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15分)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 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 书系》这类书籍。这类书,在策划和写作时就是以科普为目标的。然而,生活中“有意栽花 花不发”的事情太多了。为科普而科普,未必就有科普之效 去年底,美国著名的西格马·克赛学会搞了一次“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评 选,经过许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推荐和筛选,最后共有包括达尔文《自传》、詹姆斯·沃 森的《双螺旋》和《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内的9大类104种书籍入选。这9种类别依次是传 记、指南、物质科学、科学史、科学反思、多彩生命、生命进化、人类的本性和崛起、科幻 小说。这些书中,有不少并非专为科普而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是上不了科普书单的, 但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 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了这 种兴趣和热情,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才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纳 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政府在科研事业上大力投资: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人们才会成立 众多的民间科技基金会,它们将成为政府科研投资的重要补充。另外,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 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沃森就是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而多 年后,他与同样受到这本书启发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正由于 把激起热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才把传记类作品排在9类佳作的第一类。还有什 么比科学家本人娓娓道来的生平故事或传记作家的生花妙笔更能打动人心呢? 那么,谁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呢?只要我们反观一下公认的科普佳作单子,便不 难发现,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自身是最理想的作者。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大 师,也是文章好手。英美国家一些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就包括这二位巨匠的作品。物 理学家费曼不仅妙思无穷,而且妙语连珠。若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弗里曼·戴森的《宇 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 也必定相当有限。于是,更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优秀科普作家?这当然会涉及方方面 面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国中学里为了应付高考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班的做法持续下去 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阂,则笔者可以大胆断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有诱人的物质 刺激、良好的创作氛围,我国也产生不了顶尖科普大师。这是因为,科技素养不足的文学家 根本做不了科普,形象思维贫乏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搞不好科普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普作品的内容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市场营销、把握潮流、媒 体互促等,同样不可忽视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1 5 分) 一、(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 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 书系》这类书籍。这类书,在策划和写作时就是以科普为目标的。然而,生活中“有意栽花 花不发”的事情太多了。为科普而科普,未必就有科普之效。 去年底,美国著名的西格马·克赛学会搞了一次“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评 选,经过许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推荐和筛选,最后共有包括达尔文《自传》、詹姆斯·沃 森的《双螺旋》和《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内的 9 大类 104 种书籍入选。这 9 种类别依次是传 记、指南、物质科学、科学史、科学反思、多彩生命、生命进化、人类的本性和崛起、科幻 小说。这些书中,有不少并非专为科普而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是上不了科普书单的, 但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 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了这 种兴趣和热情,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才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纳 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政府在科研事业上大力投资;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人们才会成立 众多的民间科技基金会,它们将成为政府科研投资的重要补充。另外,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 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沃森就是在 17 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而多 年后,他与同样受到这本书启发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正由于 把激起热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才把传记类作品排在 9 类佳作的第一类。还有什 么比科学家本人娓娓道来的生平故事或传记作家的生花妙笔更能打动人心呢? 那么,谁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呢?只要我们反观一下公认的科普佳作单子,便不 难发现,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自身是最理想的作者。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大 师,也是文章好手。英美国家一些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就包括这二位巨匠的作品。物 理学家费曼不仅妙思无穷,而且妙语连珠。若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弗里曼·戴森的《宇 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 也必定相当有限。于是,更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优秀科普作家?这当然会涉及方方面 面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国中学里为了应付高考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班的做法持续下去, 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阂,则笔者可以大胆断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有诱人的物质 刺激、良好的创作氛围,我国也产生不了顶尖科普大师。这是因为,科技素养不足的文学家 根本做不了科普,形象思维贫乏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搞不好科普。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普作品的内容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市场营销、把握潮流、媒 体互促等,同样不可忽视。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假如让中国人来评选,《牛津英语词典》很可能上不了科普书单,但由于它吸引了成千上 万的读者,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 B.达尔文的《自传》之所以能入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是由于它能唤醒或激 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C.爱因斯坦、费曼等人的事例证明,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 D.因为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启发,詹姆斯·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 结构。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书系》这两套科普丛书,尽管策划和写作时即以科学普及作 为目标,但最终均未能实现编纂者的初衷。 B.中国人往往认为科普作品就是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 理等等,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C.英美一些国家在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开列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科普作品,是由于这 两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文学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D.只要依然存在文化隔阂,即使物质刺激再多、创作氛围再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也 产生不了科普大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马伶传(节选)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 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 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 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一一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 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 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 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 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 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 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 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 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 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节选自《壮悔堂文集》) 【注】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鸣:出名。 B.已易衣遁矣遁:逃走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欺侮
2 A.假如让中国人来评选,《牛津英语词典》很可能上不了科普书单,但由于它吸引了成千上 万的读者,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 B.达尔文的《自传》之所以能入选“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是由于它能唤醒或激 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C.爱因斯坦、费曼等人的事例证明,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 D.因为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启发,詹姆斯·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 结构。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书系》这两套科普丛书,尽管策划和写作时即以科学普及作 为目标,但最终均未能实现编纂者的初衷。 B.中国人往往认为科普作品就是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 理等等,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C.英美一些国家在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开列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科普作品,是由于这 两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文学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D.只要依然存在文化隔阂,即使物质刺激再多、创作氛围再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也 产生不了科普大师。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3—5 题。 马伶传 (节选)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 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 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 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 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 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 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 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 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 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 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 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 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节选自《壮悔堂文集》) 【注】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鸣:出名。 B.已易衣遁矣遁:逃走。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欺侮
D.安得不工哉工:精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 子孙视之不甚惜B.坐客乃西顾而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金陵曾经是明朝的都城,生活着许多达官贵人,再加上处在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四处 听戏、游乐的人络绎不绝。 B.兴化部和华林部都有高超的演出水平,但是在扮演严嵩的演技上华林部的李伶当初无人能 及 C.马伶原本就擅长演唱,后来跟顾秉谦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超过了李伶。 D.侯方域高度评价了马伶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坚定的意志才促使他走向成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 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 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 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 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 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译文: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 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3 D.安得不工哉工:精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 子孙视之不甚惜 B.坐客乃西顾而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金陵曾经是明朝的都城,生活着许多达官贵人,再加上处在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四处 听戏、游乐的人络绎不绝。 B.兴化部和华林部都有高超的演出水平,但是在扮演严嵩的演技上华林部的李伶当初无人能 及。 C.马伶原本就擅长演唱,后来跟顾秉谦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超过了李伶。 D.侯方域高度评价了马伶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坚定的意志才促使他走向成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35 分) 三、(32 分)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 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 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 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 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 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 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译文: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 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3分)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 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8.默写。(6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潜《归去来兮辞》) (6)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周瑜用以孙权的妹妺嫁给刘备的计策,把刘备騙到东吴,逼诸葛亮交岀荆州。诸葛亮用计, 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使刘备得到了夫人:新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周 瑜派兵追赶,又被诸葛亮埋伏的军队打败,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弗罗洛和加西莫多冲了出来,想将爱斯梅拉达抢走。皇家卫 队经过此地,侍卫长法比救下了她。弗罗洛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来到郊野,堂吉诃德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他对桑丘说:“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 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不听桑丘的劝告,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 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D.回到上海后,出于礼貌方鸿渐去拜访了苏文纨。在苏家,他见到了苏文纨的表妹、清纯女 孩唐晓芙,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苏文纨知道后,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 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使方鸿渐遭到唐晓芙的拒绝 E.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 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 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1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 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5分) (2)理被老葛朗台赶到印度后袁作者为什么说他老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4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3 分) 答: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 能删去吗?为什么?(3 分) 答: 8.默写。(6 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周瑜用以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的计策,把刘备骗到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用计, 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使刘备得到了夫人;新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周 瑜派兵追赶,又被诸葛亮埋伏的军队打败,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弗罗洛和加西莫多冲了出来,想将爱斯梅拉达抢走。皇家卫 队经过此地,侍卫长法比救下了她。弗罗洛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来到郊野,堂吉诃德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他对桑丘说:“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 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不听桑丘的劝告,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 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D.回到上海后,出于礼貌方鸿渐去拜访了苏文纨。在苏家,他见到了苏文纨的表妹、清纯女 孩唐晓芙,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苏文纨知道后,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 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使方鸿渐遭到唐晓芙的拒绝。 E.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 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 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1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 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5 分) (2) 理被老葛朗台赶到印度后袁作者为什么说他老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四、(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触摸阳光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 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 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 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 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 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 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 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 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 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 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 等待那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 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 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 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 候。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 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 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 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 讶不己,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 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 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阳光的眷恋和 挚爱 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 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 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选自《读者》2005年第21期)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1)请指出“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 开”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请说出“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的含意。(5分)
5 四、(17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 触摸阳光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 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 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 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 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 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 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 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 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 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 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 等待那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 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 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 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 候。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 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 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 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 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 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 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阳光的眷恋和 挚爱。 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 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 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选自《读者》2005 年第 21 期) 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 分) (1)请指出“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 开”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答: (2)请说出“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的含意。(5 分) 答:
12.作者为什么要回忆高中时代那一段幸福的生活?(4分) 13.本文第5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5分) 五、(16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6分) 数字人体一人体系统数字学”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最新领域,是当今医学科学技术、生命科 学、信息科学、智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该领域的硏究将大大促进21 世纪医学科学技术从定性描述向定量表达发展,其研究成果将加深对人体系统的认识,深刻 地改变未来人体系统的研究活动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数字人体”与当前的“数字化虚拟人”、“虚拟人”和“可视人”在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上 有何不同?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毕思文认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字人体的研究对象是 活人,是建立在以多时空、动态的人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体实时观测、网络和计算机信 息处理为主体的技术系统。而“数字化虚拟人”或“虚拟人”等研究的对象是死人,是将尸 体用刀切削成为成千上万个人体切片,然后照相,在电脑里对其进行整合,重建人体三维结 构。所以,得到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利用活人作为立足点研究的数字人体有着很 大的差异性 数字化虚拟人是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 重要基础,但与有生命的人体系统相差甚远。因为,人体是一复杂巨大的系统,是由100 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复杂整体,仅人的神经系统就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且,由细胞构 成的组织、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与和谐,这些极为复杂人体系统的变 化,数字化虚拟人是无法实现的 (1)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词是、、。(2分 (2)“数字人体”研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局限?(4分) 15.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一处属于句式杂糅的语病,找出这句话并加以改正:画横线的词语有 的必须删去,请找出来,将序号写在横线上。(4分)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①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②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 所致,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过③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了④科学家的努力, “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⑤科教书。现在基因己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 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是⑥人类自然科学史上⑦的三大计划。 (1)有语病的一句是 改为 (2)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16.请根据特定的情景扩展下列句子,表现出特定的内容。(4分)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溪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扩写:
6 12.作者为什么要回忆高中时代那一段幸福的生活?(4 分) 答: 13.本文第 5 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五、(16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 分) “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最新领域,是当今医学科学技术、生命科 学、信息科学、智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该领域的研究将大大促进 21 世纪医学科学技术从定性描述向定量表达发展,其研究成果将加深对人体系统的认识,深刻 地改变未来人体系统的研究活动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数字人体”与当前的“数字化虚拟人”、“虚拟人”和“可视人”在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上 有何不同?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毕思文认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字人体的研究对象是 活人,是建立在以多时空、动态的人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体实时观测、网络和计算机信 息处理为主体的技术系统。而“数字化虚拟人”或“虚拟人”等研究的对象是死人,是将尸 体用刀切削成为成千上万个人体切片,然后照相,在电脑里对其进行整合,重建人体三维结 构。所以,得到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利用活人作为立足点研究的数字人体有着很 大的差异性。 数字化虚拟人是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 重要基础,但与有生命的人体系统相差甚远。因为,人体是一复杂巨大的系统,是由 100 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复杂整体,仅人的神经系统就约有 1000 亿个神经元。而且,由细胞构 成的组织、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与和谐,这些极为复杂人体系统的变 化,数字化虚拟人是无法实现的。 (1)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词是、、。(2 分) (2)“数字人体”研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局限?(4 分) 答: 15.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一处属于句式杂糅的语病,找出这句话并加以改正;画横线的词语有 的必须删去,请找出来,将序号写在横线上。(4 分)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①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②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 所致,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过③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 70 年代,经过了④科学家的努力, “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⑤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 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是⑥人类自然科学史上⑦的三大计划。 (1)有语病的一句是: 改为: (2)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16.请根据特定的情景扩展下列句子,表现出特定的内容。(4 分)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溪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扩写: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扩写:
17.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句子。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敢于……”一起构成一组排比 句。(2分) 面对青春的门槛,青年朋友们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勇敢地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 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敢于用你那还不太自信的目光,去迎接别人的 怀疑;,。 六、(70分) 18.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7 17.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句子。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敢于……”一起构成一组排比 句。(2 分) 面对青春的门槛,青年朋友们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勇敢地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 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敢于用你那还不太自信的目光,去迎接别人的 怀疑;,。 六、(70 分) 18.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D(此段论述的是“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 据此“詹姆斯·沃森就是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硏究方 向的”应是指他选择了以生命科学作为其专业方向,而不是因为读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才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2.B(“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理等等”是“科普”的字面 含义,“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则对应文中“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 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一句。A.原文中为“未必有科普之效”,不能据此推断《十 万个为什么》和《院士科普书系》两套丛书一定没有实现编纂者的初衷。C.原文中并未指出 必读书目中开列的是“科普作品”。D.“只要存在文化隔阂”,并不等同于原文中“高中校园 里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膜”的信息;“产生不了科普大师”亦误,原文中是“产生不了 顶级的科普大师”。 3.C(凌:超过。) 4.C(为: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土地:B.乃:副词, 却,竟然/副词,于是,就;D.而:连词,表结果,从而,因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5.C(因为顾秉谦和严嵩本质上是一路货色,所以马伶跟顾秉谦做差役,以便近距离观察他 的言行举止,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模仿严嵩,而不是跟顾秉谦刻苦学习。)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旧都,留守旧都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 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碰脚多得数不清 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 华林部。 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 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 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都演出《鸣凤记》一一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 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 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时,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 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却只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 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 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 辱,已经卸装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轻易找 人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岀这出戏,从此在金陵演出《鸣凤记》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走后 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戏曲界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 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 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 演出。李伶突然停止了演唱,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兴化部在这一天的名声于是大 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 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 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当时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那时又不肯 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 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
8 参考答案: 一、 1.D(此段论述的是“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 据此“詹姆斯·沃森就是在 17 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 向的”应是指他选择了以生命科学作为其专业方向,而不是因为读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才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 2.B(“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理等等”是“科普”的字面 含义,“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则对应文中“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 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一句。A.原文中为“未必有科普之效”,不能据此推断《十 万个为什么》和《院士科普书系》两套丛书一定没有实现编纂者的初衷。C.原文中并未指出 必读书目中开列的是“科普作品”。D.“只要存在文化隔阂”,并不等同于原文中“高中校园 里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膜”的信息;“产生不了科普大师”亦误,原文中是“产生不了 顶级的科普大师”。) 二、 3.C(凌:超过。) 4.C(为: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土地;B.乃:副词, 却,竟然/副词,于是,就;D.而:连词,表结果,从而,因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5.C(因为顾秉谦和严嵩本质上是一路货色,所以马伶跟顾秉谦做差役,以便近距离观察他 的言行举止,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模仿严嵩,而不是跟顾秉谦刻苦学习。)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旧都,留守旧都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 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碰脚多得数不清。 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 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 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 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 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 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时,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 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却只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 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 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 辱,已经卸装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轻易找 人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这出戏,从此在金陵演出《鸣凤记》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走后 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戏曲界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 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 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 演出。李伶突然停止了演唱,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兴化部在这一天的名声于是大 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 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 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当时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那时又不肯 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 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
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侯方域说:真是奇妙啊,马伶求师悟艺独有心得啊。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 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如严嵩本人 一样的人来教如何演严嵩,怎么能不扮演得精妙呢?哎!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 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 技艺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6.(1)见“参考译文”画横线处(2)前者主张“无用之用”、“无为而为”的消极处世态度 后者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参考译文】 (一)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 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 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 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承载(获取):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 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在地上画出一条道路让 人们去遵循!荆棘啊,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我穿行在曲折窄小的道路上,不要伤 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 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 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是更大的用处。 (二)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 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 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7.(1)《秋歌》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表达思妇的思夫之情的。(1分)“长安一片月” 是景语,但又能引起思妇的情思;“万户捣衣声”的特定氛围,极易触发思妇之情:“吹不尽” 的“秋风”,更能撩人愁绪。诗歌就是这样做到情景交融的。(2分)《冬歌》则是通过赶在 明朝驿使发”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现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的。(1 (2)不能删去。因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情说到“罢远征”,更具 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能删 去。在前四句,秋月、杵声、秋风已经形成浑然天成的境界,虽无人出现而“玉关情”自浓 删去后两句使思妇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8.(1)举类迩而见义远(2)猿猱欲度愁攀援(3)潦水尽而寒潭清(4)石破天惊逗秋雨(5) 或植杖而耘耔(6)酣眠固不可少 9.AE(A.①“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说法有误,孙乾没有去拜会孙权的母亲:②“新 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应是婚后。E.①“在贾府公开宣扬”说法有误,只是贾 母几个人知道;②“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说法有误,应是宝玉更加糊涂了。) 10、(1)参考答案:(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 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最 令人感动的王熙凤托孤,刘姥姥救助巧姐儿,就是她善良诚信的表现。大风大浪,难掩其忠 厚本色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 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 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
9 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侯方域说:真是奇妙啊,马伶求师悟艺独有心得啊。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 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如严嵩本人 一样的人来教如何演严嵩,怎么能不扮演得精妙呢?哎!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 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 技艺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三、 6.(1)见“参考译文”画横线处(2)前者主张“无用之用”、“无为而为”的消极处世态度; 后者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参考译文】 (一)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 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 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 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承载(获取);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 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在地上画出一条道路让 人们去遵循!荆棘啊,荆棘啊 ,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我穿行在曲折窄小的道路上,不要伤 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 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 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是更大的用处。 (二)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 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 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7.(1)《秋歌》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表达思妇的思夫之情的。(1 分)“长安一片月” 是景语,但又能引起思妇的情思;“万户捣衣声”的特定氛围,极易触发思妇之情;“吹不尽” 的“秋风”,更能撩人愁绪。诗歌就是这样做到情景交融的。(2 分)《冬歌》则是通过赶在 “明朝驿使发”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现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的。(1 分) (2)不能删去。因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情说到“罢远征”,更具 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能删 去。在前四句,秋月、杵声、秋风已经形成浑然天成的境界,虽无人出现而“玉关情”自浓。 删去后两句使思妇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8.(1)举类迩而见义远(2)猿猱欲度愁攀援(3)潦水尽而寒潭清(4)石破天惊逗秋雨(5) 或植杖而耘耔(6)酣眠固不可少 9.A E(A.①“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说法有误,孙乾没有去拜会孙权的母亲;②“新 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应是婚后。E.①“在贾府公开宣扬”说法有误,只是贾 母几个人知道;②“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说法有误,应是宝玉更加糊涂了。) 10、(1)参考答案:(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 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 最 令人感动的王熙凤托孤,刘姥姥救助巧姐儿,就是她善良诚信的表现。大风大浪,难掩其忠 厚本色。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 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 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
眼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 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 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2)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跟各种肤色 的女人鬼混,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为了高攀门第,他竟与侯爵奇丑的女儿订了终生。他 的思想性格几乎是葛朗台的翻版,所以作者这样说。 四 11.(1)拟人。(1分)生动而形象地抒写了阳光的优美和带给人的温馨和安宁。(2分)(2) 这句话委婉地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人庸俗灵魂的批判。因为很多时候,在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现 代生活中,身心疲惫的人们慢慢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情怀,正一步一步沦为生活的奴仆。 (该题的信息在文章末尾,但须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这就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触摸 阳光”,要从更远的视角去关注社会人生。答对了“对现代人庸俗灵魂的批判”得3分,答 对了“为什么要这样”的内容得2分。) 12.通过对那一段幸福生活的回忆,表明作者对阳光的孜孜以求,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沐浴外, 更重要的是,阳光可以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该题的信息区在文中的第7段。首先要明确 何为“幸福的生活”,然后扣住阳光的作用来找相关的信息。答对了“对阳光的孜孜以求” 得2分,答对了“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得2分。) 13.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将气候湿而多雨、阳光微弱之地与自己曾经住过的“阳光 灿烂”的地方作对比,暗示自己已经久违了灿烂的阳光,表达了对阳光的无限向往之情。(该 题的信息区明确指向第5段。作者将南方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放在一起写,显然是为了作一 个对照。掌握了表现手法后,再分析其作用便很容易了。答对了“表现手法”得1分,答对 了“作用”得4分。) 14.(1)数字人体一人体系统数字学定量表达研究(答对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 (2)与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是死人不同,数字人体研究的是活人,而且涉及由细胞构成的 组织、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与和谐这些极为复杂人体系统的变化 15.(1)有语病的一句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致改为:由于历史的原因(2)必须删去的词 语是:③④⑥ 16.[示例](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鸟儿迎着金色的 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溪水轻快地流向远方。(2)早晨,太阳发出的光芒凄清而冷寂, 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着,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溪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 畏畏缩缩,疲惫踉跄地流向远方。 17.敢于用你那还不太有力的双脚,去征服人生的沟坎 18.[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它却包含着一定的 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意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 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具象的,例如“心里的一个疙瘩”“××的一个心愿” 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理想”、“道德风尚”等。“花开”即是该事物最终实现最好的 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文题的 命意是要求写作者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 件(可以是必要条件,也可以是充分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较好的同学可以优 先考虑选择写散文或诗歌,因为文题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当然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通过 件事形象地表现主题,反映“规律”和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只要准 确界定了核心概念“花”的内涵,理清了“花”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架构一篇结构完整
10 眼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 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 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2)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跟各种肤色 的女人鬼混,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为了高攀门第,他竟与侯爵奇丑的女儿订了终生。他 的思想性格几乎是葛朗台的翻版,所以作者这样说。 四、 11.(1)拟人。(1 分)生动而形象地抒写了阳光的优美和带给人的温馨和安宁。(2 分)(2) 这句话委婉地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人庸俗灵魂的批判。因为很多时候,在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现 代生活中,身心疲惫的人们慢慢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情怀,正一步一步沦为生活的奴仆。 (该题的信息在文章末尾,但须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这就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触摸 阳光”,要从更远的视角去关注社会人生。答对了“对现代人庸俗灵魂的批判”得 3 分,答 对了“为什么要这样”的内容得 2 分。) 12.通过对那一段幸福生活的回忆,表明作者对阳光的孜孜以求,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沐浴外, 更重要的是,阳光可以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该题的信息区在文中的第 7 段。首先要明确 何为“幸福的生活”,然后扣住阳光的作用来找相关的信息。答对了“对阳光的孜孜以求” 得 2 分,答对了“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得 2 分。) 13.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将气候湿而多雨、阳光微弱之地与自己曾经住过的“阳光 灿烂”的地方作对比,暗示自己已经久违了灿烂的阳光,表达了对阳光的无限向往之情。(该 题的信息区明确指向第 5 段。作者将南方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放在一起写,显然是为了作一 个对照。掌握了表现手法后,再分析其作用便很容易了。答对了“表现手法”得 1 分,答对 了“作用”得 4 分。) 五、 14.(1) 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定量表达研究(答对 2 个给 1 分,答对 3 个给 2 分) (2)与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是死人不同,数字人体研究的是活人,而且涉及由细胞构成的 组织、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与和谐这些极为复杂人体系统的变化。 15.(1)有语病的一句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致改为:由于历史的原因(2)必须删去的词 语是:③④⑥ 16.[示例](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鸟儿迎着金色的 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溪水轻快地流向远方。(2)早晨,太阳发出的光芒凄清而冷寂, 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着,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溪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 畏畏缩缩,疲惫踉跄地流向远方。 17.敢于用你那还不太有力的双脚,去征服人生的沟坎。 六、 18.[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它却包含着一定的 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意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 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具象的,例如“心里的一个疙瘩”、“××的一个心愿” 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理想”、“道德风尚”等。“花开”即是该事物最终实现最好的 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文题的 命意是要求写作者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 件(可以是必要条件,也可以是充分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较好的同学可以优 先考虑选择写散文或诗歌,因为文题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当然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通过 一件事形象地表现主题,反映“规律”和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只要准 确界定了核心概念“花”的内涵,理清了“花”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架构一篇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