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毛泽东研究战争 【案例呈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如何研究战争”的问题。他 认为,战争规律是发展的,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重 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学习和使用”。 除“研究战争的目的”外,毛泽东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从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角度出发,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第二,研究战争时要注意关照全局,“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全局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意 义的问题或动作上”,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第三,研究战争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 之间的关系(制定战争计划的两个认识过程包含在主观与客观的互动中):第四,从战争的 认识与实践的全过程出发,指出了一种“学习和使用”的方法一一“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 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关于“如何研究战争”的针对 性很强。全篇的重心是对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性总结,同时重点批评了军队在研究 战争问题上曾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但是,对“如何研究战争”的方法问题阐述还不够全面 和具体,还没有从方法论的角度进一步挖掘。 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述“如何研究战争”不同,时隔一年后的《实践论》 和《矛盾论》,则是在十年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如何研究问 题”。事实上,“两论”中涉及的“如何研究问题”是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如 何研究战争”的进一步升华和提炼。《实践论》论述了基于实践基础上认识的深化运动,《矛 盾论》则重点论述了矛盾分析法。特别是在《矛盾论》一文中,关于“研究”和“方法”两 词的阐述分别达64次。 (资料来源:《解密:毛泽东“如何研究战争”》,张伊宁,《党的文献》,2013年7月17 日) 【案例点评】 这则案例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通过反“围剿”,中国工农 红军得以生存和壮大,并且形成了人民军队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原则。 【教学建议】 该案例可用在本章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讲解,启发学生对中国革命曲 折性、艰难性、长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原则问题
教学案例 4:毛泽东研究战争 【案例呈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如何研究战争”的问题。他 认为,战争规律是发展的,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重 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学习和使用”。 除“研究战争的目的”外,毛泽东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从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角度出发,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第二,研究战争时要注意关照全局,“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全局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意 义的问题或动作上”,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第三,研究战争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 之间的关系(制定战争计划的两个认识过程包含在主观与客观的互动中);第四,从战争的 认识与实践的全过程出发,指出了一种“学习和使用”的方法——“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 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关于“如何研究战争”的针对 性很强。全篇的重心是对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性总结,同时重点批评了军队在研究 战争问题上曾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但是,对“如何研究战争”的方法问题阐述还不够全面 和具体,还没有从方法论的角度进一步挖掘。 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述“如何研究战争”不同,时隔一年后的《实践论》 和《矛盾论》,则是在十年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如何研究问 题”。事实上,“两论”中涉及的“如何研究问题”是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如 何研究战争”的进一步升华和提炼。《实践论》论述了基于实践基础上认识的深化运动,《矛 盾论》则重点论述了矛盾分析法。特别是在《矛盾论》一文中,关于“研究”和“方法”两 词的阐述分别达 64 次。 (资料来源:《解密:毛泽东“如何研究战争”》,张伊宁,《党的文献》,2013 年 7 月 17 日) 【案例点评】 这则案例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通过反“围剿”,中国工农 红军得以生存和壮大,并且形成了人民军队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原则。 【教学建议】 该案例可用在本章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讲解,启发学生对中国革命曲 折性、艰难性、长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原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