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7: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一一平型关大捷 【案例呈现】 1937年9月22日,日军突袭平型关阵地。次日,阎锡山向朱德通报战况,要求八路军 115师配合作战。9月24日,林彪和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再次勘察地形,确定在乔 沟两侧高地,采用伏击战术歼灭日军。按照计划部署,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分段 埋伏在乔沟一带,承担“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待日军进入口袋阵一举将其歼灭。 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 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在战前动员会上, 聂荣臻以此鼓舞士气。摩拳擦掌的兴奋传递给了每个人。 9月25日凌晨时分,各部队艰难跋涉到预定位置,在冰冷的山顶潜伏着,静待日军的 出现。当天拂晓时分,日军的两个汽车中队、负责运送物资的辎重部队以及骑兵小队,出现 在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上。待到日军全部进入埋伏圈,林彪下达战斗命令,强勇吹响了冲锋 号,手榴弹、步枪、机关枪瞬间齐发,战斗正式打响。整场战斗持续6个多小时,115师投 入三个团共计7000余人,全歼日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日军近一个旅团的军需 物资。尽管事前聂荣臻断言“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但我军最终伤亡400余人说明战斗进行得并不轻松。 根据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高凤山的研究,抗战初期,八路军每支步枪配发的子弹 不到五发。为了节省子弹,基本上打完三枪就上刺刀冲锋。“刺刀断了,用枪托。枪托断了, 就和日军扭打在一起。但日军受过严格训练,枪法很准。而且受武士道精神影响,非常顽固、 凶狠。”“最终没有一个俘虏,可见战斗打得多么残酷。”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这是八路军出师后 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一战役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并首次取得的大胜利,宣告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产,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 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也使指挥这次战役的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 名将。“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平型关大捷为后来的抗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林彪写成《平型关战斗经验》,冷静分析 了八路军抗日第一战的得失。形成了“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 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 动战,是不适宜的”战略方针共识。 (资料来源:《半岛都市报》,2015年4月20日) 【案例点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也提高了中国共产 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成为“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时,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占有有利的 地形、精心的埋伏准备、正确的战略战术等各种优势,但歼敌千人我军也付出了400余人的 伤亡,“最便宜的事”最终却“打得并不轻松”,终使我军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本案例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及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方针的提出及敌后战场的开辟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二目“敌后战场的开辟 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相关部分的辅助教学。 案例运用中,可组织学生就“平型关伏击战敌我优势的对比以及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持久战、保存实力伺机歼敌的游 击战的极端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案例 7: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 【案例呈现】 1937 年 9 月 22 日,日军突袭平型关阵地。次日,阎锡山向朱德通报战况,要求八路军 115 师配合作战。9 月 24 日,林彪和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再次勘察地形,确定在乔 沟两侧高地,采用伏击战术歼灭日军。按照计划部署,115 师 685 团、686 团、687 团分段 埋伏在乔沟一带,承担“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待日军进入口袋阵一举将其歼灭。 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 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在战前动员会上, 聂荣臻以此鼓舞士气。摩拳擦掌的兴奋传递给了每个人。 9 月 25 日凌晨时分,各部队艰难跋涉到预定位置,在冰冷的山顶潜伏着,静待日军的 出现。当天拂晓时分,日军的两个汽车中队、负责运送物资的辎重部队以及骑兵小队,出现 在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上。待到日军全部进入埋伏圈,林彪下达战斗命令,强勇吹响了冲锋 号,手榴弹、步枪、机关枪瞬间齐发,战斗正式打响。整场战斗持续 6 个多小时,115 师投 入三个团共计 7000 余人,全歼日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日军近一个旅团的军需 物资。尽管事前聂荣臻断言“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但我军最终伤亡 400 余人说明战斗进行得并不轻松。 根据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高凤山的研究,抗战初期,八路军每支步枪配发的子弹 不到五发。为了节省子弹,基本上打完三枪就上刺刀冲锋。“刺刀断了,用枪托。枪托断了, 就和日军扭打在一起。但日军受过严格训练,枪法很准。而且受武士道精神影响,非常顽固、 凶狠。”“最终没有一个俘虏,可见战斗打得多么残酷。” 9 月 26 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这是八路军出师后 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一战役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并首次取得的大胜利,宣告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产,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 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也使指挥这次战役的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 名将。“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平型关大捷为后来的抗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林彪写成《平型关战斗经验》,冷静分析 了八路军抗日第一战的得失。形成了“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 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 动战,是不适宜的”战略方针共识。 (资料来源:《半岛都市报》,2015 年 4 月 20 日) 【案例点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也提高了中国共产 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成为“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时,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占有有利的 地形、精心的埋伏准备、正确的战略战术等各种优势,但歼敌千人我军也付出了 400 余人的 伤亡,“最便宜的事”最终却“打得并不轻松”,终使我军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本案例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及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方针的提出及敌后战场的开辟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二目“敌后战场的开辟 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相关部分的辅助教学。 案例运用中,可组织学生就“平型关伏击战敌我优势的对比以及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持久战、保存实力伺机歼敌的游 击战的极端必要性和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