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林庚 雷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孙丽娴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理解 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词语言的暗示性在文学鉴赏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激趣法、设悬法、讨论法、演习法 教学时数:1课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楚辞·湘夫人〉》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之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一吴均《答柳恽》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1 - 说“木叶” 林庚 雷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孙丽娴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理解 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词语言的暗示性在文学鉴赏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激趣法、设悬法、讨论法、演习法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楚辞• 湘夫人〉》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之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看来,秋季中让人浪漫又伤感的是那随风飘荡的树叶。虽然冋是 写树叶,为什么直接用“树叶”的诗词句几乎没有,而用“木叶”却 那么多呢?这“木”有着怎样的意味?好!同学们打开课本P6,我 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问题探究 在预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本,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 想的意义) 2、文章这么长,哪段是本文的重点语段? 第四、五、六段 (第五段文字介绍了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这暗示性仿 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 量”,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 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的诗 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 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视通万里。) 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 木叶”作为标题?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 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 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 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 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
- 2 - …… 看来,秋季中让人浪漫又伤感的是那随风飘荡的树叶。虽然同是 写树叶,为什么直接用“树叶”的诗词句几乎没有,而用“木叶”却 那么多呢?这“木”有着怎样的意味?好!同学们打开课本 P61,我 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问题探究 在预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本,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 想的意义) 2、文章这么长,哪段是本文的重点语段? ——第四、五、六段。 (第五段文字介绍了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这暗示性仿 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 量”,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 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的诗 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 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视通万里。) 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 “木叶”作为标题?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 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 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 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 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 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
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 易写得深入浅出。 4、“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①“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 因素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是还会带来“木”所暗示 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是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 (因为“木”有着这样的艺术特征,所以自屈原开始把它准 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由著名的学者、诗人林庚先生写的文化随笔,作者由诗 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像力,对“树” 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 “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辩析,进 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从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诗歌语 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因此,在诗歌鉴 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 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 四、课时练习 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谈了诗歌语言有暗示性的问题,其实 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 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请为下列节日选择具有适当暗示意 义的花 母亲节康乃馨 教师节剑兰花、菊花。 高考演练
- 3 - 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 易写得深入浅出。 4、“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①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 因素。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是还会带来“木”所暗示 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是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 (因为“木”有着这样的艺术特征,所以自屈原开始把它准 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由著名的学者、诗人林庚先生写的文化随笔,作者由诗 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像力,对“树” 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 “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辩析,进 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从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诗歌语 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因此,在诗歌鉴 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 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 四、课时练习 1、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谈了诗歌语言有暗示性的问题,其实 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 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请为下列节日选择具有适当暗示意 义的花。 母亲节 康乃馨 教师节 剑兰花、菊花 。 高考演练
2、汉字具有表意特征,它自身及排列有时就能引起某种具体的 “意象”。请仿照例句对汉字“穷”“沙”的趣释方法,各用一两名 话趣解“人”“否”“坏”。 穷——是因为“力”被困在“穴”里,无法施展出来。 沙——“少”三点水,便多了一粒“沙”,人们,珍惜水吧 人——既是一种相互支撑,也是一种相互拖累。支撑与拖累,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绝对“独立于世”的人并不存在 否——不开尊口就是不同意。把缄默不语当作默认,往往不免 自讨苦吃或自作多情。 坏—一世间万物,源于土地,此乃自然法则。倘若一个人连土 地都对他说不,这人便可谓“死无葬身之地”,足见其劣之甚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 4
- 4 - 2、汉字具有表意特征,它自身及排列有时就能引起某种具体的 “意象”。请仿照例句对汉字“穷”“沙”的趣释方法,各用一两名 话趣解“人”“否”“坏”。 穷——是因为“力”被困在“穴”里,无法施展出来。 沙——“少”三点水,便多了一粒“沙”,人们,珍惜水吧! 人——既是一种相互支撑,也是一种相互拖累。支撑与拖累,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绝对“独立于世”的人并不存在。 否—— 不开尊口就是不同意。把缄默不语当作默认,往往不免 自讨苦吃或自作多情 。 坏—— 世间万物,源于土地,此乃自然法则。倘若一个人连土 地都对他说不,这人便可谓“死无葬身之地”,足见其劣之甚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