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检 B.小李工作非常积极 七年级语文试卷 C.全厂职工听取并讨论 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齐辉同学的这篇习作立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 为一等奖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A.确(zu)脑髓(sui) 气(fen)偶像(tang) B.《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 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澎湃(pdi)屏障( zhang 诧异(chd) 祈祷(d00) C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深逐(sui) 荒谬(mido) D.《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鲜为人知截然不同 B.马革裹尸燕然勒功契而不舍 7.古诗文默写。(10分)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C.人声鼎沸来势汹汹荒草凄凄 活欺骗了你》) D.当之无愧妇孺皆知钻之弥坚迥乎不同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勤勤恳恳,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竭心尽力,到死为止。) (5)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B.碎首黄尘,然勒功,至今热血犹股红·(燕然勒功:东汉大将燕然因追击匈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润》) 奴出塞三千余里而勒令别人给 (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诗句是 C.仰之弥高,越高,攀登得越起劲。(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之”在 课文中是指代由古代文化典籍形成的书山。) 8)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描绘美妙的峨眉山月景的诗句是 D.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 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8综合性学习。(4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夜很静,四周鸦雀无声。只是偶尔有一只小小的甲虫,嗡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之武河】 过去 而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B.我们就是要虛张声势,把全班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C.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进行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 D.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近之黄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A.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
1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检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uò) 脑髓.(suí) 气氛.(fèn) 倜傥.(tǎnɡ) B.殷.红(yīn) 骊.歌(lì) 讪.笑(shàn) 炽.痛(zhì) C.澎湃.(pài) 屏障.(zhànɡ) 诧.异(chà) 祈祷.(dǎo) D.崎岖.(qū) 污秽.(suì) 深邃.(suì) 荒谬.(m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截然不同 锋芒必露 B.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契而不舍 群蚁排衙 C.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 浩浩荡荡 D.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勤勤恳恳, 竭心尽力,到死为止。) B.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燕然勒功:东汉大将燕然因追击匈 奴出塞三千余里而勒令别人给自己记功。) C.仰之弥高 ....,越高,攀登得越起劲。(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之”在 课文中是指代由古代文化典籍形成的书山。) D.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气冲斗 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夜很静,四周鸦雀无声 ....。只是偶尔有一只小小的甲虫,嗡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 过去。 B.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把全班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C.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进行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 ...., 马虎了事。 D.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B.小李工作非常积极,总是提前上下班。 C.全厂职工听取并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齐辉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 评为一等奖。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 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 生活”的楷模。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 (2) 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 ______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5)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6)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 , ______ 。 ( 8 ) 李 白 《 峨 眉 山 月 歌 》 一 诗 中 描 绘 美 妙 的 峨 眉 山 月 景 的 诗 句 是 ______ ______ , ______ 。 8.综合性学习。(4 分)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 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 分) 材料一 1948 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座 号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准答题***************************************************
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 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章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2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 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1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哺育下/发扬滋长!”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9分) 【今之黄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2011年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1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 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 9.名著导读。(4分) 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 亲爱的孩子,你可别再干这种事儿了,不要去管大人的事!大人都中了邪,他们正在 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干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 经受着上帝的考验,而你还没有——你就按着孩子的想法生活吧。你要等着上帝来打开你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心灵,来指教你应该做什么,来引导你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明白吗?至于谁犯了什么过 的初缓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 失一这不关你的事.让上帝来评判,来惩罚吧 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 (1)这段文字出自名著《》,文中的“你”是 (人物名)。(2分) 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 (2)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之下说的?有何用意?(2分) 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圆读《孙权学》一文,亮成10-13。〔10分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图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14.请你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2分) (1)卿令当涂掌事( )(2)蒙薛以军中多务(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3)即更刮目相特 )(4)肃拜蒙母(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5.请说说第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6.开头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2分) 12.选文中孙权最能说服吕蒙“就学”的句子是
2 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 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11 年 3 月 12 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 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1 分) 9.名著导读。(4 分) 亲爱的孩子,你可别再干这种事儿了,不要去管大人的事!大人都中了邪,他们正在 经受着上帝的考验,而你还没有——你就按着孩子的想法生活吧。你要等着上帝来打开你 的心灵,来指教你应该做什么,来引导你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明白吗?至于谁犯了什么过 失——这不关你的事。让上帝来评判,来惩罚吧。 (1)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文中的“你”是 (人物名)。(2 分) (2)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之下说的?有何用意?(2 分) 二、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 10—13 题。(10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 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即更.刮目相待( ) (4)肃遂.拜蒙母(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2.选文中孙权最能说服吕蒙“就学”的句子是“ ”,文 章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2 分) 1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2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2 题。(9 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 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 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 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 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 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 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 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4.请你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2 分)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15.请说说第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 分) 16.开头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2 分)
17.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事例对你有哪些启发?(3分) 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 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 台 四、诶下面透文,亮成第2427题.(11分)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三袋米的故事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 迺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 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駁陆离的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 纹张满了笑意。 19.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 品析。(2 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 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 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 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A.选文详细记叙了母亲三次交米给食堂熊师傅及其被批评的过程,是为了突出母亲 8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的辛酸与羞辱,并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 B.文中儿子在欢送毕业生典礼之前,并不知道母亲为供他上学去讨米的事,这说明 氵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病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了做儿子的平时对母亲关心不够。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C.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儿子知道母亲乞讨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 供他读书后的强烈震撼和感激。 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D.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 s形邦地上*,大出 五、作文(4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逐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单的寂寞·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 此时,你可能需要看周围甜美的微笑,听听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中需要 掌打到了学校… 为题,写一篇文章 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提示与要求:①请先将题目填充完整,如:欢乐、鼓励、互助、善良、理智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 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 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
3 17.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事例对你有哪些启发?(3 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24-27 题。(11 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 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 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 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 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 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 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 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 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 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 是怎么背来 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 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 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 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 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 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 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 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 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 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 分) 答: 19.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 品析。(2 分) 答: 20.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 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详细记叙了母亲三次交米给食堂熊师傅及其被批评的过程,是为了突出母亲 的辛酸与羞辱,并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文中儿子在欢送毕业生典礼之前,并不知道母亲为供他上学去讨米的事,这说明 了做儿子的平时对母亲关心不够。 C.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儿子知道母亲乞讨 供他读书后的强烈震撼和感激。 D.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 大。 五、作文(40 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逐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单的寂寞…… 此时,你可能需要看周围甜美的微笑,听听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中需要 ”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先将题目填充完整,如:欢乐、鼓励、互助、善良、理智…… 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 500 字。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准答题***************************************************