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 [台湾痖弦 将乐一中杨妍
《秋歌——给暖暖》 [台湾]痖弦 将乐一中 杨妍
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萄阳人。 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1954年与洛 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 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 《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 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
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 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1954年与洛 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 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 《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 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
笔名用痖弦,有三重意思。 因为青年时期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音, 很是喜爱,就用了“痖弦”作笔名。 再一个就是喜欢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 腰,爱酒好诗,家里有一把无弦的琴。每每与客人饮酒 至酣时,便抱住他那无柱无弦的光身琴子,又弹又吟地 作乐,还诵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之 琴,“痖弦”也。 第三层,是有人说,你这“痖弦”是否与老诗人纪 弦有比肩之意?痖弦说:“纪弦是三十年代就出了名的 老前辈,其实我发诗时,还不认识纪先生。我就说,岂 敢。不过人家是大弦,我就算是小弦吧。“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不也很有文化味吗?
笔名用痖弦,有三重意思。 因为青年时期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音, 很是喜爱,就用了“痖弦”作笔名。 再一个就是喜欢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 腰,爱酒好诗,家里有一把无弦的琴。每每与客人饮酒 至酣时,便抱住他那无柱无弦的光身琴子,又弹又吟地 作乐,还诵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之 琴,“痖弦”也。 第三层,是有人说,你这“痖弦”是否与老诗人纪 弦有比肩之意?痖弦说:“纪弦是三十年代就出了名的 老前辈,其实我发诗时,还不认识纪先生。我就说,岂 敢。不过人家是大弦,我就算是小弦吧。“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不也很有文化味吗?
评论家叶珊称道痖弦的诗“是从血液里 流荡出来的乐章”,“甜蜜而冷肃”。一时 间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说;抄袭模 仿的人蜂拥而起,把创造的诗人逼得走投无 路。 AlICo. col
评论家叶珊称道痖弦的诗“是从血液里 流荡出来的乐章”,“甜蜜而冷肃”。一时 间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说;抄袭模 仿的人蜂拥而起,把创造的诗人逼得走投无 路
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 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 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 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 ●他师从张彻、齐如山,演过孙中山,获最佳 男演员金鼎奖 ●三十多年来,台湾一共选了三次“十大诗 人”,他每一次都当选。 ●他曾任《联合报》副总编辑,提倡“副刊 学”,把副刊提高到学问的层次
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 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 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 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 ●他师从张彻、齐如山,演过孙中山,获最佳 男演员金鼎奖。 ●三十多年来,台湾一共选了三次“十大诗 人”,他每一次都当选。 ●他曾任《联合报》副总编辑,提倡“副刊 学”,把副刊提高到学问的层次
在汉语古典诗歌里,秋天不仅 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主题:作为季 节,它所呈现的是万物萧瑟的景状; 而作为主题,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 基本上都和“悲”有关,悲怆、悲 伤、悲凄、悲切、悲痛、悲叹、悲 郁、悲悼…所谓“悲秋”。生 命短促,人不过如落叶、荻花一般, 季节一到就不得不四处飘零
在汉语古典诗歌里,秋天不仅 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主题:作为季 节,它所呈现的是万物萧瑟的景状; 而作为主题,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 基本上都和“悲”有关,悲怆、悲 伤、悲凄、悲切、悲痛、悲叹、悲 郁、悲悼……正所谓“悲秋”。生 命短促,人不过如落叶、荻花一般, 季节一到就不得不四处飘零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秋歌——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切便都留下了
秋 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落叶已枯,荻花已 谢,砧声已远 萧条的残秋景象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落叶已枯,荻花已 谢,砧声已远 萧条的残秋景象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 体。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 旺斯语。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 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 体。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 旺斯语。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 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