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杨部中学语文组 《春夜喜雨》(能从中找到感情的批示吗?)一 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 喜”字,已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 中考总复习之 赞叹之情 三.结语: ③品语句,悟感情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 诗词赏析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能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诗歌这座美丽的殿堂 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 导入: 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四,练习 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 歌的情感主题。)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任务 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 古人作诗往往又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的含蓄美,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怎样的方式去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 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传达情感?一—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 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二.教学流程 交融。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 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含着的情感。) 年胜利归来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初中 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 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 感内涵。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 在十年后回来了 歌中最为常见的呢?) (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 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就含有惜别之情)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景物身上也 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情 这样的特点?(月、雁、梅…) 2,文中“开我西阁……对镜帖花黄”是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 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有利于解题 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4.入情以会意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 (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坐标,也有助于我们赏析 了什么? 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歌的用词之妙、意境之远。)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1)字词赏析 4,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 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练习:饮酒陶渊明 价?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5,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 它们曾孕育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佳句。) 气概 2.“披文以入情”一一揣摩诗歌中的情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 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文以入情”一一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 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的情感脉络呢?) 答案示例: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 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①知作者,明主题 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 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更好 (二),阅读曹操的《观沧海》中的 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 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的恬适之情 1,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 (答题要点: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 析了。) 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 写的是静景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 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嬴 (2)体会意境 好在哪里。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文的意境,改写诗文是一种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有效的训练与检查手段。意境的营造必定是以某 3,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屋为秋风所破歌》) 种情感为基调为底色,方显灵动之美。所以我们 4,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在改写时,不能简单地翻译,而应在不偏离原文 5,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 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像,行文中也应渗透进 感基调 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诗中的情感。) 6,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 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练习: 春望 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 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杜甫 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 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灵活运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 ②看提示,定基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 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 示。) 所展现的画面 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练习 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 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的满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杨部中学 QQ:858569960 2009年4月
整理人:李大明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杨部中学 QQ:858569960 2009 年 4 月 2009 年杨部中学语文组 中考总复习之 诗词赏析 一.导入: 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 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 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 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 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教学流程: 1.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初中 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 歌中最为常见的呢?) 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 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 它们曾孕育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佳句。) 2.“披文以入情”——揣摩诗歌中的情感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 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 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 的情感脉络呢?) ①知作者,明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 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 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 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 析了。)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 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 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 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 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 灵活运用。) ②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 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 示。) 练习: 《春夜喜雨》(能从中找到感情的批示吗?)— —“喜”字,已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 赞叹之情。 ③品语句,悟感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 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 味。——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 歌的情感主题。) (古人作诗往往又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的含蓄美,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 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怎样的方式去 传达情感?——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 含着的情感。) 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 感内涵。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 (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 就含有惜别之情)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景物身上也 这样的特点?(月、雁、梅……) ——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 有利于解题。 4.入情以会意 (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坐标,也有助于我们赏析 诗歌的用词之妙、意境之远。) (1)字词赏析 练习: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 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 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 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更好 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 的恬适之情。 (答题要点: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 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 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2)体会意境 (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文的意境,改写诗文是一种 有效的训练与检查手段。意境的营造必定是以某 种情感为基调为底色,方显灵动之美。所以我们 在改写时,不能简单地翻译,而应在不偏离原文 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像,行文中也应渗透进 诗中的情感。) 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 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的满 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 了。 三.结语: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 能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诗歌这座美丽的殿堂。 四,练习。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任务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 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 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 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 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文中“开我西阁……对镜帖花黄”是 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 了什么? 4,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 价? 5,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 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 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 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二),阅读曹操的《观沧海》中的 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 ▲ ”写的是动景,“ ▲ , 写的是静景。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 好在哪里。 3,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4,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5,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 感基调。 6,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 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 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 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7,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 项:b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 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 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
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 表现诗人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对农 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 怀。 家的 描写,这与诗人在《卖炭翁》 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5,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 有异曲同工之妙 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从 4,诗作由面到点,由叙转议。直抒对农 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 6,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 家同情关心的诗句有 荣的景象 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 要的是什么原因? (七),阅读《咏月诗两首》,完成练 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 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7,这首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 1,对《舂江花月夜》赏析有误的一项 8、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 请各找一例 是() 的一项()(3分) A,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 8,思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 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可调,点染 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在叹息什么? 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 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 《龟虽寿》这首诗 9,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B,本诗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 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的美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 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 情,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 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10,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 苦短的慨叹。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 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 C,构思精巧,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 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 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 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 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 定的 是烘托出诗人 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 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现实的情景和 于一个哲理之中 大胸襟蓄势 诗中的人物的梦境结合起来,使全诗显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 11,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 得浑然一体 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 D,此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 2,“可怜楼上月徘徊”与“可怜春半不 (三),阅读饮酒》(其五完成 的例子均可 还家”中的两处“可怜”在含义上有什 练习 (五)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么不同? 1,“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它表明完成练习 3,你认为全诗的基调是(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伤感 B,悲哀 凝”是诗中写边塞风光的名句,你知道 D,哀而不伤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说: 的写西部风光(或边塞风光)的名句还 4,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 景来写,而又以( )为主体。 字写出了作者 ,也写 2,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一个“生 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 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3,陶诗的风格是 情,此句的妙处在于?请描述“山回路 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 )“此中有真意”中的“此 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 意”是指( 3,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中的“卷”“拂”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人 完成练习 物怎样的心情? 1.这首歌行体古诗借对暴风雨中茅屋 的描写,表现了杜甫 4,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7,《古朗月行》中,诗人以“白玉盘” 情怀 “瑶台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 2.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 亮的()和月光的 词是 (六),阅读《观刈麦》,完成任务 “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 3.作者将自然环境的遭遇与社会环境 的煎熬关联起来抒写的句子是 表现了诗人 8.有人说《古朗月行》是一首讽喻诗 其中 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 2,诗中有两个描写妇幼上阵忙麦收的动 怎样的感情?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诗中“蒸”、“灼”, 欢颜”句升华了全诗精神,说明诗 9,《古朗月行》最后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战胜了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杨部中学 QQ:858569960 2009年4月
整理人:李大明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杨部中学 QQ:858569960 2009 年 4 月 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 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 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 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 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 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 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8、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 的一项( )(3 分)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 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 《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 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 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 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 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 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 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 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 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三),阅读《饮 酒》(其五) 完成 练习。 1,“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它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 二字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也写 出了________________。 3 ,陶诗的风 格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此中有真意”中的“此” 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 意”是指( )。 (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完成练习。 1.这首歌行体古诗借对暴风雨中茅屋 的描写,表现了杜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情怀。 2.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 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自然环境的遭遇与社会环境 的 煎 熬 关联 起 来抒 写 的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用了双关手法的词是: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句升华了全诗精神,说明诗人 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战胜 了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胸 怀。 5,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 话? 6,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 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 要的是什么原因? 7,这首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 请各找一例。 8,思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 在叹息什么? 9,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10,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 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 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 定 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 大胸襟蓄势。 11,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 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 的例子均可) (五),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完成练习。 1,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是诗中写边塞风光的名句,你知道 的写西部风光(或边塞风光)的名句还 有: 2,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 情,此句的妙处在于?请描述“山回路 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 中出现的画面。(限 40 字) 3,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4,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六),阅读《观刈麦》,完成任务。 1 ,本首叙事诗揭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 现 了诗 人 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个描写妇幼上阵忙麦收的动 词是:_____、______。诗中“蒸”、“灼”, 写出了 __________ ,充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对农 家的_______描写,这与诗人在《卖炭翁》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诗作由面到点,由叙转议。直抒对农 家同情关心的诗句有: ________ , ________。 (七),阅读《咏月诗两首》,完成练 习。 1,对《春江花月夜》赏析有误的一项 是( ) A,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 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可调,点染 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 秘。 B,本诗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 的美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 情,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 苦短的慨叹。 C,构思精巧,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 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 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 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现实的情景和 诗中的人物的梦境结合起来,使全诗显 得浑然一体。 D,此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2,“可怜楼上月徘徊”与“可怜春半不 还家”中的两处“可怜”在含义上有什 么不同? 3,你认为全诗的基调是( ) A, 伤 感 B, 悲 哀 C,悲壮 D,哀而不伤 4,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 景来写,而又以( )为主体。 “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一个“生” 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 )。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 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中的“卷”“拂”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人 物怎样的心情? 7,《古朗月行》中,诗人以“白玉盘” “瑶台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 亮的( )和月光的( )。“呼” “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 ( )。 8.有人说《古朗月行》是一首讽喻诗, 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9,《古朗月行》最后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