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一一语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 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 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 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 堂教学改革。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 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査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 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髙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 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2016 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 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 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 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 中课 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 堂教学改革。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 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 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 步 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 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来源 Zxxk. Com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来源学科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来源:Zxxk.Com]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 鉴赏评价 D[来源:学科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 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 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 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 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 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 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 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 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 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 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 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 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 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10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 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 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 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 1题。60分。 Ⅳ.题型示例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 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 30 分。 试卷结构: 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 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 答。必考题 125 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 83%;选考题 25 分左右,约占全卷 总分值的 17%。 全卷 20 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 1 则阅读材料。3 题左右,约 10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7 题左右,35 分左右。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 1 则,4 题左右; 2.诗歌阅读 1 则,2 题左右; 3.名句名篇默写,1 题。 乙 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 1 则,4 题左右。约 25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 1 则,4 题左右。约 25 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 4 题左右,约 20 分。 (六)写作。 1 题。60 分。 Ⅳ. 题型示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 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 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 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迭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 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 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 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 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 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 《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 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 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 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 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 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 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 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 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桌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 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 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予》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 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采说,晋候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 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 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 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 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 “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 艺术上放射出夺曰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 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冋僚陈 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 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 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 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迭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 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 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 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 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 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 《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 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 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 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 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 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 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 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 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桌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 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 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予》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 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采说,晋候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 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 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 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 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 “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 艺术上放射出夺曰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 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 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 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 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 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 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 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 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 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 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 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 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 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 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 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 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 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 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 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 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 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 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 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 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 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 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 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 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 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 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 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 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 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 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 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 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 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 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 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 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 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 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 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 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 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 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 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鷹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导帝狗马鷹鹰兔/歌舞/角抵/不亲 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 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 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 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 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 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 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 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 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 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 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 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 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 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 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 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 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 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 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 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 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 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 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 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 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 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 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 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 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 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 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 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 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 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 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 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 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 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 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 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 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 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⑩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 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 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 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 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 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 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 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 之相反的例证是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 既 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5.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 先,要以之为师,而“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 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 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 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 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 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 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 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 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 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 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 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 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 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 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 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 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 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 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 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 “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 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
4. 《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 ,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 之相反的例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 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5. 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 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 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 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 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 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 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 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 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 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 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 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 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 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 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 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 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 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 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 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 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 “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 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
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 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 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 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 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勺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 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 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 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 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 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 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 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 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 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 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岀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 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 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 不丁叫一声:“黑一—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 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 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 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
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 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 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 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 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勺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 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 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 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 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 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 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 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 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 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 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 铁 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 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 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 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 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 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 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