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语文试氩 班级 学号 姓名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写在第Ⅰ、第Ⅱ卷规定的 地方。 选出第Ⅰ卷各题的答案后,必须将其准确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音、形、义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沉淀(ding)干瘪(bi)纤绳(qian)勒(li)进 B屏(ping)息霉菌jun)发酵(jio)油腻(ni) C.眷(juin)属蔬(shu菜绯(fei)红迷惘(wang) D稠(chou)密憩(xi)息拥(yong)抱沼(zho)泽 2、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自诩栩栩如生针灸脍灸人口 B.班驳略见一班狭隘精益求精 C.幽辟避重就轻廖廓啼声哀切 D.渲染宣泄情绪粘贴信手拈来 3、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层层的叶子中间,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的,有地打着朵 儿的。 A.羞涩袅娜零星 B.袅娜羞涩零星 C.零星袅娜羞涩 D零星羞涩袅娜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些,好像层 山后退了些。 B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 B我摇着轮椅进入园子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D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 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写在第Ⅰ、第Ⅱ卷规定的 地方。 选出第Ⅰ卷各题的答案后,必须将其准确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 一、选择题:(4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音、形、义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沉淀(dìng) 干瘪(biě) 纤绳(qiān) 勒(lēi)进 B.屏(píng)息 霉菌(jūn) 发酵(jiào) 油腻(nì) C.眷(juàn)属 蔬(shū)菜 绯(fēi)红 迷惘(wǎng) D.稠(chóu)密 憩(xī)息 拥(yōng)抱 沼(zhǎo)泽 2、 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自诩 栩栩如生 针灸 脍灸人口 B. 班驳 略见一班 狭隘 精益求精 C. 幽辟 避重就轻 廖廓 啼声哀切 D. 渲染 宣泄情绪 粘贴 信手拈来 3、 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层层的叶子中间,__地点缀着些白花,有__地开着的,有__地打着朵 儿的。 A.羞涩 袅娜 零星 B.袅娜 羞涩 零星 C.零星 袅娜 羞涩 D.零星 羞涩 袅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些,好像层 山后退了些。 B.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C.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 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 ....。 B.我摇着轮椅进入园子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D.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 ....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 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B.地坛的每一棵树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 轮印 C.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你只有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 D.园子衰败但并不荒芜。 7、下列古代文学常识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出自这本书。 C、《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是西汉刘向编撰的。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 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 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 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9、与下列文字,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 强者,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得多,收获得少。 B、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但是收获也多。 C、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收获太少 D、让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10、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B、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算计别人,这是不仁道的。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然后求谋臣与爪牙之士 B、丈夫二十不取 C、行李之往来
B. 地坛的每一棵树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 轮印。 C.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你只有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 D. 园子衰败但并不荒芜。 7、下列古代文学常识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出自这本书。 C、《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是西汉刘向编撰的。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 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 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 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9、与下列文字,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 强者,--------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得多,收获得少。 B、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但是收获也多。 C、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收获太少。 D、让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10、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B、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算计别人,这是不仁道的。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 然后求谋臣与爪牙..之士 B、 丈夫..二十不取 C、 行李..之往来
D、越国亦节矣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 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以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 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 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亡者。”上曰 “若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 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王必欲长王关中 A、①(d)②(wong)B、①(duo)②(wing) C、①(du6)②(wong)D、①(d)②(wdng) 13、与“不及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闻信亡 B、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C、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选出与“上不我用”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B、上未之奇也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十年不收于国 15、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是 A、韩信,国士无双 B、信为治粟都尉 C、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D、信数与何语,何奇之 16、选出对萧何评价有误的一项: A、慧眼识英雄B求贤若渴C因小失大D雄才大略 、现代文阅读 (一)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12分)
D、越国..亦节矣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 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以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 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 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亡者。”上曰: “若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 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②王必欲长王.关中 A、①(dù)②(wáng) B、①(duó)②(wàng) C、①(duó)②(wáng) D、①(dù)②(wàng) 13、与“不及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何闻信亡 B、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C、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D、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选出与“上不我用”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B、上未之奇也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十年不收于国 15、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是: A、韩信,国士无双。 B、信为治粟都尉。 C、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信数与何语,何奇之。 16、选出对萧何评价有误的一项: A、慧眼识英雄 B 求贤若渴 C 因小失大 D 雄才大略 三、 现代文阅读 (一)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12 分)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 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 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 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 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 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 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 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 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 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 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 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 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 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 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 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 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 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 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 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 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 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7.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 民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 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 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 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 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 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 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 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 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 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 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 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 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 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 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 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 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 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 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 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 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 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7.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 )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 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 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 意识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 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 意识
第‖卷(共9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请将第丨卷(选择题)各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 答案 二)诗的境界(有删改)(20分)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 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 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 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 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 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 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 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 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 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 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 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 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 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 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 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 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毎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 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2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7分)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6个字)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 “锦绣”、“雕刻”指的是 (各限4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 “不离”在文中指诗 (用本段中 原话作答)
第Ⅱ卷(共 90 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各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诗的境界(有删改)(20 分)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 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 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 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 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 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 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 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 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 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 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 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 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 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 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 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 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 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2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7 分)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 6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 是_____, “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各限 4 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___ ____, 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 (用本段中 原话作答)
22、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 说明有哪两 个要素。(4分) 答:要素 (限8个字以内)。 要素 (限8个字以内)。 23、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6分) 答:特点 特点二: 特点三: 2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 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四、阅读卜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五、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感情。字数可以 删减(5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一什么是顽强。 仿写: 六、作文(60分)
22、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 说明有哪两 个要素。(4 分) 答:要素一:______________(限 8 个字以内)。 要素二:______________(限 8 个字以内)。 23、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 10 字以内)(6 分) 答: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3 分)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 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感情。字数可以 删减(5 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 分)
十六七岁正是多梦时节,这些梦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 的渴望,也有对某一方面发明创造的“异想天开”∴….这些梦都是美好的,它表 现了一个中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请以“我的梦想”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提示: 答案C|DC B 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BD C C D 8、C(赞叹的是人,而非树) 17、C(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18、D(A项错误显而易见;B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项错 在“肯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19、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 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等语句。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 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 “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 情”于文无据) 20、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 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 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 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21、(1)取舍、剪裁、创造。(只要答对两个就给1分)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 (3)“不即”指诗必有所创,创为艺术:;“不离”指诗必有所本,本于自 22、要素一:生动的画境、戏景;要素二:钩摄神魂的情感。 23、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完整的形象;特点三:在无数 心灵中复现。 24、BE(B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 喜怒哀乐;E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有“形象 大于思维”的现象。)
十六七岁正是多梦时节,这些梦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 的渴望,也有对某一方面发明创造的“异想天开”……这些梦都是美好的,它表 现了一个中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请以“我的梦想”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答案提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D B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A C C D B A 8、C(赞叹的是人,而非树) 17、C(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18、D(A 项错误显而易见;B 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 项错 在“肯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19、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 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等语句。A 项错在“分类而居;C 项错在对“核心”的判 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 “争取民心”;D 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 情”于文无据) 20、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 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 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 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21、(1)取舍、剪裁、创造。(只要答对两个就给 1 分)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 (3)“不即”指诗必有所创,创为艺术;“不离”指诗必有所本,本于自 然。 22、要素一:生动的画境、戏景;要素二:钩摄神魂的情感。 23、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完整的形象;特点三:在无数 心灵中复现。 24、BE(B 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 喜怒哀乐;E 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有“形象 大于思维”的现象。)
四、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封”。(2分)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吹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 打开信封补写。(3分) 五、仿写时,应读懂题干,分析原句的句式特征和内容间联系,并抓住所选事物 的特征。仿写的句式前二句为并列关系,(2分)最后一句对第三句中 的“动词”作补充说明。(3分) 例:1.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 什么是执着。 2.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显示- 什么是多情。 六、作文评分见高考评分标准
四、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封”。(2 分)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吹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 打开信封补写。(3 分) 五、仿写时,应读懂题干,分析原句的句式特征和内容间联系,并抓住所选事物 的特征。 仿写的句式前二句为并列关系,(2 分)最后一句对第三句中 的“动词”作补充说明。(3 分) 例:1.水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 什么是执着。 2. 垂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显示—— 什么是多情。 六、作文评分 见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