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6: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 【案例是现】 1935年10 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率先完成长征。然而,到陕北落脚并非中共 中央和红军最初的打算,整个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对落脚点的选择先后发生了七次变化。 黎平会议:川黔边根据地 湘江一战,红军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己经判明了红军 的战略意图,调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阵”,等着红军 注钻 毛泽东提出放弃移师湘西的计划, 12月15日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 穿越湘南进入贵州,于18日在黎平召开中央 政治局会议,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根据地作为红军新的落脚点。 遵义会议:川西或川西北根据地 遵义会议前后,由薛岳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纵队,还有川川、吟、滇等地方军阀的部 队共150多个团,对红军所在的川黔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包围圈。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 边根据地已经不大可能,决定改变黎平会议的决议,红军渡过 长江在成都 或西北建 苏区根据地。 扎西会议:云贵川川边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上游的宜宾附近北渡长江。蒋介石急令川军刘湘集中 兵力在长江南岸堵击,又令薛岳和黔军王家烈率部渡乌江尾追,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江南岸地 区。形势的变化使渡江变得十分困难,原定渡河计划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 停止向川北发展,而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 会理会议:川西北根据地 扎西会议后,经过整编的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取得了娄山关大捷,打开了黔北的 新局面,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首先在黔北建立新苏区,未化全贵州。1935年5月9日. 中央红军全部游过金沙江,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句用圈。2可,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大 会议, 决定立即北上 司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两河口会议:川陕甘根据地 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 军在四川懋功胜利实现会师。毛泽东综合分析日本入侵华北后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川西北 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放弃遵义会议的计划,认为红军应该北上至川陕甘建立根据地。6月 26日, 中共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最终决定 “首先取得甘肃南 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俄界会议: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 两河口会议后,中革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但由于张国煮的拖延,红军丧失了攻占 松潘的有利时机,陷入胡宗南和川军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中共军委改行夏逃战役计划,要 红军穿草地北上甘南,在夏河至祧河流域建立苏区根据地。8月底,中央机关和右路红军走 出草地,攻占了四川北部小城包座,打开了前往甘南的通道。张国焘反对北上,于9月9日 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毛泽东连夜率领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于11日到达甘南 迭部县俄界境内,决定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榜罗镇会议:陕甘根据地 根据饿界会议定,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二军闭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甘支 队。9月17日,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 顺利抵达哈达铺。 在哈达铺休整时,毛泽东 报纸上获知: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在陕北控制着五六个县大小的苏区根据地,已与徐海 东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22日下午,毛洋东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宣 布,前往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合。9月27日,红军到达通渭县榜罗镇,作出了把长
教学案例 6: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 【案例呈现】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率先完成长征。然而,到陕北落脚并非中共 中央和红军最初的打算,整个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对落脚点的选择先后发生了七次变化。 黎平会议:川黔边根据地 湘江一战,红军由 8 万多人锐减到 3 万余人。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已经判明了红军 的战略意图,调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阵”,等着红军 往里钻。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移师湘西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 黔边建立根据地。1934 年 12 月 15 日,红军穿越湘南进入贵州,于 18 日在黎平召开中央 政治局会议,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根据地作为红军新的落脚点。 遵义会议:川西或川西北根据地 遵义会议前后,由薛岳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纵队,还有川、黔、滇等地方军阀的部 队共 150 多个团,对红军所在的川黔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包围圈。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 边根据地已经不大可能,决定改变黎平会议的决议,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 苏区根据地。 扎西会议:云贵川边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上游的宜宾附近北渡长江。蒋介石急令川军刘湘集中 兵力在长江南岸堵击,又令薛岳和黔军王家烈率部渡乌江尾追,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江南岸地 区。形势的变化使渡江变得十分困难,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 停止向川北发展,而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 会理会议:川西北根据地 扎西会议后,经过整编的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取得了娄山关大捷,打开了黔北的 新局面,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首先在黔北建立新苏区,赤化全贵州。1935 年 5 月 9 日,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2 日,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 会议,决定立即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两河口会议:川陕甘根据地 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 军在四川懋功胜利实现会师。毛泽东综合分析日本入侵华北后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川西北 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放弃遵义会议的计划,认为红军应该北上至川陕甘建立根据地。6 月 26 日,中共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最终决定“首先取得甘肃南 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俄界会议: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 两河口会议后,中革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但由于张国焘的拖延,红军丧失了攻占 松潘的有利时机,陷入胡宗南和川军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中共军委改行夏洮战役计划,要 红军穿草地北上甘南,在夏河至洮河流域建立苏区根据地。8 月底,中央机关和右路红军走 出草地,攻占了四川北部小城包座,打开了前往甘南的通道。张国焘反对北上,于 9 月 9 日 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毛泽东连夜率领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于 11 日到达甘南 迭部县俄界境内,决定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榜罗镇会议:陕甘根据地 根据俄界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 队。9 月 17 日,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顺利抵达哈达铺。在哈达铺休整时,毛泽东从 报纸上获知: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在陕北控制着五六个县大小的苏区根据地,已与徐海 东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22 日下午,毛泽东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宣 布,前往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合。9 月 27 日,红军到达通渭县榜罗镇,作出了把长
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保安 县(今志丹县)吴起镇。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榜罗 会议的战略决策,正式宜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案例点评】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率先完成长征,开启了抗日救亡的新征程。毛泽 东曾说:“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然而,到陕北落脚并非中共中央和红军最初的打算, 而是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为了摆脱敌人和保存自己,根据敌我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原定计 划的结果。此案例,通过分 析长征途中 中共中央七次改变路, 点的过程,反映了红军长 的艰辛和危急严峻的形势,以及国民党军队疯狂围追堵截的情形,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牺牲 的长征精神。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五章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讲”第二目“中国革命的历史性 转折”部分的辅助教学。教学运用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或长征线路图进行讲解,达到增 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的战略决策。10 月 19 日,红军到达陕北保安 县(今志丹县)吴起镇。10 月 22 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榜罗镇 会议的战略决策,正式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案例点评】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率先完成长征,开启了抗日救亡的新征程。毛泽 东曾说:“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然而,到陕北落脚并非中共中央和红军最初的打算, 而是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为了摆脱敌人和保存自己,根据敌我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原定计 划的结果。此案例,通过分析长征途中,中共中央七次改变落脚点的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 的艰辛和危急严峻的形势,以及国民党军队疯狂围追堵截的情形,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牺牲 的长征精神。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五章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二目“中国革命的历史性 转折”部分的辅助教学。教学运用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或长征线路图进行讲解,达到增 强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