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立身处世 万 广东番禺中学黄杰雄
广东番禺中学 黄杰雄
了疏通文意 原文 注释 l15子贡曰:“贫而(1)谄:音chn, 无谄(1),富而无骄, 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2)?”子曰:(2)何如:《论语》书中的 “可也。未若贫而乐“何如”,都可以译为“怎 (3),富而好礼者也。样” 子贡曰:《诗》云,(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 如切如磋!如琢如道”。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原 文 1•15 子贡曰:“贫而 无谄(1),富而无骄, 何如(2)?”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 (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疏通文意 注 释 (1)谄:音chǎn, 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 “何如”,都可以译为“怎 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 道
了疏通文意 原文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 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l15子贡曰:“贫而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 无谄(),富而无骄,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 何如(2)?”子曰: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 “可也。未若贫而乐则不能成器; (3),富而好礼者也。”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 子贡曰:《诗》云,证要磋,加玉玉石,琢了还 如切如磋!如琢如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 磨(4)”其斯之谓与?”都称其名。 子曰:“赐(5)地!始(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 可与言《诗》已矣, 往,过去的事情 告诸往而知来者(6,” 来,未来的事情
原 文 1•15 子贡曰:“贫而 无谄(1),富而无骄, 何如(2)?”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 (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疏通文意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 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 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 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 则不能成器; 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 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 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 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 往,过去的事情; 来,未来的事情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文 115子贡曰:“贫而,子贡说:“贫穷而能不 无谄(1,富而无骄,追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 何如(2)?”子曰: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 “可也。未若贫而乐了。 (3),富而好礼者也。”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 子贡曰:《诗》云,于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疏通文意 译 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 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 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 于道, 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原 文 1•15 子贡曰:“贫而 无谄(1),富而无骄, 何如(2)?”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 (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文 15贡日:“贫而子说:诗上说x 无谄(1),富而无骄,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 何如(2)?”子曰: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可也。未若贫而乐吧? (3),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 子贡曰:《诗》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 如切如磋!如琢如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 磨(4),其斯之谓与?”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疏通文意 译 文 子贡说:“《诗》上说, ‘要像对待骨、角、象牙、 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 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吧?” 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 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 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 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 文 1•15 子贡曰:“贫而 无谄(1),富而无骄, 何如(2)?”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 (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4)’,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5)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6)
了疏通文意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 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 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 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 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 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 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 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 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 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 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 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 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疏通文意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文 48子曰:“朝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 闻道,夕死可矣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 究竞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 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 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 文 4•8 子曰:“朝 闻道,夕死可矣.” 疏通文意 译 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 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 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 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 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大 评析 本章谈的是个人 417子曰: 道德修养问题。 孔子说:“见冖这是修养方法之 “见贤思齐焉到贤人,就应即见贤思齐,见不贤 见不贤而内自该向他学习、内自省。 看齐 实际上这就是取别 省也。 见到不贤的人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就应该自我反同时又以别人的过 省(自己有没失为鉴,不重蹈别人 有与他相类似的辙, 的错误) 这是一种理性主义 °的态度,在今天仍不 失其精辟之见
原 文 4•17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疏通文意 译文 评析 本章谈的是个人 道德修养问题。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 即见贤思齐,见不贤 内自省。 实际上这就是取别 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同时又以别人的过 失为鉴,不重蹈别人 的旧辙, 这是一种理性主义 的态度,在今天仍不 失其精辟之见。 孔子说:“见 到贤人,就应 该向他学习、 看齐, 见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 省(自己有没 有与他相类似 的错误)
了疏通文意 原文 注释 510宰予昼寝,子 曰:“朽木不可雕也,(1)粪土:腐土、脏土 粪士(1)之墙不可柯(2)(2)枸音w,抹墙用的抹子 子曰:“始吾于人也,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3)诛:意为责备、批评 观其行。于子与(改(4)与:语气词。 是
原 文 5•10 宰予昼寝,子 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1)之墙不可杇(2) 也,于予与何诛(3)!” 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 观其行。于予与(4)改 是。” 疏通文意 注 释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 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大 510宰予昼寝,子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 曰:“朽木不可雕也,法雕刻 粪士(1)之墙不可(2)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也,于予与何诛(3)!于宰子这个人,责备还有 子曰:“始吾于人也,什么电呢 听其言而信其行;公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 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的行为 观其行。于予与(4)改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 是 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 人的方法
疏通文意 译 文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 法雕刻, 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 什么用呢?” 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 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 的行为; 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 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 人的方法. ” 原 文 5•10 宰予昼寝,子 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1)之墙不可杇(2) 也,于予与何诛(3)!” 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 观其行。于予与(4)改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