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題8:古典诗歌阅读 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眀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 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 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 “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 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 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 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 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 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 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 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 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 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两首诗 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再根据作 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 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 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 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 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 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 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 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 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 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 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 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 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 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 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 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 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 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 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 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 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 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 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 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 2.【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晩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 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 陈,营造了英雄晩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 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试题分析:“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李 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岀,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 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 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桃李无言”则 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 格的赞赏。“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广出猎,见草 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 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 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 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 黑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的上阕寥 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诗中语句只是简单概括,而答案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 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 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 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试题分析:“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李 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 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 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桃李无言”则 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 格的赞赏。“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广出猎,见草 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 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 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 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 黑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的上阕寥 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诗中语句只是简单概括,而答案
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叙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比如是诗句中“故将军”的“故” 所饱含的情感等字眼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楸括。“桑麻杜曲”指的是杜 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 射猛虎终残年ˆ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募李广 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 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 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 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诗句所用的典故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感 情。比如“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晁 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语,结合注释的解释进行分析。 3.【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 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 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 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 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 的情怀
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叙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比如是诗句中“故将军”的“故” 所饱含的情感等字眼。 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诗句所用的典故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感 情。比如“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晁 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语,结合注释的解释进行分析。 3.【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 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 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 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 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 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 的情怀
【解析】 (1)试題分析:“诗蒙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 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 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家的 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 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 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 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 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常 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2)试题分析:“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 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 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 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 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 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 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 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 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 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 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査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属于山东卷常考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 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 感,然后组织答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 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如本曲中的“孤”“豪”“争先”“笑”等 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 揣摩,如本曲开头两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 格,本题中没有加注,则说明考生不必考虑作者的身世经历;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 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 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 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 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 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常 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2)试题分析:“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 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 一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 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 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 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 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 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 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 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 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属于山东卷常考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 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 感,然后组织答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 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如本曲中的“孤”“豪”“争先”“笑”等; 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 揣摩,如本曲开头两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 格,本题中没有加注,则说明考生不必考虑作者的身世经历;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 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4.【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万里桥ρ。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 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 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 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解析】 (1)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古诗词中的对仗,要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A项中“白雪”与“清江” 词性相对,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B项中“请弟”对“一身”,“请 都 是数宇相对。C项中“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D项中“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 因此选D项
忧民等。 4.【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 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 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 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 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 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诗词的对仗知识。首先要明白对仗,就是将两个相关的意思用相同 之字数和笔法构成一对华美语句。对仗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同,词意 相关,结构一致,平仄相对,没有重字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数词、颜色词等 (2)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 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 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迟暮” “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 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切题的知识。诗人都非常重视切题,诗歌切题的手法主要 有点题和扣题二大类。诗歌点题,从性质上分,还可分为: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 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 的点出题意。诗歌扣题也有明扣和暗扣之分。本题题目是“野望”,解答时可以根据选 项的内容,结合题目进行比对即可。 (3)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 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 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 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 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 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拨】本题明确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 歌的标题、作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等方面考虑。。解答 本题是首先分析标题“野望”,可以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推断,诗人抒发的情感应该是 “望”景抒情,联系作者的《登高》就更能很好地理解。然后从从“诸弟隔”“涕泪” “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表示情感的词语入手,联系作者杜甫的诗歌特点 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忧国之情,思家之情以及孤身飘零悲苦之情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诗词的对仗知识。首先要明白对仗,就是将两个相关的意思用相同 之字数和笔法构成一对华美语句。对仗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同,词意 相关,结构一致,平仄相对,没有重字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数词、颜色词等。 (2)试题解析:本题选 D 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 目“野望”思考起,A 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 项 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 项中的“迟暮” “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 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 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 D 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切题的知识。诗人都非常重视切题,诗歌切题的手法主要 有点题和扣题二大类。诗歌点题,从性质上分,还可分为: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 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 的点出题意。诗歌扣题也有明扣和暗扣之分。本题题目是“野望”,解答时可以根据选 项的内容,结合题目进行比对即可。 (3)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 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 “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 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 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 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 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拨】本题明确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 歌的标题、作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等方面考虑。。解答 本题是首先分析标题“野望”,可以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推断,诗人抒发的情感应该是 “望”景抒情,联系作者的《登高》就更能很好地理解。然后从从“诸弟隔”“涕泪” “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表示情感的词语入手,联系作者杜甫的诗歌特点, 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忧国之情,思家之情以及孤身飘零悲苦之情。 5.【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 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 內容和结构说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 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 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 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 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 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 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 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 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 的这首诗歌,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 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 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6.【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 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 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 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 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 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 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 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 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 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 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 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 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 的这首诗歌,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 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 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6.【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 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失落 【解析】 (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 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橫贯中国、气势磅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 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7.【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 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 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失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 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7.【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阔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 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 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 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间,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 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间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 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 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 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 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 (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 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1)采用的写作手 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 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 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 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 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 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 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 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 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 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 (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 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1)采用的写作手 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 13 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 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 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 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