兰波对魏尔伦已产生了厌倦情绪,极度颓丧的魏尔伦因怕兰波离 开自己,用手枪对他进行威胁,结果打伤兰波的左腕,魏尔伦被当局判处两年徒 刑,押禁蒙斯监狱。在监狱中,魏尔伦写诗作文,学外语,决心放弃浪子生涯。 1875 年 1 月魏尔伦获释出狱。他在监狱里完成《智慧集》和《监狱集》的写作。 出狱后先后在英国和法国任中学教员。他说:“我的一生信守两个词:智慧和信 仰。”《智慧集》于 1880 年出版,这部诗集和他以后的诗作均带有宗教情绪, 但艺术上更加成熟。 1884 年写成《可诅咒的诗人》,开始在诗歌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为时人所重 视,以后连续发表《今与昔》《平行集》《爱情集》等十来部诗集。魏尔伦的声 誉不断提高,泰纳逝世后,魏尔伦想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未果。1894 年勒贡 特·德·李勒死后,魏尔伦被推为“诗人之王”。 1896 年 1 月 8 日魏尔伦病逝于巴黎。 魏尔伦的诗虽前后有别,但却具有独特风格:一般都是短诗,写得小巧,音 节响亮,节奏自然,朗朗上口,读来如明月清风,行云流水。大多写梦幻、回忆、 希望,也写灰蒙蒙的雾、秋阳、晴雪等,这些都给人以感伤情调。作者用许多富 有暗示性、联想、意蕴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这种真挚的抒情经常用
模糊的色调,用低唱的歌来表现:在魏尔伦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亲切的、不可言传 的、灵魂对灵魂的共同感应” 魏尔伦早期的诗比较单纯,他的《忧郁诗章》《华宴集》《好歌集》都具有 青年人的敏感、单纯和忧郁感。他的诗音韵和谐,富有一种流动感和音乐美。他 的诗很多都在当时被音乐家谱曲,在人民中间流行传唱。如果用象征派诗歌的严 格标准来衡量这些诗,它们还算不上是象征派的诗。但自从受到兰波的影响之后, 他的《无言之曲》和以后在监狱里写成的《智慧集》都带有浓厚的象征派的格调 他的“泪洒我心中,像秋雨落个满城”,以及《树影》《歌》等诗就展现了浓郁 的象征派诗歌的特征,在有限的词句和寥寥的诗行中,诗人融进了只能意会不能 言传的十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和意蕴,使人读后感到味之无极、思之无穷的丰富 和含蓄。这一时期,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空前的震荡,正处在摇摇欲坠 濒临崩溃的边缘,所以这两本诗集中的情感最含蓄、最丰富、最生动、最复杂, 有些诗使人读后甚至亦有心魄震荡、不禁潸然的感觉。这两部诗集是魏尔伦的代 表作,也标志着他创作的最佳水平 (选自《现代法国诗歌美学描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心灵咏叹与音乐性的结合—魏尔伦的诗歌创作(郑克鲁) 魏尔伦对内心感情的抒发具有独特的手法。在他以前的诗人,大多从各个角 度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少集中到某一点去抒发内心情绪。魏尔伦则不同,他往 往选取一幅“精选的风景”,也就是一个精选的场面,用以描绘或表现心灵的 种感受和情绪。他对心灵的挖掘更为细致,写出了更为微妙的内心思绪。 他早期的诗歌已经露出了这种探索的端倪。可以举出《忧郁诗章》(1866) 中的《秋歌》,这首诗共三节,写的是秋天的萧瑟情景在诗人心中勾起的忧愁: 萧瑟秋天和幽咽的提琴声刺伤了他的心,闷人的气氛和忧郁的钟声使诗人回忆起 往昔,悲伤得泪流如雨,诗人在阴冷的风中疾走,深感生活飘泊无定。这首诗写 的虽然是一幅秋景,但诗人不像前人如拉马丁那样花费大量篇幅去描绘秋色,他 只写印象。大自然的忧郁情调与心灵的忧郁相连,或者说魏尔伦以秋景去衬托和 象征心境,他的立足点是心情,而不是景致
模糊的色调,用低唱的歌来表现:在魏尔伦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亲切的、不可言传 的、灵魂对灵魂的共同感应”。 魏尔伦早期的诗比较单纯,他的《忧郁诗章》《华宴集》《好歌集》都具有 青年人的敏感、单纯和忧郁感。他的诗音韵和谐,富有一种流动感和音乐美。他 的诗很多都在当时被音乐家谱曲,在人民中间流行传唱。如果用象征派诗歌的严 格标准来衡量这些诗,它们还算不上是象征派的诗。但自从受到兰波的影响之后, 他的《无言之曲》和以后在监狱里写成的《智慧集》都带有浓厚的象征派的格调。 他的“泪洒我心中,像秋雨落个满城”,以及《树影》《歌》等诗就展现了浓郁 的象征派诗歌的特征,在有限的词句和寥寥的诗行中,诗人融进了只能意会不能 言传的十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和意蕴,使人读后感到味之无极、思之无穷的丰富 和含蓄。这一时期,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空前的震荡,正处在摇摇欲坠、 濒临崩溃的边缘,所以这两本诗集中的情感最含蓄、最丰富、最生动、最复杂, 有些诗使人读后甚至亦有心魄震荡、不禁潸然的感觉。这两部诗集是魏尔伦的代 表作,也标志着他创作的最佳水平。 (选自《现代法国诗歌美学描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二、心灵咏叹与音乐性的结合──魏尔伦的诗歌创作(郑克鲁) 魏尔伦对内心感情的抒发具有独特的手法。在他以前的诗人,大多从各个角 度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少集中到某一点去抒发内心情绪。魏尔伦则不同,他往 往选取一幅“精选的风景”,也就是一个精选的场面,用以描绘或表现心灵的一 种感受和情绪。他对心灵的挖掘更为细致,写出了更为微妙的内心思绪。 他早期的诗歌已经露出了这种探索的端倪。可以举出《忧郁诗章》(1866) 中的《秋歌》,这首诗共三节,写的是秋天的萧瑟情景在诗人心中勾起的忧愁: 萧瑟秋天和幽咽的提琴声刺伤了他的心,闷人的气氛和忧郁的钟声使诗人回忆起 往昔,悲伤得泪流如雨,诗人在阴冷的风中疾走,深感生活飘泊无定。这首诗写 的虽然是一幅秋景,但诗人不像前人如拉马丁那样花费大量篇幅去描绘秋色,他 只写印象。大自然的忧郁情调与心灵的忧郁相连,或者说魏尔伦以秋景去衬托和 象征心境,他的立足点是心情,而不是景致。 ……
他的诗歌描绘的内心感受往往是刹那间的,难以捕捉的。波德莱尔也善于捕 捉这种感受,用具体的意象去象征抽象的精神现象和心绪。不过,波德莱尔常常 用各种各样的意象,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象征和表现人的心灵状态,而魏尔伦 则仅仅以一种场景去象征或绘写心灵状态。这种变化表明魏尔伦采用的手法更为 集中、更为细腻、有时更为鲜明。波德莱尔的象征往往令人目不暇给,难以集中 到一点上去感受,他的象征物往往是奇特的、丑陋的,而魏尔伦的象征则总是运 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如月光、雨、狂欢场面、绿色的自然景物等等,读者在 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感情抒发,而意识不到他在运用象征手法,这是魏尔伦的 高明之处。可以看到,魏尔伦运用的象征物往往是美好的、优美的,给人以美的 享受。这是魏尔伦跟波德莱尔的美学观不同而带来的结果。他在《诗艺》中指出 要“远远躲开致命的讽刺、无情的机智、邪恶的笑”,这就从内容上和波德莱尔 划清了界线。诚然,他又认为“灰色的诗歌最为可贵”,这指的是诗歌要写忧郁 但是,“这是面纱后面的秀目,这是中午烈日的颤动,这是秋高气爽的空中,蓝 莹莹的明亮的星宿,”这种忧郁的意境仍然是优美的,他的象征总是富有诗意。 音乐性是魏尔伦最看重的诗歌要素。他在《诗艺》中一再说:“音乐性先于 切准则,”“依然和永远是音乐性!”诗歌的产生原本是跟音乐结合在一起的, 般而言,诗歌是富有音乐节奏的。但是,魏尔伦所说的音乐性指的是要发掘诗 句的内在音响节奏,从而加强诗歌的抒情性。…… 魏尔伦从来不写自由诗,他主张诗歌要押韵。他曾经押难找的韵,随后摆脱 了阴阳韵交替使用的规则。他喜欢迭韵,如《泪洒落在我心头》,第一句下雨的 动词( pleure)同“心”( coeur)这个名词是迭韵:第5句的雨( pluie)同声 音( bruit)也是迭韵;第10句的心同动词烦恼(s'’ ecoeure)是迭韵。他注意 到元音的作用,如《秋歌》中有大量开与闭发声的元音o( sanglots,long,viol ons, automne),在短句中显得无尽无休一般,产生单调、孤独之感;流动感极 强的辅音L的运用( sanglots,long, violons,1’ au tome, blessant, langueur), 产生慵倦柔和之感,复合元音( coeur, langueur, heure, pleur)彼此呼应:鼻音 (long, violons,mon)起的作用是缓和、减轻战栗。这一切把节奏减慢,形成沉 思和不安的情调
他的诗歌描绘的内心感受往往是刹那间的,难以捕捉的。波德莱尔也善于捕 捉这种感受,用具体的意象去象征抽象的精神现象和心绪。不过,波德莱尔常常 用各种各样的意象,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象征和表现人的心灵状态,而魏尔伦 则仅仅以一种场景去象征或绘写心灵状态。这种变化表明魏尔伦采用的手法更为 集中、更为细腻、有时更为鲜明。波德莱尔的象征往往令人目不暇给,难以集中 到一点上去感受,他的象征物往往是奇特的、丑陋的,而魏尔伦的象征则总是运 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如月光、雨、狂欢场面、绿色的自然景物等等,读者在 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感情抒发,而意识不到他在运用象征手法,这是魏尔伦的 高明之处。可以看到,魏尔伦运用的象征物往往是美好的、优美的,给人以美的 享受。这是魏尔伦跟波德莱尔的美学观不同而带来的结果。他在《诗艺》中指出 要“远远躲开致命的讽刺、无情的机智、邪恶的笑”,这就从内容上和波德莱尔 划清了界线。诚然,他又认为“灰色的诗歌最为可贵”,这指的是诗歌要写忧郁; 但是,“这是面纱后面的秀目,这是中午烈日的颤动,这是秋高气爽的空中,蓝 莹莹的明亮的星宿,”这种忧郁的意境仍然是优美的,他的象征总是富有诗意。 …… 音乐性是魏尔伦最看重的诗歌要素。他在《诗艺》中一再说:“音乐性先于 一切准则,”“依然和永远是音乐性!”诗歌的产生原本是跟音乐结合在一起的, 一般而言,诗歌是富有音乐节奏的。但是,魏尔伦所说的音乐性指的是要发掘诗 句的内在音响节奏,从而加强诗歌的抒情性。…… 魏尔伦从来不写自由诗,他主张诗歌要押韵。他曾经押难找的韵,随后摆脱 了阴阳韵交替使用的规则。他喜欢迭韵,如《泪洒落在我心头》,第一句下雨的 动词(pleure)同“心”(coeur)这个名词是迭韵;第 5 句的雨(pluie)同声 音(bruit)也是迭韵;第 10 句的心同动词烦恼(s’écoeure)是迭韵。他注意 到元音的作用,如《秋歌》中有大量开与闭发声的元音 o(sanglots,long,viol ons,automne),在短句中显得无尽无休一般,产生单调、孤独之感;流动感极 强的辅音 L 的运用(sanglots,long,violons,l’automne,blessant,langueur), 产生慵倦柔和之感,复合元音(coeur,langueur,heure,pleur)彼此呼应;鼻音 (long,violons,mon)起的作用是缓和、减轻战栗。这一切把节奏减慢,形成沉 思和不安的情调
魏尔伦喜欢长短结合的诗行,这种句子具有舒缓的节奏,能创造一种单纯明 晰的境界。长短相间,既复杂多变又流动自如,读来抑扬顿挫,节奏轻快,这是 一种内在的音乐性。他尤其喜欢短句,短句具有明快、跳跃的节奏。他的大部分 名作都是以短句写成的。《秋歌》以4音节4音节3音节和4音节4音节3音节 共6行组成一个诗节,《皎洁月光》4个音节一行,《泪洒落在我心头》7个音 节一行,《天空在屋顶上面》以7个音节和4个音节的诗行组成,《感伤的对话》 10个音节一行。这些短句组成的诗歌都具有节奏明快的特点。但有时魏尔伦也 会写出15音节的诗行,如《我不知道为什么》由7个音节、9个音节和15个音 节三种奇数音节的诗句组成,形成宝塔式的结构,朗读起来自然而然产生曲折多 变的音响变化 (选自《法国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魏尔伦喜欢长短结合的诗行,这种句子具有舒缓的节奏,能创造一种单纯明 晰的境界。长短相间,既复杂多变又流动自如,读来抑扬顿挫,节奏轻快,这是 一种内在的音乐性。他尤其喜欢短句,短句具有明快、跳跃的节奏。他的大部分 名作都是以短句写成的。《秋歌》以 4 音节 4 音节 3 音节和 4 音节 4 音节 3 音节 共 6 行组成一个诗节,《皎洁月光》4 个音节一行,《泪洒落在我心头》7 个音 节一行,《天空在屋顶上面》以 7 个音节和 4 个音节的诗行组成,《感伤的对话》 10 个音节一行。这些短句组成的诗歌都具有节奏明快的特点。但有时魏尔伦也 会写出 15 音节的诗行,如《我不知道为什么》由 7 个音节、9 个音节和 15 个音 节三种奇数音节的诗句组成,形成宝塔式的结构,朗读起来自然而然产生曲折多 变的音响变化。 (选自《法国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