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05.1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将第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表中,第Ⅱ卷则在原试卷上作答; 3.考试结束,试卷与答案一并上交。 第Ⅰ卷(共20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遏(e)制 涟漪(y) 炫(xuan)耀挥斥方遒(qu) B.绮(q)丽慰藉(j) 邂逅( xiahou)蓊蓊( wengweng)郁郁 C.佝偻(gou6u)踟蹰( chichu)跫(qng)音含情脉脉(momo) D.蹉跎( tuotuo)静谧(m)袅(niao)娜 强劲(ing)有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竞标斑斓残羹义愤填赝 B.叫嚣枯槁廖廓安之若素 C.苍茫雾蔼絮语不落巢臼 D.压榨隐秘诅咒迥然不同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 的色彩。 (2)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残病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 的路。 (3)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 (4)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对美好的未来有着 A.灵动焦虑荣华向往 B.灵动焦灼荣华憧憬 C.灵秀焦虑繁华憧憬 第1页
- 1 -
D.灵秀焦灼繁华向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走进第一陈列室,大家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C.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销量有了惊人的增长 D数字显示,新交通规则的颁布施行,有效地防止了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5请指出下面成语典故与其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 A.“门庭若市”—《国语》 B.“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C.“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D.“望洋兴叹”—《庄子》 (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鄱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失其所与,不知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公曰……亦去之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吾其还也 夫晋何厌之有 第2页
- 2 -
邻 C.焉用亡郑以陪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以乱易整,不武 9对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进行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驻扎于)函陵,秦军(驻扎于)氾南 B.今急而求子,(这)是寡人之过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亡郑)烦执事 D.(秦)朝济而(晋)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全力推荐烛之武,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浩劫。 B郑伯在大敌当前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终于使烛之武肯于为国效力。 C烛之武的论析由于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且入情人理,终于打动了秦穆公。 D.晋文公不得不承认烛之武的力量,打消了原先的念头,最终解去郑国之围。 第I卷答题表(2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23456 78910总分 答案 第Ⅱ卷(共80分) 、(8分) 11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3页
- 3 -
四、(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1)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 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芫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2)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 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 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 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 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 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 墙又散落了玉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 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 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捋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 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4)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 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 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5)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 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 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 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 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 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 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 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 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 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 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寒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因子荒芜但 并不衰败。 (6)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 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 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 第4页
- 4 -
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 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 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 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 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 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 (⑦)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 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 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 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 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 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璧如冬天雪地上孩子 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 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 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因中,漖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 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 卧,满因中播散着熨怗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 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2.上面的这段文字是《我与地坛》的第一节,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段所选文字的主 要内容。(3分 答:上面这段所选文字集中地表达了□(不超过10 个字)。 3.(5分) ①对第2段中“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句,应如何理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答 ②第5段中“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 另一个世界”,作者所说的两个“世界”具体指的是怎样的世界?(2分) 答 第5页
- 5 -
14.(6分) ①第6段中作者先后使用了“我”“我们”“你”三种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实只用第一人称“我”,意思是通顺的,但意味要差得多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作者选用三种不同人称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②第7段中,作者反复用了6个“譬如”构成一组排比,请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好 处。(3分) 答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地坛虽然在表面上只是一座废弃的古园,但对作者而言,它却是自己的精神家 园,它的一草一木都给予了作者生活下去的勇气。 B第3段中“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一句,流露出一种失 落伤感、无所依傍的情绪反映了作者某个时期的真实心理。 C.第5段中作者引用了自己一篇小说中几段描写地坛的文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 文章更加真实,也更加充实,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加令人信服 D第6段最后,作者将死亡比作“一个长长的假期”,表现了自己经过长时间的思 考,最终对死亡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 E第7段末尾作者所写“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这里的 “味道”既指秋日园子里微苦的味道,也包含地坛所具有的情感意韵。 五、(14分) 16.请拟一条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 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3分) 17·下面这首冰心的《纸船》,表达了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与依恋。在你的生活中有 第6页
- 6 -
过类似的感情吗?请选择一个倾诉对象(亲人或朋友),选择一个像“纸船”一样寄 托自己感情的事物,仿照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写一段带有诗意与情感的话。(3分)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小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 ,倘若你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的) 18.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 字。(要求:有比较明确的观点,能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表意清楚明白,不少于200 字。)(8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愛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7页
- 7 -
六、(4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冬天来了,由旷野的寒冷不禁想到小屋的温暖,由漫天的飞雪不禁想到北国的 风光,由叶落的枝桠不禁想到暂别的朋友,由凛冽的北风不禁想到人生的悲凉,由 这一季的静默无语不禁想到一生一世的恬静安详……冬天,让我们联想起多少与 之相关的事物啊!请以“冬之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冬之联想
- 8 -
北京市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05.1 高一语文参考答囊及评分标准 第I卷(共2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8 9 答案 BDB CAC cC 1.B项应为“慰藉(je)”。 2A项应为“义愤填膺”;B项应为“寥廓”;C项应为“不落窠臼”。 3“灵动”与“灵秀”都是形容词,都有漂亮、有灵气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活跃有动感,后者 强调秀美、文静整合“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的动态比喻即可判断。“焦虑 与“焦灼”都是形容词,都有内心焦急的意思,但前者是一般性的忧虑,后者则有心急火 燎的意味,整合“大园子”“残病的儿子”等信息,便可判断。“荣华”与“繁华”都是形容 词,都有光彩、人气盛等意味,前者指身分地位的显达,后者指场面或态势的繁荣热闹, 整合昔日“拴马桩”“上马石”等物件的功用,即可判断。“向往”与“憧憬”都可作形容 词,指对心中仰慕之物、之境界的渴望;“憧憬”一词除了带有褒意色彩之外,还可作名 词,整合“遐想与抱负”等信息及该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即可判 4.A项滥用介词“由于”,主语残缺。B项“各式各样”应置于“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之后, 多重定语内部语序失当。D项“防止”与“不再”形成“否定之否定”,与要表达的意思相 悖,不合逻辑。 5.A项“门庭若市”的出处应为《战国策》。 6.A项“共一供”;B项“说一悦”;D项“知_智 7.A项“不利”古今义均作“没有好处”讲;B项“以为”,句中作“以之为(把它当作)”讲 今义作“认为”讲;C项“行李”,句中作“使者”讲,今义作“出行所带的东西”讲;D项 去”,句中作“离开”讲,今义作“往、赴”讲。 8.A组第一个“其”作代词代上文的“郑”;第二个“其”为表商量话气的副词,“还是”。B 组第一个“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作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C组两个“焉均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即“哪里、怎么”之义。D组第一个 “以”作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相当于“而”;第二个“以”作介词,“拿、用”。C组的两 个“焉”在意义和用法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9A项中的两个“军”为名词作动词,即“驻扎”之义,故此句只省略了两个介词“于”;B项 中“是”作代词,即“这”之义;D项中“朝济”之前的主语亦应为“晋”。 10.D项中“晋文公不得不承认烛之武的力量”的说法无依据,文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第1页
- 9 -
的“夫人”指的是秦穆公,并非烛之武 第Ⅱ卷(共80分 三、(8分) 11.(1)(译文)从大臣、官吏到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君王错误的,将受到上等奖赏;能够 上书劝谏君王的,将受到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君王过失并让君 王听到的,将受到下等的奖赏。[评分标准:本题3分。译出大意给1分,“面刺 谤讥于市朝”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2)(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 检查、省察,就会心智聪明而行为没有过错。[评分标准:本题3分。译出大意给1 分,“日参省乎已”“知明”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3)(译文)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 家耻笑。[评分标准:本题2分。译出大意给1分,“见… 被动句式译对 给1分。“大方之家”可不译出。 四、(18分)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我为何要到地坛去(或“地坛对于我的意 义”)。[评分标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字数超过限定,减1分。] 1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①地坛“剥蚀了琉璃”“淡褪了朱红”“坍圮了 高墙”“散落了玉砌雕栏”,我则“残废了双腿”,物的“荒芜冷落”和人的“失魂落 魄”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缘分”。这句话写出了地坛对“我”的包容抚慰与支撑。 [评分标准:本题3分,只有结论未能结合作品阐述只能得1分;答案意思对即 可。]②第 世界”是指一个残疾人眼中“找不到出路”的“现实世界”,第二个 世界”是指作者精神上“并不衰败”的“理想世界”。[评分标准:本题2分,只答 出“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未能答出这两种世界对作者而言的具体意味,只能得1 分;答案意思对即可。] 14.(本题考查对作品语言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①开头的叙述,作者以一个带有自 卑甚至绝望心理的封闭者的形象出现,因此选择了第一人称单数“我”;待很多事 情“弄明白”以后,“一个人出生了……”便不再是单纯谈自己,此时选择了第一人 称复数“我们”,从而使自己的议论带有普遍意义;当这一切均想明白后,作者便跳 出个人的小圈子,用了第二人称单数“你”,推己及人,给那些同样沉浸在自卑、失 意中的人们以宽慰。三种人称的变化选择,出色地表现了作者从绝望到释怀的心 理转折。[评分标准:本题3分,须将“人称”的作用与本文的实际相结合作出合理 阐释,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结论无分析只能得1分;如果答案不同于“标答”,只要 符合作品自身的逻辑且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②6个“譬如”构成的一组排比,将 地坛内景物所具有的不变的镇定、坦然、安详等特点表现得层次感、节奏感分明,富 于感染力。[评分标准:本题3分,须将“排比”的作用与作品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形 成结论。上述两个方面有一方面未达到要求,减1分;答案意思对即可。] 15.[C][D](C项对“主要目的”的认识有误,这几段引文的主要作用是推出“园子荒 芜但并不衰败”这一句,作者表面写园子,实际在暗示自己的心境,表现了一种“残 而不败”的人生态度。D项对“将死亡比作一个长长的假期”的理解有误,“一个 答案第2页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