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食品烤炉的炉体设计及结构尺寸确定 一、炉体的结构形式 1、砖砌炉体 材料:耐火砖、保温砖 特点:简单、成本低、热惯性大、体积大、不能移动 2、金属构件炉体 材料:型钢:构成框架 钢板:内壁:采用反射率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抛光、不锈钢板等 外壁:普通钢板,表面喷漆等处理 保温材料:填充在内外壁之间,起绝热保温作用 特点:炉体轻、灵活,可制成各种形状,便于运输、热惯性小、成本高、用钢材多。 二、炉体保温 炉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热阻,取决于保温层厚度及保温材料的性能。 (2)加强炉内壁的反射。 ∵内壁ρ ∴ α(=1- ρ) 以减少炉体吸热 (3)加强密封,以减少对流热损失 (4)尽量减少炉膛、炉体尺寸和炉体总重,以减少加热空间、散热表面及自身畜热 1、保温材料的选择 一般小于 0.2 千卡/米.时. 。C 都叫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选择:导热系数低、容重轻、成本低。 2、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1)确定保温层厚度的依据:传热学原理
第四节 食品烤炉的炉体设计及结构尺寸确定 一、炉体的结构形式 1、砖砌炉体 材料:耐火砖、保温砖 特点:简单、成本低、热惯性大、体积大、不能移动 2、金属构件炉体 材料:型钢:构成框架 钢板:内壁:采用反射率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抛光、不锈钢板等 外壁:普通钢板,表面喷漆等处理 保温材料:填充在内外壁之间,起绝热保温作用 特点:炉体轻、灵活,可制成各种形状,便于运输、热惯性小、成本高、用钢材多。 二、炉体保温 炉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热阻,取决于保温层厚度及保温材料的性能。 (2)加强炉内壁的反射。 ∵内壁ρ ∴ α(=1- ρ) 以减少炉体吸热 (3)加强密封,以减少对流热损失 (4)尽量减少炉膛、炉体尺寸和炉体总重,以减少加热空间、散热表面及自身畜热 1、保温材料的选择 一般小于 0.2 千卡/米.时. 。C 都叫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选择:导热系数低、容重轻、成本低。 2、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1)确定保温层厚度的依据:传热学原理
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热流体对右避面的对流换热量,必然等于通过平壁的导热量,也必然 等于左壁面冷流体的对流换热量。 则 一般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k 较小,而保温层厚度 L 较大 差别很小 实际时假设: 则: (2)通过炉壁保温层的散热损失 ( ) 2 2 2 f q = a t − t 2 t ——炉外壁的温度 2 f t ——炉外空气温度 2 a ——炉外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室内空气α2=7 千卡/米.时.。C 室外(有风) α2=12 千卡/米.时.。C (3)保温层厚度计算 ( ) ( ) ( ) 2 2 2 1 2 1 1 1 f f q t t t t L k q q t t = − = − = − 联 立 1 2 1 2 1 1 + + − = k L t t q f f 整理 1 1 1 2 1 2 1 1 1 1 t t k L f 与 可忽略 的影响 + + 1 1 t t f 1 1 t t f k L t t q − = 1 2 k q t t L − = 1 2 厚 中 中 薄
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热流体对右避面的对流换热量,必然等于通过平壁的导热量,也必然 等于左壁面冷流体的对流换热量。 则 一般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k 较小,而保温层厚度 L 较大 差别很小 实际时假设: 则: (2)通过炉壁保温层的散热损失 ( ) 2 2 2 f q = a t − t 2 t ——炉外壁的温度 2 f t ——炉外空气温度 2 a ——炉外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室内空气α2=7 千卡/米.时.。C 室外(有风) α2=12 千卡/米.时.。C (3)保温层厚度计算 ( ) ( ) ( ) 2 2 2 1 2 1 1 1 f f q t t t t L k q q t t = − = − = − 联 立 1 2 1 2 1 1 + + − = k L t t q f f 整理 1 1 1 2 1 2 1 1 1 1 t t k L f 与 可忽略 的影响 + + 1 1 t t f 1 1 t t f k L t t q − = 1 2 k q t t L − = 1 2 厚 中 中 薄
三、炉体尺寸确定 1、箱式炉 (1)炉膛尺寸确定 ①炉膛高度确定 分层布置式热元件,温度场的均匀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温度场的均匀性取决于上下辐射元件的辐射距离。 上辐射距离要求较高,因其直接照射食品 一般,当管间距离一定时 辐射距离 均匀性 辐射能量 结构尺寸 辐射距离确定原则:保证烘烤均匀的前提下,辐射距离越小越好 根据生产能力,烤盘面积,烤盘层数为 n 则:H1=a+nh+b 式中:a、b—分别为上下热元件至炉顶与炉底的距离 a=b=50~70mm ②炉膛宽度与深度 对管状热元件其发热部分 沿管长方向的温度分布并 不均匀,所以应将食品放 在热元件温度均匀处。 一般经验数据: 下辐射距离: A = 30~40mm(板式元件) 60~70mm(管式元件) 上辐射距离: d=B+C B=2A C—被烘烤物品的高度 则:h=A+B
三、炉体尺寸确定 1、箱式炉 (1)炉膛尺寸确定 ①炉膛高度确定 分层布置式热元件,温度场的均匀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温度场的均匀性取决于上下辐射元件的辐射距离。 上辐射距离要求较高,因其直接照射食品 一般,当管间距离一定时 辐射距离 均匀性 辐射能量 结构尺寸 辐射距离确定原则:保证烘烤均匀的前提下,辐射距离越小越好 根据生产能力,烤盘面积,烤盘层数为 n 则:H1=a+nh+b 式中:a、b—分别为上下热元件至炉顶与炉底的距离 a=b=50~70mm ②炉膛宽度与深度 对管状热元件其发热部分 沿管长方向的温度分布并 不均匀,所以应将食品放 在热元件温度均匀处。 一般经验数据: 下辐射距离: A = 30~40mm(板式元件) 60~70mm(管式元件) 上辐射距离: d=B+C B=2A C—被烘烤物品的高度 则:h=A+B
Bi = Si +(150~100)mm (2)炉门尺寸确定 炉门尺寸应在满足取放食品方便的前提下,取最小尺寸,以减少热量损失。 (3)、总体尺寸确定 炉宽:B= B1+2L1 炉深: B’=B2+2L1 炉高:H=H1+ L2 + L3+ L4 注:此尺寸不包括电控箱尺寸及热元件安装尺寸
Bi = Si +(150~100)mm (2)炉门尺寸确定 炉门尺寸应在满足取放食品方便的前提下,取最小尺寸,以减少热量损失。 (3)、总体尺寸确定 炉宽:B= B1+2L1 炉深: B’=B2+2L1 炉高:H=H1+ L2 + L3+ L4 注:此尺寸不包括电控箱尺寸及热元件安装尺寸
2、隧道炉 (1)炉长的确定 隧道炉的炉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能力,烘烤时间及输送装置的运行速度 则:隧道炉总厂 L 总=L1+L+L2 L1、 L2—由结构设计定 一般: L1= L2 =1m 隧道炉炉体一般分节制造,在计算得 L 后应圆整为每节炉体长的整数倍,每节炉长常见有: 1m、2m。 ②根据成型机输出生坯的速度和烘烤时间确定炉长 ∴L=Vt V—成型机输出生坯的速度 t—烘烤时间 L 总=L1+L+L2 (2)炉膛尺寸确定 ①炉膛高度确定 H=A+d+a+b ②炉膛宽度确定 B1=S+(100~150) S—食品排放宽度 因考虑与成型机配套 (3)总体尺寸 ①炉总宽 B=B1+ 2 L1 + 2L4 L1—侧壁保温层厚度 L4 电热空间,由电热管尺寸确定 ②炉体总高 H= H1 + L1 + L2 + L5 L5 —支架高度 ③输送食品的离地高度 H2 设计时应考虑与之配套的成型机输出生坯的离地高度,以使整个生产线工作协调。为扩大使 用范围可将支脚设计成可调的。 L L总 L1 L1
2、隧道炉 (1)炉长的确定 隧道炉的炉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能力,烘烤时间及输送装置的运行速度 则:隧道炉总厂 L 总=L1+L+L2 L1、 L2—由结构设计定 一般: L1= L2 =1m 隧道炉炉体一般分节制造,在计算得 L 后应圆整为每节炉体长的整数倍,每节炉长常见有: 1m、2m。 ②根据成型机输出生坯的速度和烘烤时间确定炉长 ∴L=Vt V—成型机输出生坯的速度 t—烘烤时间 L 总=L1+L+L2 (2)炉膛尺寸确定 ①炉膛高度确定 H=A+d+a+b ②炉膛宽度确定 B1=S+(100~150) S—食品排放宽度 因考虑与成型机配套 (3)总体尺寸 ①炉总宽 B=B1+ 2 L1 + 2L4 L1—侧壁保温层厚度 L4 电热空间,由电热管尺寸确定 ②炉体总高 H= H1 + L1 + L2 + L5 L5 —支架高度 ③输送食品的离地高度 H2 设计时应考虑与之配套的成型机输出生坯的离地高度,以使整个生产线工作协调。为扩大使 用范围可将支脚设计成可调的。 L L总 L1 L1
四、炉体密封 隧道炉:需要密封处(1)每节炉体的接合部,通常采 用有弹性密封垫。 作用:密封;缓冲炉体的热胀冷缩 (2)电热管道管处密封 箱式炉: 密封处:炉门口,通常采用耐热硅橡胶
四、炉体密封 隧道炉:需要密封处(1)每节炉体的接合部,通常采 用有弹性密封垫。 作用:密封;缓冲炉体的热胀冷缩 (2)电热管道管处密封 箱式炉: 密封处:炉门口,通常采用耐热硅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