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绊马索搅拌机狙击/俎代庖伦常囫囵吞枣疏浚前竣 B.老搭档/档案袋纤巧阡纤尘不染开拓落拓不羁角色群雄角逐 C.应声虫应届生竦立/毛骨悚然憧憬鬥影幢幢果脯/相辅相成 D.着眼点/着重号亲家/亲痛仇快关卡/卡住脖子稽首厐无稽之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号司令撕心裂肺明察秋毫心有余卡 B.掉以轻心眼急手快反覆无常无所适从 C.汗流浃背世外桃源寒冬蜡月毁家纾难 D.唇枪舌剑高屋建瓴画地为牢一触即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1月19日,市委书记协同镇党委领导一行来到群联村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馨关怀 和诚挚的新年祝福。 B.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又是一个高峰 C.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 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 D.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 股票抛出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新社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60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 重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 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 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 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B.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展出的新式武器:歼-10型战斗机、歼轰-7A型战斗机“飞豹"、东风41洲际 弹道导弹等,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强烈的兴趣 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 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 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
201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绊马索/搅拌机 狙击/越俎代庖 伦常/囫囵吞枣 疏浚/提前竣工 B.老搭档/档案袋 纤巧/纤尘不染 开拓/落拓不羁 角色/群雄角逐 C.应声虫/应届生 竦立/毛骨悚然 憧憬/灯影幢幢 果脯/相辅相成 D.着眼点/着重号 亲家/亲痛仇快 关卡/卡住脖子 稽首/无稽之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发号司令 撕心裂肺 明察秋毫 心有余悸 B. 掉以轻心 眼急手快 反覆无常 无所适从 C. 汗流浃背 世外桃源 寒冬蜡月 毁家纾难 D. 唇枪舌剑 高屋建瓴 画地为牢 一触即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1 月 19 日,市委书记协同镇党委领导一行来到群联村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馨关怀 和诚挚的新年祝福。 B.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又是一个高峰。 C.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 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 D.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 股票抛出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新社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 60 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 重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 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 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 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 到 16 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 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B.在建国 60 周年阅兵式上,展出的新式武器:歼-10 型战斗机、歼轰-7A 型战斗机“飞豹”、东风 41 洲际 弹道导弹等,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强烈的兴趣。 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重”。 二、科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 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 96 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 3000 名军人以及 8000 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 17 辆坦克
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 降落。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 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 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 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 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 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 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 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 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 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 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 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 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 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 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仼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査飞行路 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 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 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04年第8期) 6.下列对“地效飞行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效飞行器"是指波音公司研制的“鹈鹕”和前苏联硏制的“黑海怪物" B是专指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 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的一种飞行器 C是一种运输能力特别强而又只能在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D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鹈鹕”地效飞行器。 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 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 8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的原因是() A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 B为满足美国军方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 个地方 C.为了破解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疑团 D这种运输机运输能力强大,经济实惠:能超低空飞行,装卸物资方便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
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 降落。 其实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 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 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 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 一疑团在以后的 10 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 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 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 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 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 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 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 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 4 对 5.88 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 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 15 米的 40 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 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 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 米长的翼展在 30 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 种作用在 15 米高度、在 6 米高度、在 3 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 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 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 15 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 480 千米 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04 年第 8 期) 6.下列对“地效飞行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效飞行器”是指波音公司研制的“鹈鹕”和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 B.是专指能装载 17 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 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的一种飞行器。 C.是一种运输能力特别强而又只能在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D.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鹈鹕”地效飞行器。 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 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 8.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的原因是( ) A.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 B.为满足美国军方能在 96 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 3000 名军人以及 8000 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 个地方。 C.为了破解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疑团。 D.这种运输机运输能力强大,经济实惠;能超低空飞行,装卸物资方便。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
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 C由于“地效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所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 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达到理想状 D.由于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 设计成自动化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原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 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 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 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 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 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 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 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 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3)蒸:兴起、渐成 (4)雠:应答、响应、应验。(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 (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其风民也皆以义 :教化 C.谓之不诬,可乎? 诬:欺骗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贼:杀害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 C.由于“地效作用”,在 15 米高度、在 6 米高度、在 3 米高度明显递增,所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 “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达到理想状态。 D.由于没人能在 15 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 480 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 设计成自动化。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 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 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 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 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 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 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 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 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2)腾:传播。 (3)蒸:兴起、渐成。 (4)雠:应答、响应、应验。 (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 (6) 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谓之不诬,可乎? 诬:欺骗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 )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分)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分)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 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15默写填空(6分) (1)古代诗文中常有写酒的佳句,诗人常常借酒抒怀。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 写出了男人饮酒的豪放,而李清照的“ 怎敌他,晚来风急”则是女子饮 酒的哀怨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 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3)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展示了人们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文学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 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 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 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 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 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祟高,在那里他的羊群 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 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 分) 译文: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 分) 译文: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 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 分)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 分) 答: 15.默写填空(6 分) (1)古代诗文中 常有写酒 的佳句,诗 人常常借 酒抒怀。如 李白的《 将进酒》中 的“人生 得意须尽 欢, ”写出了男人饮酒的豪放,而李清照的“ ,怎敌他,晚来风急”则是女子饮 酒的哀怨。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 “ ,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3)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展示了人们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文学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 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 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 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 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 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 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 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
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 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柵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 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 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 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 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 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 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 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 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 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己。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 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 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 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6.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4分) 17.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分) 18.“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4 19.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20.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 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 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下列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文句 式完全一致,50字左右(4分) 庄子屈原司马迁格里高尔阿Q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要求语言简洁。(4分)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即打开了教室的 前后门,以免地震扭曲了房门。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 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如此迅速的撤离,离 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 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因为应急科普显
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 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 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 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 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 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 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 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 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 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 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 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 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 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 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6.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4 分) 17.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 分) 18.“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4 分) 19.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 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 分) 20.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 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 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下列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文句 式完全一致,50 字左右(4 分) 庄子 屈原 司马迁 格里高尔 阿 Q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要求语言简洁。(4 分) 去年 5 月 12 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即打开了教室的 前后门,以免地震扭曲了房门。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 2200 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 1 分 36 秒。如此迅速的撤离,离 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 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 迅速的反应,是因为应急科普显
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 22.请参考下面的例子,为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设计一个游行方阵,并构思方阵名称及 说词,要求主题 鲜明,语言生动。(4分) 例如:名称:众志成城 解说:现在走来的是众志成城”方阵,由首都各界群众和曾经参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群体代表组成 多难兴邦,每一次的挫折与磨难,都让我们更加团结。众志成城,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挠伟大的中华民族和 坚强的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名称 解说 七、作文(60分) 请以“打开窗户”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写感受。 庄注意]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答案解析】分别读dang,刈an,tuo,jue:A项分别读ban,jazu,n,jn:C项分别读 ying/ying, sng, chong/chuang,fu:D项分别读 zhuazhuo,qng/qn,q语,q) 2、答案:D (【答案解析】A司一施B急一疾覆一复C蜡一腊) 3、答案 【答案解析】A项“协同”指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事,这里应为“偕同":C大模大样:形容傲 慢、满不在乎的样子。D项“一张一弛”比喻治国宽严相结合,也比喻工作、生活上劳逸结合。用在此对象不 4、答案A (【答案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为"实施.…制度”。C项句式杂糅,不能用“因为..…造成的"。D项病 句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修改:删除"媒体和"。) 5、答案:D (【答案解析】A括号要紧跟在“建筑”一词的后面B冒号须改为破折号C逗号应放在引号之后) 6、答案:D 【答案解析】A项,理解过于偏狭,应该说,只要合乎其原理的飞行器都是“地效飞行器"。B项,虽然“鹈 鹕"是“地效飞行器",但不能专指,因为前苏高考资源网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也是“地效飞行器"。C项,它还 能在高空飞行。) 7、答案:A (【答案解析】二者原理很相似,但“鹈鹕”并非是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硏制出来了,“鹈鹕”地效飞行器正在 设计之中。) 8、答案:B (【答案解析】其他选项,文中无信息。) 9、答案:B 【答案解析】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C项,文中无依据,理解错误。D项,原文是:咽因此控制装置将 设计成高度自动化”,注意对“高度自动化"的理解。) 【答案解析】贼:摧残)
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 22.请参考下面的例子,为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设计一个游行方阵,并构思方阵名称及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 鲜明,语言生动。(4 分) 例如:名称:众志成城 解说:现在走来的是“众志成城”方阵,由首都各界群众和曾经参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群体代表组成。 多难兴邦,每一次的挫折与磨难,都让我们更加团结。众志成城,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挠伟大的中华民族和 坚强的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名称: 解说: 七、作文(60 分) 请以“打开窗户”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写感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201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 B (【答案解析】分别读 dàng,xiān,tuò,jué;A 项分别读 bàn,jū/zǔ,lún,jùn;C 项分别读 yìng/yīng, sǒng,chōng/chuáng,fǔ;D 项分别读 zhuó/zhuó,qìng/qīn,qiǎ,qǐ/jī) 2、答案:D (【答案解析】A 司—施 B 急—疾 覆—复 C 蜡—腊) 3、答案 B (【答案解析】A 项“协同”指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事,这里应为“偕同”;C 大模大样:形容傲 慢、满不在乎的样子。D 项“一张一弛”比喻治国宽严相结合,也比喻工作、生活上劳逸结合。用在此对象不 当。) 4、答案 A (【答案解析】 B 项成分残缺,应为“实施……制度”。C 项句式杂糅,不能用“因为……造成的”。D 项病 句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修改:删除“媒体和”。) 5、答案:D (【答案解析】A 括号要紧跟在“建筑”一词的后面 B 冒号须改为破折号 C 逗号应放在引号之后) 6、答案:D (【答案解析】A 项,理解过于偏狭,应该说,只要合乎其原理的飞行器都是“地效飞行器”。B 项,虽然“鹈 鹕”是“地效飞行器”,但不能专指,因为前苏高考资源网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也是“地效飞行器”。C 项,它还 能在高空飞行。) 7、答案:A (【答案解析】二者原理很相似,但“鹈鹕”并非是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研制出来了,“鹈鹕”地效飞行器正在 设计之中。) 8、答案:B (【答案解析】其他选项,文中无信息。) 9、答案:B (【答案解析】A 项,前后无因果关系。C 项,文中无依据,理解错误。D 项,原文是:“因此控制装置将 设计成高度自动化”,注意对“高度自动化”的理解。) 10、D (【答案解析】贼:摧残) 11、A
【答案解析】②是说风俗的影响和作用,⑤表达对士大夫的希望,⑥是希望自己的主张能收到成效。) 12、B 【答案解析】作者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非全 体动员不可。) 13、(共10分) (1)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评分标准】“奚自”宾 语前置1分,“自乎”的“乎”1分,大意1分)(3分) (2)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评分标准】“于”1分,“微”1 分,大意1分) (3分)(3)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使之成材。(【评分标准】 “拔”,“尤”材”使动用法各1分,大意1分)(4分)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 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 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 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高考资源网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 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 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 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 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 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 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 (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 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 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 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 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 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 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 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解题分析】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此体起于韩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 抑扬,与论说相表里。韩愈原道、黄宗羲原君,为"原"体之名篇。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 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 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 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 龚自珍也关心人才,他讥切时政,以解放人才为诉求,龚自珍所作病梅记,可与原才比观并读。 14、【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 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 心无力,“空己”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 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
(【答案解析】②是说风俗的影响和作用,⑤表达对士大夫的希望,⑥是希望自己的主张能收到成效。) 12、B (【答案解析】作者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 “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非全 体动员不可。) 13、(共 10 分) (1)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评分标准】“奚自”宾 语前置 1 分,“自乎”的“乎”1 分,大意 1 分)(3 分) (2)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评分标准】“于”1 分,“微”1 分,大意 1 分) (3 分)(3)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使之成材。(【评分标准】 “拔”,“尤”“材”使动用法各 1 分,大意 1 分)(4 分)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 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 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 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高考资源网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 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 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 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 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 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 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 (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 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 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 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 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 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 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 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解题分析】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此体起于韩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 抑扬,与论说相表里。韩愈原道、黄宗羲原君,为“原”体之名篇。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 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 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 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 龚自珍也关心人才,他讥切时政,以解放人才为诉求,龚自珍所作病梅记,可与原才比观并读。 14、【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 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 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 2 分,具体分 析两句诗句 2 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
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 2分,形象及分析2分) 15、莫使金樽空对月三杯两盏淡酒哀吾生之须臾东隅已逝墙上的斑点纪传体 16、【参考答案】“我们"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作者与文学作品(2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 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 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分 17、【解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作品主要表 现手法"的能力。解答第二问必须紧扣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考虑,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和表达技巧。但落脚点还要落到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上。 【参考答案】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 的理想生活。(2分)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 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 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18、【解题分析】本题考査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筛选出原文 直接表露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 交流。(4分) 19、【解题分析】本题考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这是今后高考的趋向,须引 起足够的重视。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基本要求,要“参照原文”,“举两例”,谈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的“愉悦感"。答题时,可先按照先总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愉悦感"再“举例解析"的思路展开。 【参考答案】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每例解析给3分。 比如: 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 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 示例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 20、【参考答案】 屈原是一块挺立于天地间的温润美玉,在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的战国年代,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 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他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 庄子是一片飘逸的云,一片不理会尘世喧嚣的云,他变化无常,神鬼难料,孤傲地凌驾于这个黑暗的世界 21、【参考答案】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而开展的科普教育和演习等活动。(4分) 22、【参考答案】 名称:我的中国心(1分 解说:海外华侨和留学学子组成的“我的中国心”方阵走来了。(1分)海外赤子与祖国休戚相关,和衷共济 的爱国情怀此时此刻凝聚成对祖国母亲的真挚祝福。(2分) 名称:锦绣中华(1分) 解说:即将呈现的是群众游行的锦绣中华主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爱我中华”大型民族团结舞表演。(1分)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在共和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各民族风雨同舟,和 谐相处,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赞歌。(2分) 23、参照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分析】 我们打开房间的窗户,迎进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是满目的阳光 我们打开心房的窗户,迎进来的,是亲朋的关爱,是师友的教诲
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 2 分,形象及分析 2 分) 15、莫使金樽空对月 三杯两盏淡酒 哀吾生之须臾 东隅已逝 墙上的斑点 纪传体 16、【参考答案】“我们”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作者与文学作品(2 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 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 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 分) 17、【解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作品主要表 现手法”的能力。解答第二问必须紧扣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考虑,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和表达技巧。但落脚点还要落到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上。 【参考答案】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 的理想生活。(2 分)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 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 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 18、【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筛选出原文 直接表露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 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 交流。(4 分) 19、【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这是今后高考的趋向,须引 起足够的重视。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基本要求,要“参照原文”,“举两例”,谈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的“愉悦感”。答题时,可先按照先总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愉悦感”再“举例解析”的思路展开。 【参考答案】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每例解析给 3 分。 比如: 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 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 示例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 20、【参考答案】 屈原是一块挺立于天地间的温润美玉,在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的战国年代,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 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他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 庄子是一片飘逸的云,一片不理会尘世喧嚣的云,他变化无常,神鬼难料,孤傲地凌驾于这个黑暗的世界 之上。 21、【参考答案】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而开展的科普教育和演习等活动。(4 分) 22、【参考答案】 名称:我的中国心(1 分) 解说:海外华侨和留学学子组成的“我的中国心”方阵走来了。(1 分)海外赤子与祖国休戚相关,和衷共济 的爱国情怀此时此刻凝聚成对祖国母亲的真挚祝福。(2 分) 名称:锦绣中华(1 分) 解说:即将呈现的是群众游行的锦绣中华主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爱我中华”大型民族团结舞表演。(1 分)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在共和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各民族风雨同舟,和 谐相处,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赞歌。(2 分) 23、参照 2009 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分析】 我们打开房间的窗户,迎进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是满目的阳光…… 我们打开心房的窗户,迎进来的,是亲朋的关爱,是师友的教诲……
我们打开中国的窗户,迎进来的,是科技的进步,是经济的腾飞 当然,打开窗户,或许会飘进几许灰尘,或许会飞进数只苍蝇。但是,我们还是打开了窗户
我们打开中国的窗户,迎进来的,是科技的进步,是经济的腾飞…… 当然,打开窗户,或许会飘进几许灰尘,或许会飞进数只苍蝇。但是,我们还是打开了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