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基础过关一(韩愈) 班级 学好姓名 填空题目 1、韩愈,字( ),世称( 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唐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一统,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之道极力排 斥佛、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的文章,气势雄浑 纵横恣肆,善用修辞,推陈出新 2、《进学解》的“学”意为()“解”意为()“进学解”意为( 3、序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序也作“叙”或“绪”,即依条理叙述的意思。古代的 序文一种叫(),例如《送李愿归盘谷序》:另一种叫(),例如《张中丞传后叙》 4、人物传记文章,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包括( ()、()等体裁。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宠而负恃( 濯清泉而自洁 )美可茹( 车服不维(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也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可以出而仕矣( )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士卒仅万人( )颜色不乱( 必以其言为信( )其讲之精也( )巡因一见问姓名( 以此诟远( )然尚恨有缺者( )授之柄而处其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不能通知二父志( )独旁搜而远绍(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名一艺者不庸 名:拥有、占有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D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冬暖而儿号呼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1 “唐宋散文”基础过关一(韩愈) 班级 学好 姓名 一、填空题目 1、韩愈,字( ),世称 ( ),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唐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一统,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之道极力排 斥佛、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的文章,气势雄浑, 纵横恣肆,善用修辞,推陈出新。 2、《进学解》的“学”意为( )“解”意为( )“进学解”意为( )。 3、序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序也作“叙”或“绪”,即依条理叙述的意思。古代的 序文一种叫( ),例如《送李愿归盘谷序》;另一种叫( ),例如《张中丞传后叙》。 4、人物传记文章,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包括( )、( )、( )等体裁。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妒宠而负.恃( ) 濯.清泉而自洁( ) 美.可茹( ) 车服不维.(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吾知其必有合..也( )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 可以出而仕.矣( ) 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 )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 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士卒仅.万人( ) 颜色..不乱 ( ) 必以其言为信.( )其讲.之精也( ) 巡因.一见问姓名( ) 以此诟.远( )然尚恨.有缺者( ) 授之柄.而处其下( )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 )不能通知..二父志( ) 独旁搜而远绍.( ) 三、选择题 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名.一艺者不庸 名:拥有、占有 B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表明 D 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 A 占小善者而率以.录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 冬暖而.儿号呼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而相泣于.中庭 D 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惟弈秋之.为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B 拂拭之,因免冠谢.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日见亲宠任事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 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指前人之瑕疵B方今圣贤相逢C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A居民鲜少鲜可食 是谷也是有命焉 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 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其棺(凭借) 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 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间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④⑧/③⑤/⑨间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天殁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 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本:子息,利息 B.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引手:伸出援手
2 C 日见.亲宠任事 虽见.废弃 终默不泄 D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 举类迩而.见义远 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指前人之瑕疵.. B 方今圣贤相逢.. C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D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 A 居民鲜.少 鲜.可食 B 是.谷也 是.有命焉 C 泉甘而.土肥 处秽污而.不羞 D 利泽施于.人 伺候于.公卿门下 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比.得软脚病(等到)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其棺(凭借) B 不省所怙.(依靠) 遽.去吾而殁(突然)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 C 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 D 远具.时羞(准备) 止.一岁(停止)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 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 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 ) ①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 ) A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 将成家而致.汝 C 去今之墓.而葬焉 D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本:子息,利息 B.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引手:伸出援手
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立就:很快成功 D.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经纪:经管料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 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出入经史百子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其土俗 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何不从汝而死有也 B又有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 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 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 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 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四、翻译下列句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五、阅读理解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3 C. 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立就:很快成功 D. 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经纪:经管料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自肆.于山水间 肆:尽情享受 B.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 C.请于朝,将拜.疏 拜:授官 D.亦可以少.愧矣 少:略微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经史百子 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其土俗 因.拔刀斫前奏案 B 无辞以.白其大人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 士穷乃.见节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几何..不从汝而死有也 B 又有冀其成立..邪 C 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 未可以为..信也 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 老成的四叔。 B 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 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 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 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其在外,则树旗旄 ,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五、阅读理解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董生举进士。(举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其必有合也。 (2)吾因子有所感矣 3、第一段用 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4、文中两次写到 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6、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 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 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 颂的名篇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 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 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 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 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4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董生举进士。(举: )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其必有合也。 (2)吾因子有所感矣。 3、第一段用 ,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4、文中两次写到 ,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 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6、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 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 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 颂的名篇。 (二)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 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 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 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 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参考答集 填空:1、退之韩昌黎2、“业”与“行”:辩解,议论: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3、赠序,书序4、传行状碑志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依仗洗涤美味的食物束缚有所感而激愤受到赏识 凭吊做官跟随 责备似乎 伤 因为近神气、面容真考虑、谋划凭借 诽谤遗憾权柄 请理解、通晓继承 三、选择题1、B2、C3、C4、A5、B这,A很少:鲜美的食物C并列:转折D给,表对象:在,表地方6、A7、C8 C9、A10、B11、A(子本,利息和本金)12、C拜:敬词13、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 势纵横:C.得罪:获罪)14、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 15、C16、B 四、翻译下列各句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灭。2、他在外面 就树起旗帜,排列弓箭,武士头前开路,随从塞满道路。3、然而,我曾听说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 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4、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五、阅读理解 一)1、(1)考(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2、略3、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4、董生勉乎哉5、D6、A (二)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 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参考谷案 、填空:1、退之韩昌黎2、“业”与“行”:辩解,议论: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3、赠序,书序4、传行状碑志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依仗洗涤美味的食物束缚有所感而激愤受到赏识 凭吊做官跟随 责备似乎 因为近神气、面容真考虑、谋划凭借 诽谤遗憾权柄 请理解、通晓继承 选择题1、B2、C3、C4、A5、B这,A很少:鲜美的食物C并列:转折D给,表对象:在,表地方6、A7、C8、 C9、A10、B11、A(子本,利息和本金)12、C拜:敬词13、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 势纵横:C.得罪:获罪)14、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 四、翻译下列各句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灭。2、他在外面 就树起旗帜,排列弓箭,武士头前开路,随从塞满道路。3、然而,我曾听说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 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4、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五、阅读理解
5 参考答案 一、填空:1、退之 韩昌黎 2、“业”与“行”;辩解,议论;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3、赠序,书序 4、传 行状 碑志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依仗 洗涤 美味的食物 束缚 有所感而激愤 受到赏识 凭吊 做官 跟随 责备 似乎 伤 因为 近 神气、面容 真 考虑、谋划 凭借 诽谤 遗憾 权柄 请 理解、通晓 继承 三、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这,A 很少;鲜美的食物 C 并列;转折 D 给,表对象;在,表地方 6、A 7、C 8、 C 9、A 10、B 11、A(子本,利息和本金) 12、C 拜:敬词 13、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 势纵横;C.得罪:获罪) 14、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 15、C 16、B 四、翻译下列各句 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灭。2、他在外面 就树起旗帜,排列弓箭,武士头前开路,随从塞满道路。3、然而,我曾听说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 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4、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五、阅读理解 (一)1、(1)考 (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 2、略 3、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4、董生勉乎哉 5、D 6、A (二)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 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参考答案 一、填空:1、退之 韩昌黎 2、“业”与“行”;辩解,议论;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3、赠序,书序 4、传 行状 碑志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依仗 洗涤 美味的食物 束缚 有所感而激愤 受到赏识 凭吊 做官 跟随 责备 似乎 伤 因为 近 神气、面容 真 考虑、谋划 凭借 诽谤 遗憾 权柄 请 理解、通晓 继承 三、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这,A 很少;鲜美的食物 C 并列;转折 D 给,表对象;在,表地方 6、A 7、C 8、 C 9、A 10、B 11、A(子本,利息和本金) 12、C 拜:敬词 13、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 势纵横;C.得罪:获罪) 14、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 15、C 16、B 四、翻译下列各句 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灭。2、他在外面 就树起旗帜,排列弓箭,武士头前开路,随从塞满道路。3、然而,我曾听说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 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4、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五、阅读理解
一)1、(1)考(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2、略3、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4、董生勉乎哉5、D6、A (二)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 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6 (一)1、(1)考 (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 2、略 3、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4、董生勉乎哉 5、D 6、A (二)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 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