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综合实验(1)》教学资源_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指导书_力学性能_实验四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的测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45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实验四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的测试方法。 2、了解测定K1c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使用。 二、 实验内容 1、测定被试材料的p-v的曲线,计算条件断韧性KQ值。 2、验算实验所得KQ值,确定有效K1c值。 三、 基本概念和测试原理 根据线弹性断力学的分析,裂纹发生失稳扩展而导致裂纹体脆断的判据是 K=KIc (4-1) 式中K为应力场强度因子,它表征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的强度,在线弹性条 件下,可以证明K的一般表达式为 K=Yova (4-2) 其中,Y是与裂纹形状、试样类型和加负荷方式等有关的量,也称几何因子。 o是外加应力。是裂纹体内的裂纹长度,故K的大小仅决定于构件(包括裂纹) 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外加应力的大小、分布等。式(4-1)右边的K1c就是在平面应 变条件下,I型(即张开型)裂纹发生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场强度因子的临界值,即 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它是材料固有的抵抗脆性断裂的一种力学性能指标, 是材料的常数。由(4-)式可知,当外加应力增高时,裂纹前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 K也增大,当K增大到等于某一临界值,即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时,也 即达到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条件,就能导致裂纹体脆断,此时外加应力σ达到临 界应力ōc,若将o=c和式(4-2)代入式(4-1)可得: Yo va=Kie (4-3) 因此,只要知道带裂纹试样的应力强度因子K的表达式,即已知Y,试样的 尺寸又能保证裂纹前端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则只需测得带裂纹试样发生失稳断 裂时的负荷Pc,(或应力oc),就可利用已知的K1表达式求出相应的临界K1值,即 101

101 实验四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K1c的测试方法。 2、了解测定 K1c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使用。 二、 实验内容 1、测定被试材料的 p-v 的曲线,计算条件断韧性 KQ 值。 2、验算实验所得 KQ 值,确定有效 K1c值。 三、 基本概念和测试原理 根据线弹性断力学的分析,裂纹发生失稳扩展而导致裂纹体脆断的判据是 K1  K1c (4-1) 式中K1为应力场强度因子,它表征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的强度,在线弹性条 件下,可以证明Kl的一般表达式为 K1  Y a (4-2) 其中,Y是与裂纹形状、试样类型和加负荷方式等有关的量,也称几何因子。 σ是外加应力。a是裂纹体内的裂纹长度,故Kl的大小仅决定于构件(包括裂纹) 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外加应力的大小、分布等。式(4-1)右边的K1c就是在平面应 变条件下,I 型(即张开型)裂纹发生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场强度因子的临界值,即 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它是材料固有的抵抗脆性断裂的一种力学性能指标, 是材料的常数。由(4-1)式可知,当外加应力增高时,裂纹前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 Kl也增大,当Kl增大到等于某一临界值,即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时,也 即达到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条件,就能导致裂纹体脆断,此时外加应力σ达到临 界应力σc,若将σ=σc和式(4-2)代入式(4-1)可得: Y c a  K1c (4-3) 因此,只要知道带裂纹试样的应力强度因子K1的表达式,即已知Y,试样的 尺寸又能保证裂纹前端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则只需测得带裂纹试样发生失稳断 裂时的负荷Pc,(或应力 σc),就可利用已知的K1表达式求出相应的临界K1值,即

为试祥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 根据GB4161-84标准(详见附件),测定K1c的标准试样有四种,试样的几何 形状和尺寸及K1表达式如下: (1)三点弯曲试样(图4-1):SW=4,W/B=2 B 2.1W 2.1W 图4-1三点弯曲试样 其K表达式为: PS BW12 (4-4) 式中: 得T -) P一一负荷 B一一试样厚度 W一一试样宽度 S一一跨距a一一裂纹长度 (2)紧凑拉伸试样(图4-2):W/B=2 K1表达式为: P (4-5) 式中: 2+0 0.886+464a_13.32a2+14.72a5.6a 、1/2 - 102

102 为试祥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 根据GB4161-84标准(详见附件),测定K1c的标准试样有四种,试样的几何 形状和尺寸及K1表达式如下: (1)三点弯曲试样(图4-1):S/W =4,W/B=2 图4-1三点弯曲试样 其K1表达式为:        w a f BW PS K1 1/ 2 (4-4) 式中: 1/ 2 2 2 1/ 2 1 2 2 1 3.93 2.7 3 1.99 1 2.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f P——负荷 B——试样厚度 W——试样宽度 S——跨距 a——裂纹长度 (2)紧凑拉伸试样(图4-2):W/B=2 K1表达式为:        w a f BW P K1 1/ 2 1 (4-5) 式中: 1/ 2 4 4 3 3 2 2 1 4.64 13.32 14.72 5.6 2 0.88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f S 2.1W 2.1W a W B

Φ0.25W 0.35W 1.2W B 1.25w 图4-2紧凑拉伸试样 (3)C形拉伸试样(图4-3):W/B=2,对r2未加限制 C形拉伸式试样只适用于空心圆柱体。比值x/w=0.5的c形试样是个半环形[见 图4-3(a)];比值xw=0的C形试样是从圆环上所能截取的最小尺寸的c形拉伸 试样。 其K表达式为: kBx/w+i1.o/wlkb+0250-aw-n.(/w) (4-6) 式中: ia-owiwy- x一一加载孔偏置尺寸; r/r2一一内外半径比。 103

103 图4-2 紧凑拉伸试样 (3)C形拉伸试样(图4-3):W/B=2,对r1/r2未加限制 C形拉伸式试样只适用于空心圆柱体。比值x/w=0.5的c形试样是个半环形[见 图4-3(a)];比值x/w=0的C形试样是从圆环上所能截取的最小尺寸的c形拉伸 试样。 其K1表达式为:  x w a w   a w  r r f a w BW P K 3 / 1.9 1.1 / 1 0.25 1 / 1 / / 1 2 2 2 1 1 / 2        (4-6) 式中:   2 2 3 3 2 1 2 ( ) (a / w) /(1 a / w) 3.74 6.30a / w 6.32(a / w) 2.43(a / w) w a f             x――加载孔偏置尺寸; r1/r2――内外半径比。 1.25W W a Φ0.25W 0.35W 1.2W B

(4)圆形紧凑拉伸试样(图4-4),W/B=2 其K表达式为: P Bwi (4-7) 式中: 马=2+a/ml0.76+48a/n-l1.58a/wP+1.43a/mwyP-408a1w (1-a/w)2 104

104 (4)圆形紧凑拉伸试样(图4-4),W/B=2 其K1表达式为:        w a f BW P K1 1 / 2 3 (4-7) 式中:   2 2 3 4 3 (1 / ) (2 / ) 0.76 4.8 / 11.58( / ) 11.43( / ) 4.08( / ) ( )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w a f       

WM%⊙T 96 4 5 MSoo-o=MSCDIXC 0=M/X cq) VMZZT MIOOFMOSoH M50o-OFMoSo 62x 105

105

Ho0·0H LA 4960100x2 MC0O0 mCoo-o mt和 干mS1to m00TM290 MS00o干MSL9-p- 106

106

通过实验可画出被测材料的PV曲线(负荷一位移曲线),从PV曲线上确定 Pc值(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负荷)后。就可按K表达式算出Ko值。 实验材料测得的PV曲线通常有图4-5所示的三种类型,在PV记录曲线上用 95%斜率割线法(即通过原点作割线,其斜率为曲线初始斜率的95%),可求得 PQ。如95%斜率的割线和P-V曲线的交点为P5,则针对曲线类型确定Po的方法为: 如果在P5之前记录曲线上每一个点的负荷都低于P5,则取Po等于P5(图4-5)中I 型);但如果在Ps以前还有一个最大负荷超过了P,则取这个最大负荷为Po(图4-5 中Ⅱ型和型)。 载 Pmax A Pmax A P Pmax Pa Pa Ps=Pa P5 P5 亚 位移V 0 图4一5三种典型得P-V曲线 为什么把斜率降低5%的割线与PV曲线的交点Ps作为确定Po的依据呢?一般 来说,裂纹刚开始扩展的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人们仿照用σ0.2来代替σs的思路, 规定裂纹相对扩展△α/α=2%时的K1值,作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条件值,用 K表示,先求出△a/a所对应的负荷Po,然后代入公式计算Ko。由于实际测试时 得到的是PV曲线,而不是P-△α曲线,故必须找出△a/α和△V/V的相互关系。 可以证明,当aW在0.5附近时,无论是三点弯曲试样还是紧凑拉伸试样, △c/a=2%时大约相当于△V/V=5%=0.05,即 107

107 通过实验可画出被测材料的P-V曲线(负荷一位移曲线),从P-V曲线上确定 Pc值(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负荷)后。就可按Kl表达式算出KQ值。 实验材料测得的P-V曲线通常有图4-5所示的三种类型,在P-V记录曲线上用 95%斜率割线法(即通过原点作割线,其斜率为曲线初始斜率的95%),可求得 PQ。如95%斜率的割线和P-V曲线的交点为P5,则针对曲线类型确定PQ的方法为: 如果在P5之前记录曲线上每一个点的负荷都低于P5,则取PQ等于P5(图4-5)中Ⅰ 型);但如果在Ps以前还有一个最大负荷超过了P5,则取这个最大负荷为PQ(图4-5 中II型和III型)。 图4-5 三种典型得P-V曲线 为什么把斜率降低5%的割线与P-V曲线的交点Ps作为确定PQ的依据呢?一般 来说,裂纹刚开始扩展的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人们仿照用σ0.2来代替σS的思路, 规定裂纹相对扩展△α/α=2%时的K1值,作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条件值,用 KQ表示,先求出△a/a所对应的负荷PQ,然后代入公式计算KQ。由于实际测试时 得到的是P-V曲线,而不是P-△α曲线,故必须找出△α/α和△V/V的相互关系。 可以证明,当α/W在0.5附近时,无论是三点弯曲试样还是紧凑拉伸试样, △α/a=2%时大约相当于△V/V=5%=0.05,即 A Pmax P5=Pa Pa P5 Pmax A A Pmax Pa P5 Ⅰ Ⅱ Ⅲ o o o 位移V 载 荷 P

V+AV=10.5 故 V+AV- 所以 式中:P/V=tana,是P-V曲线上直线部分的斜率。P/(V+△V)=tanB是直 线OPs的斜率,由此可知,OP5的斜率比直线段的斜率小5%,它和PV曲线的交 点Ps就是裂纹相对扩△a/a=2%的点(即△V/V=5%的点)。因此,通过PV 曲线原点作一条低斜率比直线段小5%的割线OP5,它和P-V曲线的交点P5,就是 裂纹相对扩展△c/a=2%的点。 为要确定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的Ko值是否满足平面应变条件,是否是有效的 K1值(KQ=K1c)必须进行下列二项验算: (1)Pnx/Po≤1.1 (2)B≥25K02 如果满足上述二个条件,则测得的Ko值即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值:;如果 不满足上述(1)或(2)的要求,或两者都不满足时,就不是有效的K1c试验。若需 获得有效的K1值,必须再用较大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原试祥的1.5倍)重作试验。 凡不满足(1)或(2)要求的试验,如果最大负荷是由于裂纹扩展造成的,可按下面 给出的Rs计算式计算相应试样的试样强度化。 三点弯曲试样的强度比 Rsh= 6PW B(W-a)o2 紧凑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Re= 2P (2W +a) B(W-a)o2 C形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Ry= 2Pmax(3x+2W+a) B(W-a)}2o2 108

108  10.5   V V V 故          V p V V P 1.05 1 所以          V p V V P 0.95 式中:P/V=tanα,是P-V曲线上直线部分的斜率。P/(V+△V)=tanβ是直 线OPs的斜率,由此可知,OP5的斜率比直线段的斜率小5%,它和P-V曲线的交 点Ps就是裂纹相对扩△α/a =2%的点(即△V/V=5%的点)。因此,通过P-V 曲线原点作一条低斜率比直线段小5%的割线OP5,它和P-V曲线的交点P5,就是 裂纹相对扩展△α/a =2%的点。 为要确定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的KQ值是否满足平面应变条件,是否是有效的 K1c值(KQ=K1c)必须进行下列二项验算: (1) Pmax / PQ  1.1 (2) 2 2.5( ) s K B Q   如果满足上述二个条件,则测得的KQ值即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值;如果 不满足上述(1)或(2)的要求,或两者都不满足时,就不是有效的K1c试验。若需 获得有效的K1c值,必须再用较大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原试祥的1.5倍)重作试验。 凡不满足(1)或(2)要求的试验,如果最大负荷是由于裂纹扩展造成的,可按下面 给出的Rs计算式计算相应试样的试样强度化。 三点弯曲试样的强度比 2 2 max ( ) 6 B W a  P W Rsb   紧凑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2 2 max ( ) 2 (2 ) B W a  P W a Rsc    C形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2 2 max( ) 2 (3 2 ) B W a  P x W a Rsa    

2Pmax(2W+a) 圆形紧凑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Rsh= B(W-a)2 式中:Pmax一一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62一一拉伸屈服强度c0.2。 P◆ AV 图4-6P-V曲线得分析 当铝合金的试验结果不能全部满足上述规定的有效性条件时,可以按国标 GB4161-84中附录给出的补充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 实验材料和试样 实验材料采用淬火后低温回火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K1c试样的关键是要确保平面应变条件,为此它们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B≥2.52 可s 109

109 圆形紧凑拉伸试样的强度比 2 2 max ( ) 2 (2 ) B W a  P W a Rsb    式中:Pmax――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σ2――拉伸屈服强度σ0.2。 图4-6 P-V曲线得分析 当铝合金的试验结果不能全部满足上述规定的有效性条件时,可以按国标 GB4161-84 中附录给出的补充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 实验材料和试样 实验材料采用淬火后低温回火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K1c试样的关键是要确保平面应变条件,为此它们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 2 2.5( ) s K c B   V P O v P5 ∆V α β

(w-a)/a≥2. 6 本试验采用标准的三点弯曲试样,缺口及预制疲劳裂纹总长度a(见图4-1) 等于(0.45一0.55)W。试样按要求尺寸制作完毕后,要人为地引进裂纹,目前一 般是是线切割加工一缺口,缺口半径≤0.08mm,然后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用用三 点弯曲加负荷方法预制疲劳裂纹,使总的裂纹(缺口+预制疲劳裂纹)长度 为0.45W~0.55W之间,而疲劳裂纹的长度应不小于2.5%W,至少为1.5mm。 在预制疲劳裂纹时,为了确保裂纹尖端的尖锐度,希望裂纹前端的应力场强 度因子保持低值,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中K/max/E≤0.0lmm2,还要保证 K,mx≤0.6Kc。而应力场强度因子幅不应小于0.9Kmx。预制疲劳裂纹与缺口对 称面最大偏差应<10°。 在缺口端面两边贴上刀口,以便装置夹式引伸计。 五、 实验设备和装置 高频疲劳试验机、夹式引伸计以及电子式材料试验机,也可以在一般的万 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Kc的测定。 1一夹式引伸计:2-试样;3一负荷传感器;4一应变仪;5-X-Y记录仪。 图4-7三点弯曲试验装置示意图 110

110 2 1 ( ) / 2.5         s K c w a a  本试验采用标准的三点弯曲试样,缺口及预制疲劳裂纹总长度 a(见图 4-1) 等于(0.45-0.55)W。试样按要求尺寸制作完毕后,要人为地引进裂纹,目前一 般是是线切割加工一缺口,缺口半径≤0.08mm,然后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用用三 点弯曲加负荷方法预制疲劳裂纹, 使总的裂纹(缺口+预制疲劳裂纹)长度 a 为 0.45W~0.55W 之间,而疲劳裂纹的长度应不小于 2.5%W,至少为 1.5mm。 在预制疲劳裂纹时,为了确保裂纹尖端的尖锐度,希望裂纹前端的应力场强 度因子保持低值,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中 2 1 K f max / E  0.01mm ,还要保证 Kf max 6K1c  0. 。而应力场强度因子幅不应小于 0.9Kfmax。预制疲劳裂纹与缺口对 称面最大偏差应<10 o 。 在缺口端面两边贴上刀口,以便装置夹式引伸计。 五、 实验设备和装置 高频疲劳试验机、夹式引伸计以及电子式材料试验机,也可以在一般的万 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 K1c的测定。 1-夹式引伸计;2-试样;3-负荷传感器;4-应变仪;5-X-Y 记录仪。 图 4-7 三点弯曲试验装置示意图 P V 4 4 1 2 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