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D)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概念】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 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坏死。 临床特点:持久剧烈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心 电图系列演变。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 克甚至猝死
【概念】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 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坏死。 临床特点:持久剧烈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心 电图系列演变。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 克甚至猝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个别为冠状动脉痉挛、炎症、先 天性畸形、栓塞)→严重狭窄。 1、冠脉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出血、血管痉挛→ 冠脉闭塞 2、休克、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冠状动脉灌 注!; 3、BP↑→心脏后负荷↑+儿茶酚胺↑→心肌需氧量个(冠脉 灌注相对!); →严重持久心肌缺血(>1h)→心肌梗死 、诱因:饱餐、睡眠、大便
一、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个别为冠状动脉痉挛、炎症、先 天性畸形、栓塞)→严重狭窄。 1、冠脉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出血、血管痉挛→ 冠脉闭塞 2、休克、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冠状动脉灌 注↓; 3、BP↑→心脏后负荷↑+儿茶酚胺↑→心肌需氧量↑(冠脉 灌注相对↓); →严重持久心肌缺血(>1h)→心肌梗死 二、诱因:饱餐、睡眠、大便
【病理 冠状动脉病变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间隔、前壁、下侧壁和前乳头肌 梗死。 回旋支→高侧壁、膈面、左房梗死。 主干→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下壁(膈面)、后壁梗死、右室梗死
【病理】 一、 冠状动脉病变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间隔、前壁、下侧壁和前乳头 肌 梗死。 回旋支→高侧壁、膈面、左房梗死。 主干→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下壁(膈面)、后壁梗死、右室梗死
二、组织学改变 冠脉闭塞: 20~30min→心肌开始坏死 1~12h→心肌凝固性坏死 1~2w→开始吸收、纤维化 6-8w→瘢痕愈合(OMI或愈合性心梗)
二、组织学改变 冠脉闭塞: 20~30min → 心肌开始坏死 1~12h → 心肌凝固性坏死 1~2 w → 开始吸收、纤维化 6~8 w → 瘢痕愈合(OMI或愈合性心梗)
大体解剖分类 有Q波性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累及 室壁全层,可波及心包膜; 无Q波性心肌梗死(NQMI):小灶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室壁1/2)
三、大体解剖分类 有Q波性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累及 室壁全层,可波及心包膜; 无Q波性心肌梗死(NQMI):小灶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室壁1/2)
【临床表现】 先兆表现 1、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硝酸甘 油疗效差; 2、伴有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心衰 3、明显的心电图STT改变;
【临床表现】 一、先兆表现 1、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硝酸甘 油疗效差; 2、伴有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心衰; 3、明显的心电图ST-T改变;
症状 1、胸痛: 典型:持续时间长(数h~数d),含化硝酸甘油无效; 不典型:上腹部、下颌、颈背部、牙痛; 无痛型:开始即表现为心衰、休克表现。常见于老年 人、糖尿病病人。 2、全身症状:发热、头晕、乏力。 3、胃肠道症状:
二、症状 1、胸痛: 典型:持续时间长(数h~数d),含化硝酸甘油无效; 不典型:上腹部、下颌、颈背部、牙痛; 无痛型:开始即表现为心衰、休克表现。常见于老年 人、糖尿病病人。 2、全身症状:发热、头晕、乏力。 3、胃肠道症状:
4、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 ①室性心律失常 ②窦性心动过速 ③缓慢心律失常 5、心力衰竭 ①急性左心衰竭 ②急性右心衰竭:
4、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 ① 室性心律失常 ② 窦性心动过速 ③ 缓慢心律失常 5、心力衰竭: ① 急性左心衰竭: ② 急性右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