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 宋学孟 泰东实验学校朱小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虽是童年趣事,但作者成年后回忆起来却是“苦中略带些涩 的滋味儿”的事。 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很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仔细品位。 教学目标: 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 品往昔看今朝,珍惜幸福生活: 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 教学重点:“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 教学难点:精彩语句包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到河边摘几片自己认为最嫩的柳叶儿,把它们洗净并尝尝 味道 2熟读课文,掌握其中生字词;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现在正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河边已是绿树 成茵了。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摘几片柳叶尝尝,谁能说说柳叶的味道究竟怎样。 生1:苦,苦得不得了 生2:很涩 生3:我吃了好几片,刚才肚子好疼 生4:刚吃时,有股清香,但咀嚼一下,觉得好难吃 师:大家才吃了几片就觉得很苦很难吃,那么如果让你每天就以它为主要 食物你可以接受吗? 生纷纷说“不愿意”。 师:大家都说不愿意,可是有人却以吃柳叶为乐,并且是一个才七八岁的孩 子,这究竞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文章《柳叶儿》 里去看个究竟吧! 揭示教学目标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指名读) 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 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 品往昔看今朝,珍惜幸福生活
柳 叶 儿 宋学孟 泰东实验学校 朱小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虽是童年趣事,但作者成年后回忆起来却是“苦中略带些涩 的滋味儿”的事。 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很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仔细品位。 教学目标: 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 品往昔看今朝 ,珍惜幸福生活; 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 教学重点:“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 教学难点:精彩语句包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到河边摘几片自己认为最嫩的柳叶儿,把它们洗净并尝尝 味道; 2.熟读课文,掌握其中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现在正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河边已是绿树 成茵了。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摘几片柳叶尝尝,谁能说说柳叶的味道究竟怎样。 生 1:苦,苦得不得了. 生 2:很涩! 生 3:我吃了好几片,刚才肚子好疼. 生 4:刚吃时,有股清香,但咀嚼一下,觉得好难吃. …… 师:大家才吃了几片就觉得很苦很难吃,那么如果让你每天就以它为主要 食物,你可以接受吗 ? 生纷纷说“不愿意”。 师:大家都说不愿意,可是有人却以吃柳叶为乐,并且是一个才七八岁的孩 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文章 《柳叶儿》 里去看个究竟吧! 二.揭示教学目标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指名读) 理解乐中之苦,把握文章主旨; 品读精彩语句,把握其中感情; 品往昔看今朝 ,珍惜幸福生活
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要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 的掌握情况了.(指名读幻灯片上所列生字词) 捋 噌噌 兀地 攥 咔嚓逞能 飕飕嚼碎 咀嚼 四介绍文章背景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 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 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 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 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 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 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那时人们的生活是极其困苦的,他们的心情更 是非常沉重的。而文中所记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五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并注意 1请用笔划出你觉得精彩的语句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行间巡视)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品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要你找一首曲子给课文作配乐朗诵,你会选择曲调轻快的,还是 略带伤感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 乐趣。“我”的乐体现在哪儿?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3作者为什么童年时代认为抢吃柳叶儿是快乐的事而成年后却觉得柳 叶儿苦中带涩? 4.人们今天有时也吃野菜甚至树叶,那跟课文中作者的经历相似吗?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应该选曲调轻快的,因为课文表达的是一种快乐的感情 生2我也认为要选曲调轻快的因为作者在爬树摘柳叶和吃柳叶时都感 到很开心 师他们两位说得好象很有道理,同意他们的观点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这有点出乎意料,说明学生对文章 的主旨没有能够把握,教者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作者是带着快乐的感情来写这一篇课文的,老师也觉 得大家说得有道理可是老师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文字里却很难读出快乐
三.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要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 的掌握情况了.(指名读幻灯片上所列生字词) 捋 噌 噌 兀 地 蹭 攥 咔 嚓 逞 能 飕 飕 嚼碎 咀嚼 四.介绍文章背景 1959-1961 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 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 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 增加,计 3000 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 1.5 倍。其困难的 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 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 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那时人们的生活是极其困苦的,他们的心情更 是非常沉重的。而文中所记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五.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 并注意: 1.请用笔划出你觉得精彩的语句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行间巡视)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品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要你找一首曲子给课文作配乐朗诵,你会选择曲调轻快的,还是 略带伤感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 乐趣。 “我”的乐体现在哪儿?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3.作者为什么童年时代认为抢吃柳叶儿是快乐的事,而成年后却觉得柳 叶儿苦中带涩? ⒋人们今天有时也吃野菜甚至树叶,那跟课文中作者的经历相似吗?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生 1:我认为应该选曲调轻快的,因为课文表达的是 一种快乐的感情. 生 2:我也认为.要选曲调轻快的,因为作者在爬树摘柳叶和吃柳叶时都感 到很开心. 师:他们两位说得好象很有道理, 同意他们的观点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这有点出乎意料,说明学生对文章 的主旨没有能够把握,教者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 师: 看来大家都认为作者是带着快乐的感情来写这一篇课文的,老师也觉 得大家说得有道理.可是老师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文字里 却很难读出快乐
的感情,反而觉得很酸楚呢! 难道作者是自相矛盾吗?还是老师理解错了?请大家去大声朗读课文的开头两 小节和结尾,看看谁能第一个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疑问 (学生自由朗读指定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好了,但老师看见不少同学的眉头皱起来了,是不是 也遇到跟老师一样的疑问了?大家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学生很热烈的讨论) 生1:老师我觉得我们刚才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作者是带着一种苦涩的 感情来写这一篇文章的 生2.文章主要部分写作者童年的经历,因为那时候他太小了,还不懂事所 以觉得快乐但当他成年后,他就觉得很悲伤 生3.一个孩子因为不懂忧愁,所以他把爬树抢柳叶、吃柳叶看做是很开 的事,但实际上这是很苦的事 师:你为什么认为那是很苦的事呢? 生:因为我们通过品尝知道其实柳叶很难吃,更不用说当饭吃了。但是作 者却把它当成乐事,可见当时确实太穷了,而人们也太饿了。 师:你说得非常棒!刚才几位同学也说得很好。听了你们刚才的一番解释, 老师终于恍然大悟了。原来,同学们一开始都只是像作者童年一样“少年不识 愁滋味”啊!那么现在你还会选择曲调轻快的音乐给文章配音吗? 生纷纷回答要“略带伤感”的。 师:看来通过刚才的一番阅读和思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了。另外, 老师还发现大家已经把第三题给解决了,真了不起!但是老师对第二题还是感 到有些迷惘,作者究竟“乐” 在什么地方呢?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呢? (学生纷纷读书,并寻找答案) 生1课文第8小节写了作者爬树的样子,从“得意洋洋”和“美滋滋”可 以看出来当时他很快乐! 师:你说得很棒,关键词词也找得很准,真不简单!还有同学在别的地方 也找到了描写作者快乐的句子吗 生2:课文第12、13小节也写到作者的快乐。这一部分写作者吃柳叶的 快乐。从“满心里香得不行”、“最好吃的”、“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当时他很快乐 师:你看得很仔细,语言组织也很好!只是老师还有几个疑问需要大家来 帮我解答呢。第一:柳叶并不好吃,但是童年的作者却“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 鼓溜溜的”,这是为什么呢?第二:为什么小时侯作者的肚皮是“薄薄的一层” 纸一般的”? 生:因为那时没有吃的,所以能有柳叶儿吃就会觉得很好吃。另外,也从 侧面写出了作者的饿 师:你解释得很有道理,“侧面”一词用得很准确!那么谁能回答老师的
的感情,反而觉得很酸楚呢! 难道作者是自相矛盾吗?还是老师理解错了?请大家去大声朗读课文的开头两 小节和结尾,看看谁能第一个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疑问. ﹙学生自由朗读指定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好了,但老师看见不少同学的眉头皱起来了,是不是 也遇到跟老师一样的疑问了?大家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学生很热烈的讨论﹚ 生 1:老师,我觉得我们刚才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作者是带着一种苦涩的 感情来写这一篇文章的. 生 2.文章主要部分写作者童年的经历,因为那时候他太小了,还不懂事,所 以觉得快乐.但当他成年后,他就觉得很悲伤. 生 3. 一个孩子因为不懂忧愁,所以他把爬树抢柳叶、吃柳叶看做是很开 心的事,但实际上这是很苦的事。 师:你为什么认为那是很苦的事呢? 生:因为我们通过品尝知道其实柳叶很难吃,更不用说当饭吃了。但是作 者却把它当成乐事,可见当时确实太穷了,而人们也太饿了。 师:你说得非常棒!刚才几位同学也说得很好。听了你们刚才的一番解释, 老师终于恍然大悟了。原来,同学们一开始都只是像作者童年一样“少年不识 愁滋味”啊!那么现在你还会选择曲调轻快的音乐给文章配音吗? 生纷纷回答要“略带伤感”的。 师:看来通过刚才的一番阅读和思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了。另外, 老师还发现大家已经把第三题给解决了,真了不起!但是老师对第二题还是感 到有些迷惘,作者究竟“乐” 在什么地方呢?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呢? ﹙学生纷纷读书,并寻找答案﹚ 生 1.课文第 8 小节写了作者爬树的样子,从“得意洋洋”和“美滋滋”可 以看出来当时他很快乐! 师:你说得很棒,关键词词也找得很准,真不简单!还有同学在别的地方 也找到了描写作者快乐的句子吗? 生 2:课文第 12、13 小节也写到作者的快乐。这一部分写作者吃柳叶的 快乐。从“满心里香得不行”、“最好吃的”、“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当时他很快乐。 师:你看得很仔细,语言组织也很好!只是老师还有几个疑问需要大家来 帮我解答呢。第一:柳叶并不好吃,但是童年的作者却“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 鼓溜溜的”,这是为什么呢?第二:为什么小时侯作者的肚皮是“薄薄的一层”、 “纸一般的”? 生:因为那时没有吃的,所以能有柳叶儿吃就会觉得很好吃。另外,也从 侧面写出了作者的饿。 师:你解释得很有道理,“侧面”一词用得很准确!那么谁能回答老师的
第二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作者的肚皮薄应该是因为经常没有东西吃,没有油水当然肚皮 就薄了!(学生笑 师(小结):确实如大家所言,作者在爬树抢柳叶和吃柳叶时是很快乐 的。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饥饿程度。所以文中的“快乐”, 其实就像作者在开头说的是“苦中带涩”的。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解 决了前三个问题,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生: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作者吃野菜是为了活命,但现代人 吃野菜却是因为油腻的东西吃得太多了,来换换味口、调理肠胃的。 师:你评价得很到位。确实如此,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从小愁 的不是没有吃穿,而是吃不了、穿不了。相比作者的童年,我们的童年真是太 幸福了。那么读过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我觉得太惭愧了,因为以前我总是很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不吃, 甚至把它扔掉,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生2.我以前总认为生活就应该像现在这样,却不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吃过 这样的苦.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应该感到很幸福,我们也应该珍惜今天的 幸福幸福生活。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的先 辈们通过无数的努力才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它,并且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七.品位语言 师:本文语言生动,饱含感情。下面就请大家将刚才从文中找出的精彩 语句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它精彩在什么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感情 (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在行间巡视。注意听取讨论意见, 并进行指导) 班级交流(具体发言内容略)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知道本文作者宋学孟先生用饱含深情 的语言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灾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 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八.赛诗会 师:本文是一篇写柳叶的文章,请将你搜集的咏柳诗词拿出来和同学比 比看谁说得多! (学生发言略) 九.课后作业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或几句话劝告不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人们 阅读《补充习题》35页《榆钱饭》,并完成文后思考题
第二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作者的肚皮薄应该是因为经常没有东西吃,没有油水当然肚皮 就薄了!﹙学生笑﹚ 师﹙小结﹚:确实如大家所言,作者在爬树抢柳叶和吃柳 叶时是很快乐 的。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饥饿程度。所以文中的“快乐”, 其实就像作者在开头说的是“苦中带涩”的。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解 决了前三个问题,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生: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作者吃野菜是为了活命,但现代人 吃野菜却是因为油腻的东西吃得太多了,来换换味口、调理肠胃的。 师:你评价得很到位。确实如此,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从小愁 的不是没有吃穿,而是吃不了、穿不了。相比作者的童年,我们的童年真是太 幸福了。那么读过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 1.我觉得太惭愧了,因为以前我总是很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不吃, 甚至把它扔掉,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生 2.我以前总认为生活就应该像现在这样,却不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吃过 这样的苦.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应该感到很幸福,我们也应该珍惜今天的 幸福幸福生活。 ……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的先 辈们通过无数的努力才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它,并且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七.品位语言 师:本文语言生动,饱含感情。 下面就请大家将刚才从文中找出的精彩 语句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它精彩在什么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感情。 ﹙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在行间巡视。注意听取讨论意见, 并进行指导﹚ 班级交流﹙具体发言内容略﹚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知道本文作者宋学孟先生用饱含深情 的语言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灾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 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八.赛诗会 师:本文是一篇写柳叶的文章,请将你搜集的咏柳诗词拿出来和同学比 一比,看谁说得多! ﹙ 学生发言略﹚ 九.课后作业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或几句话劝告不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人们 阅读《补充习题》35 页《榆钱饭》,并完成文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