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单元 青茶加工 能力要求 掌握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 数、要求和操作要领;能进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操作。 技能、技术、知识点 理解青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掌握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技术 要点。 第一节 概述 青茶,又名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于福建、广东和 台湾三省,以福建生产历史最悠久,花色品种最多,品质最好。近年 来,江西、海南、四川等省也有批量生产。产品内销闽、粤、沪、琼、 赣等省市,侨销香港、澳门等地,外销西欧、北美、日本和东南亚等 地,特别是日本近年兴起“乌龙热”。 依制法不同,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包括闽西乌龙)、广 东乌龙和台湾乌龙等。 青茶的花色品种众多,一般以茶树品种来命名。 乌龙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乌龙; 水仙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水仙; 铁观音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铁观音等。 另外,在不同产地的青茶,常在青茶品种花色面前加上地名以区 别。如乌龙可分为武夷乌龙,安溪乌龙,台湾乌龙。水仙分为武夷水 仙,闽北水仙、闽南水仙和广东风凰水仙等。铁观音有安溪铁观音和 台湾铁观音等。此外,为对外贸易方便,除了最优和最差的品种外
1 第九单元 青茶加工 能力要求 掌握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 数、要求和操作要领;能进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操作。 技能、技术、知识点 理解青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掌握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技术 要点。 第一节 概述 青茶,又名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于福建、广东和 台湾三省,以福建生产历史最悠久,花色品种最多,品质最好。近年 来,江西、海南、四川等省也有批量生产。产品内销闽、粤、沪、琼、 赣等省市,侨销香港、澳门等地,外销西欧、北美、日本和东南亚等 地,特别是日本近年兴起“乌龙热”。 依制法不同,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包括闽西乌龙)、广 东乌龙和台湾乌龙等。 青茶的花色品种众多,一般以茶树品种来命名。 乌龙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乌龙; 水仙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水仙; 铁观音茶树品种采制的,称为铁观音等。 另外,在不同产地的青茶,常在青茶品种花色面前加上地名以区 别。如乌龙可分为武夷乌龙,安溪乌龙,台湾乌龙。水仙分为武夷水 仙,闽北水仙、闽南水仙和广东风凰水仙等。铁观音有安溪铁观音和 台湾铁观音等。此外,为对外贸易方便,除了最优和最差的品种外
2 其余的良种混合采制成一个花色品种,称为“色种”。 目前,国际上对青茶的称谓很混乱,有 Blue Tea(蓝茶),有用 乌龙的音译 Oolong Tea(英)。为了交流方便,建议统一用 Cyan Tea (英文意译)。 一、青茶的品质特征 青茶的品质特点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 味。青茶花色种类因茶树品种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品 质差异也十分显著。 青茶外形粗壮紧实,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香或果香浓郁,滋味 醇厚耐泡和叶底呈绿叶红边。此外各个花色因茶树品种不同和不同的 加工工艺,其外形和内质特征又有较大的差异。如安溪铁观音有音韵 味,武夷肉桂有高级桂皮似的香味,安溪黄金桂有兰花香味,武夷雪 梨有清甜香味等。形成这些特殊风味一是由于各品种鲜叶内含物含量 及其比例不同所致,二是由于加工技术不同所致。 二、鲜叶要求 青茶的鲜叶要求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采摘形成驻芽的嫩梢 3、4 叶位,称为“开面采”。鲜叶过嫩过老都不行。原因有:A、与 摇青(做青)工序有关,叶片过嫩,在摇青时,容易导致整张叶片破 碎,整张叶片都变红,甚至于整张叶片都摇碎变红,俗称“死青”, 不能形成青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B、与内含有效成分有关, 见下表: 表:对夹春梢不同叶位中化学成分的变化(P36)
2 其余的良种混合采制成一个花色品种,称为“色种”。 目前,国际上对青茶的称谓很混乱,有 Blue Tea(蓝茶),有用 乌龙的音译 Oolong Tea(英)。为了交流方便,建议统一用 Cyan Tea (英文意译)。 一、青茶的品质特征 青茶的品质特点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 味。青茶花色种类因茶树品种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品 质差异也十分显著。 青茶外形粗壮紧实,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香或果香浓郁,滋味 醇厚耐泡和叶底呈绿叶红边。此外各个花色因茶树品种不同和不同的 加工工艺,其外形和内质特征又有较大的差异。如安溪铁观音有音韵 味,武夷肉桂有高级桂皮似的香味,安溪黄金桂有兰花香味,武夷雪 梨有清甜香味等。形成这些特殊风味一是由于各品种鲜叶内含物含量 及其比例不同所致,二是由于加工技术不同所致。 二、鲜叶要求 青茶的鲜叶要求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采摘形成驻芽的嫩梢 3、4 叶位,称为“开面采”。鲜叶过嫩过老都不行。原因有:A、与 摇青(做青)工序有关,叶片过嫩,在摇青时,容易导致整张叶片破 碎,整张叶片都变红,甚至于整张叶片都摇碎变红,俗称“死青”, 不能形成青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B、与内含有效成分有关, 见下表: 表:对夹春梢不同叶位中化学成分的变化(P36)
3 成分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第五叶 梗 多酚类(%) 16.97 20.08 18.22 16.05 12.88 10.39 水浸出物(%) 46.61 45.16 44.6 43.05 40.45 38.04 还原糖(%) 9.46 1.34 2.39 2.56 2.8 0.8 氨基酸 (mg/100g) 150.5 146 127.8 100 94.7 147.2 叶绿素 (mg/g) 1.5 2.09 2.13 2.17 2.06 儿茶素 (mg/g) 124.25 112.58 101.45 88.48 62.94 从上表等资料可知,随叶片成熟,糖类、类胡萝卜素、黄酮醇 类增加,其它成分减少,但氨基酸第二叶与第一叶相差不大。儿茶素 总量减少,但主要是酯型儿茶素减少,非酯型儿茶素反而有增加(第 二叶多于第一叶,第三叶小于第二叶)。嫩梗中的氨基酸比芽叶高 1-2 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可高 3-4 倍。因此,青茶选择开面叶作原料为 形成青茶高香、味醇和耐冲泡品质特点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适制青茶的品种一般是中小叶种,成熟叶,节间要长等,鲜叶 不能损伤,要保持新鲜。 三、制法特点 青茶属半发酵茶,基本工艺是萎凋(晒青、晾青)、摇青(做青)、 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摇青(做青)是青茶特有的工序,是形成青 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3 成分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第五叶 梗 多酚类(%) 16.97 20.08 18.22 16.05 12.88 10.39 水浸出物(%) 46.61 45.16 44.6 43.05 40.45 38.04 还原糖(%) 9.46 1.34 2.39 2.56 2.8 0.8 氨基酸 (mg/100g) 150.5 146 127.8 100 94.7 147.2 叶绿素 (mg/g) 1.5 2.09 2.13 2.17 2.06 儿茶素 (mg/g) 124.25 112.58 101.45 88.48 62.94 从上表等资料可知,随叶片成熟,糖类、类胡萝卜素、黄酮醇 类增加,其它成分减少,但氨基酸第二叶与第一叶相差不大。儿茶素 总量减少,但主要是酯型儿茶素减少,非酯型儿茶素反而有增加(第 二叶多于第一叶,第三叶小于第二叶)。嫩梗中的氨基酸比芽叶高 1-2 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可高 3-4 倍。因此,青茶选择开面叶作原料为 形成青茶高香、味醇和耐冲泡品质特点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适制青茶的品种一般是中小叶种,成熟叶,节间要长等,鲜叶 不能损伤,要保持新鲜。 三、制法特点 青茶属半发酵茶,基本工艺是萎凋(晒青、晾青)、摇青(做青)、 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摇青(做青)是青茶特有的工序,是形成青 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4 第二节 武夷岩茶 闽北青茶产于崇安、建欧和建阳等地,主要生产武夷岩茶和闽 北乌龙茶。 闽北青茶 包括闽北乌龙和闽北水仙,它们都是以茶树品种来 命名的,闽北乌龙的产量占闽北青茶产量的 80-90%。 武夷岩茶 包括武夷名枞、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和一些品种茶。 武夷岩茶是闽北青茶中采制技术最高、品质最优的一种,产于崇安县 西南离城 10 公里的武夷山区,因产地不同,有正岩茶、半岩茶、洲 茶和外山乌龙茶之分,以正岩茶品质最好。武夷岩茶依茶树品种不同 分为: 武夷水仙 以水仙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包括岩水仙、洲水仙和外 山水仙。 武夷奇种 以菜茶鲜叶为原料,包括岩奇种、洲奇种和外山乌 龙。 武夷名枞 分名岩名枞和普通名枞。名岩名枞有大红袍、铁罗汉、 白鸡冠和水金龟等四大名枞;普通名枞有不见天、金锁匙、碎海棠、 钧金龟、大红梅、爪子金、迎春柳等。 品种茶 以优良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武夷岩茶。它以茶树品种名 作为茶名,如铁观音、雪梨、桃仁、肉桂、毛蟹、奇兰和梅占等。 一、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壮结重实,叶端扭曲,俗称“蜻蜓色”,色泽油润,间 带有沙绿蜜黄(鳝皮色),具有“三节色”特征。内质香气浓郁清长
4 第二节 武夷岩茶 闽北青茶产于崇安、建欧和建阳等地,主要生产武夷岩茶和闽 北乌龙茶。 闽北青茶 包括闽北乌龙和闽北水仙,它们都是以茶树品种来 命名的,闽北乌龙的产量占闽北青茶产量的 80-90%。 武夷岩茶 包括武夷名枞、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和一些品种茶。 武夷岩茶是闽北青茶中采制技术最高、品质最优的一种,产于崇安县 西南离城 10 公里的武夷山区,因产地不同,有正岩茶、半岩茶、洲 茶和外山乌龙茶之分,以正岩茶品质最好。武夷岩茶依茶树品种不同 分为: 武夷水仙 以水仙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包括岩水仙、洲水仙和外 山水仙。 武夷奇种 以菜茶鲜叶为原料,包括岩奇种、洲奇种和外山乌 龙。 武夷名枞 分名岩名枞和普通名枞。名岩名枞有大红袍、铁罗汉、 白鸡冠和水金龟等四大名枞;普通名枞有不见天、金锁匙、碎海棠、 钧金龟、大红梅、爪子金、迎春柳等。 品种茶 以优良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武夷岩茶。它以茶树品种名 作为茶名,如铁观音、雪梨、桃仁、肉桂、毛蟹、奇兰和梅占等。 一、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壮结重实,叶端扭曲,俗称“蜻蜓色”,色泽油润,间 带有沙绿蜜黄(鳝皮色),具有“三节色”特征。内质香气浓郁清长
5 岩韵明显。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汤色清澈,呈橙黄色显金圈。叶底 肥厚柔软,“绿叶红镶边”。 二、鲜叶要求 岩茶鲜叶要求一定的成熟度,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如太嫩, 萎凋和做青过程中容易形成“死青”,成茶香低味苦涩。一般当新梢 伸育形成驻芽时,采 2-4 叶(对夹叶也采)为原料,俗称“开面采”。 按开面程度不同,可将开面分为三种:小开面 指第一叶未展开, 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1/2 的新梢。 中开面 指第一叶展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2/3 的 新梢。 大开面 指第一叶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1/新梢。 一般中开面采,茶叶产量高,质量好。大开面则叶片粗老,成品 茶外形条索粗松,梗片多。小开面芽叶幼嫩,水分含量高,成品茶香 气不高,且在加工中易产生红变,对品质不利。 闽南每年采 3-4 季,春茶立夏前开采,夏茶夏至前后开采,秋茶 立秋后开采。一天中,宜在露水干后-下午五时前采,采摘高档 鲜叶,以下午 2-4 时采为最好。一般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 在储运中,要特别注意保持鲜叶的新鲜和纯净。鲜叶进厂后,按 品种、含水量以及采摘时间等不同,分别摊放和加工。 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法有 13 道工序,即晒青、晾青、做青(包 括摇青、做手和静置)、炒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扇簸、摊 放、拣剔、足火、燉火等。现在除极品名茶仍用传统手工制法外,大
5 岩韵明显。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汤色清澈,呈橙黄色显金圈。叶底 肥厚柔软,“绿叶红镶边”。 二、鲜叶要求 岩茶鲜叶要求一定的成熟度,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如太嫩, 萎凋和做青过程中容易形成“死青”,成茶香低味苦涩。一般当新梢 伸育形成驻芽时,采 2-4 叶(对夹叶也采)为原料,俗称“开面采”。 按开面程度不同,可将开面分为三种:小开面 指第一叶未展开, 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1/2 的新梢。 中开面 指第一叶展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2/3 的 新梢。 大开面 指第一叶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叶面积的 1/新梢。 一般中开面采,茶叶产量高,质量好。大开面则叶片粗老,成品 茶外形条索粗松,梗片多。小开面芽叶幼嫩,水分含量高,成品茶香 气不高,且在加工中易产生红变,对品质不利。 闽南每年采 3-4 季,春茶立夏前开采,夏茶夏至前后开采,秋茶 立秋后开采。一天中,宜在露水干后-下午五时前采,采摘高档 鲜叶,以下午 2-4 时采为最好。一般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 在储运中,要特别注意保持鲜叶的新鲜和纯净。鲜叶进厂后,按 品种、含水量以及采摘时间等不同,分别摊放和加工。 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法有 13 道工序,即晒青、晾青、做青(包 括摇青、做手和静置)、炒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扇簸、摊 放、拣剔、足火、燉火等。现在除极品名茶仍用传统手工制法外,大
6 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做法由六个工序完成,即萎凋(包括晒 青和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和静置)、炒青、揉捻、毛火(包括摊放)、 足火等六道工序。 三、初制技术 (一)萎凋 萎凋方法有晒青(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以日光萎凋为主,对 下午 4-5 时以后进厂鲜叶和阴雨天叶,采用加温萎凋。 1、萎凋的目的 (1) 蒸发少量水分,要求快速失水,增加叶片与 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 水”准备条件。 (2)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 大分子物质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 水解生成可溶性糖,使水浸出物(由鲜叶的 40.9%增加到 42.2%),可 溶性糖(增加 11.51%)、氨基酸等含量增加(比鲜叶增加 8.24%)。 叶绿素破坏(水解、置换等),绿色变浅。花香显露。青茶萎凋 中的香气成分变化,据时友裕纪子(1984 年)分析,加热萎凋使а- 法尼烯含量大增。日光萎凋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生产经验表明日光 萎凋(晒青)对青茶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晒青比加温萎凋的制茶 品质要优。 2、萎凋技术与方法 (1)日光萎凋(晒青)
6 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做法由六个工序完成,即萎凋(包括晒 青和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和静置)、炒青、揉捻、毛火(包括摊放)、 足火等六道工序。 三、初制技术 (一)萎凋 萎凋方法有晒青(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以日光萎凋为主,对 下午 4-5 时以后进厂鲜叶和阴雨天叶,采用加温萎凋。 1、萎凋的目的 (1) 蒸发少量水分,要求快速失水,增加叶片与 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 水”准备条件。 (2)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 大分子物质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 水解生成可溶性糖,使水浸出物(由鲜叶的 40.9%增加到 42.2%),可 溶性糖(增加 11.51%)、氨基酸等含量增加(比鲜叶增加 8.24%)。 叶绿素破坏(水解、置换等),绿色变浅。花香显露。青茶萎凋 中的香气成分变化,据时友裕纪子(1984 年)分析,加热萎凋使а- 法尼烯含量大增。日光萎凋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生产经验表明日光 萎凋(晒青)对青茶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晒青比加温萎凋的制茶 品质要优。 2、萎凋技术与方法 (1)日光萎凋(晒青)
7 按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分别均匀摊在水筛(直径 1 米, 孔眼 1 平方厘米)或篾垫上。篾垫摊叶 20-25 千克(0。5 千克/平米 左右),在阳光强度偏弱的情况下晒 30-50 分钟,中间翻拌 2-3 次; 水筛每筛摊叶 0。4 千克,以叶片不相迭为宜。 “开青”后,按先后顺序放到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中间要翻 青一次,翻青后 2 筛并 1 筛,翻青动作要轻,以防损伤叶子而先期发 酵。 所谓“开青”,即将叶片轻放在水筛中,两手执筛一甩动,鲜叶 即均匀地摊满筛面,基本达到叶片不相互重叠。 晾青 通过晾青,使叶片还阳,便于做青。 将晒青适度的叶子 连同水筛移到室内或阴凉通风处的晾青架上,进行晾青,时间 30 分 钟左右,使梗中的水分向叶片输送。晒青技术要点是: A、气温不能超过 34℃,否则容易红变。因此一般晒青在早晚进 行,早春的中午气温较低时也可晒青。 B、晒青时间 依气温等综合考虑,日光强、空气 干燥,晒青时间短,最短可在 10 分钟左右;日光弱,湿度 大,晒青时间可延长到 1 小时左右。 C、晒青技术要根据各品种的鲜叶理化性状的不同而异。晒青时 间的长短,以日光强弱和叶片含水量多少等灵活掌握。叶质嫩,叶张 薄,含水量少的叶子,晒青宜轻;叶片肥嫩,含水量高的叶子,常进 行两晒两晾;中午或日光过强时不宜晒青;雨水叶和露水叶要先摊放, 去掉表面水后再进行晒青
7 按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分别均匀摊在水筛(直径 1 米, 孔眼 1 平方厘米)或篾垫上。篾垫摊叶 20-25 千克(0。5 千克/平米 左右),在阳光强度偏弱的情况下晒 30-50 分钟,中间翻拌 2-3 次; 水筛每筛摊叶 0。4 千克,以叶片不相迭为宜。 “开青”后,按先后顺序放到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中间要翻 青一次,翻青后 2 筛并 1 筛,翻青动作要轻,以防损伤叶子而先期发 酵。 所谓“开青”,即将叶片轻放在水筛中,两手执筛一甩动,鲜叶 即均匀地摊满筛面,基本达到叶片不相互重叠。 晾青 通过晾青,使叶片还阳,便于做青。 将晒青适度的叶子 连同水筛移到室内或阴凉通风处的晾青架上,进行晾青,时间 30 分 钟左右,使梗中的水分向叶片输送。晒青技术要点是: A、气温不能超过 34℃,否则容易红变。因此一般晒青在早晚进 行,早春的中午气温较低时也可晒青。 B、晒青时间 依气温等综合考虑,日光强、空气 干燥,晒青时间短,最短可在 10 分钟左右;日光弱,湿度 大,晒青时间可延长到 1 小时左右。 C、晒青技术要根据各品种的鲜叶理化性状的不同而异。晒青时 间的长短,以日光强弱和叶片含水量多少等灵活掌握。叶质嫩,叶张 薄,含水量少的叶子,晒青宜轻;叶片肥嫩,含水量高的叶子,常进 行两晒两晾;中午或日光过强时不宜晒青;雨水叶和露水叶要先摊放, 去掉表面水后再进行晒青
8 晒青不足,成品茶香低味涩;晒青过度,则易产生“死青”,即 萎凋叶呈凋枯干瘪状,叶脉不通或已红变,叶片不能“走水还阳”(只 有晾青后能走水还阳的叶片才符合做青工序要求)。死青是不能做出 青茶特有品质特征的。 解释“还阳”、“走水”和“退青”。“还阳”是在晾青过程中,梗 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使叶片重新恢复新鲜状态的 现象。在还阳中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的现象称为 “走水”。下表中晒青和晾青中儿茶素的变化,可能与这种现象有关。 “退青”是还阳后,由于叶片失水快于梗,在晾青或做青中使叶片又 萎凋的现象。 D、要求薄摊,叶片不能损伤和红变。 (2)加温萎凋 加温萎凋叶质量不如日光萎凋。但产量高,尤其是阴雨天时只能 采用加温萎凋。 过去加温萎凋一般在烘焙房楼上,利用热空气来提高室温,室温 掌握在 30-35℃之间,相对湿度在 50-55%,摊叶厚度 5-7 厘米,时间 2-3 小时,在萎凋中翻青 1-2 次。 萎凋槽萎凋 风温控制在 35-40℃,摊叶厚度 15-20 厘米, 时间 1-2.5 小时。摊叶厚度、萎凋时间和风温,应视品种和含水量灵 活掌握。 3、萎凋适度标准 叶片失去光泽,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叶片呈萎凋状态
8 晒青不足,成品茶香低味涩;晒青过度,则易产生“死青”,即 萎凋叶呈凋枯干瘪状,叶脉不通或已红变,叶片不能“走水还阳”(只 有晾青后能走水还阳的叶片才符合做青工序要求)。死青是不能做出 青茶特有品质特征的。 解释“还阳”、“走水”和“退青”。“还阳”是在晾青过程中,梗 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使叶片重新恢复新鲜状态的 现象。在还阳中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的现象称为 “走水”。下表中晒青和晾青中儿茶素的变化,可能与这种现象有关。 “退青”是还阳后,由于叶片失水快于梗,在晾青或做青中使叶片又 萎凋的现象。 D、要求薄摊,叶片不能损伤和红变。 (2)加温萎凋 加温萎凋叶质量不如日光萎凋。但产量高,尤其是阴雨天时只能 采用加温萎凋。 过去加温萎凋一般在烘焙房楼上,利用热空气来提高室温,室温 掌握在 30-35℃之间,相对湿度在 50-55%,摊叶厚度 5-7 厘米,时间 2-3 小时,在萎凋中翻青 1-2 次。 萎凋槽萎凋 风温控制在 35-40℃,摊叶厚度 15-20 厘米, 时间 1-2.5 小时。摊叶厚度、萎凋时间和风温,应视品种和含水量灵 活掌握。 3、萎凋适度标准 叶片失去光泽,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叶片呈萎凋状态
9 青气减退,清香显露,手持新梢基部则顶部第二叶下垂,而梗中水分 尚充足,减重率在 10-15%之间,含水量在 68-70%左右为宜。 掌握“重晒轻摇,轻晒重摇”的原则。表:晒青和晾青中儿茶 素的变化(以鲜叶为 100 计) 儿茶素 鲜叶 晒 青 叶 晒青时 的变化 晾 青 叶 晾 青 时 的 变化 晒青与晾 青的总变 化 总量 100 68.41 -31.59 79.43 11.02 -20.57 L-EGC 21.42 10.5 -10.92 14.55 4.05 -6.87 DL-GC 5.07 4.64 -0.42 5.88 1.24 0.81 L-EC DL-C 8.69 5.73 -2.96 8.09 3.36 -0.6 L-EGCG 47.69 37.12 -10.57 38.68 1.5 -9.01 L-ECG 17.13 10.42 -6.71 12.23 1.8 -4.9 复习题:简要叙述青茶萎凋工艺技术及其作用。 (二)做青 由做青和静置交替进行,是青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 “绿叶红镶边”等青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1、做青的目的 (1)实现走水,通过筛、转等机械作用,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 可溶性物质向叶片输送,增加叶片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为形成青 茶耐泡、滋味醇厚和香高提供基础
9 青气减退,清香显露,手持新梢基部则顶部第二叶下垂,而梗中水分 尚充足,减重率在 10-15%之间,含水量在 68-70%左右为宜。 掌握“重晒轻摇,轻晒重摇”的原则。表:晒青和晾青中儿茶 素的变化(以鲜叶为 100 计) 儿茶素 鲜叶 晒 青 叶 晒青时 的变化 晾 青 叶 晾 青 时 的 变化 晒青与晾 青的总变 化 总量 100 68.41 -31.59 79.43 11.02 -20.57 L-EGC 21.42 10.5 -10.92 14.55 4.05 -6.87 DL-GC 5.07 4.64 -0.42 5.88 1.24 0.81 L-EC DL-C 8.69 5.73 -2.96 8.09 3.36 -0.6 L-EGCG 47.69 37.12 -10.57 38.68 1.5 -9.01 L-ECG 17.13 10.42 -6.71 12.23 1.8 -4.9 复习题:简要叙述青茶萎凋工艺技术及其作用。 (二)做青 由做青和静置交替进行,是青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 “绿叶红镶边”等青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1、做青的目的 (1)实现走水,通过筛、转等机械作用,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 可溶性物质向叶片输送,增加叶片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为形成青 茶耐泡、滋味醇厚和香高提供基础
10 (2)叶片在筛、转等机械作用下,叶缘摩擦而损伤细胞,使茶 汁外溢,促进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3)在做青和静置中,水分继续缓慢蒸发,个种物质转化的速 度逐渐加快(与萎凋反应近似),青气散失,香气形成。所以,做青 是形成青茶“三分红、七分绿”和特有香味的关键工序。 2、做青方法 做青室要求较密闭,凉爽,事温 22-27℃,以 25℃最好,相对湿 度为 80-85%。如温度低于 20℃时,可用火盆在四周移动,提高温度, 但温度不能超过 29℃。 表 做青中主要理化变化(叶色以第二叶为准)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含 水 (%) 72.65 71.82 71 70.52 70.15 69.6 68.83 67.93 儿 茶 素(%) 13.26 11.37 12.09 10.5 9.03 12.21 7.67 8.99 细 胞 损 坏 率(%) 13.1 18.54 24.33 香气 青 气 较 重 稍 带 清气 青 气 减轻, 清 香 浓 青 气 消失, 清 香 浓 清 香 退,显 桂 花 香 桂 花 香 渐 浓,清 香退 桂 花 香 浓 带 兰 香 桂 花 香退, 兰 香 浓 桂 花 香浓, 微 带 桂 花
10 (2)叶片在筛、转等机械作用下,叶缘摩擦而损伤细胞,使茶 汁外溢,促进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3)在做青和静置中,水分继续缓慢蒸发,个种物质转化的速 度逐渐加快(与萎凋反应近似),青气散失,香气形成。所以,做青 是形成青茶“三分红、七分绿”和特有香味的关键工序。 2、做青方法 做青室要求较密闭,凉爽,事温 22-27℃,以 25℃最好,相对湿 度为 80-85%。如温度低于 20℃时,可用火盆在四周移动,提高温度, 但温度不能超过 29℃。 表 做青中主要理化变化(叶色以第二叶为准)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含 水 (%) 72.65 71.82 71 70.52 70.15 69.6 68.83 67.93 儿 茶 素(%) 13.26 11.37 12.09 10.5 9.03 12.21 7.67 8.99 细 胞 损 坏 率(%) 13.1 18.54 24.33 香气 青 气 较 重 稍 带 清气 青 气 减轻, 清 香 浓 青 气 消失, 清 香 浓 清 香 退,显 桂 花 香 桂 花 香 渐 浓,清 香退 桂 花 香 浓 带 兰 香 桂 花 香退, 兰 香 浓 桂 花 香浓, 微 带 桂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