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冲刺卷(新课标I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 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 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 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 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 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 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 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 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 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 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 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 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 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 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 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 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 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 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 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 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 “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 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 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 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 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 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 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 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16 年高考冲刺卷(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 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 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 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 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 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 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 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 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 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 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 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 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 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 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 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 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 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 ”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 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 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 “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 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 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 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 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 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 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 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 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 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 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 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 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 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 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 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 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 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 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 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 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 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 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 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 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 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 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 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 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 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 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 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 耶?”授侍御史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 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 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 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 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 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 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待“周礼”,诸侯国 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 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 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 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 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 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 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 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 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 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 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 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 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 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 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 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 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 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 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 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 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 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 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 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 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 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 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 “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 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査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髙 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 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 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②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病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 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 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 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 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 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 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 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 “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 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 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 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 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②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新秋夜寄 诸弟 韦应物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 秋而有此作。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 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 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 两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千叶瓶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 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 “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 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 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 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 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 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 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 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 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 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 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 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 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 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 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 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 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 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 秋而有此作。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 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 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 、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 两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千叶瓶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 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 “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 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 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 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 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 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 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 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 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 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 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 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 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 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 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 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 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
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 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 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 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 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 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 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 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 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 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 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 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 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 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 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 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 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 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 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 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选自《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 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 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 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 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 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 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 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 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 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 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 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 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 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 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 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 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 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 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 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 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 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 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 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 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 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 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 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 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选自《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 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 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 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 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 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 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 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 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 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 分) (3)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 内容加以分析。(6 分)
(4)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 进行赏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 材料 【新华网】面对最后5年的脱贫攻坚决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必须 以超常规力度实施超常规举措,才能消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大的“拦路 虎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 频率越来越高,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 引人注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专家认 为,面对减贫严峻形势,中央发出强力动员令,正当其时 “以前关于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也有很多,但立下军令状,说明中央对于脱贫攻 坚的决心到了空前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 中央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最终能不能完成,效果好不好,精不精准,主要 靠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下党委政府实施,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紧迫感、责 任感、使命感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根据会议透露的消息, 我国将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 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 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 聚集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确摘帽不摘政策, 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 有助于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 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材料二 【新华网太原记者晏国政】开展脱贫攻坚工程,除了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扶贫举措, 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更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其“参与感” 记者近日在部分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 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 则“袖手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 “天上”掉“现金”;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 阻碍扶贫工作。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少数贫困 群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 费力气”,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 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 赖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
(4)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 进行赏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 分) 材料一 【新华网】面对最后 5 年的脱贫攻坚决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必须 以超常规力度实施超常规举措,才能消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大的“拦路 虎”。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 频率越来越高,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 引人注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专家认 为,面对减贫严峻形势,中央发出强力动员令,正当其时。 “以前关于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也有很多,但立下军令状,说明中央对于脱贫攻 坚的决心到了空前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 中央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最终能不能完成,效果好不好,精不精准,主要 靠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下党委政府实施,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紧迫感、责 任感、使命感。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根据会议透露的消息, 我国将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 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 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 聚集。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确摘帽不摘政策, 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 有助于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 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材料二 【新华网太原记者晏国政】开展脱贫攻坚工程,除了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扶贫举措, 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更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其“参与感”。 记者近日在部分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 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 则“袖手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 “天上”掉“现金”;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 阻碍扶贫工作。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少数贫困 群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 费力气”,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 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 赖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
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 思维,习惯扮演“给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 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干部还表现出工 作能力不足。有的干部长期以来擅长“管理”群众,却缺乏新时期下做群众工作 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能力与方法 材料三 【张家界在线】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 实脱贫攻坚责任。 扶贫工作要求高:精准扶贫;限期脱贫时间紧:5年时间;扶贫任务重:5000 万人完全脱贫;背水一战之际不得不采取立“军令状”的非常手段来强力督促任 务倒逼。各级干部签下“军令状”也是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空前髙度,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 期。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的重头戏。现阶段,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 情,到了立“军令状”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时间节点了。可见其紧迫性和严肃性 (1)下列针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一词,这种变 化在本次中央的会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B.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了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因此, 目前,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C.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 央在此时发出强力动员,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D.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从长远来看,“输血”固然重要,但最终还要 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E.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有其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 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作者认为本次国家扶贫会议透露出国家将在未来采取哪 些“超常规的举措”。(6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各有哪些不同。(6 分 (4)材料三提出了以“军令状”的形式来督促落实扶贫工作,记者认为采取这 种形式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是否赞同这一形式,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形式 的。(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Z 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 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 ,所以说我 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 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 思维,习惯扮演“给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 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干部还表现出工 作能力不足。有的干部长期以来擅长“管理”群众,却缺乏新时期下做群众工作、 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能力与方法。 材料三 【张家界在线】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 实脱贫攻坚责任。 扶贫工作要求高:精准扶贫;限期脱贫时间紧:5 年时间;扶贫任务重:5000 万人完全脱贫;背水一战之际不得不采取立“军令状”的非常手段来强力督促任 务倒逼。各级干部签下“军令状”也是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 期。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的重头戏。现阶段,解决 5000 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 情,到了立“军令状”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时间节点了。可见其紧迫性和严肃性。 (1) 下列针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一词,这种变 化在本次中央的会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B.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了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因此, 目前,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C.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 央在此时发出强力动员,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D.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从长远来看,“输血”固然重要,但最终还要 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E.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有其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 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作者认为本次国家扶贫会议透露出国家将在未来采取哪 些“超常规的举措”。(6 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各有哪些不同。(6 分) (4)材料三提出了以“军令状”的形式来督促落实扶贫工作,记者认为采取这 种形式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是否赞同这一形式,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形式 的。(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来源:学.科. 网 Z.X.X.K] 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 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 5 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_,所以说我 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 5 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 5 分钟内,对手有 3 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 境的努力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 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 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 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兵从一个地方 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除 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 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到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 到强化。 A.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B.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需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D.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 ① “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 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 衡,人才不会生病;② ,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 ③ 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 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 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17.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介绍这个标志图案的构图 及图案的象征意义。(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 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③这 90 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 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 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 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 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兵从一个地方 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除 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 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到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 到强化。 A.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B.如此繁重的任务 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C.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需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D.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 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 衡,人才不会生病;②_______________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 ③_____________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 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 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17.下图是“全国 18 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介绍这个标志图案的构图 及图案的象征意义。(6 分) 六、作文(60 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 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 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 无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高考冲刺卷(6)(新课标I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 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 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C对应的原文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 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选项偷换概念。[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志是“周礼”,所以选项中的“杂处” 说法片面,同时“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而“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是无 中生有,文中只说“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 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对应的原 文的意思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志是“周礼”,所以选项中的“杂处”说 法片面,曲解文意。选项中“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是无中生有, 3.【答案】D 【解析】 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消极 方面……”,表明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 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选项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 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消极方面……”,表明其作用是双重性的。选项曲解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C
“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 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 无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 年高考冲刺卷(6)(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 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A 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 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C 对应的原文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 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选项偷换概念。[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志是“周礼”,所以选项中的“杂处” 说法片面,同时“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而“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是无 中生有,文中只说“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 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 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 B 对应的原 文的意思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志是“周礼”,所以选项中的“杂处”说 法片面,曲解文意。选项中“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是无中生有。 3.【答案】D 【解析】 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消极 方面……”,表明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 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选项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 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消极方面……”,表明其作用是双重性的。选项曲解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言断句的能力。“请曲赦之”是说请特赦了他,因此“之” 后面应断开,排除B.D项:根据“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的结构,可排除A 项。[来源:Zxxk.Com]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 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 析情节。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 “也”、“则”,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 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 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 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5.【答案】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 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 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 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 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 学常识。“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 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该题中涉及到 对官职的升迁字词的考核。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 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 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表“升官、加 封”的词语—一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 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 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 《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 语“加官晋爵”。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 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超迁:越级升 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 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 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 之乎群臣之上。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 衔军机章京。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 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 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 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 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 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 暂为御使,遂窜南夷。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请曲赦之”是说请特赦了他,因此“之” 后面应断开,排除 B.D 项;根据“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的结构,可排除 A 项。[来源:Z_xx_k.Com]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 B 【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 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 析情节。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之”、 “也”、“则”,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 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 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 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5.【答案】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 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 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 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 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 学常识。“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 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该题中涉及到 对官职的升迁字词的考核。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 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 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表“升官、加 封”的词语——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 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 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 《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 语“加官晋爵”。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 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超迁:越级升 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 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 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 之乎群臣之上。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 衔军机章京。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 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 •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 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 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 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 暂为御使,遂窜南夷。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