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内容提要】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内容、 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面临的问题;了 解教育现代化模式,建立起献身教育的信念。 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育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 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 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民主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从 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社会变迁 教育现代化的涵义 概念: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 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 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 特征的水平状态。 (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实现转化 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则是教 育的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型的教育 机制 (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现代化,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谈起教育现代化,人们往往就想到先进的办学条件和 设备。诚然,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办学条件、设备的先进性,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 件。但是,如果把教育现代化与物质的现代化划等号,这就是一种简单、片面的认识。教育现代 化是一种整体的转换运动,它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到众多因素,不能只从某一方面去理解它的内涵 及其特征,而要求从整体性上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丛教育内部来 说,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办学设备条件的 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 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 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 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 这里所指的教育外部实质上就是教 育宏观系统。教育宏观系统现代化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体教育现代化中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 此,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既体现在教育内部,又体现在教育外部;既有教育微观系统,又有教 育宏观系统;还体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统一性上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1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内容提要】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内容、 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面临的问题;了 解教育现代化模式,建立起献身教育的信念。 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育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时间:2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 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 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民主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从 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社会变迁。 一、教育现代化的涵义 概念: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 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 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 特征的水平状态。 (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实现转化。 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则是教 育的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型的教育 机制。 (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现代化,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谈起教育现代化,人们往往就想到先进的办学条件和 设备。诚然,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办学条件、设备的先进性,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 件。但是,如果把教育现代化与物质的现代化划等号,这就是一种简单、片面的认识。教育现代 化是一种整体的转换运动,它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到众多因素,不能只从某一方面去理解它的内涵 及其特征,而要求从整体性上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部来 说,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办学设备条件的现 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 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 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 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衡等。这里所指的教育外部实质上就是教 育宏观系统。教育宏观系统现代化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体教育现代化中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 此,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既体现在教育内部,又体现在教育外部;既有教育微观系统,又有教 育宏观系统;还体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统一性上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和社会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社 会促进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进步。人是现代化的中心问题,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 代化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因素,又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因素。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 代化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 实现人的现代化才算达到社会现代化。 二、教育现代化内容 教育现代化内容包括物质、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即: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校舍和设备的现 代化还包括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 现代化。这是目前人们对教育现代化内容的一般认识 关于教育现代化内容,目前国内主要有宏观与微观两种教育观下的教育现代化内容观。一种 是把教育局限于微观的学校教育内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内容诸如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另一种是把教育放在宏观的大教育内提岀教育现代化内容诸如民主化 终身化、普及化、多样化、非制度化、国际化等。这两种教育现代化内容观是相得益彰的、不矛 盾的。它对人们制定教育现代化策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都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 微观: 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指能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如全面发展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民主平等的观念、多元化教育 的观念、素质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二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又称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它包括课程体系、教 内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一般来说,课程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 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决定着现代化学生的素质。在当前,除了要优化 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外,很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国际化 与本土化相统一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是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现代化又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它是指校舍设施、装备 条件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准,能够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以及先进的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习设备、充足的图书资料来装备学校 四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指教师的学历层次与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水 准。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具有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师德修养,具备良好的 教学基本功和技能技巧,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 五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指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三方面的现 代化,即具有一支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武装、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具备一整套 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而使教育管理科学化和高效率。教育管理的现代 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在当前,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教育管理现代 化的当务之急 六是社区教育的现代化。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指建立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形成“学校为 主,社区协调,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共育人才”的全方位教育格局,达到“学生关心社区,社区 关心学生:学校对社会开放,社会设施对学校开放”的境界 上述六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其重中 之重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 宏观 1教育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2教育终身化是指面向个体所进行的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 括了教育所有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 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3教育的非制度化是对教育制度化的否定。指在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2 (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和社会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社 会促进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进步。人是现代化的中心问题,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 代化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因素,又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因素。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 代化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 实现人的现代化才算达到社会现代化。 二、教育现代化内容 教育现代化内容包括物质、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即: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校舍和设备的现 代化;还包括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 现代化。这是目前人们对教育现代化内容的一般认识。 关于教育现代化内容,目前国内主要有宏观与微观两种教育观下的教育现代化内容观。一种 是把教育局限于微观的学校教育内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内容,诸如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另一种是把教育放在宏观的大教育内提出教育现代化内容,诸如民主化、 终身化、普及化、多样化、非制度化、国际化等。这两种教育现代化内容观是相得益彰的、不矛 盾的。它对人们制定教育现代化策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都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 微观: 一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指能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如全面发展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民主平等的观念、多元化教育 的观念、素质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二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又称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它包括课程体系、教材 内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一般来说,课程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 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决定着现代化学生的素质。在当前,除了要优化 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外,很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国际化 与本土化相统一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三是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现代化又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它是指校舍设施、装备 条件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准,能够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以及先进的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习设备、充足的图书资料来装备学校。 四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指教师的学历层次与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水 准。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具有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师德修养,具备良好的 教学基本功和技能技巧,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 五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指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三方面的现 代化,即具有一支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武装、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具备一整套 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而使教育管理科学化和高效率。教育管理的现代 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在当前,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教育管理现代 化的当务之急。 六是社区教育的现代化。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指建立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形成“学校为 主,社区协调,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共育人才”的全方位教育格局,达到“学生关心社区,社区 关心学生;学校对社会开放,社会设施对学校开放”的境界。 上述六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其重中 之重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 宏观: 1 教育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2 教育终身化,是指面向个体所进行的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 括了教育所有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 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3 教育的非制度化,是对教育制度化的否定。指在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个空前要求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体系而是无体系,倡导“学习化社会”,教育在时间和 空间上扩展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相结合,职前的准备教育与职 后的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学校纳入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4教育民主化指“教育的 民主”和“民主的教育”。5教育主体化是指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启发、展现 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得以发展。6教育国际化是指培养出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对 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有正确理解的人;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内涵和外延上扩大教育有条 件地与国际接轨。 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 (一)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与类型 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有: 1、哈弗罗克对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研究 第一种是研究发展推广模式。这一模式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主 义与权威主义。过分强调专家与政府行政权威的作用,而对于教师的作用重视不够 第二种模式是社会互动模式。该模式产生于20世纪6年代初,其理论基础是自卢梭以来的 社会合作主义和现代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理性因素重视不够,削弱 了科学基础 第三种模式是问题模式。这是由广大学校教师创立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的第一线自行设计 和实施的,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自由市场理论。不足之处是 忽视了行政及其他权威的支持与帮助 上述三种教育现代化模式各有优点,又各有其不足,从发展趋势看,三种模式已逐步被综合 运用 2、按照启动的时间序列和启动原因研究的教育现代化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按照启动的时间序列和启动原因研究的教育现代化模式有早发内生型模式、后发 外生型模式,后发内生型模式。 (1)早发内生型模式 早发内生型,是指现代化过程起步早并主要靠其内部社会经济要素发展而成的一些欧美国 家,如美国。这些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是由其内部动力来推进的。由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中不适应的因素,导致教育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模式的现代化一般是自 下而上推进的 (2)后发外生型模式 后发外生型是指现代化起步较晚,主要由外来文明因素刺激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的一些 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这类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最初动力来自社会外部,如国外教育改革的挑 战。面对外部的挑战而被迫进行教育变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3)后发内生型模式 后发内生型,是指一些国家现代化发展虽然较迟,但是并非主要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而是自 发地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德国等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内容和模式,应 当因地制宜,有所区别。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各地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多样 化的具体操作模式。如张家港市、昆山市、中山市、温江县、宁波市等模式 (二)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 1、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00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引进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 大利、俄国的人才,重视科技发展与科技教育。“推动现代化文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通向新 世纪的钥匙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3 一个空前要求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体系,而是无体系,倡导“学习化社会”,教育在时间和 空间上扩展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相结合,职前的准备教育与职 后的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学校纳入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4 教育民主化,指“教育的 民主”和“民主的教育”。5 教育主体化,是指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启发、展现、 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得以发展。6 教育国际化,是指培养出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对 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有正确理解的人;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内涵和外延上扩大;教育有条 件地与国际接轨。 三、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 (一)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与类型 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有: 1、哈弗罗克对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研究 第一种是研究发展推广模式。这一模式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主 义与权威主义。过分强调专家与政府行政权威的作用,而对于教师的作用重视不够。 第二种模式是社会互动模式。该模式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其理论基础是自卢梭以来的 社会合作主义和现代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理性因素重视不够,削弱 了科学基础。 第三种模式是问题模式。这是由广大学校教师创立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的第一线自行设计 和实施的,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自由市场理论。不足之处是 忽视了行政及其他权威的支持与帮助。 上述三种教育现代化模式各有优点,又各有其不足,从发展趋势看,三种模式已逐步被综合 运用。 2、按照启动的时间序列和启动原因研究的教育现代化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按照启动的时间序列和启动原因研究的教育现代化模式有早发内生型模式、后发 外生型模式,后发内生型模式。 (1)早发内生型模式 早发内生型,是指现代化过程起步早并主要靠其内部社会经济要素发展而成的一些欧美国 家,如美国。这些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是由其内部动力来推进的。由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中不适应的因素,导致教育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模式的现代化一般是自 下而上推进的。 (2)后发外生型模式 后发外生型是指现代化起步较晚,主要由外来文明因素刺激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的一些 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这类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最初动力来自社会外部,如国外教育改革的挑 战。面对外部的挑战而被迫进行教育变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3)后发内生型模式 后发内生型,是指一些国家现代化发展虽然较迟,但是并非主要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而是自 发地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德国等。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内容和模式,应 当因地制宜,有所区别。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各地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多样 化的具体操作模式。如张家港市、昆山市、中山市、温江县、宁波市等模式。 (二)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 1、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00 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引进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 大利、俄国的人才,重视科技发展与科技教育。“推动现代化文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通向新 世纪的钥匙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982年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的“突出 战略位置”;1992年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5年的“科教兴国”战略;1997年的“优先 发展战略”;2002年的“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 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教兴 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2、旦本和英国的教育与现代化 3、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1)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得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根据联合国决议,在3 年调查基础上,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淸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教育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任何国家追求的基本目标,然而它需要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则是 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支撑系统。教育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非体现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 接促进作用,而是体现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础上,是使个体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给予个体 未来社会的"生活通行证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全新的价值观念、人口 控制、环境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持续发展意识的养成:其基本途径是:责任感教育、环境教育、 人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三)国家管理模式与教育价值观 1、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集权型国家一般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但在资本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阶段,都有产生集权 领导的可能,如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以及苏联的斯大林领导时期。这时国家崇尚教育的政治 价值,一切为维护政权服务。实施严格的集权管理教育体制,强调绝对服从。这是一种破坏性最 大的教育价值观,它摧残民智、复制不平等、制造愚昧和战争 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这类国家一般指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分权制,推动多元化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国家对 教育实行宏观调控,给学校以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允许自由办学,自由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建 立各种联系,不强求一律,较大地满足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这种教育制度强调较全面地发挥教 育职能,较多地提供个人发展的可能条件,倡导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教育。但也易于导致个人主 义膨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 3、民主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民主国家是现代化国家,不仅生产率高,基本上能较好地满足人的需要,而且实行民主开放 的政治体制,言论真正自由,教育成为民主的摇篮和标尺,在教育中能较安全地体现人的发展与 人类进步的统一。其教育价值观特点有:注重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民主参与意识;倡导集体 主义观念,强调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个人实现;强调教育中政治功能与生产功能统 (四)国家文化模式与教育价值观 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 依据我国发展现代化的三步战略提出教育现代目标是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初步实现教育 现代化基本达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80年代的教育发展水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4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982 年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的“突出 战略位置”;1992 年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5 年的“科教兴国”战略;1997 年的“优先 发展战略”;2002 年的“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教兴 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2、日本和英国的教育与现代化 3、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1)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987 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得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根据联合国决议,在 3 年调查基础上,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教育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任何国家追求的基本目标,然而它需要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则是 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支撑系统。教育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非体现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 接促进作用,而是体现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础上,是使个体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给予个体 未来社会的"生活通行证"。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全新的价值观念、人口 控制、环境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持续发展意识的养成;其基本途径是:责任感教育、环境教育、 人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三)国家管理模式与教育价值观 1、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集权型国家一般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但在资本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阶段,都有产生集权 领导的可能,如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以及苏联的斯大林领导时期。这时国家崇尚教育的政治 价值,一切为维护政权服务。实施严格的集权管理教育体制,强调绝对服从。这是一种破坏性最 大的教育价值观,它摧残民智、复制不平等、制造愚昧和战争。 2、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这类国家一般指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分权制,推动多元化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国家对 教育实行宏观调控,给学校以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允许自由办学,自由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建 立各种联系,不强求一律,较大地满足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这种教育制度强调较全面地发挥教 育职能,较多地提供个人发展的可能条件,倡导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教育。但也易于导致个人主 义膨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 3、民主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民主国家是现代化国家,不仅生产率高,基本上能较好地满足人的需要,而且实行民主开放 的政治体制,言论真正自由,教育成为民主的摇篮和标尺,在教育中能较安全地体现人的发展与 人类进步的统一。其教育价值观特点有:注重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民主参与意识;倡导集体 主义观念,强调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个人实现;强调教育中政治功能与生产功能统一。 (四)国家文化模式与教育价值观 第二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 依据我国发展现代化的三步战略提出教育现代目标是: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初步实现教育 现代化,基本达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80 年代的教育发展水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的,面向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到 2010 年基本实现教育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赶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把高等教育由 英才型”转向“大众型”。第三阶段,到205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 水平,在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 体系 从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与当代教育的命题视角间接提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一是教育要 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和谐的现代个人主体,二是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两个层次通过文化启蒙 的教化培植人文精神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宽容、理解、公正、正义等社会价值尊重人的自 由与价值,尊重生命的权利与尊严;三是教育要发展科学精神培育社会的科技理性,积累科技知识 和人力资本四是教育要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教育体制在社会范围内树立以能力和成就取向的社会 流动与分层机制保证公平发展的机会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使人各尽其能五是教育要在整个 社会范围内培养社会成员的革新、进取、奋斗、敬业的现代性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广大的民众阶 层形成对非制度性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强烈的革新动札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 总人口所占比率超过80%;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30%。我国有学者指出英格 尔斯提出的这两项指标加上教育投资水平(占GNP的46%),可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量化且 二、教育现代化条件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实现过程必然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基本同步。教育现代化的外部条件有经济、政治、文 化条件等这是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哪个条件对教育影响最大却在理论界存在很大分歧在 国际教育现代化实践中也存在支持各种观点成立的实例。西方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教育现代化 的先决条件。前苏联一些社会学家则认为,政治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德国学者韦伯 ( Max Weber)、美国学者帕森斯(T· parsons等人都认为文化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美国 学者辛格尔( Singer,H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就是 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教育现代化的内部条件我国有学者提出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的矛盾, 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教 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正是这些教育内部的矛盾构成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有学者指出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一个社会的核心结构教育只是一个边缘结构。不能离 开社会主要构成要素的现代化谈教育现代化问题因为许多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目的、管理体 制、学校结构、课程内容、教育条件(经费、师资)等皆非教育本身所能解决因此说,社会各主要 方面达到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是教育实现较高程度的全面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依靠教育和科技,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近期的教育投入应当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并使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的原则 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教 育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区别。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 教育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既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又要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就是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5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5 现代化,赶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把高等教育由 “英才型”转向“大众型”。第三阶段,到 2050 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 水平,在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 体系。 从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与当代教育的命题视角,间接提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一是教育要 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和谐的现代个人主体;二是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两个层次通过文化启蒙 的教化,培植人文精神,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宽容、理解、公正、正义等社会价值,尊重人的自 由与价值,尊重生命的权利与尊严;三是教育要发展科学精神,培育社会的科技理性,积累科技知识 和人力资本;四是教育要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教育体制,在社会范围内树立以能力和成就取向的社会 流动与分层机制,保证公平发展的机会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使人各尽其能;五是教育要在整个 社会范围内培养社会成员的革新、进取、奋斗、敬业的现代性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广大的民众阶 层形成对非制度性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强烈的革新动机。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 总人口所占比率超过 80%;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 30%。我国有学者指出,英格 尔斯提出的这两项指标,加上教育投资水平(占 GNP 的 4—6%),可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量化目 标。 二、教育现代化条件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实现过程必然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基本同步。教育现代化的外部条件有经济、政治、文 化条件等,这是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哪个条件对教育影响最大,却在理论界存在很大分歧,在 国际教育现代化实践中也存在支持各种观点成立的实例。西方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教育现代化 的先决条件。前苏联一些社会学家则认为,政治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德国学者韦伯 (MaxWeber)、美国学者帕森斯(T·parsons)等人都认为文化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美国 学者辛格尔(Singer,H)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就是 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教育现代化的内部条件,我国有学者提出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的矛盾, 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教 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正是这些教育内部的矛盾构成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有学者指出: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一个社会的核心结构,教育只是一个边缘结构。不能离 开社会主要构成要素的现代化谈教育现代化问题,因为许多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目的、管理体 制、学校结构、课程内容、教育条件(经费、师资)等皆非教育本身所能解决,因此说,社会各主要 方面达到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是教育实现较高程度的全面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依靠教育和科技,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近期的教育投入应当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并使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的原则。 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教 育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区别。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 教育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既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又要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就是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要求: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教育改革,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创新的 关系。处理义务教育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高等教育改革是我国现在教育面临的大问题。 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对原来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改革,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改革 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 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方针是指引我国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当反映教育规律。办 学最根本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6.依靠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广大教师, 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和改革: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 质,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 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逐步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提供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办学条件。“教育是 对未来的最关键投资”,经费投入又是办好教育的前提。 増加教育投入,注重办学效益。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和征收教育税、附加费为主,辅 之以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 经费的新体制。办教育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国力出发,突出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全国而言,农村教育是我 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全国教育体系结构来看,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重点 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就是在同一个地 区的城乡之间、同一城市的区与区之间的情况和条件也往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 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就不可能是一种模式。 要求:实行国家办学、部门办学、集体办学、联合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等多种办 学形式;实行分区规划,加强社会参与。区别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情况, 自测题: 1.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3.调查了解你家乡的实际,你认为当地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冲突问题是什么 6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6 要求: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教育改革,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创新的 关系。处理义务教育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高等教育改革是我国现在教育面临的大问题。 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对原来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改革,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改革 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 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方针是指引我国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当反映教育规律。办 学最根本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6.依靠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广大教师, 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和改革: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 质,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 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逐步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提供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办学条件。“教育是 对未来的最关键投资”,经费投入又是办好教育的前提。 增加教育投入,注重办学效益。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和征收教育税、附加费为主,辅 之以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 经费的新体制。办教育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国力出发,突出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全国而言,农村教育是我 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全国教育体系结构来看,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重点。 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就是在同一个地 区的城乡之间、同一城市的区与区之间的情况和条件也往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 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就不可能是一种模式。 要求:实行国家办学、部门办学、集体办学、联合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等多种办 学形式;实行分区规划,加强社会参与。区别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情况, 自测题: 1.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3.调查了解你家乡的实际,你认为当地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冲突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