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四川凉山悬崖村藤梯变钢梯 【案例是现】 四川大凉山,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 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十 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69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38万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 路远、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晴的硬骨头。前段时间,记者跟随扶贫干部到 了当地道路艰哈的一个村 一昭觉县阿土列尔村。 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山和深谷。阿土列尔村,被当地人称为“是岸上的村” 98户常住户中,有76户358人住在山上,要上山,就得攀悬崖。2015年12月,四川省下 拨了扶持大小凉山族贫困地区整村推进的扶贫资金,分到阿 上列尔村头上有100万,主 用来发展产业。上山的人有州、县、乡三级扶贫干部。上山勉强称作路的有三条,其中两条 是沿着公路边的山体,几乎垂直爬上这800米的悬崖,第三条则是走河谷,这条路比较平缓, 可以多携带一些东西,但是比爬悬岸要多绕行几公里山路。绕远还不是问题,对于当地人来 多好山路也就多走一两个小时,但问题是河谷只能在枯水期走三个月。所以一年 时间 上山只能选择两条爬悬崖的路。 第一次上山,记者和扶贫干部选择了老乡觉得最安全的藤梯路,就是用木头和藤条编成 梯子,在悬崖上搭出的一条路。路上经常会碰到村民,有去山下卖玉米的老乡,还有放学的 孩子。因为路不好走,这里的孩子上十天课,放五天假,上学放学都要由家长接送。沿者崖 壁禁爬,转到山体的另一侧。风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不稳,是崖上能下脚的地方不到手堂 大。爬到半路,往上是悬崖绝壁,向下是万丈深渊,进退两难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这条路他已经往返了150多趟,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时候 他一脚踩空,是老乡用肩膀顶起了他,捡回了一条命。三条路上,都曾发生过意外,村民们 记忆中有10人在路上坠崖身亡。 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2016年11月19日,是四川 凉山阿士列尔村勒尔小学放假的日子,再过两天,他们将迎来彝族年。上午8点,老师在操 场组织学生集合,300多名学生拎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蜂拥至操场,这里包括20名住在 项勒尔社的孩子。2016年8月,“悬崖村”开始使用钢管代替此前老旧“藤梯”,1Ⅱ月初, 新天梯建好。这次放学,20名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将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更安全 地回到“悬岸村”。上午1点,孩子们爬上最后一节钢梯,到达村子。整个爬山过程,孩于 们话都不多,但问起感受,“安全了”“速度快了”,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到的关键词。 如今 “悬崖村”正发生者翻天覆地的变 ,未来的“悬崖村”将是大凉山特色农牧产 品生产基地、彝族核心区文化高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 也将是凉山州正奋力推进、努力实践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资料来源:光明网,2018年1月28日) 【案例点评】 小康路上一个鄂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样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畅前所未有的脱贫攻 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19.5万名第一书记 驻村,7.5万名干部帮扶,不拔穷根绝不撤退…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贯彻 落实,5年米,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脱贫攻 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 像大凉山这样的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更明确的 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 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教学建议】
教学案例 1:四川凉山悬崖村藤梯变钢梯 【案例呈现】 四川大凉山,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十 二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 69 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 38 万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 路远、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前段时间,记者跟随扶贫干部到 了当地道路艰险的一个村——昭觉县阿土列尔村。 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和深谷。阿土列尔村,被当地人称为“悬崖上的村”, 98 户常住户中,有 76 户 358 人住在山上,要上山,就得攀悬崖。2015 年 12 月,四川省下 拨了扶持大小凉山彝族贫困地区整村推进的扶贫资金,分到阿土列尔村头上有 100 万,主要 用来发展产业。上山的人有州、县、乡三级扶贫干部。上山勉强称作路的有三条,其中两条 是沿着公路边的山体,几乎垂直爬上这 800 米的悬崖,第三条则是走河谷,这条路比较平缓, 可以多携带一些东西,但是比爬悬崖要多绕行几公里山路。绕远还不是问题,对于当地人来 说,几公里山路也就多走一两个小时,但问题是河谷只能在枯水期走三个月。所以一年中的 大多数时间,上山只能选择两条爬悬崖的路。 第一次上山,记者和扶贫干部选择了老乡觉得最安全的藤梯路,就是用木头和藤条编成 梯子,在悬崖上搭出的一条路。路上经常会碰到村民,有去山下卖玉米的老乡,还有放学的 孩子。因为路不好走,这里的孩子上十天课,放五天假,上学放学都要由家长接送。沿着崖 壁攀爬,转到山体的另一侧。风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不稳,悬崖上能下脚的地方不到手掌 大。爬到半路,往上是悬崖绝壁,向下是万丈深渊,进退两难。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这条路他已经往返了 150 多趟,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时候, 他一脚踩空,是老乡用肩膀顶起了他,捡回了一条命。三条路上,都曾发生过意外,村民们 记忆中有 10 人在路上坠崖身亡。 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2016 年 11 月 19 日,是四川 凉山阿土列尔村勒尔小学放假的日子,再过两天,他们将迎来彝族年。上午 8 点,老师在操 场组织学生集合,300 多名学生拎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蜂拥至操场,这里包括 20 名住在山 顶勒尔社的孩子。2016 年 8 月,“悬崖村”开始使用钢管代替此前老旧“藤梯”,11 月初, 新天梯建好。这次放学,20 名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将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更安全 地回到“悬崖村”。上午 11 点,孩子们爬上最后一节钢梯,到达村子。整个爬山过程,孩子 们话都不多,但问起感受,“安全了”“速度快了”,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到的关键词。 如今,“悬崖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悬崖村”将是大凉山特色农牧产 品生产基地、彝族核心区文化高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 也将是凉山州正奋力推进、努力实践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资料来源:光明网,2018 年 1 月 28 日) 【案例点评】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样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 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19.5 万名第一书记 驻村,77.5 万名干部帮扶,不拔穷根绝不撤退……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贯彻 落实,5 年来,6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4%以下,脱贫攻 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 像大凉山这样的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 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 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教学建议】
该案例用于第一节第一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的教学,借以说明全面建成小康 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一个也不能少,不仅点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与精 随,也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该案例用于第一节第一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的教学,借以说明全面建成小康, 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一个也不能少,不仅点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与精 髓,也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