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一) 教学大纲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二零零五年十月
《电 工 学》(一) 教 学 大 纲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二零零五年十月
《电工学》(一)教学大纲 课外总学时:无 李天数 分:3 一、教学对象 工科非电类各专业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 《电工学》课程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本课程的主 要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了解它的应用,为 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同步实验教学 2 后 ,虚拟实验室辅助于实验教学,有效的增 系 性和制 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可以通过讲授、习题、自学、实验等各种教学形式来完成。讲课中对教 学内容的编排和增添可由教师自己决定。对学习要求所决定的深浅程度采用两个层次:对于原 理性和概念性的内容采用“理解”和“了解”两个层次:对于运算性和应用性的内容采用“掌 握”和“了解”两个层次。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中 课堂讲授实验 绪论 2 2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0 电路的分析方法 R 2 电路的暂态分析 44 4 见 正弦交流电路 14 12 2 五 三相电路 6 4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 6 八 异步电动机 8 8 珠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十二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8 4 十三 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合计 64 54 10
《电工学》(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825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内总学时:64 课外总学时:无 实习天数:无 学 分:3 一、教学对象 工科非电类各专业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 《电工学》课程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本课程的主 要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了解它的应用,为 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电工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置同步实验教学,学时占总教学时数的 20%。同 时,还设立了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辅助于实验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和钻 研精神。 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可以通过讲授、习题、自学、实验等各种教学形式来完成。讲课中对教 学内容的编排和增添可由教师自己决定。对学习要求所决定的深浅程度采用两个层次:对于原 理性和概念性的内容采用“理解”和“了解”两个层次;对于运算性和应用性的内容采用“掌 握”和“了解”两个层次。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次 各 章 名 称 总学时 其 中 课堂讲授 实验 绪论 2 2 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6 6 二 电路的分析方法 8 6 2 三 电路的暂态分析 4 4 四 正弦交流电路 14 12 2 五 三相电路 6 4 2 七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 6 八 异步电动机 8 8 十一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8 4 4 十二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8 4 4 十三 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2 2 合计 64 54 10 备注:此大纲为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各专业所定,打*内容为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各专业所讲授内容,此大纲 未将此内容计入总学时,具体讲授时可在学时上做适当调整,食品、师范、成教、科技等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 在学时上做相应安排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教学重点 (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路的分析方法 勃学重 (1)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 (2)支路电流法 (3)叠加原理 (4)戴维宁定理 教学难点: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的专始值 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重点 (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交流电路中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3)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 功功率 、无功功率和视在功奉的计算 教学难点:相量法及其应用 教学面相电路 (2)对称三 和相值的关系 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教学重点 (1)磁路欧姆定律、基本电磁关系 (2)变压器实现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原理 交流电动机 教学 3)三相异步电动 最大转矩和过载能力 教学难古. 产生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0、继电接触器控制系 教学重点 (1)直接起动控制线路及自锁 (2)正反转控制线路及联接 (3)顺序起动、停车控制电路 (4)控制电路中的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扩 教学难点:基本电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教学重点 (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 (3)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 (2)支路电流法 (3)叠加原理 (4)戴维宁定理 教学难点: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3、 电路的暂态分析 教学重点 (1)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 (2)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3)三要素法,初始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换路定则及三要素法的应用 4、 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重点 (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交流电路中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3)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相量法及其应用 5、 三相电路 教学重点 (1)对称三相电压线值和相值的关系 (2)对称三相负载电压和电流线值和相值的关系 (3)对称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6、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教学重点 (1)磁路欧姆定律、基本电磁关系 (2)变压器实现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原理 7、 交流电动机 教学重点 (1)旋转磁场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主要技术参数 (3)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转矩、额定转矩、最大转矩和过载能力 教学难点:旋转磁场的产生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0、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教学重点 (1)直接起动控制线路及自锁 (2)正反转控制线路及联接 (3)顺序起动、停车控制电路 (4)控制电路中的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 教学难点:基本电器控制环节 11、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电与安全用电 接地和接零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做简洁、生 动的讲解、示范。具体可利用的教学手段: 体课件 6、录像带 (二)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可能做到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灵活运用讲 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 意识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范例教学等现代教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摸索出适合本 果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动设农肉限食商秋米泰教费程清级参额先条件装程我热有菱特转社 王要造用于汉族本 贵有关问题 大纲中不尽合理的 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 理和规范 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电路的原理及分析过程应以学生掌握 其分析思想为目的,进 结进 4、教学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信息量和效率,但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和组 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师分析、讲解和组织教学。 八、测试内突与方式 测试内容:分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30 2、方式: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时间120分钟, 验表现等考核。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秦曾煌《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高教出版社第六版 2、罗守信《电工学》I 电工技术高教出版社第三版 3、姚海彬《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大纲制定者:岑红蕾 大纲审定者:李玲 大纲批准者:
(1)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2)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 (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 12、 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教学重点 接地和接零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 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做简洁、生 动的讲解、示范。具体可利用的教学手段: 1、 教学挂图 2、 实物及其模型 3、 实验 4、 多媒体课件 5、 幻灯片 6、 录像带 (二) 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可能做到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灵活运用讲 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 意识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范例教学等现代教育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摸索出适合本 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本大纲是根据全国高校工科非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文件要求及我校有关专业教学计 划要求制定的,主要适用于汉族本科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依据 自身教学实践及时反馈有关问题,对大纲中不尽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和完善而不被现大纲所约 束,从而做到集思广益,将本大纲制定的更趋合理和规范。 2、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 3、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电路的原理及分析过程应以学生掌握 其分析思想为目的,进行精讲、精练。 4、教学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信息量和效率,但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和组 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师分析、讲解和组织教学。 八、测试内容与方式 1、测试内容:分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 2、方式: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时间 120 分钟,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实 验表现等考核。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秦曾煌《电工学》上册 电工技术 高教出版社 第六版 2、罗守信《电工学》Ⅰ 电工技术 高教出版社 第三版 3、姚海彬《电工学》上册 电工技术 高教出版社 第二版 大纲制定者:岑红蕾 大纲审定者:李 玲 大纲批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