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科试卷(问卷) 班级:姓名 座号 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栏目,否则答案无效。 (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父利其然也, 不使学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3)、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木兰诗》中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确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 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默写《滁州西涧》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yong zhe6 ng()的根。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1dao()的钟声也响了。 (3)、当时,他是美国 jia yu hu xido()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 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biyu()下发扬滋长。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在本学期末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广大教职工带表认真阅读了《学 校近期发展 规划》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话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 写某人认真 学习的动作神态的话。(80字之内)(4分) A组:沉浸喧嚣源泉津津有味一丝不苟筋疲力尽 B组:虽然……但是… 只有…才 5、阅读下面表格,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科试卷(问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栏目,否则答案无效。 一、(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父利其然也, ,不使学。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 (3)、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木兰诗》中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确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 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5)、默写《滁州西涧》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yōng zhǒ ng( )的根。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 (3)、当时,他是美国 jiā yǜ hǜ xiǎo(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 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 bǔ yù( )下发扬滋长。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学校在本学期末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广大教职工带表认真阅读了《学 校近期发展 规划》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话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从下面 A 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 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 写某人认真 学习的动作神态的话。(80 字之内)(4 分) A 组:沉浸 喧嚣 源泉 津津有味 一丝不苟 筋疲力尽 B 组:虽然……但是…… 只有……才…… 5、阅读下面表格,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匚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_损坏较重_损坏严重 占总图书比 20% 40% 25% 15%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列出了 下表。请你根据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和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 的措施。 (1)结论: (2)措施 二、阅读(4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e)!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处 C.蒙乃始就学:于是 D、孰若孤: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用原文词语 回答) 文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 是: (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 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 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 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0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 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 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占 总 图 书 比 例 20% 40% 25% 15%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列出了 下表。请你根据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和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 的措施。 (1)结论: (2)措施: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18 题。 (一)(12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处 C.蒙乃.始就学:于是 D、孰若.孤: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和 。(用原文词语 回答) 文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 是: 。(3 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 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 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 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0 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 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 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 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 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 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 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 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在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时,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 简要概括。(3分) 11、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为代价的?(4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纯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表 现了闻一多 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 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C、本文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 具体可感。 D、作者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只选取了几件小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 生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三)看望15分)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 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 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 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 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 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 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 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在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时,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 简要概括。(3 分) 11、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为代价的?(4 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纯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表 现了闻一多 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 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C、本文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 具体可感。 D、作者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只选取了几件小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 生的高尚人 格都表现出来了。 (三 )看 望 (15分)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 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 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
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 手提包一一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 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 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 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 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 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 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 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 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 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 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 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 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 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 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 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怕妈妈再说什么, 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 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 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 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
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 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 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 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 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 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 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 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 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 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 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 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 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 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 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 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 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 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 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 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 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 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 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 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3.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分) 14.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培德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下表。(3分 情节 回房间看见蛋糕 心理希望母亲早点离开 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15.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 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写出了培德在得知妈妈到来后内心的惊喜和急于 见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B.齐姆森“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的质问未必是因为不知道培 德为什么让妈妈离开,而是包含着对培德拥有母爱而不知珍惜的一种不满。 C.“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 到异样疼痛。”描写表明培德仍然沉浸在妈妈的到来给他丢了面子的痛苦中不能 自拔,内心痛苦异常。 D.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培德这个爱慕虚荣而且不知悔改的 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强烈批判 (四)(8分) 童年高尔基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走上台阶。 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 戈里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的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 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戈里,快拉住她!” “哎,这下她算完啦……” 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冒烟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 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 “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 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3.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 …出门” )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4 分) 14.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培德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下表。 (3 分) 情节 回房间看见蛋糕 心理 希望母亲早点离开 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15.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 A.“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 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写出了培德在得知妈妈到来后内心的惊喜和急于 见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B.齐姆森“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的质问未必是因为不知道培 德为什么让妈妈离开,而是包含着对培德拥有母爱而不知珍惜的一种不满。 C.“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 到异样疼痛。”描写表明培德仍然沉浸在妈妈的到来给他丢了面子的痛苦中不能 自拔,内心痛苦异常。 D.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培德这个爱慕虚荣而且不知悔改的 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强烈批判。 (四)(8 分) 童年 高尔基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走上台阶。 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 戈里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的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 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戈里,快拉住她!” “哎,这下她算完啦……” 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冒烟
“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 “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啦,我都快着火了!” 格里戈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儿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 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 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 “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戈里,快! 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 “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 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7、面对火灾,外祖母和外祖父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4分) 18、文段所写事情反映了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对你有何启迪?(4分) 三、作文(50分) 19、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成长有 _相伴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不能抄 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 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en):卧 席。④濡 (ru):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
“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 “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啦,我都快着火了!” 格里戈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儿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 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 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 “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戈里,快! “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 “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 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7、面对火灾,外祖母和外祖父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4 分) 18、文段所写事情反映了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对你有何启迪?(4 分) 三、作文(50 分) 19、按要求作文。(50 分) 题目:成长有 相伴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不能抄 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 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 席。④濡 (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2 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3 分)
附加题 1.(1):移动(2)离开(2分)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分)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2分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3分) 参考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 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 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 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 当笨拙了 13.(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 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 14.拒绝吃蛋糕一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 自责羞愧起吃 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15.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 作用:①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 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借亲情。(每点1 分) 16.(4分)B
附加题 1.⑴:移动 ⑵离开(2 分)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 分)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2 分)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3 分) 参考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 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 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 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 当笨拙了。 。。。 13.(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 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 2 分) 14.拒绝吃蛋糕----- 希望母亲早点离开 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 一起吃 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15.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 作用:①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 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每点 1 分) 16.(4 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