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温网博客周建媚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风格 2、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 绪 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中蕴涵着的别样愁情。 教学过程: 、歌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是盲人阿炳通过如怨如慕的二胡声来演绎人世 间的悲凉,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又有充满坎坷的一生,倾诉着在那个时代所承受 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这是用音乐传达给我们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誉为天下第一悲情词的《声声慢》,感受李清照是如何 借助文字来传达她的人生、她的血泪。 二、朗诵入境。 l、先齐声轻诵全词。读了之后,能否用一句词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这句词,应把感情重心放在哪个字上?“愁” 再读。) 这次第,次第是什么意思?情形? 那是怎样的情形,浸满了愁绪? 我们来听朗读,听的时候,将心浸到词中去,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所描述的 幅幅画面,一幅幅情形 2、听录音朗读。 脑海里略过什么画面?自由朗读,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在作者描述的 众多情形中,选择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处,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PPt:描述:选择最有共鸣的一处情形,描述画面。(她在看什么?想什么?做 什么?) 分享:这处情形里哪个地方最打动你? 三:感受意境,品读语言。 (学生描述词句情景:;教师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 中的愁情。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进行指导朗读,包括语调等等; 全班再轻声诵读。同一处地方,不同,同学们相互补充,没有继续。)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追问1: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对比。 形式上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 苦的心情。内容上从人的动作、神态一一到环境的悲凉一一到内心世界的巨大 伤痛。 追问2:同学们觉得首句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什么? (女子的呜咽声)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声音给予悲戚的 形象。用了许多开口度比较小的字来写这首词,加上又是用口语写,韵律极强, 声调极其凄美,所以我们一听这首词就感觉特别凄婉。 3、引前人评价:前人对此推崇备至: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一此十四 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
《声声慢》教案 温网博客 周建媚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风格。 2、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 绪。 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中蕴涵着的别样愁情。 教学过程: 一、歌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是盲人阿炳通过如怨如慕的二胡声来演绎人世 间的悲凉,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又有充满坎坷的一生,倾诉着在那个时代所承受 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这是用音乐传达给我们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誉为天下第一悲情词的《声声慢》,感受李清照是如何 借助文字来传达她的人生、她的血泪。 二、朗诵入境。 1、先齐声轻诵全词。读了之后,能否用一句词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这句词,应把感情重心放在哪个字上?“愁”———再读。) 这次第,次第是什么意思?情形? 那是怎样的情形,浸满了愁绪? 我们来听朗读,听的时候,将心浸到词中去,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所描述的, 一幅幅画面,一幅幅情形。 2、听录音朗读。 3、脑海里略过什么画面?自由朗读,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在作者描述的 众多情形中,选择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处,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PPt:描述:选择最有共鸣的一处情形,描述画面。(她在看什么?想什么?做 什么?) 分享:这处情形里哪个地方最打动你? 三:感受意境,品读语言。 (学生描述词句情景;教师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 中的愁情。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进行指导朗读,包括语调等等; 全班再轻声诵读。同一处地方,不同,同学们相互补充,没有继续。)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追问 1: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对比。 形式上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 苦的心情。 内容上从人的动作、神态 ——到环境的悲凉——到内心世界的巨大 伤痛 。 追问 2:同学们觉得首句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什么? (女子的呜咽声)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声音给予悲戚的 形象。用了许多开口度比较小的字来写这首词,加上又是用口语写,韵律极强, 声调极其凄美,所以我们一听这首词就感觉特别凄婉。 3、引前人评价:前人对此推崇备至: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 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
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 层次,几多细腻!……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 之 朗读指导: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去寻找,然后悲怆层层叠加,先是凄凄到惨惨到 戚戚哽咽不能语。寻寻觅觅:迷茫、恍惚。冷冷清清:猛然清醒却沉痛无比 凄凄惨惨戚戚:一层比一层的痛,读出哽咽。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追问1:乍暖还寒时候,为何是“最”难将息? 最:副词“最”出现在“最难将息”之中,意谓这种忽冷忽暖、变化无常的天气 里,词人最难调养身心:于身而言,奔波流离,体质虚弱,风寒突来。不堪忍受; 于心而言。亡国破家,丧夫失宝。遇人不淑,晚景凄凉。一个“最”字。极言心 灵创伤之重、度日如年之难和多愁伤感之苦, 追问2:出示材料:李清照的“酒”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借酒消愁似乎与别处不同,同学有无看出?为何不改成浓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 观感 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总结:酒表示愁情,但一杯淡酒化成的却是一杯浓愁,在黄昏那凄神寒骨的晚风 衬托下,却是愁浓,心冷。 自备:天气看起来暖和,却时常凄冷,最难调养身体,冷暖无常的天气,显得这 飘零之人何等的憔悴。这憔悴是从内心发出的啊。想要喝点酒,但愁绪涌在心头 如何抵消。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愁绪一点都减不掉。 轻声诵读(凄神寒骨的冷,还有淡酒压不住的愁,疲惫,叹息)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追问1:旧时相识雁,为什么作者看到会“正伤心”?(甜蜜的忧愁一一绝望的 哀愁) 因为“雁”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 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 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此时再见飞雁,因而有旧时相识之感。 总结:鱼雁可传书,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借一只旧时雁的意象,传递绝望的哀愁 (抬头看见一只大雁从天空中飞过,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词人浮想联翩,曾 经托着远方的思年,寄来书信,而今,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 (读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你说说黄花为什么能触动她的愁思?(如今的揣摩上) 菊花盛开,然而却堆积无人去摘,在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黄花”既是眼前景 物,也是词人自喻。这里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类比联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 层次,几多细腻!……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 之。 朗读指导: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去寻找,然后悲怆层层叠加,先是凄凄到惨惨到 戚戚哽咽不能语。 寻寻觅觅:迷茫、恍惚。冷冷清清:猛然清醒却沉痛无比。 凄凄惨惨戚戚:一层比一层的痛,读出哽咽。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追问 1:乍暖还寒时候,为何是“最”难将息? 最:副词“最”出现在“最难将息”之中,意谓这种忽冷忽暖、变化无常的天气 里,词人最难调养身心:于身而言,奔波流离,体质虚弱,风寒突来。不堪忍受; 于心而言。亡国破家,丧夫失宝。遇人不淑,晚景凄凉。一个“最”字。极言心 灵创伤之重、度日如年之难和多愁伤感之苦,。 追问 2:出示材料:李清照的“酒”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借酒消愁似乎与别处不同,同学有无看出?为何不改成浓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 观感 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总结:酒表示愁情,但一杯淡酒化成的却是一杯浓愁,在黄昏那凄神寒骨的晚风 衬托下,却是愁浓,心冷。 自备:天气看起来暖和,却时常凄冷,最难调养身体,冷暖无常的天气,显得这 飘零之人何等的憔悴。这憔悴是从内心发出的啊。想要喝点酒,但愁绪涌在心头, 如何抵消。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愁绪一点都减不掉。 轻声诵读(凄神寒骨的冷,还有淡酒压不住的愁,疲惫,叹息)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追问 1:旧时相识雁,为什么作者看到会“正伤心”?(甜蜜的忧愁——绝望的 哀愁) 因为“雁”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 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 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此时再见飞雁,因而有旧时相识之感。 总结:鱼雁可传书,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借一只旧时雁的意象,传递绝望的哀愁。 (抬头看见一只大雁从天空中飞过,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词人浮想联翩,曾 经托着远方的思年,寄来书信,而今,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 (读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你说说黄花为什么能触动她的愁思?(如今的揣摩上) 菊花盛开,然而却堆积无人去摘,在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黄花”既是眼前景 物,也是词人自喻。这里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类比联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以往丈夫在世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 现在,只剩下一个老妇人一人在受着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想起当年她和她 丈夫也是在秋天共同摘过黄花,但现在她丈夫去世了,只能她一个人看着这残败 的黄花,所以内心非常的愁苦。是如今与过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清照此 时孤寂的心境。 总结: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秋花凋零,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到此, 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顾影自怜,黯然伤神。 轻声诵读:读出:辛酸、凄楚之感 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问题: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日子难捱?“守”着窗儿与“对”着窗儿比 较 细节描写。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妇人整天倚着窗户观望的情景。为什么是 整天呢,一个“守”字做了说明。现在的生活对于作者这样的人是多么无聊啊 除了守在窗边还能做什么呢,她的生活节奏缓慢得令人害怕,那么多的时间怎么 度过呀,于是有了一句“独自怎生得黑”,作者在盼望着黑夜的到来 守着窗儿”,既不是观赏窗外的景色,更不是盼着远人的归来,她已是无人可 盼了。“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如何。黑:指天黑。原来是她寂寞、孤 独、愁绪满怀,在呆呆地看着天色,昐着天黑。时光太难熬了,如何才能熬到天 黑!两句话,把百无聊赖、内心空泛之情,全部托了出来。然而,即使是熬到了 天黑,又将奈何!恐怕又要“独自怎生得明”了吧!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的靠在窗外,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呢?黄昏既然已 经难挨,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问题:梧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悲愁、寂寞、凄苦) 这点点滴滴敲打在心头,是什么滋味?(愁苦凄冷)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一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 庭筠《更漏子》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总结: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而天公却偏偏不作美,细雨闹 人心,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何尝不是打在作者的心头?细雨梧桐的意象, 在点点滴滴的声音中承载着愁绪。这一句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 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 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 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 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7、学生齐读体味:我们试着把这凄切的声音、那凄凉的画面,用自己的声音读 出来。学生轻声诵读。 四、总结“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那一幅幅的次第感染之下,李清照的感情喷薄而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句话:我们该怎么去读?为什么要这么读?(有哪些愁?
如今:以往丈夫在世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 现在,只剩下一个老妇人一人在受着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想起当年她和她 丈夫也是在秋天共同摘过黄花,但现在她丈夫去世了,只能她一个人看着这残败 的黄花,所以内心非常的愁苦。是如今与过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清照此 时孤寂的心境。 总结: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秋花凋零,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到此, 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顾影自怜,黯然伤神。 轻声诵读:读出:辛酸、凄楚之感。 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问题: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日子难捱?“守”着窗儿与“对”着窗儿比 较。 细节描写。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妇人整天倚着窗户观望的情景。为什么是 整天呢,一个“守”字做了说明。现在的生活对于作者这样的人是多么无聊啊, 除了守在窗边还能做什么呢,她的生活节奏缓慢得令人害怕,那么多的时间怎么 度过呀,于是有了一句“独自怎生得黑”,作者在盼望着黑夜的到来。 “守着窗儿”,既不是观赏窗外的景色,更不是盼着远人的归来,她已是无人可 盼了。“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如何。黑:指天黑。原来是她寂寞、孤 独、愁绪满怀,在呆呆地看着天色,盼着天黑。时光太难熬了,如何才能熬到天 黑!两句话,把百无聊赖、内心空泛之情,全部托了出来。然而,即使是熬到了 天黑,又将奈何!恐怕又要“独自怎生得明”了吧!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的靠在窗外,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呢?黄昏既然已 经难挨,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问题:梧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悲愁、寂寞、凄苦) 这点点滴滴敲打在心头,是什么滋味?(愁苦凄冷)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 庭筠《更漏子》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总结: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而天公却偏偏不作美,细雨闹 人心,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何尝不是打在作者的心头?细雨梧桐的意象, 在点点滴滴的声音中承载着愁绪。这一句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 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 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 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 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7、学生齐读体味:我们试着把这凄切的声音、那凄凉的画面,用自己的声音读 出来。学生轻声诵读。 四、总结“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那一幅幅的次第感染之下,李清照的感情喷薄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句话:我们该怎么去读?为什么要这么读?(有哪些愁?)
出示: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 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我们要读出愁的深沉:这不是“愁”所能概括,那么是辛酸?是凄苦?是煎熬? 是痛苦?是伤心?是哀怜?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我们要读出愁的复杂:这已经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 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说不尽,道不完! 指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读两次,读出不同重音 (时间有,齐诵表愁情) 作者在这样的秋雨黄昏中,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 惨惨的愁,成就声声慢的美。那凄凉的画面,那凄愁的词人,全浓缩在这首凄美 的声声慢中。想想,怎样的语调、怎样的神情去读 五、作者介绍: 作者在这样的秋雨黄昏中,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 惨惨的愁,成就声声慢的美。 为什么李清照会有这么多的愁,这里是愁的牢笼,愁的天地 李清照大事记: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成遗孀。 1131年: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教师小结: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的晚年,她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 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心头。这是 词人在秋天黄昏里的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 孤独凄凉的境况。一行行抒写的都是词人饱经风霜的愁心。 生体验朗读。 六、拓展愁境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如此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 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 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 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李清照别样的愁的世界: 离愁别苦: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顾影自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感时伤身: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思乡借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愁苦无眠: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 字采桑子》 总结: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 李清照就是用那载不动,浓得化不开的愁,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被她的愁情深 深感染。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
出示: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 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______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我们要读出愁的深沉:这不是“愁”所能概括,那么是辛酸?是凄苦?是煎熬? 是痛苦?是伤心?是哀怜?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我们要读出愁的复杂:这已经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 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说不尽,道不完! 指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读两次,读出不同重音。 (时间有,齐诵表愁情) 作者在这样的秋雨黄昏中,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 惨惨的愁,成就声声慢的美。那凄凉的画面,那凄愁的词人,全浓缩在这首凄美 的声声慢中。想想,怎样的语调、怎样的神情去读。 五、作者介绍: 作者在这样的秋雨黄昏中,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 惨惨的愁,成就声声慢的美。 为什么李清照会有这么多的愁,这里是愁的牢笼,愁的天地。 李清照大事记:1103 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 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画化灰尘。 l129 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成遗孀。 1131 年: 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 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 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教师小结: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的晚年,她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 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心头。这是 词人在秋天黄昏里的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 孤独凄凉的境况。一行行抒写的都是词人饱经风霜的愁心。 生体验朗读。 六、拓展愁境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如此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 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 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 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李清照别样的愁的世界: 离愁别苦: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顾影自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感时伤身: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思乡借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愁苦无眠: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 字采桑子》 总结: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 李清照就是用那载不动,浓得化不开的愁,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被她的愁情深 深感染。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
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让我们记住李清照,记住这位绝代才女! 记住她的愁心,感受从心而流淌出的愁情。 以“初识愁滋味”为主题,搜集古人写愁的名句,选择两句有共鸣的进行点评
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让我们记住李清照,记住这位绝代才女! 记住她的愁心,感受从心而流淌出的愁情。 以“初识愁滋味”为主题,搜集古人写愁的名句,选择两句有共鸣的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